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是什么造就了群雄混战的日本战国时代?

在亚洲所有国家中,日本是最被国人反感,但同时也是关注度最高的一个。对这个历史上给中国造成重大伤害,至今仍是中国崛起重大对手的东瀛岛国,大家在反感之余,也应有一个充分的认识。日本为什么会反华?通过和中国做对,它又能得到什么好处?将来中日关系将如何演化?云石在此做一个详尽的分析。

从地缘格局上看,日本位于东亚大陆的海上远端,由本州、四国、九州、北海道四大岛及7200多个小岛组成,总面积37.8万平方千米。国土形状上,呈东北——西南长条走向,本土东面与东亚大陆和朝鲜半岛隔日本海与东海相望,西面则是浩瀚的太平洋,

而在内部地缘结构上,日本全境山林密布,山地成脊状分布于日本的中央,将日本的国土分割为太平洋一侧和日本海一侧,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71%,平原稀少零散,且多在东部太平洋方向,天然良港也多集中于此,西部面向东亚大陆一侧则多是悬崖峭壁。

这种特殊的内外地缘条件,对日本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在古典时期,中华文明是东方世界的唯一的发达文明。体量和质量上的巨大优势,使东亚各边缘板块不可避免的受到华夏文明的辐射。只不过,由于地缘关系的远近,辐射的程度也大有区别。

就日本而言,由于其与中国核心区并不太遥远,所以在农耕时代,他不可避免的受中国影响。

但是,这种影响是有限度的,具体来说,是仅限于文化和经济影响,政治上则保持独立。

为什么会这样?云石君认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第一,中国本部核心区庞大富庶,而周边的边缘地带则普遍零碎和落后,这种差异的存在,使中原王朝天然不存在海外扩张的动力,甚至连开展贸易的动力都很缺乏(周边的经济规模实在太小,与他们打交道获利不多,占领则更是得不偿失)

第二,蒙古高原的存在,使中原王朝必须长期面对全球最强的游牧军事力量威胁,这也使它无法在其他方向投入太多精力。

最后,东海的存在,使中日之间无法形成紧密且稳定的地缘关系。这种地缘上的隔离,使中原王朝虽然有能力攻打日本,但却无法将其纳入自身版图,甚至连建立松散的宗藩关系都很难做到。

正因为如此,终整个古典时期,除了元世祖两征日本外,其余大多数时候,中原王朝都对日本的领土毫无兴趣。

但必须要说明的是,中原王朝虽无法在政治上控制日本。但并不代表中国对日本政治没有影响。实际上,中国因素对日本政治的影响长期存在,而这种影响,又与日本特殊的内部地缘结构结合到一起,并从侧面反映出华夏文明的兴衰。

此话怎讲?

我们可以从日本本部核心区的变迁中寻找答案。

在前文中云石君已经说到,日本是一个山地国家,平原稀少且零散。这种地缘结构,意味着这个国家缺乏一个强大到足以压制四方的核心区;再加上日本孤悬海外,唯一的大国中国又对他不感兴趣,所以日本也没有集中资源应对外部威胁的必要。这两种因素相结合,意味着古典时代的日本,很难形成大一统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诸侯割据是这个岛国的必然选择。

不过,历史上日本虽然没有哪个次级地缘板块能够一家独大,但相对强盛的板块还是有一些的,分别是以江户(东京)为核心的关东平原;以京都——奈良为核心的关西平原(又名近畿平原、大阪平原),以及四国、本州最西端和九州西部沿海的低地——我们可称之为泛九州地区。

如果以自身地缘实力而论,关东平原是三者中最强的、关西平原次之——而且二者都位于本州中部,区位上适合控制整个日本,是日本两大核心板块。至于泛九州地区,无论在地缘格局和实力上都远逊于前二者。

通常而言,既然关东平原体量最大,那么理所当然的是日本最核心的地缘板块。但实际上,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关西平原才是日本的核心。至于九州和本州西的狭长地带,虽然本身地缘实力不怎么样,但却长期与前二者分庭抗礼,甚至后来明治维新时,发起倒幕运动的四强藩中,有三藩——长州、萨摩、肥前,都来自与这一地区,剩下的一个土佐藩也与他们相距不远。

为什么日本会出现这种地缘政治格局。从与东亚大陆的地缘关系中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因为日本地缘实力实在有限,导致其原生文明成色偏低。但它又与人类顶级的农耕文明——中华文明为邻。这种地缘格局,决定了古代日本文明发展过程中,“汉风”的魅力要远远大于原生的“和风”。直白点说,就是与中国往来更方便的地区,其文明程度也就更高。

