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汉文帝近乎于完美,却留下四段难以理解的谜团,至今仍难以解释

汉文帝刘恒,乃是汉朝第五代帝王,堪称为中国皇帝中天花板的人物。朱熹曾有言::“三代以下,汉之文帝,可谓恭俭之主。”儒家学者一向对三代之治推崇备至,而在他们看来,汉文帝几乎仅次于尧舜禹三位圣君。相比之下,我们更耳熟能详的秦始皇、汉武帝在他面前,都不够看。

汉文帝以地方藩王入主长安,他在位期间废除了自秦末以来就一直残害人民的肉刑、连坐、诽谤妖言等恶法;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节俭朴素、大力发展经济,让自战国以来就颠沛流离,饱受暴政肆虐之苦的人民真正得到了喘息。

最终实现了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正如后世史官所说:“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

汉文帝不仅生前爱惜民力,即使在死后也绝不劳烦民众。汉朝风俗——视死如生,因此极其崇尚厚葬,恨不得将天下所有财宝都塞入帝王陵墓。无论是秦始皇陵,还是汉武帝的茂陵,皆穷奢极欲,耗费了几十万人的民力。

然而汉文帝却是个异类,他在自己的遗诏中,几乎没有一句吹嘘自己功劳的话,也没有任何古代帝王想要长生不老的贪婪念头。

他说:

“朕闻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不有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者,奚可甚哀?

简单翻译来就是:天下的万物之中,只要它诞生,就没有不会死的;死是天地的道理,万物的自然规则,没有什么悲哀的。

作为富有天下、号令四方的帝王而言,看淡生死是很难的。几乎所有的帝王,都曾追求过长生,妄图将自己的统治延续至千秋万代。秦始皇、汉武帝乃至于后来的唐太宗、成吉思汗,莫不如此。

但是汉文帝却在真正意义上看淡了生死。不仅如此,他还特意在遗诏中宣布,不得对自己进行厚葬。其爱民惜民的拳拳之心,直到今天都让人动容。

最终,汉文帝的陵墓是如此的不起眼,竟然让世人误判了两千多年。直到2021年12月,考古学家才在西安白鹿原发现了他真正的陵寝所在。而在此之前,我们一直认为汉文帝的霸陵位于凤凰嘴。

与高大宏伟的秦始皇陵、茂陵相比,霸陵就是一块平平无奇的一块地。其所出土,竟然仅有一些普通的陶俑、陶器,其陪葬品甚至比不过一些同时代的富豪人家。由此可见,汉文帝的节俭并非做戏、伪装,而是实实在在。

然而有阳光,就有阴影。创造了“文景之治”的汉文帝同样也有自己的阴暗面。在司马迁的“春秋笔法”之下,至少留下了四大谜团,至今仍众说纷纭,难以解释。

一、刘恒的王后以及四位皇子的神秘死亡

汉高祖刘邦一共有8个儿子,而刘恒几乎是最不受宠的一个,他被刘邦封到了苦寒、接近匈奴人的代地便可见一斑。

在刘邦诸多嫔妃中,刘恒的生母薄氏是相当不起眼的一个。薄姬早年曾是魏王魏豹的姬妾,魏国灭亡后,便被收入刘邦的后宫。然而刘邦似乎并不十分宠爱薄姬,很少与她会面。虽然薄姬后来生了刘恒,但其地位也没有得到提高。正是因为刘恒的不起眼,使他和他的母亲躲过了吕后的屠刀,成为少数活到成年的刘邦子嗣。

吕后死后,周勃、陈平等功臣发动了政变,将吕氏外戚全部诛灭。与吕氏同时被消灭的,还有汉后少帝刘弘以及梁、淮阳、常山等三位诸侯王。而功臣集团的借口则是:

“少帝及梁、淮阳、常山王,皆非真孝惠子也。吕后以计诈名他人子,杀其母,养後宫,令孝惠子之,立以为後,及诸王,以彊吕氏。”。

而事实上,这种说法的可靠性近乎于零。试问吕后如何会给自己儿子,生生造出4个假儿子,简直匪夷所思。

功臣集团之所以这么做,就是为了消灭一切拥有吕氏血统的刘氏皇族,从而斩草除根,防止吕氏死灰复燃、反攻倒算。

刘邦的嫡系子孙全灭后,皇位虚悬,必须有一个可靠的继承人。在当时,齐王刘襄无疑是最佳人选。

在诛灭诸吕的过程中,刘襄与两位兄弟朱虚侯刘章以及刘兴居均立下了大功。而且刘襄之父为刘肥,是为刘邦的长子,获封诸侯国中最为富强的齐国。无论从实力、功劳还是宗法来看,刘襄无疑是最佳人选。

