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座城,因一人】今天带你了解诗...

专注古典诗词 | 鼓励原创文学

成都,别名蓉城。何为蓉?即芙蓉也,得此名,是花蕊夫人所赐,据说花蕊夫人生得:

花不以拟其色,

蕊差堪状其容。

蜀主孟昶最喜欢她,于是令全城遍植芙蓉以赞其美,一座城,因一人。

自古诗人例到蜀,于唐为甚。李白、杜甫,岑参、高适、元稹、白居易、刘禹锡、贾岛、李商隐、温庭筠、初唐四杰等尽皆入蜀。杜甫曾两度在成都居住,留下200多首描写成都诗词。蜀地之于诗人,不仅仅是躲避战乱与多舛命运的避风港,更是成就其诗才与文名的福地,甚而成了一日都不能忘的精神故乡。在诗人们的眼中,成都“喧然名都会”人口繁盛,“万户千门入画图”,气候“季冬树木苍”,空气质量更是“水绿天青不起尘”。他们的歌咏,成就蜀地千年的风华。

{ 诗仙李白眼中的成都 }

九天开出一成都

唐代是成都这座城市鼎盛和绚丽的时期,诗仙李白在蜀中游历时,对这座“九天开出一成都”的逍遥都市眷恋不已,写下众多关于成都的诗词,至今被人传颂。在李白的众多诗歌中,《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集中描绘了他眼中的成都。其中成都的自然景观、人文地理、风物无所不包,李白甚至得出结论:秦川得及此间无。

《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

【其一】

胡尘轻拂建章台,

圣主西巡蜀道来。

剑壁门高五千尺,

石为楼阁九天开。

【其二】

九天开出一成都,

万户千门入画图。

草树云山如锦绣,

秦川得及此间无。

【其三】

华阳春树号新丰,

行入新都若旧宫。

柳色未饶秦地绿,

花光不减上阳红。

【其四】

谁道君王行路难,

六龙西幸万人欢。

地转锦江成渭水,

天回玉垒作长安。

【其五】

万国同风共一时,

锦江何谢曲江池。

石镜更明天上月,

后宫亲得照蛾眉。

【其六】

濯锦清江万里流,

云帆龙舸下扬州。

北地虽夸上林苑,

南京还有散花楼。

【其七】

锦水东流绕锦城,

星桥北挂象天星。

四海此中朝圣主,

峨眉山下列仙庭。

【其八】

秦开蜀道置金牛,

汉水元通星汉流。

天子一行遗圣迹,

锦城长作帝王州。

【其九】

水绿天青不起尘,

风光和暖胜三秦。

万国烟花随玉辇,

西来添作锦江春。

【其十】

剑阁重关蜀北门,

上皇归马若云屯。

少帝长安开紫极,

双悬日月照乾坤。

在李白眼中,成都的居住环境是怡人的,就如同九霄云一般,是一座似神仙居住的乐土。千家万户热闹非凡的繁荣景象像一幅图画,成都翠草绿树白云青山红崖如同蜀丝锦绣,长安所在的秦川,哪里赶得上这里好!

{ 诗圣杜甫眼中的成都 }

喧然名都会,花重锦官城。

诗圣杜甫对成都的感情更为深厚,在杜诗中,能窥见成都当时的自然风貌,“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也能发现成都的季节交替,城市景观之美好。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此诗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首名诗,也几乎成为了成都风貌的标志性诗句,对成都这座园林式城市做了个性化描写。

《水槛遣心·二首》

杜甫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晴。

叶润林塘密,衣干枕席清。

不堪祗老病,何得尚浮名。

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生。

此诗还原了成都当时的城市格局与市容,“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描绘了成都人口的兴旺、繁荣。

《赠花卿》

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

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能得几回闻。

此诗描写了成都上层社会优雅、高档次的文化休闲生活,刻画了成都自古便有的浓厚音乐气氛。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

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

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

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此诗描写了成都的自然气象,如“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杜诗就是成都的诗史。

