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强筋骨的穴位
userphoto

2024.01.23 江苏

关注
腰部无力针灸怎么治疗
栗明 副主任医师
审核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内科
三甲
中医认为腰部无力主要是由肾虚导致的,可以在专业中医的操作下进行针灸腰阳关、三焦俞、大肠俞等穴位。但只针灸这几个穴位是不够的,还需要配合其他穴位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肾精亏虚导致腰失所养,患者常常会感觉到腰部酸软无力,并伴有不耐行走、尿长等症状。如果患者腰部无力的程度比较轻微,可能在进行3~5次针灸后,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患者应配合医生,以免影响治疗的效果。 患者在进行针灸治疗期间,需要注意休息,不要进行剧烈的运动,也要减少负重,这样可以保护腰部,能适当减少针灸治疗的次数。进行针灸时,一定要选择正规的中医院由专业医师进行操作,这样才能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切勿自行诊断操作,以免造成机体的损伤。
大杼的准确位置及功效是什么
时素华 副主任医师
审核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康复科
三甲
大杼的准确位置在脊柱区,第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功效是强筋壮骨、宣肺清热。 大杼穴亦称百劳穴,属于足太阳膀胱经上的腧穴,足太阳膀胱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交于此处,同时本穴也是八会穴之骨会,具有强筋壮骨、宣肺清热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咳嗽、发热、喘息、头痛、项强、肩背痛等。 现代临床中常用于治疗颈椎病、感冒等。 经常按摩本穴可以改善颈肩酸痛、腰背部不适等。艾灸本穴还可以治疗咳嗽咽痛等肺系疾病。 本穴不宜深刺,以免伤及肺脏。
哪个脏腑主骨生髓
孟淼 副主任医师
审核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中医内科
三甲
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指肾脏控制骨髓的生成,影响骨骼的生长发育)。 肾藏精,生髓。若先天禀赋不足(先天体质和功能不好),或后天失于调养,久病伤肾,或房劳过度都会导致肾精不足。肾精亏损不能充髓实脑,就会出现健忘恍惚、神情痴呆、发脱齿摇、耳窍失养、耳鸣耳聋、腰膝酸软等。 肾主骨。骨骼健壮是肾气充盈,髓能滋养骨骼的表现。肾精亏虚,骨失充养会出现两足痿软、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动作迟钝、身体矮小、囟门迟闭、骨骼痿软细弱等。 若出现上述不适症状应该及时就医,在专业中医生的辨证指导下进行治疗。
骨会穴的准确位置在哪
张继红 副主任医师
审核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针灸科
三甲
骨会穴的准确位置在脊柱区,第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骨会穴又称大杼穴,属于足太阳膀胱经上的腧穴,同时也是八会穴之一。本穴具有清热除燥、强筋壮骨的功效,主治感冒、发热、咳嗽、咽喉肿痛、头痛、项强、肩背痛等病证。骨会穴还可以用于治疗骨关节病,现代临床中常用于治疗肩痛、腰背痛、膝关节痛等。 经常按摩本穴可以缓解肩部的不适,改善颈椎病相关症状。本穴针刺时要注意深度,以免伤及肺脏。
按摩哪个穴位可以长高
杜斌 副主任医师
审核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中医科
三甲
对于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孩子来说,可以按摩足三里、百会、大杼、悬钟等穴位来辅助孩子长高,但是效果因人而异,切勿夸大。 1.足三里:此穴位于孩子外膝眼下三寸处,距胫骨前缘约一横指的位置,日常生活中可以按摩足三里,有助于孩子调理肠胃,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生长发育。 2.百会:此穴位于头顶正中央,两耳尖连线与正中线的交点处,拇指置于穴位上进行点状按揉,可以起到振奋阳气,提神醒脑,扶正祛邪(扶持体内正气并祛除体内邪气)等作用。 3.大杼:此穴位于后背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约两横指的位置,此穴为“骨会”,可以按摩此穴达到一定强筋健骨的作用。 4.悬钟:位于小腿外侧,腓骨前缘,外踝尖上四横指处,此穴为“髓会”,可
肾主什么功能
杨惠民 主任医师
审核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中医内科
