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有人考证说,这是胡适先生最早提出来的。我在本周的阅读当中,突然也想到这句话。
俄乌战争是全球新闻热点。我跟着读了美国作者蒂莫西·斯奈德的《民族的重建——波兰/乌克兰/立陶宛/白俄罗斯(1569—1999)》。
书还没读到三分之一,也依稀觉得“历史就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每个当代人都以自己的需求,从历史当中选择性的拿出部分,以承接历史遗产的姿态,证明自己动机的正确。
作为波罗的海东岸的立陶宛,历史上与波兰多有纠葛。1370年,波兰王室绝嗣,1386年波兰公主海德维希嫁给立陶宛大公约盖拉,两国的结合使国力倍增,俨然成为欧洲大国。
1569年依据卢布林条约正式合并,成立波兰立陶宛联邦。由于对外长期战争,加上国内动乱不止,立陶宛国力迅速衰退,最终在1772年、1793年和1795年为俄罗斯、普鲁士及奥地利的三次瓜分后灭亡。
令人不解的是,在19世纪立陶宛的学者看来,1569年的让立陶宛与波兰联合的卢布林条约,是一种投降条约。因而他们提出这样一种政治观点,认为现代立陶宛历史应该从中世纪而不是从近代早期的故国开始描述。这一时期想唤醒民众的报纸《黎明》,跳过近代早期立陶宛历史的决定——从中世纪历史直接跳到现代。

我对波兰、乌克兰、立陶宛、白俄罗斯的历史并不熟悉。在世界历史的宏大叙事里,它们鲜少成为主角。我只大概知道它们彼此纠葛,且与前苏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为此前喜欢读各类史书,包括哲学、美学、建筑史等等,我有一个较为深刻的印象,就是人们为证明自己的正确时,通常会述古,拉上某位古代名人的某一句作新的阐述,作为观点的背书。时代不同,语义会有不同,当下现象也可能是因为这一时代新产生的,因而其实古人有时候解释力是有限的。不过在当代人巧手打扮下,古人名言就会唤发新的生机。
历史可不就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当然,我并没有批判的意义。打扮历史的目的,就是为当代人所用。历史还是那个历史,只看“化妆师”是把眼睛画美些,还是把鼻子突出,从而引导当下的“审美”。
如前所述,立陶宛的知识分子想直接从中世纪立国史,目的并不是真是反对曾经与波兰的合并,而是解决他们那个当下立陶宛人对于民族的认知问题。他们需要证明自己是谁,以示与波兰的区别,方法就是否定与波兰合国的时间。

俗话说,“听话听音,锣鼓听声”。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就是让我们要善于聆听弦外之音。
过去的终是过去。即已经过去,历史是不可改变的。真相当然会被掩盖,但不会消失。因此,明智的学者会打扮历史,但不会掩盖历史。他们善于突出有利于自己学说、理论的那部分历史,以达到解决当下他们想解决的问题。作为读者的我们,别被表象的陈述迷惑,要学会听言外之音、懂诗外之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格但斯克条约:中世纪波兰的政治智慧与文化融合中世纪欧洲,政治剧变
一城一味:舌尖上的波罗的海三国——第一站@立陶宛
波兰 穆斯林踪迹难觅
【历史地理志】中欧历史上最大的国家:波兰立陶宛
立陶宛和俄罗斯有着什么历史渊源和瓜葛?
白俄罗斯改国名为白罗斯,是为了和俄罗斯划界限吗,是准备疏远俄罗斯的信号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