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改土归流:大清帝国最成功的阳谋,中央控制边疆的撒手锏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自元朝以来的土司制度,在明朝就曾多次引起动荡。到了清朝统治时期,康雍乾三朝逐步展开了“改土归流”的计划,成功地将边疆地区的“土皇帝”们成功镇压,平定了边疆的战乱,巩固了清政府的统治。

那么“改土归流”到底是如何推行的?又为什么会被看做是清政府最成功的阳谋呢?

(改土归流)

一、土司制度纵容边陲

其实“土司”制度早在秦汉时期便有端倪,不过在元朝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完善。忽必烈创建元朝之后,由于各民族发展较快,尤其是南方的少数民族早就金国多次融合。因此元朝为了克服汉、唐、宋的统治,就形成了土官,也就是土司制度。

而这也主要用于忽必烈招降的云南各少数民族,他们的首领官职为世袭,从此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多是如此。看似是中央对于地方的垄断,但实际上朝廷的统治并没有在当地贯彻,由于世袭,便导致地方土司形成自己的势力。

掌握当地一切财权、军权,堪称边疆的“土皇帝”。时间久了,土皇帝也妄想做皇帝了,所以为了防止土司作乱。明朝时便已经开始了简单的“改土归流”,取消了一部分地区的土司制度,并且还在世袭土司的基础上,设置了“知府”、“知州”、“知县”三个官职。

(土司府)

名义上将他们划分到明朝的官员机构当中,而正是因为有明朝这一举动,才为后来在西南地区推行的“改土归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创造了极佳的条件。

但明朝时期土司制度依然占据极大的优势,到了中后期,西南边疆的暴乱不止,明朝永乐年间,便有铜仁的两个土司叛乱,皇帝派人平定之后,才改成贵州布政使司。但这个改革,却无法动摇西南地区。

万历年间,播州杨应龙叛变,他们家从唐朝便在此世袭,势力庞大,万历派了二十几万大军才最只能怪镇压下去。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清政府在上台后,也没有对边疆置之不理,他们知道要想控制稳定,必须推行“改土归流”。

(杨应龙)

早在顺治年间,便有云贵总督上奏,称如今贵州的田地荒芜,应当开垦。更应该那些少数民族的对方也开垦,充实地方还能改变他们的习性。其实这里也就是希望,中央能够加强对于这些西南地区的统治。

最早在康熙四十三年,清政府在湘西地区开始了改土归流,军队在此不仅驻兵,还有屯兵、修筑边防,加强当地的军事防御。又将汉代的“儒学文化”推广到这些“南蛮”地区,在当地设置官学、书院等教育机构,让少数民族的子弟也能够接受儒学。

要想改变一个地方,光是强硬实施是不够的的,要先从文化上给予耳濡目染。不过这时候康熙并没有决定取消土司制度,也没有一上来就对云贵地区下手。之所以等到康熙四十三年才开始,无非是因为清朝前期,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

(改土归流后)

平三藩、征战噶尔丹、收复台湾,等到康熙回过头整治国内时,才发现人到中年了。不过他的儿子雍正就不一样了,雍正从小学习儒学,本身尊重汉文化,而在他的心中又有满人的豪情,和中原王朝不同,不分华夏正统和所谓的蛮夷。

在满清政府看来,中国的疆土都可以开拓,“何得尚有华夷中外之分论哉!”由于清政府的版图辽阔,所以对于边疆的稳定更加重视,而危害边疆稳定的土司制度,也就势必会被消除。

二、雍正朝开始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

雍正四年,时任云贵总督的鄂尔泰上奏,建议取消土司制度,在当地设立和中原一样的府、厅、州、县,派遣流官管理。流官字面上就是流动的,也是为了防止官员在某个地区发展自己的势力。雍正面对鄂尔泰的这份奏折,十分满意,简直是说到了他的心坎里。

(改土归流)

随后鄂尔泰在云南、贵州地区开始大力推行,“改土归流”的制度。同时他指出,推行改土归流能用智谋最好,出兵围剿乃是下策,要想制服他们,要恩威并用。

只是土司制度在当地,少说发展了几百年,他们的根又哪是这么好拔除的呢?起初广顺的长寨土司挑衅清军,很快被平定,直接被设置为了长债厅。之后鄂尔泰又把乌蒙和镇雄叛乱的土知府平定,直接在云南设置了乌蒙府,也就是如今的昭通。

鄂尔泰声势浩大,而云贵地区的震动,也让广西地区受到了波及。广西泗城的土知府被革去职务,把他属地内设置的永丰州,直接划分到了贵州的统辖范围。而泗城被破,让广西的其他土司政权人人自危,甚至主动向清政府提交了印信。

就这样在广西的“改土归流”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随着推行,雍正七年设置了百色厅,又把康熙年间的镇安土府改为了流府,加强了对于当地的统治,广西基本上实现了全面的“改土归流”,从雍正四年到雍正七年,花了整整三年。

(清朝西南方的局部地图)

从雍正六年开始,清政府开始都贵州东南地区推行,设置了不少的府县,加强了对于当地的军事管控。同时在当地搞人口普查,征收赋税,建立军事防御和修建学校。将土司的徭役制度废除,按照中原的来,不过赋税金额少于中原。