三甲
肾藏精,主生殖和发育;肾主骨生髓(指肾脏控制骨髓的生成,影响骨骼的生长发育);肾开窍于耳和二阴,司开合,主气化;肾主水;肾主命门之火;肾主纳气。 肾藏精是藏五脏六腑水谷之精气(为“后天之精”),是维持生命、滋养人体各部组织器官并促进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物质;二是藏肾本脏之精(即“先天之精”), 亦即男女的精气,这是生育繁殖的最基本物质。 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是指肾精及其所化精气的生理作用。精生骨髓,骨髓充实,骨骼强壮。肾的精气盛衰,直接影响骨骼的生长、营养、功能等。肾开窍于耳和二阴指的是肾与大小二便的关系等。 肾主水指的是肾具有调节人体津液代谢的作用,所以又有水脏之称。肾主命门之火即是推动人体生命
治疗坐骨神经疼痛的穴位按摩方法
时素华 副主任医师
审核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康复科
三甲
治疗坐骨神经疼痛可用拇指、食指或中指揉动按压患侧穴位进行按摩。 坐骨神经痛在中医上属于“痹证”,多见于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后侧及脚出现放射样疼痛,治疗取穴正是来自这些地方。 腰臀部可按摩大肠俞、关元俞、秩边和环跳。大肠俞和关元俞分别位于第4和第5腰椎棘突下,旁1.5寸的地方。秩边位于骶管裂孔旁3寸的地方,平第四骶后孔。环跳位于骶管裂孔与股骨大转子连线外三分之一的地方。 腿部可按摩殷门,位于大腿后侧臀下横纹中点正下方6寸处。委中位于腘窝中点。承山位于踮脚时小腿肌肉突起下缘的凹陷处。 阳陵泉位于膝盖外下侧凹陷处。悬钟位于外踝尖上3寸。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的地方。三阴交位于内踝尖上3寸。
牙齿不好是肾的原因吗
郭惠杰 主任医师
审核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口腔科
三甲
牙齿不好是否是肾的问题,应从中西医不同角度来分析,中医认为牙齿不好多是肾虚所致;而西医认为牙齿不好与肾脏关系不大。 1.中医角度:传统中医认为齿为骨之余,肾主骨生髓(指肾脏控制骨髓的生成,影响骨骼的生长发育),牙与骨同出一源,由肾中精气所充养。若肾精充沛,则牙齿坚固而不易脱落;若肾精不足,则牙齿易于松动,甚至早期脱落。 牙齿的生长与脱落与肾中精气的盛衰密切相关,因此,牙不好与肾有关系。 2.西医角度:西医认为牙齿与肾脏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临床上牙齿不好主要与遗传、牙质、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口腔疾病等有一定的关系。如过多食用甜食或酸性食物、缺钙和维生素等,常会导致牙齿松动、牙龈出血等。 牙齿不好应
大杼穴的准确位置
隋康民 副主任医师
审核
青岛市市立医院 中医科
三甲
大杼穴大杼位于脊柱区,第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定位大杼穴准确位置一般需找到第七颈椎,即人体低头时脖子后面摸到的最高骨头,第七颈椎下方骨头即为第一胸椎,大杼穴位于第一胸椎下方凹陷处,找到第一胸椎棘突,旁开1.5寸,位置即为大杼穴,左右两边各有一个。 大杼穴具有祛风解表,宣肺定喘,舒筋通络。主治咳嗽、发热、项强、肩背痛等病症。需注意,该穴为背部穴位,不宜深刺,以免伤及内部重要脏器。 出现不适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的辨证指导下进行治疗,针灸治疗需要由专业医生进行操作,切勿自行操作,以免耽误病情。
八会穴是哪八个穴位
韩盛旺 主治医师
审核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中医科
三甲
八会穴是章门、中脘、膻中、膈俞、大杼、绝骨、阳陵泉和太渊八个穴位。 八会穴是特定穴之一,上述八个穴位分别对应脏、腑、气、血、骨、髓、筋、脉,主要治疗相对应八者的疾病,如章门穴治疗一切和脏相关的疾病,中脘穴治疗一切和腑相关的疾病,膻中治疗一切和气机相关的疾病,膈俞治疗一切和血分相关的疾病,大杼治疗一切和骨相关的疾病,绝骨治疗一切和髓相关的疾病,阳陵泉治疗一切和筋相关的疾病,太渊治疗一切和脉相关的疾病。 八会穴的位置大多分布在躯干和四肢部位,是艾灸的常用穴,不仅可以治疗本经病证,还可以治疗与八者相关的疾病。另外,其还可以治疗某些热病。 穴位操作建议由专业医生进行。
大杼穴针灸进针深度
李常法 副主任医师
审核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针灸科
三甲
大杼穴的进针深度为斜刺0.5~0.7寸。 大杼穴属足太阳膀胱经,在脊柱区,当第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具有清热散风,强健筋骨的功效,可与风池穴配伍,治疗风热咳嗽、颈项疼痛;与太冲穴配伍,治疗中风;与陶道穴配伍,治疗头痛。 本穴的针刺方法为斜刺,进针深度为0.5-0.7寸,也可进行艾灸。该穴主治伤风咳嗽,发热,头痛,项强,腰背痛。 取穴时患者应取俯卧位或坐位。如果需要针灸此穴位,应到医院就诊,接受正规的治疗,切勿自行操作。
