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45度仰望天空,不再是一件羞耻的事

以下文章来源于新生活方式研究院 ,作者花瓢白

你听说过 ' 云朵症 ' 吗?

患此症候的小可爱,每日需抬头观天,收集云朵,风雨无阻。

但他们并不因此显得矫情。在这个群体眼中,雪山上像飞碟般的荚状云是美的,像棉花糖撒落一地的波状云是美的,欲哭无泪的乌云也是美的。

他们若在飞机上眺望窗外,会有飞身跃下的冲动,想跌落在软绵绵的云朵上再弹起来。

这样的云朵爱好者,遍布全球。其中,一位叫 Gavin Pretor-Pinney 的英国人,创立了一个世界赏云协会,成员们每天只做一件事:分享关于云朵的一切。

他们还有自己的宣言,认为 ' 云彩是为富于想象的人存在的,所有热爱观云者,都会省下一笔去看心理医生的钱 '。

截止目前,该协会已有五万多位成员,覆盖了 120 个国家。他们在云朵指引下的生活方式,其实很简单:美就够了。

云朵,一直在承受偏见?

Gavin 原是英国的一名记者,但与其他热衷新闻的同行不同,他最喜欢记录的是云。

Gavin 心中排名前五位的云。图 /cloud spotting 截屏

他最早关于云彩的记忆,是在爸妈的汽车上。在飞驰的车窗外,他看到一个工人爬上电线杆,头顶有大朵大朵的云飘过。

Gavin 当时以为,那是 ' 一个男人,爬上大梯子去收获棉花 '。

云朵一直在刺激着我们的想象力。在童年,很多人会记得骑在父亲肩膀上看云的感觉,指着天空说像鹿,像马,像城堡,反正说什么都是对的。

然而,许多关于云的成语,却不太像是好词,像过眼云烟、乌云密布、云里雾里;形容一个人心情不好,就说他 ' 被云雾笼罩着 '。

在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的代表作《穿裤子的云》中,他还把乌云比喻为 ' 衣衫褴褛的逃亡者 '。

乌云有时候很好看,但总不讨人喜欢。图 /《虹的女神》

也难怪 Gavin 在 2005 年成立赏云协会时,宣言上第一句便写着:我们有时候对云的评价是有失公允的。

他立志要和平庸的 ' 蓝天思维 ' 作斗争,不认为唯一的好天气就是蓝天。他相信,如果我们日复一日仰望着的,都是万里无云的天空,生活将会乏善可陈。

于是,Gavin 通过这个小站,每天都收到来自全球各地的云朵。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云朵

没有一朵云是重复的。极光中的云彩,当然也是最值得分享的一种。

图 /《极光 - 天空之焰》截屏

有时候,成员还会分享自己的观云感受。2042 号会员是一位叫艾米丽 · 贝尔的女孩,在她 11 岁的时候,她就热衷于分享很多像大象的积云。

' 它们具有那种幸福感,绝不会让你感到伤心。' 她说。

观云的快乐,孩子最懂。图 /cloud spotting 截屏

有些会员并不只在平地上观云。像意大利的亚西拉和玛塔两位成员,把自己扔在空中收集云朵。

2018 年,Gavin 做了一本小书叫《云朵收集者手册》,帮助爱云人士辨认云朵类型,并随时随地打卡。

次年,他还帮助加拿大一个非盈利组织,为中美洲的一个村庄提供从雾中收集的新鲜饮用水。他希望通过一切尝试,让人们更热爱天空。

天空,一块高级的艺术画板

很少人知道,云彩是直到 19 世纪才陆续拥有名字。

英国人卢克 · 霍华德,被称为 ' 给云命名的人 '。他首先提出将云分成积云、层云、卷云三大类。

在那之前,云作为虚无缥缈的象征物,被赋予诗歌、谬论乃至鬼神之说。

但在被天文学定义后,人们对它并未失去浪漫的想象,仍让它活跃在各种艺术领域里。像赏云协会的后台,每天都会收到人们对云的 ' 再创作 '。

6561 号成员 Debra Dolinski,是波士顿一位才华横溢的天空水彩画家。她的《天空日记》,可以记录在画板上、墙上、瓷砖上,真正把天空的碎片收集到屋子里。

Debra Dolinski 的《天空日记》系列

艺术家 Joel Flora,则用画笔记录下在纽约暴风雨过后所看到的景象。

画家 Sharon Yamamoto 在观赏了英国泰晤士河的天空后,画下了一幅《最后的家》。

约翰 · 康斯特布尔在 19 世纪 20 年代创作的一幅云彩画作。/cloud spotting 截屏

诗歌爱好者 Lorra Rudman,则分享了她在 1984 年写下的名为《Underdog》的诗。

失败者

密布的乌云是失败者

总是穿着灰色的衣服

但是难道她没有像晴天一样的

享有欢乐的权利吗?