然而功臣集团却有自己的小九九,刘襄的舅父驷钧极其残暴专横,周勃、陈平担心刘襄一旦当权,驷钧以及他的家族将成为第二个吕氏。而朱虚侯刘章的妻子,则出自于吕氏。刘章虽然参与诛灭吕氏,但他与妻子一直感情甚笃。

正是因为如此,功臣集团对齐王一系十分警惕。因此,功臣将目光投向了代王刘恒。他们认为,代王的母亲薄氏,是忠厚的正人君子,不至于像吕后那样专横暴戾;而且代王是高帝的亲子,至今幸存,而且最为年长,理应是第一顺位继承人。

最终,功臣与齐王一系达成了妥协。作为小宗的代王刘恒一系,意外地入主长安并登基称帝,是为汉文帝。

但在《史记》中,却有一段不起眼却又十分冰冷的记载:

“代王王后生死难,先代王未立为帝而王后卒。及代王立为帝,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

也就是说,刘恒在称帝之前,是有原配的。但史书并未记载她的姓氏;汉文帝后来的皇后窦氏,并非代国王后。代王还未称帝时,代王后便已经去世。这还算能理解,毕竟古人医疗条件差,生病早死很正常。

但后面的记载却十分不正常:代王称帝后,他与王后所生的四个皇子竟接连“病死”。由此,窦氏才捡了个大便宜,不仅登上了皇后之位,她的长子刘启成为太子,次子刘武获封天下之核心的梁国。

代王后和她的四个儿子到底是如何死的?历史上并无解释。但仔细深究,也能发现端倪。吕后在时,为了控制刘氏诸王,热衷让他们与吕氏诸女成婚。他的五弟刘恢、六弟刘友也都曾经“受赠”过吕氏之女。在笔者看来,刘恒恐怕也不能幸免,他的王后恐怕也姓吕。

刘恢、刘友之所以横死,很大程度就是因为和他们的吕氏妻子搞不好关系。与他们相对,刘恒则与妻子“如胶似漆、恩爱有加”。刘恒称帝时不过23岁,竟与王后共同生育了4个儿子。

如果笔者推论为真,刘恒与王后夫妻生活的和谐,恐怕也是吕后对他网开一面的重要原因。

然而诸吕被灭后,代王后以及她的孩子们则成为了完完全全的政治负资产。功臣们绝不可能容忍流着吕氏之血的皇子。因此刘恒若想称帝,就必须除掉自己的四个孩子。而最终,刘恒应该也确实这么做了。

一个合格的王者,冷血几乎是标配。汉文帝此时不再是个凡人,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政治动物。当然代王后和四个皇子的死,不过是笔者的推论,真相到底如何,早已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了。

如果我们接受了汉文帝冷血无情的一面,他的另外一些谜团,或许就能解释了。

二、作为唯一上过24孝的皇帝,汉文帝为何当着母亲的面逼死舅舅

汉文帝是个超级大孝子,他为卧病三年的母亲——薄太后亲侍汤药的行为,使他成为唯一一个跻身二十四孝的皇帝。然而令人瞠目结舌的是,汉文帝竟以一种极其行为艺术的方式,逼死了自己的舅舅薄昭。

公元前170年,汉文帝邀请舅舅薄昭入宫喝酒。结果酒过三巡后,汉文帝突然图穷匕见:“舅舅,您还是自杀吧!”

汉文帝一席话,使薄昭如同遭受五雷轰顶。作为国舅,薄昭在汉文帝继位方面,可谓立下了大功。薄昭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的好大外甥居然如此无情。

功臣们诛杀诸吕后,密令代王刘恒立即入长安为帝。一开始,刘恒并不相信,毕竟代地与长安十分遥远,谁知道有什么阴谋。就在这时,舅舅薄昭自告奋勇地担当了“先锋”,他冒着生命危险前往长安,并为刘恒带来了确切消息:“信矣,毋可疑者”。

很显然,薄昭对于刘恒是有拥立之功的,因此他被破格封为了侯爵。然而10年后,刘恒却想夺走自己这位至亲、这位大功臣的性命。

从史书中罪行来看,薄昭悍然杀死了朝廷派来的使者。按照汉朝法律,这自然是死罪。

一开始,薄昭自然不肯接受,迟迟不肯自杀。在他看来,自己虽犯下死罪,但绝非没有回旋的余地。毕竟汉文帝是个大孝子,只要姐姐一劝,恐怕大外甥就能留自己一命。他不肯自杀,就是等待汉文帝的赦免令。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汉文帝压根就不给任何机会,就是要致舅舅于死地。首先他让大臣们轮流陪薄昭喝酒,劝其自杀,但薄昭并不领情。