大杼穴的位置与功效
李常法 副主任医师
审核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针灸科
三甲
大杼穴是在第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可以治疗外感病、骨病等。 大杼穴是位于足太阳膀胱经上,在脊柱的两侧,第1胸椎棘突下方,左右旁开1.5寸,大杼穴是八会穴的骨会。 因大杼穴是八会穴的骨会,因此大杼穴可以用于治疗骨病,如颈椎病、牙齿痛、腰椎病、膝骨关节炎、肩背痛等,其次,大杼穴也可以用于治疗外感病证,如咳嗽、发热等。 大杼穴位置特殊,不宜深刺,大杼穴的位置及应用应咨询临床医师,不可自行针刺。
承扶穴位置在哪,功效是什么
张继红 副主任医师
审核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针灸科
三甲
承扶穴位置在臀沟的中点,有舒筋活络(舒展筋骨、疏通经络)、通利二便的功效。 承扶穴,为足太阳膀胱经经穴之一,其准确位置在股后区,臀沟的中点。本穴有舒筋活络、通利二便的功效,故可治疗其循行部位疼痛,如腰、骶、臀、股部疼痛;也能治疗痔疾。 在临床运用时,可配合他穴一起使用,以扩大治疗范围、增强治疗效果。 如治疗股难伸屈,可配合殷门穴、环跳穴等;治疗大便难、小便不利,可配合白环俞穴、大肠俞穴;治疗痔疾,可配合飞扬穴、委中穴。 如患者有上述不适,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若需进行针灸操作,必须在专业中医医生指导下进行。
八会穴是什么含义
杜斌 副主任医师
审核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中医科
三甲
八会穴是人体中脏、腑、气、血、筋、脉、骨、髓八者精气会聚的八个穴位。 1.脏会章门:章门穴位于侧腹部,当第11肋游离端的下方; 2.腑会中脘:中脘穴位于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 3.气会膻中:膻中穴位于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 4.血会膈俞:膈俞穴位于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5.筋会阳陵泉:阳陵泉穴位于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6.脉会太渊:太渊穴位于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7.骨会大杼:大杼穴位于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8.髓会悬钟:悬钟穴位于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 如需使用穴位治疗疾病,需要由医生进行操作,切勿自行操作。
护肝的穴位在哪里
李常法 副主任医师
审核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针灸科
三甲
护肝的穴位主要有太冲穴、阳陵泉穴、三阴交穴、大墩穴等穴位。 1. 太冲穴:太冲穴处于足背第一跖骨间隙后方凹陷的位置,为肝经的原穴,可以通过用拇指指尖对穴位慢慢地进行垂直按压,以达到护肝的功效。 2. 阳陵泉穴:阳陵泉为筋会,主要位于小腿外侧和腓骨前下凹陷处,经常按摩有调畅气机,舒肝揉筋的作用。 3.三阴交穴: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尖端上方三寸处,胫骨后缘。经常按摩具有健脾养血、调肝补肾的作用。 4.大墩穴:大墩穴位于足大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处,经常揉捏有补肝补肾的作用。 穴位的按摩,应由专业医师进行操作。日常生活中如出现肝脏不适,应立即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肝脏排毒穴位
时素华 副主任医师
审核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康复科
三甲
尚未有资料明确记载具有肝脏排毒作用的穴位,但是阳陵泉、阴陵泉、太冲等穴具有一定的疏肝利胆等作用,可通过作用于以上穴位辅助治疗。 1.阳陵泉穴:精准取穴,在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中。具有疏肝利胆、舒筋活络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胁痛(胁肋部位疼痛)、口苦等病症。 2.阴陵泉穴:精准取穴,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具有健脾渗湿、益肾调经、通经活络的功效。可用于肝胆湿热症见胁肋疼痛、头晕目赤、口苦等,可导湿邪从小便而去。 3.太冲穴:精准取穴,在足背,第1、2跖骨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中,或触及动脉搏动。具有平肝息风、疏肝养血的功效。主治头痛、眩晕、失眠、癫痫、目赤肿痛、胁
