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论16:五苓散、苓桂术甘汤、茯苓甘草汤、白虎汤、半夏苦酒汤、桂枝甘草汤、栀子豉汤、葛芩连汤。

 概要:五苓散(三味利水剂:泽泻全身、茯苓中焦、猪苓下焦,粉剂,皮肤病、瘟疫;汗后口渴、脉浮;渴喝水就吐,水逆),苓桂术甘汤(晕车),茯苓甘草汤(伤寒汗后不渴心下悸,水未透发),白虎汤(渴+燥热),喝水不能太快,半夏苦酒汤(突发不能下咽),桂枝甘草汤(发汗后叉手自冒心),脱精耳聋(虚的不同表现),汗后灌水喘(水果补肺津,稀饭补肠胃津),发汗后不要再随意发汗,栀子豉汤(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虚热+失眠、不知何处不舒服,气短加甘草、恶心加生姜),孕吐(半夏干姜人参),葛芩连汤(呕吐+下利)。


 

01

(续)条辨七七: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水饮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五苓散方

猪苓十八铢去皮,泽泻一两六铢半,茯苓十八铢,桂枝半两去皮,白术十八铢。

此五味,为末,以白饮和合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降息。


五苓散

  • (1)剂量:茯苓3、猪苓3、泽泻6、白术3、桂枝2(比例)。

  • (2)三味利水药:猪苓、泽泻、茯苓。

  • 泽泻:利全身的水,不管水积在什么地方。

  • 茯苓:专门利中焦之水,心弊骨与肚脐中间。

  • 猪苓:专门利下焦之水,肾、膀胱结石,尿不出。

  • 三种利水药合用,利全身表水。

  • (3)桂枝适量(太多了会发表),把泽泻带到皮肤表面,皮表水利到中焦,白术去湿,茯苓把中焦水导入下焦,猪苓把下焦水导入小便排出。

  • (4)举例:服桂枝汤、麻黄汤后,汗没有流出来,在皮肤造成身痒,此时可用五苓散把皮肤水通过小标利出。

  • (5)五苓散用粉剂不用汤剂。汤剂太快,如扫荡,水还没利出来,汤剂先已排出体外,散剂慢慢把身上的病毒、表水收集利出。

  • (6)白开水冲服。

  • (7)一方匙,长高宽均为1寸的匙。

  • (8)多喝温水,汗出而小便利(提壶揭盖)。

  • (9)一日服三次。


临床上,五苓散可用于皮肤病、瘟疫(旅行随身带)。


晕车:横膈膜有水,用苓桂术甘汤(比五苓散多了甘草,少泽泻猪苓)。


02

条辨七八: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


发汗后,脉浮,说明病没有完全排掉,此时病人烦渴有两种原因:

  • (1)汗剂剂量不够。

  • (2)发汗时,汗水应从肠胃到皮表出来(桂枝汤证),正常人代谢很快,病邪去,津液很快就生成。素虚的人则无法快速补充生成津液。

  • (3)还有其他病。

只要口渴、脉浮数,即可用五苓散。临床问诊口渴、摸脉浮。


03

条辨七九: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而心下悸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伤寒本应汗出而愈,若汗出后未完全好,口渴,用五苓散,汗出而渴代表津液伤到,五苓散可补回来。不渴而心下悸,用茯苓甘草汤,代表水未透发。


汗吐下法,可用于表症、里症,汗吐下法后,判断病人是否愈的方法:口渴找水,代表病邪或坏的食物已经完全排出,不渴代表没有完全清干净。口渴后不能喝水太快(水饮)。


若渴+发烧、燥热,为白虎汤症。


茯苓甘草汤:茯苓、桂枝等量,加生姜、甘草。

  • (1)茯苓利水,桂枝降逆,茯苓+桂枝可把心下悸去掉。

  • (2)茯苓桂枝攻+利的同时,用生姜、甘草把失去的水分补回来,新陈代谢的概念。


04

条辨八十: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汗药(麻黄汤、桂枝汤或葛根汤),用后,病人得汗,但病没有去掉,身体还有不舒服,陈述口渴,很像喝水,但一喝水就吐,五苓散证。


