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道天罡----天乙神针系列之一:黄道

黄道天罡

天乙神针系列之一:黄道

文/张伟杰(玄雷子)


黄道的概念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也在围绕太阳公转,公转时的轨道平面称黄道平面。

     由于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斜交成66.5度夹角,而且地轴在宇宙空间的倾斜方向始终不变,因此一年之内,太阳有时直射在北半球,有时直射在南半球,有时直射在赤道上。

     太阳直射的最北界线为回归线,是北纬23 度26分的纬线,太阳直射的最南界线称南回归线,是南纬23度26分的纬线,故地球在绕日公转过程阳光直射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就北半球而言,当太阳直射在北纬23度26分时,是夏至日,此时地球表面接受阳光热量最多,气候最热;以后太阳直射点南移,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气候由热转凉;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地球所受光热更弱,气候由凉转寒,当直射点在南纬23度26分时,地球表面接受光照最弱,为冬至日,气候最冷;以后太阳直射点北返,地球表面接受光照开始增强,气候由寒趋温,当直射点再次照射到赤道上时,为春分日;太阳直射点继续北返,地球表面接受光照继续增加,气候由温转热,当直射点到了北纬23度26分时,又到了夏至日,光照最强(南半球情况与此相反)。

     可见地球在完成公转的同时,也完成了南北回归线的往返过程,并形成了寒热温凉的气候变化,我们将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运行往返的轨迹称为黄道。这是地球和太阳光线偏离的标准。

黄道如何化生五运六气

    黄道是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过程中,阳光与地球偏离的标准。黄道的存在,使地球表面在一年中所受光照强弱不同,而阳光在地球上分布的多寡以天上的金木水火土星为坐标。

     太阳从南回归线向北移动,当移到赤道上时,木星当空,与地球距离最近,光照由弱渐强,温度由寒趋温;当太阳移到化回归线上时,火星当空,与地球距离最近,光照增至最强,温度最高以后,太阳又从北回归线向南回归线走,光照开始减弱;当移到赤道上时,金星当空,与地球距离最近,光照由弱变强,温度由热趋凉;当太阳再次移到南回归线上,水星当空,与地球距离最近,光照减至最弱,温度由凉转寒。

     木火金水星分居天空的东南西北四个方位,而土星居中央,因此地球在公转中分别于木火金水星接近时,始终经土星的边缘。

     可见,阳光在地球上分布的多寡与温度的寒温凉平的变化是以五星、五位为坐标来体现的,这五种温的作用使地球表面产生五种不同性质的物象,温则升华成态;热则煦化炎上为火质;凉则敛坚成金质;寒则凝结趋下成水势;水则和润为土质。我们将这五种不同性质的物象辑为五行。

     可见太阳经过五星在南北回归线往返运动所造成地球自身温度差异是五行产生的根本原因。

     地球表面的水份受寒热作用产生内敛蒸发在天地间所成的气机变化称之为六气,它体现的是湿度的变化。

     六气:风寒暑湿燥热。温则水化气上升,气动则生风;温温积累生热,使水蒸化,湿度极低;蒸化之水份,不断地化气上升,使空气湿度加大,当湿度和热度都积累到极高程度时,则为暑;由于湿生凉,热生燥,使空气中湿度温度逐渐降低而成凉燥;凉凉积累而生寒;凉敛而水液凝集,湿度增大,彰熊留聚封固生内热,再生风。

     这六气的序化循环形成了四季的轮替,春温风,万物生发;夏热暑,万物昌茂;秋京燥万物敛熟;冬寒藏万物孕生,从而主宰左右着万物的生长化收藏。

     六气是生命存在的外环境,六气序化左右着生命本身的气化活动。

     由于六气是地球上的水份受温度的影响而产生的湿度改变,故距地球表面近者气层浓厚,六气明显,序化正常,距地球远者,六气稀薄,无正常序化,远离地球表面生存困难。

     宇宙中有众多的星体,与地球万物的存在和运化关系密切的,除了太阳和月亮外,还有金木水火土五星和二十八宿。

     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过程中,除了自身的偏离造成局部的温度高低出现相应的物象和气机变化外,还受五星、二十八宿中不同气候的干扰,故地球公转中自身温度的高低和外在星球气候的干扰是五运六气形成之因。