《成都府》

杜甫

翳翳桑榆日,照我征衣裳。

我行山川异,忽在天一方。

但逢新人民,未卜见故乡。

大江东流去,游子去日长。

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

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

信美无与适,侧身望川梁。

鸟雀夜各归,中原杳茫茫。

初月出不高,众星尚争光。

自古有羁旅,我何苦哀伤。

唐朝,成都“沃野千里,天府之土”,商贸繁华,有“扬一益二”之称。经历蜀道艰险到达成都的杜甫,立即赋诗《成都府》,抒发了他对成都繁华的赞美和惊喜之情。成都很大,不仅有秦时所建的大城、少城,还有隋代建的州城,真可谓“曾城”。成都气候宜人,到了岁末,树木仍然苍绿。成都人流熙攘,市井热闹,各种娱乐声不绝于耳,乐器和弦优美,令人感叹成都“音乐之都”的美誉名不虚传。眼前的成都印象让杜甫油然感叹道:“信美无与适”。

{ 众诗人眼中的成都 }

蜀锦出名酒家多

成都蜀锦自汉代就已经相当繁荣,汉代时,成都已有专门的锦官,并建有锦官城,成都也因此而名为锦城,濯锦的河流也被称作锦江。到了唐代,蜀锦业更加兴旺发达,诗人刘禹锡写下《浪淘沙》组诗,描绘唐代蜀锦文化的繁盛。

《浪淘沙·一》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浪淘沙·二》

洛水桥边春日斜,

碧流轻浅见琼砂。

无端岸上狂风疾,

惊起鸳鸯出浪花。

《浪淘沙·三》

汴水东流虎眼文,

清淮晓色鸭头春。

君看渡口淘沙处,

渡却人间多少人。

《浪淘沙·四》

鹦鹉洲头浪飐沙,

青楼春望日将斜。

衔泥燕子争归舍,

独自狂夫不忆家。

《浪淘沙·五》

濯锦江边两岸花,

春风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鸳鸯锦,

将向中流匹晚霞。

《浪淘沙·六》

日照澄洲江雾开,

淘金女伴满江偎。

美人首饰侯王印,

尽是沙中浪底来。

《浪淘沙·七》

八月涛声吼地来,

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

卷起沙堆似雪堆。

《浪淘沙·八》

莫道谗言如浪深,

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

吹尽狂沙始到金。

《浪淘沙·九》

流水淘沙不暂停,

前波未灭后波生。

令人忽忆潇湘渚,

回唱迎神三两声。

其中《浪淘沙·五》描绘了:夕阳西下,晚霞当空,江水中的蜀锦与倒映在江水中的晚霞交织在一起,如同一幅长卷画一样在锦江中缓缓展开。濯锦多少缓和了锦官城的神秘气氛,一批蜀锦织成,便到濯锦江漂练,美丽的意境也时时定格在当年成都人的记忆之中。

成都人热爱生活,追求闲适的生活自古便有习俗。成都人的文化休闲生活也可谓丰富异常。著名诗人张籍作诗《成都曲》,通过描写成都市郊的风物人情和市井繁华景况,表现了诗人对成都的热爱,对太平生活的向往。唐代诗人李商隐曾经一个人在成都街头寻寻觅觅,他戴着一方头巾,手拿一把折扇,专拣有酒家的地方闲逛,结果发现“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唐代成都酒家的格局还原封不动保持着汉代的格局,招揽客人的仍是美丽多情的老板娘。

《成都曲》

张籍

锦江近西烟水绿,

新雨山头荔枝熟。

万里桥边多酒家,

游人爱向谁家宿?

锦江以江水清澄、濯锦鲜明而著称。诗人顺着锦江西望,新雨初霁,在绿水烟波的背景下,山头岭畔,荔枝垂红,四野飘满清香,一派祥和的如画风光。再看成都当时的市井文化,从万里桥一路至浣花溪,“酒家”密布,因此这一带有很多酒家供人们把杯饯行,而“酒家”之多令人眼花缭乱,选哪一家都不知道了,成都当时酒文化的繁盛一目了然。

【每日一诗】

《初春小雨》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府的记忆》解说词*第三集
水:成都的魂魄
杜甫曾两度在成都居住 留下200多首描写成都诗词
锦官绮丽耀古今
锦绣之城:两千年蜀锦传承与成都锦官城
邵红峰:​门泊东吴万里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