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许多君主失败不是因为蠢,而是不懂真正的“儒表法里”

有一个有意思的历史现象,许多历史上著名的战役,胜负原因往往是因为一些看起来很无语的原因,充满偶然性。比如淝水之战,似乎只是有人在阵中吼了几句谣言,上百万的军队就顿时崩溃。

这往往给我们一种感觉,就是历史上许多留下姓名的大人物,其实也很蠢。

真的是这样吗?我们重新回顾这场战役之前,先看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

西晋灭亡后,生活在北方的汉人惨遭驱逐。但是占领北方的游牧民族日子也不好过,因为他们占领的领土太大,时间又太短,一时间消化不了这么大的土地。

游牧民族越过长城占领了中原以后,就要放弃游牧生活,开始统治农耕民族。而当农耕民族的人口数量远远超过游牧民族,就出现问题了。

回想之前的周朝,为什么要把领土分成那么多份给自己的亲戚,最后导致国家分崩离析?是因为当时的周朝政府没有很好的办法管理那么大的领土,只好分封出去,让亲戚代管。

后来大统一的秦朝、汉朝,用了“儒表法里”、“王霸杂用”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意味着两点:第一,需要一套复杂严密的官僚机构,保证皇帝的权力能够延伸到帝国的每一个郡县,这是“法”。第二,需要全套的儒家思想,用“礼”、“仁”的道德思想教化百姓,减少农耕社会的管理成本,这是“儒”。

这两套系统,在当时都是农耕文明特有的,大多数游牧民族都没有系统的学习过。东晋灭亡以后,那些占领了中原的游牧民族仅仅是在武力上征服了北方,但是他们既不会建立成熟的官僚结构,也不大了解儒家道德对统治的意义。他们缺乏最基本的统治才能,所以建立的政权也就不能长久。

在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南方一直都是统一的东晋,北方却是“五胡十六国”,先后出现了很多很多的国家,统治十分不稳定。

淝水之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在“五胡十六国”正中间的这段时期,氐族统一了中国北方。它的首领叫做苻坚,国号取自中国历史上最威猛的朝代,“秦”。因为在五胡十六国期间,后面还出现了两个国号为“秦”的国家,因此苻坚的政权被后人称为“前秦”。

苻坚是一个很有能力的君主,他依靠强大的军事实力打败了其他少数民族,统一了中国北方。这是西晋灭亡以来中国北方第一次被统一。苻坚因此志得意满,在统一北方不久,他决定趁势把南方的东晋一起灭掉,成就不世功业。

但是他太心急了。作为游牧民族政权,苻坚统一北方的时间太短,他只是在军事上让各地臣服,还没来得及用官僚系统和儒家道德把国家整合为各地皆服从于中央的整体。

苻坚是氐族人,他以氐族的武力征服了汉族和其他游牧民族。但是,其他民族仅仅是怕了他的武力,并不是真的臣服于他。

苻坚并不是不懂儒学,那时的游牧民族领袖受到汉族的耳濡目染,也懂得只有模仿汉族朝廷的模式,才能统治好农耕文明的道理。但是他们学习的时间太短,很多人都只学到一点皮毛。所谓“儒表法里”,“儒”是在表面上的,人人都去谈的。“法”这部分是藏在里面的,很少有人直接谈论的。一个不熟悉这一套的人乍一看汉民族的统治方法,他看到的只有表面的“儒”,只有仁义道德,他要是只学了这一半,那就学偏了。

苻坚就是一个典型,他是儒家文化的坚定拥护者,信奉“礼”、“仁”之道。但是苻坚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他不知道“儒表”之外还有“法里”。我们说过,对于大臣来说,“儒表法里”的意思是“表面大谈道德,实际要用权术”,可苻坚就是单纯的仁义。苻坚对于自己征服过的敌人统统既往不咎,甚至还委以重任。哪怕再次反叛的人,他抓住后还是重用。他过于宽厚,导致治下的各民族首领蠢蠢欲动,很多人都在谋划叛乱——反正被抓住了也不会被处死。说

在外表看似强大,实则内患无穷的情况下,苻坚开始了对东晋的征服战争。

前秦虽然问题重重,但强大的军事实力摆在那里。北方的军事实力强过南方,苻坚趁着刚统一北方的势头,一波推到南方,征服东晋还是有可能的。

但最后的结果,为什么却是南方打赢了呢?

