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楚国赴云贵高原开辟第二战场

如果秦人没有占据四川盆地,那么楚人没有十分的必要去图谋云贵高原。但秦国已经占据了汉中、四川两大盆地,对楚国形成了绝对的地缘优势。在这种情况下,云贵高原就成了楚国唯一的战略翻盘机会。

从地理结构上来看,秦国所占据的关中平原、汉中盆地、四川盆地,都可以算得上是四塞之地。楚人无论从丹江、汉江还是长江通道,攻击秦国,实际上都只能形成单线进攻的态势。由于楚国的地理劣势,即使是秦楚之间实力相当,胜算也是掌握在秦人一边的。

如果中原诸国,特别是三晋肯和楚人协同作战,从崤函通道一线同时对秦国施加压力的话,那么秦国在两线作战的时候,倒还是有可能露出破绽的。只不过山东诸国虽然屡屡合纵攻秦,但从来没的真的齐心协力过。除了大家与秦国地缘矛盾有大小之别,导致出力不同以外,秦人的对六国所施展的“连横”之策也是重要的因素。所以说,后来三国时期,曹操每每听到对手又寻来了新的盟军便知道胜算会在自己一边了。

既然这些潜在的盟友都靠不住,那么楚国就只能自己想办法应付秦人了。如果一定要追求两线出击的表面效果,楚人倒也可以做到,即从丹江、汉江、长江三个方位,任选两线甚至三线,同时攻击秦国。只不过我们之前也说了,楚国在这三个方向上都没有地理优势,更何况就算强行展开攻击,也算不上是两路包夹的战术,因为所攻击的是相互独立的地理单元。

如果要想真正实现两线攻击的战术,并让楚国最少在一条攻击路线上占据地理优势,以和秦国达成战略均势的话,楚人只有想办法在云贵高原开辟第二战场,才有可能翻盘成功。从地理结构上来看,云贵高原的地势比四川盆地高,如果在此建立战略基地,并寻找一条由高原流入四川盆地的河流作为攻击线路,那么楚人就可以对四川盆地占据一定地理优势了。

从战术的角度看,楚人云贵高原建立战略基地后,除了由南向北,向四川盆地的秦人发动攻击外,还可以由涪陵溯江而上,攻击秦人所占据的巴国故地。以共同对四川盆地形成包夹之势,并最终从秦人手中夺取巴蜀之地。如果四川盆地在秦楚之间易手的话,那么秦楚之间的战略形式就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到那时,也许诸葛亮在《隆中对》中为刘备所定立战略计划,就有机会提前实践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图——西南地区地理结构图

如果楚人决心在云贵高原开辟第二战场的话,那么选址也是一个大问题。即楚人如果准备经营云贵高原的话,应该把地缘核心放在哪里。从地理格局来看,楚人首先要考虑的是,究竟是把战略基地放在贵州高原,还是云南高原。

在我们所接受的教育中,这片地处四川盆地南面的高原,一直是以“云贵高原”的面目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对于其中“云”、“贵”二字的理解,也无非是因为它地跨云贵两省,因此各取一字,以示公平罢了。而实际上,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因为云贵高原的确是由云南、贵州两个相接的高原所组成的,尽管从大局上来看可以被视为一个整体,但二者的地理结构却有着很大的区别。这种区别也能够解释,为什么云贵高原最终成为了二个省的主体,而不是合为一体。

从地缘结构上来看,楚人似乎应该选择贵州高原作为经营重点。这主要考虑到,贵州高原处在云贵高原东部,靠近武陵山区(武陵山区其实是贵州高原的延伸),楚国如果以此为基地的话,离洞庭湖平原的核心区会更近,更易于相互呼应。不过如果考虑到楚国向西渗透的目的,是为了最终能够对四川盆地的秦人,尤其是那个富庶的粮仓——成都平原构成战略压力,贵州高原就没有什么优势了。

贵州高原不适合做攻击四川盆地的战略基地,首先是因为他的相对位置。由于贵州高原的位置在东,即使楚国在此能够经营好,并找到合适的攻击线路,他们攻击线路所指向的区域也会是当年巴人所占据的“川东平行岭谷”地区。而在这些山地中纠缠的话,时间就会站在秦人一边了;其次从攻击线路的具体选择上来看,楚人如果想从贵州高原上发起攻击,那条水系覆盖了贵州大部分土地的“乌江”,是最有可能的选择。不过问题是,虽然沿乌江发起攻击,有上水优势,但当楚军沿乌江顺流而下到达长江时,会发现他们还是没有突破秦人的防线,因为乌江与长江的交汇处——涪陵已经是楚的对抗秦人的桥头堡了,花费这么大力气,绕个圈子去增援涪陵的楚军没有任何必要。

除了在攻击方向和线路上,贵州高原不符合楚人的战略需求外,贵州高原本身的地理结构,也使得它很难成为一个有实力的地缘板块。尽管从平均海拔上来看,贵州高原还要比云南高原低些。但具体到地形上,贵州高原的生存环境却大不如云南高原。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高原的生存环境似乎都不容乐观,并且应该没有太大差别。但事实上,高原之称,只是因为它的相对海拔较高。高原之上的相对地形,有些千差万别的区别。云南、贵州两大高原之间,就存在着很大差别。简单的说,云南高原的地势要相对平缓的多,高原之上多分布些低缓丘陵,而这些丘陵之间,则是大大小小的盆地(有一千多个),这些盆地有的成了湖泊,有的则成了气候宜人的农业区。

而贵州高原的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在这片高原上,山势的起伏较大,由于河流切割的力度大,造成峡谷众多、相对落差明显,所以也被称之为“贵州山原”。正因为此,贵州地区才有“地无三尺平”之说,整体条件并不比武陵山区好多少。这种地形条件,甚至影响了贵州地区的小气候环境,通俗的说就是“天无三日睛”。

当然,贵州高原上也并非没有地势较平的地区,但从整体的面积来看,与云南高原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以至于后来的二千多年间,云南地区一直是云贵高原的核心区域。这种由于地理结构所造成的地缘潜力上差别,在上个世纪军阀割据的年代中亦有体现。云南军阀的能量和影响力就要远高于贵州。

本文由中华书会特约作者温骏轩提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地缘看中国》(秦楚之争——楚国第二战场云贵高原的建立与失败)札记(20)
中国地理常识(14)
地理中国——云贵高原
从夜郎到滇国:楚人的战略大包抄何以演化为“剜肉补疮”?
中国地理之地形地理第24篇:中国4大高原
为什么纬度更低的“云贵高原”,年均温却比“四川盆地”要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