临床上,病人东西吃不下,喝水都会吐出来,就可以用五苓散。


五苓散:不一定为中风发表后而得,喝水太快,如运动后灌水下去,中焦水太多,也会饮水则吐,可用五苓散。病人会吃、喝什么都吐,唯独吃五苓散不吐。桂枝可温化胃。


半夏苦酒汤:什么东西都吞不下去,气色很好,喉咙无肿代表没有肿瘤,突发吞不下东西,非饮水则吐,用半夏苦酒汤。


喝水都吐,即五苓散证。


麻黄附子细辛汤:救逆时生附比炮附好用。


五苓散一定用粉剂,非汤剂。


05

条辨八一:未持脉时,病人叉手自冒心,师因教试令咳,而不咳者,此必两耳聋无闻也。所以然者,以重发汗,虚故如此。


叉手自冒心(发汗过多水上不来顶在心下心悸),桂枝甘草汤证。


让咳不咳,是听不到,双耳聋。脱精者耳聋。发汗太多伤到津液也会耳聋。


每个人虚的部位不一样,发汗太过的后遗症也不一样。可以用人参、红枣、茯苓、炙甘草、生姜等把津液补回来。


06

条辨八二:发汗后,饮水多,必喘;以水灌之,亦喘。


流汗后,喝水不要太快,发汗后口渴代表病愈。应微微喝水或米汤,很稀的稀饭,慢慢补回津液。


麻黄汤会把肺里的津液去掉,多吃杏仁、水梨补回。桂枝汤会把肠胃的津液发掉,补土,用稀饭、面类。


饮水多、快、灌,水会在胃里冷掉,不能气化,冷水停在中焦。吸气时横膈膜应该下降,有水则反逆,出现喘,可针灸解之。


07

条辨八三: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


汗后,喝东西不能下口,吃了就吐,再发汗更严重,五苓散证。


体力好的,可自行恢复(打坐、练功)。


发汗后,除非确有必要,不要再随便发汗。


08

条辨八四: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覆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


栀子豉汤方

栀子十四枚劈,香豉四合绵裹。

右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二服。


栀子甘草豉汤方

栀子十四枚劈,甘草二两,香豉四合。

右三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甘草得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二服。


伤寒论三原则:汗吐下。汗后,或吐后,或下后,病人虚烦不得眠,栀子豉汤。用于病人药后基本痊愈,只剩有点虚热、睡不好,用栀子豉汤。有少气,呼吸短,加甘草。有恶心,加生姜。


栀子:去虚热。

栀子

  • (1)栀子,味苦,质轻,为种子,故去虚热。

  • (2)黄连、黄芩,为根茎,质厚重,入心,入内。


豆豉:生胃的津液、阴津。红枣、炙甘草、人参、芍药也有此效。

豆豉

虚症失眠:用栀子豉汤。痊愈以后,津液伤到的弥补方。


虚热与湿热:

  • (1)虚热:摸脉,一按下去脉就没有了,脉来的很虚。舌苔为淡黄。

  • (2)实热:是恩爱黄、干、裂。


反覆颠倒:只觉得不舒服,但不知道哪里,一会儿这边,一会儿那边。


少气:元气不够,四肢没有力量,加甘草。甘草入脾脏,入肠胃生津,去肠胃坏死食物,解百毒。元气刚刚恢复,消化不强。


若呕,恶心,加生姜。通常,恶心可能会用到生姜或半夏。

  • (1)半夏:胃里(四周)有停水,为冷水不能气化,水生万物可滋生病,生半夏把水利掉。一般与生姜并用,生姜可解半夏之毒。

  • (2)生姜:可去腥(如鱼腥),可调理,此时为胃中津液刚刚恢复,用半夏则又排掉(口渴),用生姜轻轻推动即可。

  • (3)胃里有停水,可能是病愈之初,大量饮水,不能气化,把一点点胃中之火浇灭,停水与食物在一起腐败。


孕吐:抱着马桶吐水,是有水。用半夏、干姜、人参三味药。若西医治疗用肠镜,可能会造成物理伤害(脾),导致流产。


呕吐加下利:葛芩连汤。

太阳中风桂枝汤证,反而攻下,或吃坏肚子,下利不止,为病邪下陷至肠胃,西医的肠病毒,用葛芩连汤。黄连苦,但对症就不会觉得苦。


栀子豉汤用量:栀子5钱,豆豉5钱,先煮栀子,后方豆豉(否则豆豉煮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百九十、呕吐
康平本《伤寒论》精髓一一日本大冢敬节审定
康治本伤寒论
伤寒杂病论方(古本)
【《康治本伤寒论》65条文】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4)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