时间来到雍正九年,云南、贵州许多地区基本实现了“改土归流”。那么不论是在镇压或者是形势所压之下,清政府对于云贵桂的统治得到了巩固、甚至在贵州的苗族、侗族的村寨当中,也设置厅,还影响到了四川、湖北等地的土司,也纷纷主动投靠中央。

面对这些主动投靠的,清政府都会赏赐,或者是给予官职。所以在大势所趋之下,许多土司都会主动交出自己的印信,以示忠心。雍正朝的改革,让许多汉人迁徙到了西南地区,改变了当地百姓被剥削的现状,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所以这怎么不算是阳谋呢?既可以扩大疆土,又可以带动经济,百姓还要感谢政府的改变。所以这的确是清政府光明正大的阳谋。

(土司)

三、乾隆平定新疆地区,土司制度于光绪彻底废除

此时南方和中原地区的基本都在清政府的掌控中,然而部分边疆地区,却并没有那么太平,甚至这些难题直到乾隆朝,才彻底解决。我们都知,乾隆自诩“十全武功”,而在这“十全武功”当中,就有平定四川金川的土司叛乱。

可见改土归流的推行并不容易,比如最开始新疆地区,被准噶尔汗国统治,只有等到兆惠平定准噶尔之后,这时候的新疆才再次得到一统。于是乾隆是派兵,在当地驻军屯田,又招募内陆的百姓过去,官府提供一切的支援,兴修水利。

这一步的“改土归流”,不如说是重新将新疆收复后的发展。在新疆乌鲁木齐,清政府招募了大量甘肃的百姓平民,去往当地发展。乾隆二十九年,恰逢甘肃大旱,于是又有大量的甘肃移民到了新疆。

(平定后的新疆)

而在巴里坤地区,则是运用大量的种地犯人,以便发展民屯。在伊犁地区,由于回人居多,于是就让维吾尔族和清军的绿骑兵一起耕种,促进团结又加强稳定。到了乾隆三十八年的时间,新疆的屯田和改土归流基本完善。

而紧接着四川大小金川的土司叛乱,于是乾隆派出兵马镇压,大小金川拿下实属不易。于是怎么处置这块地呢?他把原来的金川地区,分成了五个屯田区,着急了大量的汉民、藏民以及绿营兵开始了大规模的屯田。

二平金川之后,在原来的土司设置了两个厅,分别是美诺和阿尔古。由于后来阿尔古并到美诺,美诺在后来也被改成懋功厅,掌管屯田区的大小适宜。如此就取代了以前的土司行政机构,还把藏民的奴隶编成了齐民。

(大小金川之战)

这样一来,清政府与金川地区的统治大幅加强,而为了发展贫穷落后的当地,只好从四川招募了许多汉族农民来开垦种地。政府给出了极高的待遇,而改成屯田区的制度,彻底消除了当地的土司制度,直接变成了清政府的所有民。

推动了当地的文明发展,当金川地区的人口也得到了大规模的增长,政治地位提升。

除此之外,还有青海地区,雍正初年年羹尧平定青海,也在青海当地屯兵屯田,乾隆年间青海依然在发展,大力种植青稞、大麦等植物。而汉族和当地民族的融合,也越来越负责,更是加强了当地的社会文化程度的提升。

当了清政府末期,由于政府垂危,平定了百来年的边疆地区又开始骚动起来,一直到光绪二十二年,才正式颁布废除土司制度,正式“改土归流”。光绪三十四年,又加强了对于青海开垦的实施。

(赵尔丰)

光绪三十一年,川藏地区暴乱,驻藏大臣被杀害,清政府派出了赵尔丰镇压。然而到了光光绪三十一年,尽管改土归流想实施,但是却遭到了当地土司的强烈反抗,赵尔丰在川藏地区打了六年的仗。

而他本人则是在川藏经营多年,稳定西藏各地,也为后来的民国时期的改土归流打下了基础。更是为中国守住了西藏这块地区,如果是不是赵尔丰,西藏的叛乱很有可能导致他们分崩离析,也可能让中国丢失西藏。

可以说整个“改土归流”制度,加强了政府对于边疆的统治,减少了叛乱等不稳定因素,对于少数民族的各方面发展,起到了正面作用。所以此法的确是中央控制地方的一大进步,而这也的确是清政府最成功的一次阳谋。

参考资料

方铁.清雍正朝改土归流的原因、策略与效用[J].河北学刊, 2012, 32(3) 张中奎.改土归流与苗疆再造: 清代'新疆六厅'的王化进程及其社会文化变迁[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杨庭硕,李银艳.“土流并治”:土司制度推行中的常态[J].贵州民族研究, 201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朝前期对边疆的管理与经略,平定准葛尔部,维护统一
清朝扩张最后一战持续十年之久,胜利后为何转向战略收缩?
清平大小金川之战[乾隆朝平定四川大小金川叛乱]
为平定此弹丸之地,投六十万兵力、耗七千万帑币,乾隆说,值得
明朝最牛的县,清朝建立百年仍独立,乾隆花钱也不能平定
什么是土司制度?为什么会有土司制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