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项羽自刎后,刘邦让项氏族人改姓“刘”,48年后才懂他的先见之明

在《史记》的记载当中,太史公认为自己是“不显美不隐恶”的春秋笔法,在他的笔下,汉朝开国皇帝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流氓头子,而项羽的形象则高大上了许多,或许是因为刘邦是泗水亭长出生,

而太史公是正儿八经的史家后人,所以并不是十分看的起刘邦,而对自己把自己给搞没了的项羽大加同情,虽然没有直接描写出来,但是我们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太史公的感情偏好。

作为后人的我们再来看楚汉相争的历史,就会发现很多不自然的地方,我们会发现刘邦会在看到秦始皇的时候喟然感慨“大丈夫当如是也”。

而且当时张良献策的时候许多诸侯王根本就不听,只有刘邦对张良的话深信不疑,他知人善任,知错就改,没有一丝儒家的虚伪礼节,反而是至情至性,狂放不羁,我们在《史记》当中常常会看到刘邦惊慌失措的叫喊“为之奈何?”

这样一个毫无主见的人到底是如何取得天下的,在这一点上不得不说太史公所谓的“不显美不隐恶”其实是有偏见的。

公元前206年到公元前203年,楚汉两家为了争夺天下而开始进行了为期三年的大规模战争,刘邦由于得到了从项羽阵营中逃过来的陈平韩信等人的帮助,很快就瓦解了项羽的势力,

陈平用反间计除掉了项羽的唯一谋士范增,韩信更是攻下了魏国还有赵国,在郦食其游说齐国的时候用兵,虽然将老头子害死了,不过也攻下了齐国七十余城。

本来天下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韩信跟谁,谁就能够最终夺取天下,到了最后韩信还是跟了刘邦走了,并且在垓下给予了项羽最后一击,《史记》当中对垓下做出了浓墨重彩的描述,

太史公用出众的文采描写了项羽的英勇,以及和虞姬的爱情缠绵,还有他重情重义的一面,让我们觉得这就是一个悲情英雄。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英雄,每攻下一个城池就屠杀,进入咸阳后诛杀子婴,焚毁宫室,大肆劫掠,给楚人落得一个“沐猴而冠”的名声。

他嫉贤妒能,有功者不赏,不仅放跑了韩信,陈平,还杀死了范增,可以说他的落败是自己一手造成的,最后还怪罪于天,可见其愚蠢。

刘邦战胜项羽这个最大的强敌以后统一了全国,而他给项氏族人的待遇也十分的不错。在鸿门宴时通风报信并且不时保护刘邦的项伯就受到了封赏,被封为了射阳侯。

其他的项氏族人都被赐姓了刘,其实这里就体现了刘邦的大局观和政治智慧,这也是为什么他会赢得天下的原因。

秦朝时期秦始皇统一了天下实行了郡县制,这也是战国一百多年征战所形成的历史趋势,不过由于秦王朝统一的太急促了点,各种反叛势力都在秦始皇在世的时候隐藏在暗处,他们大搞阴谋论,比如“亡秦者,胡也”。

张良还因为个人原因曾经刺杀过秦始皇,不过经过数年的沉淀,他终于成长为了一个深沉,老辣的战略大师。

这说明郡县制的推行还有着很大的阻力,这些阻力就来自希望保持自己利益的六国贵族,刘邦在统一全国以后并没有急于撤销封国,而是郡县和封国并举,那些封国一度要比汉朝直接掌握的领土都要大,这对于中央集权是一个很大的威胁。

所以在刘邦时期,就直接将异姓王都给剪灭了。这其中就包括了一些被赐姓刘的贵族,比如项伯的后人,项伯死后,他的封地就被剥夺了。

汉文帝刘恒虽然接受了贾谊的“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建议,但是也不敢明目张胆的对诸侯动手,在粉碎了刘兴居和刘长的反叛,并且将大的诸侯国分裂成了几个小的国家,但是还是没有敢直接动手,刘邦死后48年,他的孙子汉景帝就为了削藩直接和诸侯国杠上了,

七国之乱让汉朝加强了中央集权,也让我们知道了刘邦为什么将项羽族人赐姓刘了,一是稳定他们不让其造反,而是等汉朝恢复了实力在来清除集权上的障碍,手段可以说是十分的高明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鸿门宴》优秀教案
中华姓氏漫谈-刘姓(16)
中国人物(张良 韩信 三老董公 曹参 陈平等)
历史故事——楚汉相争
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33部书籍:11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史记》
(52)姓氏不仅仅是一个符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