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何谓之气?从古希腊思想中领悟道家思想中的气-今日头条

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有气这个概念,尤其是道教,所有的学说及发展都离不开气,但如果进行考证,却发现它是似乎突然冒出来的,古人如何一步一步探索到气这个概念已不可考。

但气的概念真的那么重要么?相信很多后学者都有这个迷惑,它是如何被发现或是思考出来的?

尤其现今国人时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很容易沉迷在一些像印度宗教中无常空无的思想之中而不可自拔。

从古希腊智者们的思考经历中,会发现要得到气的概念,竟是要经历如此深刻地思考的话,便会明白,气这个概念的价值已经远远超越了其它所有宗教的理念。

古希腊文明是极期璀璨的,在古希腊的智者们的思考中,竟是也一步一步最后思考到了气的概念,如果不是因为当时科技所限,而导致柏拉图把整个古希腊哲学带上了歧路,古希腊恐怕会发展得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近似了。

现在回到二千多年前,一起来慢慢追寻,古希腊智者们是如何一步一步的思考,最终探索出气这个概念的。

太一生水,万物始生

米利都学派约在公元前624年产生,起源的人数泰勒,他提出来了一个理论“万物源于水”,并认为水是世界万物的一切本源。

后世的人都不明白,他为什么会说万物源于水,有一个解释是来于自希腊神话,在古希腊神话中,大洋之神俄刻阿诺斯和大洋女神是产生世界的最初双亲,而诸神发誓时都要以地狱中的冥河斯底克斯来发誓。水在希腊神话中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所以米利都学派认为水是万物的本源。

泰勒究竟是怎么得到这个结论的已不可考证,但古希腊神话很有意思,揭露了水是万物的起源,那么这里的水,指的实质的水还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如果我们把水看作一种抽象的概念的话,根据近几年的科学探索发现,认为宇宙最初形成,是各种物质是紧凑的挤在一起的,整个宇宙就像一个巨大的高温液体。

而在中国,先秦的古籍同样有太一生水的说法,另外,在盘古开天辟地神话里指出盘古原来在一个混沌的的地方,天地就如同一个大鸡蛋一样,是他开天辟地,开创了宇宙。

更重要的是,这些说法在世界各地,几乎是在差不多的年代出现,这背后更有耐人寻味的秘密,不过这个不是本文重点,先搁置不提。

在泰勒的认知中,水是这世间的一切的源头,所以万物会按照水的规律去变化与运动,只可惜在这个流派的体系发展,科技脚步并没有跟上。

流体力学从阿基米德一直发展到了现代,虽然人类终于可以让飞机像鸟儿一样送上高空,但是却仍然无法像鸟儿一样自由,而且科技产品的造价成本极为高昂,以致于人人的自由飞行仍然是遥远的梦想。力学分析无非是针对流体与固体,某种意义上来说,流体力学可以包含固体力学的内容,只是要把一些参数置空罢了,所以这种万物源于水,像水一样运动的思想是极为可贵的。

因为没有足够的科技发展作为旁证,以致于泰勒仍然只能停留在原始的哲学上。

如果稍转变一下角度如果把水理解成液体的话,这个认识与现代科学探究认为宇宙最始是一团高温液态的推论惊人的一致。

混沌难识,诸法无常

后来,过了几十年后,有位叫阿那克西曼德智者又提出,水既然是万物的本源,那么水会变成土,土会变成水,这种转变来转变去,实际上它们都是一样的,那就不存在谁是本源的问题了。阿那克西曼德这个想法限于时代,本身是没有错误的,因为他看到的是已经存在了各种元素的世界,并关注的是在这种世界下的理论体系,并且他的时代也无法去证明世界最初的形态就像一团高温液态的东西。

对于阿那克西曼德智者来说,既然谁是本源其实在已经成形的世界里是不重要的,而且也无从分辨的,那么是否有其它统一在万物之中的东西?经过思考之后,他认为,在万物始终贯穿如一的是“无常”。