她发出涌动的力量

使我饱满而坚强

使我激情的手臂高高举起

鼓舞我向前

太阳的光线总是温暖的

它很容易去诠释

但是阴天是浪漫的


还有一些行为艺术家,会分享常人看起来毫无意义甚至无聊的事情,比如,跟云赛跑。但这在有云朵症的人看来,有趣极了。

爱云一族不只是在艺术上有所贡献。来自澳大利亚的天象爱好者 Gary McArthur,某天在赏云协会上传了一种罕见的云,起伏的云层像揉皱的面团,闪动着渐变的光。

大自然的另一幅神作。

这让会长 Gavin 感到惊奇,他觉得自己犹在水下,抬头看见了水面上的波纹。

他更没想到的是,这张照片竟推动他在 2017 年达成了一个重大成就:世界气象组织正式承认了他提出的新云彩类型,并取名为 ' 糙面云 ',编进《国际云图》。

Hi,有心情一起看云吗?

在中国,也有很多可爱的民间观云组织。

@奇妙云朵收集,就是一位叫瑜公瑾的物理系男生创立的 ' 严肃认真的观云组织 ',直接的社群成员有一万多人。

因为专业方向是色彩科学,他与云朵结下了奇妙的缘分。最开始,他在网上分享关于云朵的科普文章,发现很多人会来私信,对云朵的知识和辨认方法充满了好奇。

后来,观云社群越来越活跃,豆瓣上的 # 奇妙云朵收集 # 话题下面,每天都有人分享当时当地的 ' 云特产 '。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云朵

瑜公瑾有很长的一段时间生活在北京。在很多刻板印象里,这个城市效率至上、不太浪漫,但在这位男生眼中却非如此。

' 如果经常观看天空,会发现一年四季的云朵都不太一样。春夏的话低矮的积云比较多,秋冬则以秀气缥缈的卷云族比较多,仙气十足。最喜欢的还是夏日傍晚的积雨云,在阳光照射下会呈现很多奇妙的颜色。'

在 2020 年疫情比较严重的时候,他运营的社群成为很治愈的存在。' 大家其实一直呆家里都挺苦闷的,但是互相分享当下的天空和云朵,就觉得这个世界还是很美好。'

瑜公瑾向生活方式研究院分享了他收到过最惊喜的三片云。

在长城附近拍到的荚状火烧云。图 / 受访者提供

在明州拍摄到的开尔文亥姆霍兹波。图 / 受访者提供

在内蒙古拍摄到的乳状云。图 / 受访者提供

从 2014 年起,瑜公瑾就是世界赏云协会的成员。他最喜欢加拿大艺术家 Ian Fisher 的云朵油画系列,并尝试做出了相似感觉的艺术品——用滴胶把一朵云 ' 封印 ' 进一个透明的立方体里。

滴胶做出的 ' 云立方 '。图 / 受访者提供

有云朵症的人,内心大抵都细腻感性。他们热爱变幻莫测的宽广天地,无法接受单调枯燥的蓝天。

' 你瞧这些白云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离合,亦复如斯。你又何必烦恼?' ——想来,金庸也是一枚 ' 云粉 ' 吧。

云朵其实也有很多我们意想不到的一面。比如,一个典型的积云可重达数千吨,积雨云的平均能量为 10 个原子弹。

但它们只是温柔地凝视我们,爱着我们。

如果有幸,能遇到和你一样喜欢收集云朵的人,一起度过平凡日子里那些浮想联翩的时刻,人生该有多美呀。

参考资料:

The Cloud Appreciation Society

cloud   spotting,BBC 纪录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嗨,这里有一群热爱云朵与天空的人
看似轻盈的云朵能有多重?知识小科普
《观云》(Cloud Spotting)
【教案】云朵变变变
世界读书日:我为何推荐《云彩收集者手册》?因为天空的美云知道
漫画“云卷云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