薄昭不配合,汉文帝也不急,而是玩了个黑色幽默,他让群臣穿着孝服,在舅舅家门口哭丧。看到这个情景,薄昭终于意识到,外甥是不可能原谅自己的。而这也是他体面而死的最后机会,如果再不自杀,恐怕就要受尽羞辱而死了。最终,薄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作为一个大孝子,汉文帝为何就不肯看在母亲的面子上,宽恕自己的舅舅呢?

在笔者看来,如果单纯只是杀了使者,薄昭或许还有活路。然而薄昭与周勃的交往,却触犯了汉文帝的逆鳞。

汉文帝登基后,对于拥有废立皇帝之能力的周勃等人十分忌惮。因此汉文帝亲政后,第一个找周勃开刀。首先,他剥夺了周勃的太尉之职,让其告老还乡。周勃被劝退后,汉文帝隔三差五派郡守、郡尉去“探望”他。说是探视,其实就是敲打、监视。

在极度的恐惧之下,周勃常常穿着盔甲,拿着武器见人。而这正中汉文帝下怀,于是他以涉嫌谋反为名,将周勃关押了起来。

周勃眼看自己将有性命之忧,于是拿出大量钱财买通了薄昭,让他找太后帮自己说话。薄昭收了钱,还真办事,他找到了姐姐,并让薄太后为周勃说情。在薄太后的干涉之下,周勃终于被放了出来。

如果没有薄昭力保周勃一事,汉武帝或许还会放他一马。但最终,薄昭还是越位了,他竟依靠太后,左右了自己的决策。对于帝王来说,这是绝对不能容忍的,更何况薄昭还杀害了朝廷的世界。若不严惩,薄昭恐怕要演变为第二个吕禄,第二个吕产,大汉帝国依然存在隐患。

最终,汉文帝逼死了薄昭。而他之所以在薄太后的眼前做这件事,其实也是对母亲的“敲打”。汉文帝虽然孝顺,但绝不允许母亲在政治上对自己指手画脚。汉文帝杀了薄昭,其实就是斩断太后干涉政治的羽翼、手足。

三、汉文帝是否亲手饿死自己唯一的弟弟——刘长

淮南王刘长,本是刘恒唯一幸存的弟弟。早年,刘长的母亲被吕后迫害而死。而吕后则将幼小的刘长养在身边,视若己出。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人情,才使刘长躲过了吕后的屠刀。

一开始,汉文帝待刘长极好。正所谓恃宠而骄,刘长开始多行不法,甚至以“为报母仇”为由,杀死了列侯——审食其。

对于兄弟种种不法行为,汉文帝却选择了宽宥。最终刘长铤而走险,竟想到了造反。而这一次,汉文帝再也不能容他。

刘长造反被镇压后,汉文帝废去了他的王位,将之流放到了蜀地。但是诡异的事情出现了。在去往蜀地途中,刘长被关在全封闭的囚车上。看到囚车上的封条,沿途的县官却都不敢予以揭开,从而更不敢提供食物。就这样,孔武有力的刘长竟活活饿死在车上。

据《史记》记载,刘长的仆人说,自己主人曾愤然道:“大家都说我是勇士,如今我哪像个勇士?与其活得憋屈,还不如死了算了!”从前文,我们可以得知,刘长被饿死是沿途县官不肯提供食物;而从这里看,刘长明明是主动绝食。而这两段记载便产生了矛盾。刘长到底是“主动饿死”还是“被动饿死”的呢?

在笔者看来,“被动饿死”的可能性要更大一些。在历代学者看来,汉文帝之所以在最初对刘长采取宽纵政策,就是为了诱导他造反。毕竟在春秋时代,就有“郑伯克段于鄢”的故事。为了排除刘长这个威胁,汉文帝很可能效仿了“春秋小霸”郑庄公。

刘长造反后,汉文帝自然不想背上“杀弟”之名。于是他才会采取一种“软刀子”的手段,利用县官们的疑惧心理,活活地饿死刘长。同时,汉文帝还编造刘长“绝食”的遗言,用以推卸自己的责任。刘长饿死后,汉文帝即卸磨杀驴,处死了沿途十多位县官。若猜想成立,汉文帝的黑暗面可谓就深不见底了。

都说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刘长死后,民间就开始流传一曲童谣:“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

这无疑就是对汉文帝为了皇位的稳定,不惜害死自己至亲的讽刺。

四、汉文帝让皇后穿粗布衣,为何却送了男宠邓通一座金山

前文也提到,汉文帝。他不爱享受,平时身穿粗布衣,脚踏草鞋,皇袍破了也不换新的。而后宫女子,也穿朴素的衣物。连窦皇后的穿着,也不过是粗布长裙。

汉文帝对待自己的女人很“吝啬”,但对他的男宠邓通却十分大方。《史记·佞幸列传》有记载:

“孝文时中宠臣,士人则邓通……上使善相者相通,曰:'当贫饿死。’文帝曰:'能富通者在我也。何谓贫乎?’

