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孟子、庄子比较研究三题-今日头条

内容摘要:面对先秦残酷的社会现实:孟子归因于统治者的暴政,庄子归因于统治本身;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孟子希望统治者行善政,庄子主张“无治”与“返朴“;关于个人修养:孟子注重外放性的“内圣”与“养气”,庄子则主张内敛性的“逍遥”。

庄子和孟子都处于战国中期。这是一个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广大百姓生活穷困的动荡时期。各国间的争霸斗争导致宗法社会的进一步瓦解。在这种行将崩溃的宗法社会面前,作为儒道两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孟子和庄子都关注着这一急剧变革的现实,既不无共识,又“殊途异归”,为后人对他们进行比较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身处乱世,作为具有一定文化知识的“士”,庄孟首先表达了他们对社会现实状况的认识。庄子的“殊死者相枕也,桁杨者相推也,刑戮者相望也。”(《庄子·在宥》),“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庄子·月去箧》);孟子的“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孟子·离娄上》),以及“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孟子·梁惠王上》)与“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孟子·梁惠王下》),虽然所用的语言不同,但表明了他们对当时的社会现实不乏共识,只不过孟子的行文中注意运用了对照手法——时时将统治者阶层的奢侈与普通百姓的悲惨生活作对比,故而给人更鲜明的现实感受,具有极强的冲击力。而庄子的认识,由于他站在高处俯视人间惨状,虽然富于穿透力、概括性,但是现实画面感略显不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何谓先秦诸子和诸子散文?
何谓先秦诸子和诸子散文
儒家源流:老子创立道家,批评儒家抱残守缺
道家学说
21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浅谈诸子百家
浅谈老子的治国理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