即万物运动变化是没有常态或永恒的状态的,用物理学的描述就是,万物都是不断运动与变化的,同时,阿那克西曼德智者在此这之上进行了更深入的思考,而这种思考居然出现了更近似这个世界本原的一步。

太极分判,天地初分

阿那克西曼德智者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由无常产生的,而无常本身包含有“冷”与“热”两种东西,注意这里的冷热并不是指的温度,因为当初并没有热力学定律出现,但他这里想表达的就是,热的会动,冷的会不动,这与热力学中的,热量高的物体分子运动比较快,热量低的物体分子运动比较慢是相似的概念。

(如果熟悉传统文化的读者这里就会惊讶地发现:这不就是阴阳的概念吗?)

有了“冷”与“热”,物质不断的运动(因为能量是守恒的,当初当然是没有能量守恒定律的,但他的惊人直觉中的概念中暗示了这一点),不断的运动中,必然会出现冷的更冷,热的更热,于是冷与热就分离了出来(听起来很像盘古开天神话,阴阳分离,清而升天,浊而降地)。

而在这种分离后,热的就聚集在了一起,形成了一个大火圈,因为是高速的能量运动,最终导致了自发性破缺机制,火圈破裂了,形成了太阳之类的物体.

当然当时是没有自发对称性破缺这个原理的,更没有自发性对称破缺现象更容易出现在能量高的物体上这个理论推导,但是他惊人的直觉上的思维与后世的发现居然是吻合的。

顺便解释一下,自发性破缺就是在亚原子级别上出现的宇称不守恒性。更通俗一点描述就是:如果你弄了个一模一样完全对称的东西,那么迟早上会缺一块让它们变成不对称。

这是一个广泛存在的现象,如我们当前宇宙中的正物质与反物质完全不成比例,也没有在创世的大爆炸中1对1的全抵消掉,而是遗留了大量的正物质,构成了我们的宇宙。

(更多关于“自发对称性破缺”请自行百度)

出入无常,归于无常

阿那克西曼德智者是一个相信守恒的人,结果在此基础上,他又推导认为,万物都是由无常中来的,又会回归到无常中去,而这种来了又回,回了又来,因为时间的影响,形成了万物的循环,在循环的过程中,万物都要为其造成的损害进行补偿,这就形成了轮回的概念。

虽曰无常,实乃有常

在这之后,又过了一百年,出现了一位叫阿那克西美尼的智者,这位智者对无常很困惑,不明白为什么要引入那么一个莫名其妙的概念,无常的既然始终在万物之中,那么它本身也是一种有常,那本源既然是有常,就应该是有一个可以认知并能明确的东西。

有无相生,惟一气耳

于是,在这位智者的思考之下,认为万物的本原应该是一种称为气的东西。更有意思的内容来了,在这位智者的思考中认为,万物聚则成形,散则成气,不仅仅是有形的物质,如石头,森林之类,还包括灵魂之类的无形物质,都是由气构成的。 因为气是万物的本原,神也不能超越,所以即使是神也是从气中来的。

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气的概念有惊人的一致。

从这些可以看出,古希腊的智者们中,并没有追逐元素的多样化,而是在试图追寻万物中具有统一而有共性的东西,这与道家所做的事情几乎是一致的。

只是可惜的是科技的发展并没有提供更多的旁证给米利者学派进行发挥,以至于后来米利都学派的这些思想,淹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古希腊后来的智者,受到柏拉图的影响,没有对这个思想进行进一步的发挥与挖掘,却去使用在数学逻辑上,并不完备的四元素说加上了模糊不清的独立的以太概念,走了上一条歧路,以致于没有总结出数学逻辑上完备的五行学说,这是非常值得惋惜的。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番茄免费小说
你读懂“上善若水”了吗?
【妙】道家精髓中的股市哲学…
「观点」对立统一规律不能涵盖阴阳思想
自然科学发展到量子力学阶段,我们才能正确理解庄子思想
本原,就是万物存在的基础,万物由它生成,最终还要复归于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