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淺談宗教及佛教的兩個面目
userphoto

2024.11.25 四川

关注

     宗教在人類歷史上產生、發展、壯大,並傳承至今,我以爲這並不是偶然的。雖然人的身體是由物質構成,逃不脫自然規律的限制,總會受冷熱乾濕的影響,總會生老病死,但人的心靈、人的思想是能夠“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是活躍的,是跳脫的。因其活躍、跳脫,故千思萬緒、髙山大海、狂風驟雨、喜怒哀樂等諸般事物都能容納,由此複雜無比。人的心靈不僅对外處理各類事務,也對内進行自我觀照。


     一些常常思考的人,爲了在紛紛擾擾的塵世中求得心中澄然,或活潑,或安寧,甚至解脫等,便開始走嚮宗教。有的人既能入乎其中,又能出乎其外,以此爲中介、爲橋梁,得到自己的思想見解;有的人則逐漸成爲一個虔誠的宗教徒。看起來似乎前者的境界髙一些,但大概衹要求得自己心中平靜、歡樂、安寧,境界之髙下並無多大影響。

     對於世界上之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印度教、以及我國的道教等,我瞭解不多,不敢妄論。對於佛教,我看的書稍微多一點,以下拾他人之牙慧談一下它在中國的兩個面目。


     明末清初時的尤侗說:“夫佞佛以祈福,愚夫愚婦之事也;學佛以了生死,士大夫之見也。”太虛法師亦指出:“在以前中國之知識界,皆讀孔、孟之書,而無知識的愚夫愚婦等,則崇信神道;佛教於此,亦分兩種施設:在知識界方面,施與簡捷超妙的禪宗;其不讀書之多數人,則施與神道設教之教化。”

     二人都指出了佛教在中國的一個現實,即在知識界中是“學佛以了生死”的哲學智慧的面目,在不讀書之多數人中是“佞佛以祈福”的神道面目。現實的確如此,二人都是一語中的。於是,出現了以神道的面目擋住了哲學智慧的面目的情況:有些未深入瞭解佛教者,衹見神道這一面目,而不見哲學智慧的面目,由此以偏概全,對佛教一概否定,這對佛教而言不免有失公正。佛教的兩個面目在世間的出現與存在是由於各方的需要,有其合理性,但不能衹見其一,不見其二,正確的認識應該是兩面都要看到,各取所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論虔誠/萬行上師
什么是佛教呢?佛教又和其他宗教有什么区别呢?
日本的宗教信徒共有1.8223亿人次
佛教不是宗教,大乘佛教是宗教
郑石岩:宗教文化与教育
【禅艺题记】佛教之信众(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