     自身温度高低所形成的寒热气候变化规律以河图为代表,河图的实质是阳光在南北回归线往返运行中地球自身的温度变化图,它所体现的是五行相生规律;而外在星球气候对地球上气机物象变化的干扰规律以洛书为代表,干扰者,破坏六气序化抑制五行个性也,故洛书体现的是五行的相克规律。

     一年中地球表面所受光热从整体上看赤道所受光照最强,气候终年炎热,而南回归线以南、北回归线以北,阳光不能产生直射,即使处于极昼期,由于光照的倾斜,地球表面接受阳光的热量很少,故气候终年寒冷,而南北回归线与赤道附近之间接受热量居中,并有明显的寒热温凉的变化。

     由此,人们将地球表面根据接受阳光热量的多少而划分为热带、寒热带和温带地区。由于温度的差异,各带形成了各自特有的景象和特有的生物寄居,并显现互相过渡的规律性。

     可以这样说,地球表面的各带实际上是温度和水共同作用下的产物。

     我国位于北半球的温带,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四季气候变化尤为明显,显现有规律的五行运化和六气序化。

黄道的五运六气学说

    黄道形成了一年中地球表面接受光照的多寡和分布规律,造成了寒热温凉的温度变化,由此而呈现了五种不同的物象运化和六种气机序化规律。

     地球表面接受光照的多寡,温度的高低以五星各自出没为坐标来体现,我们将五星出现时地球表面形成的有形物质的变化和空气中湿度的变化规律总结为五运六气学说。

     五行代表着五种物象的变化规律,而六气则显示着气机变化规律。物象生于水而成于火,火的盛衰主宰着水的变化势,从而决定着土的性质。

     温度寒热的高低反映着火的盛衰,决定着物体的性质和变化,故五行的实质是寒热作用于固体物质而呈现的变化规律。

     气机变化反映着水气的比例变化,温度的高低,湿度的高低决定着是水生气,还是气化水,物体内的水份是蒸发还是内敛,从而决定着湿度的变化,因此六气的实质是寒热作用于水而呈现的六种湿度变化。

     故寒热决定着五行六气的变化。天地间决定着寒热变化的是阳光的多少,黄道是地球和阳光偏离的标准,决定着阳光的分布,而其分布又以金木水火土五星为坐标。

     当水星在我国北方上空出现时,寒气当令,大地万物敛藏;当火星在我国南方上空出现时,热暑当令,万物昌茂;当金星在我国西方上空出现时,万物敛熟;当土星在我国上空正中央出现时,湿气当令,万物稼穑。

     五星运行出现的规律称五运,其实质是气候变化对生物的左右作用。故五运包含着五行本质物象的升降、张合、出入规律和由这种本质运化物象所产生的六种气候变化规律。

     这两种变化关系是五行变化产生六气,六气变化影响推动五行变化。以五行为根,以六气为用,天地间万物皆由五运六气合化而产生,其变化规律皆由五运六气所左右。

     五行的变化规律表现为木温膨胀,火热发散,金凉收敛,水寒封藏,土平稳态,它们是产生五脏功能和维持五志态的基础。

     金凉向内收敛,气化水,是肺脏肃降水液,藏救魄的基础;水寒则凝结封藏,是肾主志,藏精的条件;木温副澎胀,裹面产生中空,是肝脏升发、条达,藏魂的基础;燃则消耗本体,向外发散能量,是心温煦,藏神的基础;平稳态,适中性是脾脏运化,补耗损,藏意的基础。

     肺属金,性凉而内敛,能将无形之气敛化为有形之质,将膨胀的实体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是肺脏进行有规律的呼吸运动的基础,当肺脏吸进气体后,肺泡扩张,由于凉敛的作用,气入心合血化为水液而下降,同时使扩张的肺泡又恢复到原来的形态,将废气呼出体外,继续下一次的呼吸运动。


黄道如何主宰张合运动,体现通的内涵

     受热升张长,受寒降敛合,是天地万物的运化规律。而这种运化规律在天表现为六气的气候变化,在地表现为五行的物质变化,故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的循环往返运动,形成的周期性寒热变化是造成六气序化和五行变化的原因。

     因此黄道主宰阳光的偏离,温度的变化,天地间一切张合运动,以形成的六气序化衍生、五行生克制化来达天通、地通,而人体心肺胃通过张合交替运动完成心泵血,肺司呼吸,胃摄水谷的功能,以达生命的局部通。

