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朝为什么守不住辽东?

明朝守不住辽东,归结起来有三个原因:军事颓废、内乱不断、财政崩溃。

军事颓废

万历中后期开始,大明的边军已经基本失去了戚继光改革时的先进性和纪律性,和嘉靖年间一样,这些军队再次变得腐朽不堪。另外随着李家势力在辽东的退出,曾经强大的家丁系统也崩溃了,缺少了家丁部队的支撑,辽东驻军便彻底成了战五渣。而此前在李成梁一家的折腾下,新的地主阶级和军官们腐败链接关系已经稳定,土地资源已经基本上被这两个阶级拿走,那原来的军户就变得更加没落了。另外,政府国库经常空虚,导致募兵的军饷经常拖欠,所以募兵们也没什么战斗意志。所以整个明末的辽东军事就是家丁没了、募兵逃战、军户不会打仗这么个情况。

人不行就算了,就连武器,也开始偷工减料。尽战车一项,就由万历八年的五千多辆缩减到万历四十八年的一千多辆。火炮质量下降,大将军炮的炸膛率极高。火绳枪的枪管或有弯曲,或是膛内不平整。近战看素质,远战看装备,现在俩都不行,你叫他们怎么挡得住来势汹汹的努尔哈赤。

内乱不断

这里倒不是说就单一的只农民起义,还包括内政里的党争。从万历十四年开始,这党争就没停止过。前期还只是朝堂国本之争,到后来就成了国家权力争夺。其实明末边境不乏优秀的军事人物,但大多都成了政治牺牲品。比如大明的第一个希望熊廷弼,基本已经在广宁挡住了努尔哈赤,只要加以拖延,就能把努尔哈赤撵走。然而此时党争已经进入高潮,身居高位的楚党成员熊廷弼自然就成了其他三党的眼中钉,经过一番嘴炮,熊廷弼也就下台了。再看后来的孙承宗,也是被阉党和温体仁党轮番轰炸,两次气的辞职。卢象升,死在了杨嗣昌的议和计划里。

除了政治混乱,内部农民军掀起的军事混乱也是让明政府非常头疼。长期的两线作战让大明根本耗不起,而原因就是第三点——没钱了。

国库空虚

从万历十七年开始,国库的消耗量就已经大于收入量了。辽东军饷为啥总拖欠,因为政府没钱开不出工资。

关锦防线修到大凌河修不动了为啥?没钱。

崇祯催促孙传庭和洪承畴快速作战的根本原因是啥?没钱。

因为没钱,明政府错过了一个又一个的机会,也导致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误。

至于没钱的原因,大家可以看看我之前写的文章,有过详细的介绍。

我是【今古言堂】,感谢题主的邀请,这个问题我来答。

数百年来,人们一直都有着一个疑惑,那就是作为东亚曾经的霸主-明朝,在不到五十年的时间里,就被自己曾经的属臣-努尔哈赤所建立的后金,即后来的清朝所取代。

这种取代的速度之快,简直令人侧面。不过一代人的时间,曾被朱元璋重新恢复汉人衣冠的中华大地,再次蒙上了深深的胡虏之色。

而在这重深深的疑惑中,人们最觉得无法理解的是,明朝重兵屯守的辽东之地,为什么从始至终就无法压制后金的发展,反而最终成了后金崛起的垫脚石?

今天,今古就为大家分析一下,明朝为什么收不住辽东?

天时:小冰河时期的到来,影响了明朝对辽东地区的物资支援能力

明朝自朱元璋建立辽东边镇以来,就依托于辽东不断经营控制东北地区,但这种控制又大多建立在明朝举全国之力,对辽东的经济援助作为基础的。

在明朝前两百年这种状况还相对较好,毕竟以当时的明朝国力来看,举全国之力援助一省之地,还是绰绰有余的。

但是,这种情况在小冰河时期到来之后,开始出现了极大的转变。

根据竺可桢先生对中国气象历史数据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自明朝中期以后到明朝灭亡,仅华南地区就发生了180余次洪水灾害、80余次旱灾、60余次风灾和60余次霜冻灾害,因此所造成的大面积饥荒甚至多达70余次。

各种极端天气开始肆虐整个明朝,黄河甚至因此而改道,面对无法控制的自然灾害,百姓大量流离失所,被迫荒废大量土地,这对主要依靠农税的明朝而言,无疑造成了极大冲击,这也使得国家对辽东的物资支援能力逐渐下降,进而使辽东的扩张能力受到限制,进而选择收缩防守的势态。