原来,汉文帝曾找人给邓通相面,相士却说邓通将要穷死。对此,汉文帝不以为然道:“让邓通富起来,就是我一句话的事?”事后,汉文帝赐予邓通一座铜山,并给他铸钱的权力。汉朝的货币以铜币为主,汉文帝无疑送了邓通一座金山。

俗话说真男人就要“潘驴邓小闲”,其中的“潘”指得是貌比潘安,“驴”指得是那活儿如嫪毐,而“邓”就是指“富如邓通”。

那么问题来了,如此节俭的汉文帝,为何唯独对邓通如此大方?难道汉文帝其实只喜欢男人,对女人不过只是为了繁衍后代?答案是否定的。

汉文帝如此做,其实也和一场宫廷血案有关。汉文帝时,诸侯国势力极其强大,其中以吴国为最。吴国的国王名叫刘濞,乃是刘邦的侄子。

汉文帝时,刘濞的儿子刘贤入京,陪伴皇太子刘启学习和玩耍。一次两人下棋,因棋路展开了争执。谁知恼羞成怒的刘启抄起棋盘就往刘贤的头上砸,导致其当场毙命。要知道,刘贤是刘濞唯一的儿子。

从此以后,汉文帝与刘濞这对堂兄弟之间的关系开始恶化。从此以后,刘濞自称年老多病,不再入朝,暗中准备谋反。而汉文帝则扣留了所有吴国的使者。朝廷与吴国的关系,变得剑拔弩张。

但最终,汉文帝和吴王还是各退一步。汉文帝赐刘濞以几杖,使他直至老死都可以不来朝见天子。而刘濞则“放弃”谋反计划。很显然,汉文帝并不想破坏来之不易的和平局面,不愿与诸侯国翻脸。

然而杀子之仇不共戴天,刘濞却依然招募天下亡命之徒,暗中准备造反。而他所凭依的,是豫章郡的铜山。利用其辖地的铜矿,刘濞可以大量铸钱,蓄养精锐军队。刘濞在发动吴楚七国之乱时就曾得意地说:

“寡人金钱在天下者往往而有,非必取于吴,诸王日夜用之弗能尽。有当赐者告寡人,寡人且往遗之。”

可见在文帝时期,吴国钱已经占据了货币流通市场的很大份额。这不仅壮大了吴国的经济实力,而且也对汉朝发行的货币构成了极大的挑战。汉文帝很清楚,还不到和吴国翻脸的时候。

因此,汉文帝才会派遣心腹邓通铸造新钱。相比于吴国的铜币,“邓通钱”真材实料,工艺精良,采用了国家货币的标准。根据史料记载:

“文帝时,邓通得赐蜀铜山,听得铸钱,文字肉好,皆与天子钱同,故富侔人主。时吴王亦有铜山铸钱,故有吴钱,微重,文字肉好,与汉钱不异。”

很显然,邓通对于汉文帝,绝不是男宠那么简单,而是他的中央银行行长。邓通帮助汉文帝,打了一场没有硝烟的“货币战争”。

都说“天家无情”,汉文帝尤其无情,他的厚黑学功底依然登峰造极,他早就成为了实实在在的政治动物。他虽然不是圣人,也不是世俗意义的“好人”,但他却是个天花板级别的好皇帝,他的政治手腕以及隐藏在温厚面具之下的冷静和冷血,让他最终大权独揽,创下不世出的功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汉文帝近乎完美,身上却围绕四大难以理解的谜团,至今仍无法解释
“我的后妈是太后,姓吕!”
汉文帝刘恒:皇帝之位是“白捡来的”,却开创了伟大盛世
《史记》里细思极恐的细节,司马迁不敢明写,只好拐着弯告诉你
吕后对刘邦的每一个儿子都下了狠手,为何独独放过了汉文帝刘恒
霸陵主人汉文帝,为登上帝位杀死四子,即位后反压制功臣集团 ​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