     肾阴化肝气上升,增加三焦压力,升高三焦温度,迫使充满血液的心脏收缩,产生能量,将血向外射出,此为血之外张。

     心脏收缩射血,并通过各级动脉输运以温煦、滋润周身脏腑,诸筋百骸,肺脏得血之温煦营养而张,将外界空气吸入;胃得血之温煦营养而张,纳谷并腐熟消磨,逐渐下传于小肠,形成虚合。

     肺吸之凉气降低三焦温度,减缓三焦压力,使心脏舒张。天气地质合化的新生血液回流入心脏,此为受寒血得以内合。

     肺之凉敛,肾之恒吸,使吸入之气不断下及于肾,并与心脏泵入的静脉血中的二氧化碳充分进行交换,氧气不断地回流入心脏,随着肺泡腔内二氧化碳的积累增多,肺本性的内敛,肺泡压力增大,将二氧化碳呼出体外,肺泡回缩,完成呼气过程,此为肺之合。

     故临牀中所见心肌收缩乏力,泵血不足,其因热度不够,当补肾阳助阳;心血不足乃后天运化不健,当补脾阳固肺气;肺不张,多心阳不及,当通心阳,理气活血;肺不合,即肺气肿,多肺泡张而不缩,因凉度不足也,当用凉敛,酸收之药,助其回缩;胃纳差者,当助心阳,消谷善飢者,当滋阴也。

     心脏、肺脏、胃通过张合运动,成就了心泵血,肺充氧,胃摄水谷的功能,完成了天气地质的摄取、交泰、合化、输运过程,使机体得以营养的补充和供给,维持了生命活动,这是生命通的体现。

黄道的张合理论与五行生克关系

    黄道主宰寒热变化,左右张合运动。得阳则张,失阳则合。张者,阳气作用于有形物质释放能量,并与其合化以保证其本身功能的延续和改变,维持形体的存在和发展,即维持和生新;合者,阳气离开有形物质,使物质循其个性发展,由于无外界的资助,最终归于消亡,即完成生命周期。

     故得阳则生,失阳则亡,保证阳气充足是维持生命之根本。相生者,消耗本体,生他,完成自身生命周期,其特点有三:

     ①提供产生的最根本的物质基础

     ②无外界的加入和资助,以单向运动完成自身的运动周期

     ③生他亡己,体现了独阴不长,孤阳不生的规律。

     相克者,抑制个性,以保证其在和发展,其特点亦有三:

     ①抑制个性以保证存在的形式

     ②通过外界的加入渗透和资助,抑制产生双向运动,以维持平衡

     ③合化而生新,体现了阴阳合化规律。故张就是克,为生道;合就是生,为死道。

     五行的相生关系为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相克关系为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水者其性流动趋下,水上注化气而成木态,全部化气则有木无水;土者,以高克低,使水含土中,抑制其流动之,并避免水受热全部化气上升而消失,以维持水的存在。

     外界执岳的咨陆。干的介入,既能维持水的存在,又能保证木的生成。

     木者,其性膨胀,升发,受热量易化重气而生火,升发太过,有火而无木;金肃之性抑制其升发之性并降低温度,避免木全化气而成火,维持木的存在,外界的热量和空气的资助,能使木燃生火,故外界的能量、空气的资助以及金的介入,既能维持木的存在,又能保证火的生成。

     火者其性炎上,炎过则成土无火,水以其寒抑制火之炎上,避免火的自焚而消失,作为燃料而维持火的存在。

     火的存在需要燃料,空气和温度。在人体,心阳就是靠肾阴作为最原始的燃料而产生的,心阳源于肾阴,靠脾胃摄取运化水谷精微充,造就是生命以土为载体,生于水而成于火的内涵。

     外界热量的加入,空气的资助能使火燃而使土中的水份化气上升,以保证土坚而成形,故水、热量、空冶旨维持火的存在,又能保证土的形成。土性凝静,凝静过极则剥脱,失去本质,木以其条达、上升之性,抑制土之凝静之性,使其松散,以保证其存在而养万物。

     水的加入能使土凝结,火的蒸炼使土坚固。水凝火炼土坚而生金,故土、水、火的加入是使土成形,并生金的根本。

     金性凉肃、敛降过剥脱而无金,火的热性抑制其收敛,降下之性,避免其敛降过而生剥脱,以维持金的存在。

     足够的能量能使金化为汁液而生水,故火是维持金的存在和生水的根本。可见相资相克平衡则能维持,过者则合化而生新,合人体肾水化肝气以成肝之升发,条建功能,而脾化生之水谷精微是肾阴之后天之源,故需健后天以资先天。