地利:孤悬于明朝版图末端的地理环境,不利于明朝集结军事力量

我们从明朝的版图可以看到,自奴儿干都司设而后废之后,辽东就成为了明朝在东北的一叶孤舟,孤悬于东北大地一隅。

由于辽东边镇主要依托的是辽东半岛及辽西走廊一线,受限于明朝糟糕的航运水平,明朝支援辽东的兵力及物资大多需要依靠陆路,经过万里跋涉才能辗转来到辽东。这使得明朝在辽东所进行的大量军事行动,往往很早就被后金所探知,并进而设计出应对的对策。

而后金由于在未反明朝之前,就已经通过战争和欺骗的手段取得了女真部落的统治地位。等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攻击明朝开始,明朝的辽东边镇就基本处于后金的半包围形势之下,对于此时一味防守的辽东边镇而言,后金的战略机动优势,也在之后的一系列偷袭战中得到了印证。

人和:明朝内部党争,造成辽东政策朝令夕改

明朝中后期,尤其是自万历死后,国内党争成为了常态化,政党之间的斗争往往不在于国家政务的正确性,而在于是否为敌对党派所提。

为此,不论是东林党还是阉党都在将极易出成绩,也极易出劣迹的辽东地区,作为了双方角力的主战场。

不论是熊廷弼、王化贞、袁崇焕、孙承宗等人无不是党争的最后牺牲品。

党争愈演愈烈的结果,最终导致明朝在辽东的统治机构大多无法适应不断变化的政策,大多处于无所适从的状态。

也为后金攻入辽东,迅速收服辽东地区创造了政治基础。

财匮:畸形的国家财政结构,导致辽东军事建设陷于停滞状态

由于明朝自立国以来,便以农税为主。并未将商税看在眼里,所以将商税设定在一个极低的水平,但由于近两百年的发展,面对日益增加的人口,愈发膨胀且需要供养的宗室和连年增加的边镇军费使得一成不变的农税早已无法负担逐年增加的国家支出。

在面对强大的既得利益集团阻挠,无法征收商税的明朝,只得将解决国家财政问题的方法压在了早已不堪重负的农民身上。

这就使得,农民的负担越来越重,丰年尚好,但是一旦遇上灾年,无粮可收的百姓面对朝廷征缴粮饷的官差,最终只能一反了之。

而明朝为了镇压农民起义又不得不花钱征集大家前往围剿,国家忙于镇压农民起义。这就使得对辽东的军事援助再次减少,其军事建设也大多陷于停滞状态。

军乱:辽东军事集团的腐化

由于万历初年,张居正在对国家进行改革的过程中,不仅对经济进行了改革,同时也重用了一大批年轻的将领,戚继光、李成梁就是其中最为耀眼的两员战将。

但是,自张居正死后被其触犯了利益的那些既得利益集团,采用污蔑、陷害等方式否定张居正的改革,同时将已经在蓟门训练士兵,修筑长城,威震蒙古诸部的戚继光弹劾罢职还乡,最终在家乡病死。

看到戚继光凄惨的下场之后,原本在辽东死死压着女真诸部的李成梁看到了狡兔死走狗烹的结局,为了不让自己成为戚继光第二。

于是,李成梁开启了他在辽东的养寇自重之路。他在辽东从来不会一次性将反叛的女真部落打死,只会把他们打败,然后扶持弱小的部落,不断的在扶持和打击中获得功勋,但又不会将明朝的威胁像戚继光那样完全消灭,甚至为此获得了明朝两百年来未有第一名将的殊荣。

但也正是他的这种养寇自重策略引导之下,李成梁将辽东边镇逐渐养成了明朝最大的军事独立集团,而这种军事独立集团势必带来内部的腐朽和堕落,这也使得辽东边镇的军队战力逐步降低,甚至于在李成梁坐镇辽东的后期,还将明朝辛苦开拓近百年的宽甸地区,直接放弃,拱手让于努尔哈赤,进一步助长了努尔哈赤的实力。

而努尔哈赤也很给面子的在李成梁死后的第二年,才举起反旗,成立后金。

结语

所以,综合以上几点来看,明朝守不住辽东,其实是由当时辽东以及整个明朝所处的天时地利与人和及财政、军事等方面因素共同影响下的结果。

但不论自然环境如何影响,对辽东地区最根本影响,还是在于国家政治环境的影响,假若政治清明、国家财政充足,明朝又怎么可能会失去辽东之地,坐看后金崛起。

我是【今古言堂】,喜欢我的文章,可以关注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朝为什么守不住辽东?天时地利与人和都没了,怎么守得住!
大明改革未跟进且内耗严重,终致戚家军覆灭,败于善于用兵的后金
李成梁有多重要?他镇守辽东时边境安宁,他去世后28年明亡
明朝中后期,他是唯一与戚继光相提并论的大将,却为大明养虎为患
释读中国历史325:铲除阉党,16岁的崇祯表现惊艳,可老天一点都不可怜这个苦命皇帝
明非亡于万历,也非亡于崇祯,而是亡于李成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