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们只有10%是人类》真难想象!决定健康的竟然是神奇的微生物

浏览网络的时候,无意中看到范志红老师一篇博文,关于煮鸡蛋分别放置7天、15天和23天的结果对比。实验对一锅煮熟的鸡蛋进行了测试:同样条件下,放了7天和15天的鸡蛋剥开后一切正常,可以食用;放置了23天的鸡蛋剥开后,可以从图片上清楚的看到蛋白表面覆盖着绿色和黄色的霉斑,显然放了23天的鸡蛋不能吃了。

我当时很好奇,问:“这是细菌入侵导致变质发霉了吧?”闹了笑话。

导致发霉的微生物是霉菌,不是细菌。我弄混了霉菌和细菌的域属和区别。

我翻阅《我们只有10%是人类》一书,参考书中“简化的演化树展示的生物三域及真核生物域的四界”的示意图,确认它们的归属域,分别是真核生物域下面的真菌界和细菌域。

细菌和其他以亿万计数的微生物,与我们人类共存,密不可分,共同构成了我们的身体,也决定我们的健康状况。《我们只有10%是人类》一书中,作者Alanna Collen以演化生物学为基础,结合大量的科学研究,对微生物和人类的共生关系,探讨了微生物是如何影响我们的体重、免疫系统、精神等方面的健康的,也就微生物对人类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更多的设想。虽然,有些问题我们现在还没有找到答案,但是通过这本书,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研究,人们很有可能揭开更多有关微生物的奥秘,让微生物更好地为人类的生活品质服务。

1.我们先看看,科学家们如何看微生物和健康的关系。

通过现在的科学研究,我们已经知道,微生物与人类的生存有密切的关联。有的微生物可能会让我们生病(例如:病毒),有的微生物则会帮我们获得能量(比如:一些帮助消化的酶)。通常情况下,如果我们能够和我们体内外的微生物和平共处,我们以健康的姿态享受生活。

在与微生物共处的过程中,我们的免疫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旦有病毒入侵身体,如果我们的免疫细胞能干掉病毒,那么我们就能恢复健康;如果我们的免疫细胞在与病毒的战斗中失败了,我们就会生病甚至死亡。

很多时候,有害的病菌是通过手部的接触抵达我们身体的各个部位,所以,为了健康和安全起见,掌握正确的洗手方式——六步洗手法(或七步洗手法),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在目前的疫情之下。

如果有不属于我们身体的微生物入侵,可能触发我们的免疫系统,产生炎症。如果我们的免疫系统反应过度,还有可能让我们产生过敏反应。以前我以为过敏是因为我的免疫系统太弱了,实际上却恰恰相反。

简而言之,有益的微生物让我们身体健康,而有害的微生物让我们生病。科学家们正在找到更多微生物和疾病的关系,并将它们用于临床,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2.我们再看看,科学家们对微生物和肥胖关系的研究。

比利时布鲁汶大学的营养学及新陈代谢学教授——卡尼,发现瘦人比超重的人有更多阿克曼氏菌。这种阿克曼氏菌,可以加强肠黏膜的保护机制,强迫肠黏膜纸在更厚的粘液,以组织多糖分子穿越肠黏膜进入血液,造成脂肪组织发炎,使体重病态增加。

通过在小鼠身上的实验证明,在小鼠的饮食中加入阿克曼氏菌可以帮助减重,或至少能阻止体重增加。但如何增加已有的阿克曼氏菌数量,是对大多数人来说更重要的问题。

卡尼还在研究双歧杆菌时发现,在高脂肪饮食小鼠的食物中补充纤维,能够让肠道中的双歧杆菌数量增加,同时也让阿克曼氏菌的数量大增。

也就是说:卡尼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肥胖的小鼠的饮食中加入纤维,可以减缓它们体重的增加速度;对因摄取高脂肪饮食而变胖的小鼠来说,在食物中增加纤维可以让它们体重下降。

在我们的饮食中,没有任何一种营养是可以独立运行的,如果我们改变摄入的影响成分,则可能改变我们体内的微生物区系构成,从而间接地影响到我们的体型。从这个角度来说,微生物决定我们是胖还是瘦,如果我们尝试改变体内的微生物区系,就能决定我们的体型。

3.最后来看看,微生物区系的作用和传承。

通过对小鼠和人类的研究,科学家们发现,免疫系统不仅仅将有害细菌赶出身体,还会将有益菌送往正确的地方,将它们传递给新生儿。

比如:妈妈们在顺产时,会将微生物区系通过产道的分泌物传递给孩子;而在母乳喂养的过程中,会将更常出现在阴道和肠道中的乳酸菌通过母乳传递给孩子。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和对比发现,妈妈们的生产方式决定着孩子能够从妈妈身上继承的微生物区系的构成,通过顺产的方式出生的婴儿教剖腹产方式出生的婴儿获得更多的有益的微生物,降低患湿疹、哮喘和过敏等疾病的可能性。

可见,微生物的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作用不可小觑。

科学家们通过对肠道细菌的研究,发现了微生物区系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也试图通过研究来发现什么养的细菌、多少量,能够预防、治疗或治愈疾病,如果解开了细菌和人类健康未知的秘密,人们不但能治疗已经发现的疾病,或许真的能在未来对抗衰老,实现“返老还童”的梦想吧?

最后,说句大实话:对我来说,想要充分了解这本书中的微生物相关的知识点,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是,由于作者使用了生活中、医学研究中大量的实际案例,通过通俗的语言和贴近中文表达方式的文字来表述,让人在理解知识点的时候,不会觉得它们那么生僻、那么难以接受。因此,翻译者钟季霖对文字精准的把控,也是帮助我理解本书内容的一大助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体微生物:人类第二基因组
科学家对人类粪便的 “迷之爱恋”:肠道微生物五大谜团
NASA出手研究太空中的人体微生物
为了永生有多疯狂?科学家往自己体内注射,350万年前的远古细菌
专家说,狗嘴里都是益生菌,所以…
肠道菌群在代谢性疾病的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潜力以及需要考虑的问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