     肝气升腾以生心阳,肺脏凉敛肃降水液以防肝阳上亢、肝气升腾太过,并补充肝阴以养心体,此为白虎抱着青龙下降,使肝气升而不亢,舒而不郁,热而不灼。

     心阳下资脾阳而升提水谷精微,肾水上济,心火下交,避免心火失阴助而亢烈自焚,使心阳旺壮而不烈,温煦周身。

     脾提津液供肺布施,肝气之升腾、条达疏泄作用,使脾健而不滞塞,肺吸气并凉敛成水而下及于肾,补充肾阴,心阳之温煦清除了肺凉敛过度造成的下焦水湿泛滥肝脾郁滞之症,使肺敛而不过。

    综上所述,五行相生是单一的个性发展形成自身生命的返周期,是单向运化,生他耗己,由生趋死的状态。

     相克则是双向运化,抑制个性,维持生新的生命常态。相乘相侮则是合化抑制个性,维持平衡状态被破坏,而克制太过使一方生机灭绝,丧失了个性的状态为相乘,而一方个性猖撅,反克另一方的状态即为相侮。

     这两种状态均造成整体的衰,在人体表现为七传伤身则死

黄道在人体中的位置

   道主宰寒热温度变化,化生五运六气,左右着天地间万物的生长化收藏。而人体在皮肉之内,脏腑之外,包裹容纳诸脏腑的三焦则是生命脏腑气化活动场。

     它不仅维持脏腑气化活动所需要的温度变化,又保证脏腑气化活动的互相制约和沟通,主宰着五脏六腑的运化,体内气机的序化,是天地间五运六气变化在体内的缩影,故将三焦喻为黄道在人体的位置。

    三焦分上、中、下,咽喉以下,横膈膜以上为上焦,心肺居之;横膈膜以下,脐以上为中焦,脾胃居之;脐以下为下焦,肝肾居之。

     三焦内五脏的气化功能活动犹如太阳光在黄道南北回归线往返过程中所造成的物象和气机变化。

     当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时,光照最弱,为冬至日,此时气候寒冷,万物封藏,在人体为肾脏的封藏、孕育状态。

     当太阳直射点从南回归线向北移动时,光照逐渐增强,温度逐渐增加,一阳初生,泉水上涌,当移到赤道上时,为春分日,泉水上涌至地表,万物萌发,随着光照的北移,温度的升高,水化气升腾,万物张长,升发在人体为肾阴化肝气升腾,条畅气机,津化血液的状态。

     当太阳直射点移到北回归线上时,光照最强,为夏至日,气候炎热,万物昌茂,生机旺盛,在人体为肝气升腾,压迫心脏收缩泵血,滋润温煦周身,使周身脏腑得血养而功能健旺之态。

     当太阳直射点从北回归线南返时,光照开始减弱,再移动到赤道时,为秋分日,此时气候转凉,万物收敛,随着光照南移,气候凉燥,万物敛熟,在人体为肺脏凉敛肃降水液,补充阴份,充实形体的状态。

     当太阳直射点在移到南回归线时,又到了冬至日,气候转寒,万物封藏。可见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的往返过程在人体就是肾寒孕,肝温升,心热化,肺凉降,土中和的气化过程。

     体现了阴升阳降,阴阳互根互化,五脏张合交替,生克制化平衡规律。

黄道五六张合理论在临牀中的应用

   天地间一切变化皆为时间与空间的变化。五行是空间变化的代表,六气是时间变化的代表,无论是时间还是空间,二者的变化皆由温度寒热变化所主宰。

     黄道是阳光在地球上偏离的轨道,阳光在地球上南北回归线的往返移动,形成了寒热的交替,并由此而形成了天地间五行的运化和六气的序化。

     受热则张,万物升发昌茂,气驮自然的生机;受寒则合,万物敛熟孕藏,为第二年的生发准备了物质基础。一张一合,一长一敛,一发一藏,大自然的外环境形成了万物生长的自律性和节律性。

     人是天地孕生的精灵,五行质造就了人的形体,六气充于人体产生灵动,成就了人的功能。人的生命活动就是通过热张寒合交替活动而维持的。

     生命活动是在肾阳的敢动下开始的。肾阳敢动心脏泵人体的五脏六腑在心血的滋润和甘阳的温煦下释放能量,产生功能,形成人的各种生命活动。

     外界的寒气由肺直接吸进体内,使二焦内的温度降低,心脏得以舒张,产生回吸力,使脾胃吸收之水谷精微升提并与肺吸之氧气化合生血,维持血的输运,保证五脏六腑的营养和形体结构的完整。这是人的整体张合运动。