要搞清楚这场战役,得先了解一些相关的地理知识。

淝水之战和赤壁之战一样,都是北方进攻南方的战争。但是战争的地点不同,赤壁就在长江上,淝水却在长江以北,位于淮河流域。淮河是一条位于黄河长江之间的河流,长度要比黄河长江都短。

看地图会发现,淮河流域附近水网密集,密密麻麻都是河道。这里的地理特点是河多、湖多,还有不少的山地和丘陵。这种地形非常适合水军作战,不适合骑兵驰骋。中国北方虽然擅长培养强大的骑兵部队,但是到了淮河流域,骑兵的优势尽失,反倒是善于水战的南方军队实力能够得到更好的发挥。所以淮河流域常作为长江防线的延伸。淮河流域纵深很广,在这个地区进行防守,可以利用空间来减缓敌人的攻击势头、加长敌方的补给线,分散敌方的进攻兵力,让敌人在进攻中暴露薄弱的侧翼。因此在中国历史上,有“守江必守淮”的说法。

淝水之战,就是在淮河流域发生的。

为了征服东晋,苻坚组织了一支号称百万的庞大军队。古代交通和通讯技术很差,加上苻坚统一未久,对各地部队不能做到精确的调遣。虽然下达了调集军队的命令,但是由于路途有远有近,组织能力有强有弱,各部队到达战场的时间差别很大。真正在第一线参与淝水之战的,只有十五万军队(一说三十万)。虽然仍旧比东晋部队多,但并非是不可战胜的了。

更要命的是,苻坚被自己的手下出卖了。

前秦军队和东晋军队在淝水两岸对峙时,苻坚手下有一员叫做朱序的大将,在战争前借着和东晋谈判的机会,跑到东晋的大营里,和东晋的指挥官谢安订下一条计策。

于是谢安写信给苻坚说:咱们要是一直在淝水两岸对阵,这就变成持久仗了。要不这样,你让军队稍微一些,等我军渡过河去,我们再来个公平的决战,你看怎么样?

苻坚看到这封信后,以为谢安在犯蠢。他认为可以将计就计,在东晋军队渡河一半的时候发动进攻,必可获胜。苻坚的想法不错,但可惜部队没有足够的执行力。

这是因为在古代战场上,个人的视角很狭窄,无论士兵还是将领,他们看到的都只有自己附近一小块区域。对于远在数里地之外的情况,就只能听侦察兵和传令兵的消息了。苻坚的几十万军队人数太多,在战场上摆开时占据了很大一片区域,有些军队和指挥中心距离很远,通讯十分不便。在看到友军大撤退的时候,消息不灵便的部队会产生疑惑,不知道阵前发生了什么。

当然,为了防止部队之间产生误会,古代的将领会严格训练部队,要求无论战场上发生什么情况,将领在接到新的命令之前都要无条件的执行原有命令,士兵也要无条件服从将领的命令。

可问题是,苻坚的这支军队由很多民族部队组成,其他民族的部队和苻坚并非是出生入死的兄弟,只能算是暂时合作的小伙伴。他们中很多人还想着有朝一日取苻坚而代之,谁会在关键时刻为苻坚卖命?一旦看到战场失利,逃跑是他们最理性的选择。

于是苻坚的军队按照约定后撤时,前秦军中的大将朱序突然在后方大喊:“秦军败了!”这信号加深了前秦军队的疑惑,当有的军队信以为真,真的败退时,就会产生连锁反应:败退的军队越多,其他军队越加相信败退的事实。这就叫“兵败如山倒”,军队一旦开始溃退,阻止败势是不可能的。这时,已经和朱序联络好的谢安真的发动了进攻。假撤退变成了真溃败,前秦大军一败不可收拾,彻底输掉了战争。

苻坚的失败,并不仅仅是败在军事上,更主要的是败在政治上,败在他没有真正懂得统治农耕文明的关键。他以为自己是中国北方的统治者,但实际上他只是北方各民族这个联盟的盟主。

淝水之战,苻坚损失的不过是十几万人,要是换成了其他统治稳固的政权(比如三国时期同样曾在赤壁大败的曹魏),输了回去重整旗鼓就是。可是苻坚的统治本身就不牢靠,其他民族首领看到他大败后,没人再听他的命令,松散的联盟彻底崩裂,大家纷纷造反。短短两年后,前秦就被其他游牧民族消灭,中国北方再次陷入了混战中。

其实,就算苻坚在淝水之战中获胜,征服了东晋,以他的统治方式也无法长久,前秦早晚会陷入内乱。而具体到淝水之战的失败,也和苻坚不懂得“儒表法里”、不懂得“表面仁义内心厚黑”的帝王之术有关。那个让他吃了败仗的朱序,原本就是东晋的大将,在之前的战争中被俘虏。正是因为苻坚过于想要表现儒家“仁”的品质,这才非常信任降将朱序,却不懂得“法”的权术,才酿成了这场大败。

由此可见,古人并没有我们以为的那样笨,他们的一些错误决策背后通常都有着深层的原因。而看似简单的帝王之术,也并不像我们纸上谈论的那么好学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淝水之战:苻坚诸多谜一样的操作,最终被弱小的东晋打败
华夏历史第一间谍——改变汉族命运之人
苻坚淝水之战 史上最蹊跷的战败
《百战奇略—教战》众寡之用 进止有度
看地图说历史:精彩的北魏故事
深度 | 战乱300年,争夺中华文明的正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