壮阳穴位及具体位置
隋康民 副主任医师
审核
青岛市市立医院 中医科
三甲
壮阳的穴位有很多,常用的主要有关元、肾俞、太溪、三阴交、命门等。 关元位于下腹部,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上,这个穴位内藏元阳,通过艾灸或针刺等方法可以达到温补肾阳而壮阳的效果。 肾俞位于第2腰椎棘突下,脊柱正中旁开1.5寸的地方。肾俞是肾的背俞穴,通过针刺或者艾灸,可以达到温补肾阳的效果。 太溪位置在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属于肾经的原穴,通过艾灸太溪穴,可以达到温补肾阳,壮阳的效果。 三阴交位于内踝高点直上3寸,当胫骨内侧面后缘处,是肝经、肾经、脾经交会的穴位,通过艾灸三阴交穴,可以达到温补脾肾的作用,从而具有壮阳的效果。 命门在脊柱正中线上,第二、第三腰椎棘突之间,它内藏人体的命门之火,通
背部的穴位作用
张继红 副主任医师
审核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针灸科
三甲
背部的穴位较多,常用的有命门、大椎、肾俞等。命门具有益肾壮阳,清热安神,调理冲任的作用;大椎具有解表清热,镇痉安神,通阳理气的作用;肾俞具有温补元阳,益肾强腰等作用。 1.命门,属督脉。位于脊柱区,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主治腰脊强痛、下肢痿痹(下肢软弱无力、麻木疼痛)、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阴道流出红白夹杂、似血非血的黏液)、痛经、经闭、不孕等。 2.大椎,属督脉。位于脊柱区,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主治热病、疟疾、恶寒(怕冷)发热、咳嗽、气喘、小儿惊风(以神昏、抽风、惊厥为主要表现的儿科疾病)、项强、脊痛、风疹、痤疮等。 3.肾俞,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脊柱区,第2腰椎棘突
壮阳穴位有哪些
李常法 副主任医师
审核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针灸科
三甲
壮阳可对应中医补肾壮阳概念,具有相应功效的穴位有关元、肾俞、三阴交等。 1.关元穴:位于肚脐下三寸处,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关元穴临床上多用于泌尿、生殖系统疾患。 2.肾俞穴:位于腰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有补益肾阳的作用。 3.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尖直上三寸,胫骨内侧缘后方。三阴交能帮助巩固肾气,对于肾气不足所引起的遗精、阳痿、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对穴位进行针刺、按摩时最好由专业医疗人员进行,个人切勿自行操作,以免引发不良事故。
祛湿作用较强的穴位有哪些
张继红 副主任医师
审核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针灸科
三甲
祛湿的穴位有丰隆、阴陵泉等穴位,不存在祛湿强弱的说法。 丰隆:位于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肌外缘,条口外侧一横指处。可用于咳嗽、痰多、下肢痿痹(下肢软弱无力、麻木疼痛)、腹胀、便秘。 阴陵泉: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可用于腹胀、腹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小便不顺畅)、遗尿、尿失禁等。 脾俞:位于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可用于腹胀、纳呆(没有食欲,食量减少)、呕吐、腹泻、痢疾、便血、水肿等。 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用穴,则用自行操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体经络穴位基础每天一课(7)膈俞(八会穴之血会)
中医针灸穴位速记歌诀
针灸哪些穴位对恢复胰岛功能有帮助?
经常按摩这6个穴位,不仅降血糖,还能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治疗多汗症的常用穴位介绍(附详细图解)
疼痛疾病特效针刺疗法总结---针灸专业经验之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