     从局部上看,心脏受热,收缩,泵血,血得以外张,产生了其主血脉的功能;肝脏得温其内膨胀,疏通,以利肝气上腾,成就了其主升发条达的功能;肺脏得心血温煦而张,形成其吸气,司呼吸的功能;胃脾得心血之滋润而纳水谷,运化水谷精微;肾脏得心阳助成就其蒸化的功能。

     同时,心脏得肺吸之凉气的介入、而舒张,从功能上说,不产生苦急、亢烈,避免心脏的扑动和颤动等疾病的产生,从形体结构上说,肺凉敛之水液和上提之寒水使心脏实体得以营养和沐浴,维持了形体结构的正常;肝脏得肺凉降水液之滋润,保证了肝筋的营养,维持了肝脏结构的正常;肺之凉敛作用使肺泡回缩,呼出废气,保证了肺脏结构的洁净畅通,维持了形体结构的正常;肾主骨而藏髓,肾寒凝才能藏髓,并使骨坚而具有弹性,维持了骨骼的正常;心脏受寒,产生的回吸力使脾提水谷精微入心化血,形成人体的最基本的营养物质,补充和维持了五脏六腑的形体结构的完整。

     因此说这种物质产生功能,功能再造物质,形体产生功能,功能完善形体过程就是张合交替运动在生命运化活动的体现。

     受热则张,物质膨胀,疏通,释放能量,并使气化活动畅通无阻,产生了功能,受寒则合,将外界能量收摄入内,补充和保持物质形态结构的存在,是张合运动的实质。

     但万事不可过其极,阳光是万物升发,茂盛的保证,但阳光过烈,则万物失去水份不盛反萎,寒藏是孕育万物第二年生发的基础,但寒极则万物剥脱,归于消亡,合人体,热张散发太过,形成了闭结、阻塞,破坏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运化,造成各种病理现象。

     因此调节寒热平衡,维持张合交替运动是临牀所必需。

     张合分别有两种,张有虚张实张,合亦分虚合、实合。虚张者,外形膨胀,但内无实质(火太大);实张者,外形膨胀,内有实质(阴份太多)。

     虚合者,阴质不足,物质产生的萎缩收敛状态;实合者,阳气不足,物质所产生的闭结状态。

     在天地宇宙中,若火运太过,表面看去万物虽昌茂,其实质万物内水份被蒸发太过,阴份不足,产生萎蔫的状态虚张;如水运太过,雨水较多使万物吸收水份太过,阳气被扼,造成形体膨胀、壅滞的状态为实张。

     若万物养料、水份给予不足,则无能力生发,所呈现的收敛状态为虚合,若阳气不足,万物不长不茂,所呈现的闭结状态,为实合;这两组张合在人体分别表现有生理状态和病理状态,下面分别叙述之。

     虚张在人体的生理状态主要为心脏泵血后的舒张和肺脏得血后的巢张状态。心脏泵血后的虚张状态,产生维持静脉管道内的压力差,使血液回流,保证体内的血液循环。

     实验证明,右心房的血压最低,接近为零,这极有利于周身血液向心房内回流。

     如体内热度不足,心阳肾阳敫动乏力,心脏血能力降低不能及时地将回流的入心脏的血液射入动脉,心房不能产生虚张状态,压力增高,吸力减弱,使静脉回流受限,造成较多的血液滞留在外同入静脉中,出现气滞血瘀,影响血液循环。

     心脏泵血入肺脏,肺脏得血充而巢张,形成虚空使肺泡内压力低于大气压,而将外界气体吸入肺中。

     故肺泡之虚张是肺脏吸气之动力。实张在人体的生理状态表现为胃摄取食物的充盈状态。

     虚合在人体的生理状态为胃排空后的状态,这是脾运化水谷精微的基础状态。若胃不下传食物,食物滞留于胃内,易引起呕吐,脘闷,腹胀,生痰饮,水湿。

     实合指心脏泵血前其内充满血液又被压缩的状态和肺脏裹二氧化碳积聚,肺巢被压缩的状态。

     心脏收缩产生能量,将血液输送周身,营养五脏六腑,诸筋百骸;肺巢压缩,体积缩小,压力增大,高出外界大气压,使废气,二氧化碳呼出体外。

     虚张在人体的病理状态主要为肺结核引起的空洞性病变。西医认为空洞是由于结核杆菌引起的变态反应所造成的肺组织的坏死出现的空腔,其实西医中微生物致病也属于五行六气变化范畴。