既然如此,古代日本的历史脉络就很好理解了。

首先是泛九州地区。这一板块低地平原有限,但却遍布港口,而且是日本本土中,与中国核心区以及朝鲜半岛相隔最近的地区。尤其是长崎,距离长江出海口不过750公里。

与东亚大陆地缘关系的相对紧密,极大的提升了泛九州地区的文明成色。虽然地缘格局上偏居一隅,且地缘实力有限,但依仗来自中国的“支持”,他们却在相当程度弥补了这一不足,使他们虽不足以号令日本,但却可以雄霸一方,与本州的关东、关西两大核心板块分庭抗礼。

其次是关西平原。虽然关西平原自身体量不如关东平原,但位置更靠西,能更好的接受来自华夏文明的辐射,而且,由于其位于风平浪静的濑户内海以内,相对于直面太平洋的关东平原,关西不仅能直接辐射濑户内海的两岸低地,进而提升整体实力,并且在交通上也更适合古代的水上通行 。

正因为如此,日本从相对靠谱的弥生时代开始,经古坟时代、飞鸟时代、奈良时代、平安时代,直到幕府时代来临之前,关西一直是大和文明的本部核心。日本的京城也一直在这一区域。

关东平原就比较悲剧了。由于区域更偏东北,且面向太平洋,所以承接华夏文明辐射的难度较大,所以空有更大体量,但在开发程度上,却长期不如关西。

不过随着时光的流逝,到中国的近古时期(宋元明清),也就差不多是日本的幕府时代,这一格局逐渐发生变化。关东平原后来居上,逐渐压过了关西。

这种转折之所以出现,其实有其历史必然性:虽然关西和泛九州地区承接华夏文明辐射更方便,但经过千年的岁月,这些文明成果也逐渐传播到了关东。使得二者在文明发展水平上的差距被缩小乃至追平。在抹平文明程度上的劣势后,关东平原的体量优势便逐渐显现出来。

这一点,从日本首都的变迁可见一般。早期飞鸟时代的藤原京、以及奈良时代的平城京、,都位于关西平原东部的奈良。此处东倚群山,西面平原,天然辐射关西平原,但与日本其他地缘板块——尤其是关东平原交通不便。

而到稍后平安时代,日本迁都平安京——也就是现在的京都。京都虽仍位于关西平原,但却是关西与东部陆路交通的关节所在。从京都出发,经过琵琶湖东南的狭长走廊,便可抵达夹在关东与关西之间的浓尾平原(今日的名古屋所在地),继续沿海岸走廊向东,则通往关东平原。

京都的建立,意味着以关东平原为代表的东海地区的开发已经到了一定程度,日本已经由关西平原的单极核心,逐渐开始转变为关西、关东二元核心。

而到幕府时代时,中国的农耕文明已经发展至顶峰,能够传播给日本的先进文明已经不多;加上后来元明清三朝皆与日本甚少往来(忽必烈征日战争导致元日隔绝,明存倭患、清则闭关锁国),华夏文明影响力大为削弱,这使得关西得到的外部支持相对削弱,关东平原逐渐成为日本的最大核心板块。

这种地缘核心的变化,反应在现实中,就是政治中心的进一步东移。虽然天皇仍在关西平原京都;但实际的政治中心——幕府驻地,却慢慢转移到了关东的江户。

不过也仅就于此了。毕竟关东平原的实力优势只是相对的,并不足以完全压制关西;农耕时代的文明发展水平,也不足以将支离破碎的次级地缘板块们融为一体。所以,终古典时期,日本依旧是诸侯林立,扎根于关东平原的三代幕府,虽是名义上的政治领袖,但对割据一方的诸侯也无可奈何。

甚至,关西地区还有可能咸鱼翻身。战国时代后期,以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为代表的关西势力便曾力压群雄,建立霸府。虽然最后仍败于关东的德川家康,但也证明关东的优势十分有限。

地缘结构支离破碎,核心地缘板块又力量有限,不足以支撑一个足以压制四方的中央政府。正是这种特殊的地缘格局,导致了古代日本的四分五裂。

直到近代,形势才发生根本性变化。

近代的世界形势,与古代已有根本不同。

工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大幅提高了人类的交通能力,这对日本产生了两方面重要影响:一方面,轮船的出现和近代航海技术的进步,大幅削弱了海洋的地缘阻隔作用,日本无法再像古代那样以海为墙,阻绝外部势力的入侵。

作为一个地缘实力有限,内部又四分五裂的农业国,日本在列强面前毫无还手之力。随着欧美各国的进逼,日本历史上第一次面临亡国灭种的威胁!

如果应对这场千年危局?日本精英阶层的回答很简单,概括起来就是四个字——军国主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近代亚洲第一强国 为满足扩张野心给国民狂打鸡血 引来大祸
云石【地缘政治34】日本VIII:中国的力量——日本靠中华文明完成国家统一
明明地处偏远却屡次震动中央政坛,日本西南地区特殊性在哪里?
上古中国文明的区域二元制,和古埃及的文明形成有类似的地方
50多张高清世界各地地形和夜晚灯光图
改变日本地缘格局的水利工程,利根川整治工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