     细菌侵袭机体,释放毒素,病毒寄宿于人体细胞中,都是首先通过破坏体内的六气序化而造成脏腑实质病变。

     临牀所见细菌,病毒引起的病理表现只是体内气机化失常的表面现象,体内的六气变化又是细菌,病毒生存繁殖的内环境。故五脏六腑的病变又进一步导致六气序化失常,极有利于细菌,病毒的生长。

     因此序化体内气机是防止微生物侵袭繁殖和消除微生物的根本方法。结核杆菌侵袭机体后引起热气旺盛,使体内温度升高,热盛为火,灼伤阴份,造成人体消瘦乏力,肺体局部阴份耗竭,形成缺损,出现空洞,因此,对肺结核空洞之治疗,滋阴当为首务。

     实张在人体的病理表现主要有肿瘤。肿瘤实质是气滞血痰湿聚集而成的病理产物,其产生之根本原因是整体阳气虚弱,功能衰败,使水不化气,而生痰湿,气弱,血流缓慢而成血瘀,痰湿、血瘀聚集不运使气不畅行而滞留,这样气滞血瘀痰湿聚集,形成一个膨胀的实体,即为肿瘤。

     肿瘤影响整体气血循环,压迫局部脏腑器官,此为肿瘤之初,即良性肿瘤,此时补阳为解除病症之根本大法。

     若良性肿瘤不能及时纠治,闭结不运久之而生热化火,火灼阴份,使人整体处于一种消耗性状态,并使局部瘤体变坚,变硬,与外界隔绝,失去控制而疯狂生长,此为恶性肿瘤。

     此时整体阳虚,局部阴虚,临牀治疗有很大困难,补阳则局部阴份更加弱,滋阴则阳气受扼,唯调神方能救治。

     虚张在人体的病理状态为肺气肿,肺气肿是肺脏发生充气膨胀而不能收敛复原的病变状态,古人称肺胀。

     肺主气而司呼吸,心脏之温润,是肺脏张而吸气的动力,肾脏之恒吸摄纳是保证气道通畅,肺泡腔中的氧气与二氧化碳充分交换的基础。肺之肃降、凉敛是呼气的原因。

     若肺气虚则肺叶失去敛降之能,使浊气呼出受阻,清气吸入不降,呼吸不利,气无所司,气聚雍于肺叶(即西医所指的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形成肺胀,治疗肺气肿加强敛降功能,为治本大法,并佐以活血化瘀。

     虚合在人体的病理状态为肺不张,肺萎陷,即中医所指的肺痿。肺不张是指肺脏中的肺泡不能完全张开的状态,肺萎陷是指肺泡塌陷闭而不张的状态。

     肺主宣发、肃降,宣发津液气血于周身,使五脏六腑得到沐浴,肃降水液于下焦,补充肾阴,消除水湿停滞。宣发、肃降功能正常,可使肺脏内洁净畅通,保持其中空灵通之体以利呼吸畅通。如若宣发肃降失职,则生痰湿,再经久不愈,痰湿阻于肺体并压缩之,则肺泡不能完全张开,吸气受限,形成肺不张。

     若肺泡久而不张,失去津液滋养,则会造成肺泡塌陷,闭而不张,使肺体萎陷,即肺痿。故治肺痿之法当以辛开苦降活血为主。

     实合在人体的病理表现为血管的闭塞性疾病,主要为下肢的中小动静脉。其病因主要是阳气虚弱,受寒湿侵袭,使血管中血流缓慢,造成淤滞,而生痰浊,并逐渐使血管闭塞,失去与外部的沟通,使下肢失去血之温润作用而出现麻木、皮凉、怕冷、疼痛,当缺血严重时回出现一下肢趾端干瘪,坏死,对此类病症的治疗当以补阳、祛寒湿,理气活血为主。


推荐给朋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四圣弘医第208篇 本次疫情何时结束
破解六十甲子纳音难题 真相是地球气候学 是地球的能量时空分布
风热湿燥寒
八卦,如何对应天气和节气?
太阳直射点为什么会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需要详细介绍,谢谢
北回归线为什么以北天气那么冷,北回归线以南天气不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