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0、哲学故事-第二章亚里士多德与希腊科学~三.罗辑学的创立,四.科学的结构
三、逻辑学的创立

  亚里士多德靠自己的不懈探索,创立了一门崭新的科学——逻辑学。勒南说“那些没有受到古希腊文化熏陶的头脑是混乱的”,但是,在亚里士多德的公式为思想的检验提供方法以前,古希腊的思维本身就是混乱的。甚至柏拉图的思想也不够严谨,过多的神话和寓言就像浓雾一样让人迷惘。

  亚里士多德之后的希腊思想随着古希腊的衰落而衰落了,但是在一千年黑暗的漫长岁月之后,一个新的民族又有了进行这种思辨的能力时,正是亚里士多德有关逻辑的《工具论》,通过波伊提乌的翻译,成了中世纪思想的标准和经院哲学之母。虽然经院哲学为僵化的教条所束缚,但却使正在成长的欧洲思想界学会了演绎推理,发明了现代科学的术语,并为人类思想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简单地说,逻辑就是指正确思维的方法和艺术。它是研究所有科学和艺术的方法。甚至音乐中也蕴涵着逻辑。逻辑之所以是一门科学,是因为正确思维的程序在很大程度上像物理学和几何学一样,可以简化成定律。说逻辑是一门艺术,它能使人在无意中形成精确的思维方式,就像钢琴家的手指在琴键上轻松自如地弹出优美的乐曲一样。

  其实,在苏格拉底痴迷地坚持定义时,在柏拉图反复推敲概念时,这门新科学就已露出了端倪。亚里士多德那篇《论定义》的小文章就说明他的逻辑学是如何得益于这一源泉的。“如果您想跟我交谈,”伏尔泰说,“请使用规范、简洁的语言。”如果辩论双方能简明扼要地表达各自的观点,那么多少场激烈的辩论只需一段话就可以解决了。严肃的讨论中的每一个词语都得经过严格的检验和推敲,这就是逻辑学的灵魂所在。做到这一点不容易,因为它对一个人思想的检验是无情的。但是,只要做到这一点,做任何事情都能事半功倍。

  我们怎样去论述一件事或一个术语呢?亚里士多德认为,每个准确的定义都有两个部分。首先,将特定的物体与具有相同特征的物体归为一个类。比如人首先是动物。其次,指出特定物体与其他同类物体之间的差异。比如在亚里士多德体系中,人是理性动物,和别的动物不同之处就在于其理性。亚里士多德把一个物体投进同类的大海里,再把它捞出来,这时它已经浸透了同类物体的意义,同时它的特性也在同类物体的衬托下显示出来,它们极为相似,又极为不同。

  离开逻辑学,我们到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论战的地方看着。这是“唯实论”与“唯名论”的第一次交手。对亚里士多德来说,任何一个通用的名词,任何一种普遍适用于同类成员的名称,都是一般概念。所以,动物、人、书、树木都是一般概念。但是,这些概念并非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实体,它们只存在于我们的主观意识中。它们是名,而不是实。

  亚里士多德知道,柏拉图曾认为一般概念具有客观存在性,而且柏拉图还说过一般比个体更长久、更重要、更具有实质性。各色人等纷纷降生又相继死去,但“人”却与这个世界同在。亚里士多德讲求实际,他从柏拉图的“唯实论”中看到了神秘主义和学究式妄语的深远根源。他带着首次参战的热情全身心投入到抨击“唯实论”的战斗中。他说,“我爱我的老师,但我更爱真理。”

  也许持反对意见的人会说,亚里士多德如此尖刻地批判柏拉图,是因为他意识到自己受益于老师太多。在受惠者眼里,施恩者不是英雄。但是亚里士多德的态度是正确的。他注重客观现实,而柏拉图则沉浸在主观设想中。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对定义的要求有一种倾向,即抛开事实,片面追求理论和规律。亚里士多德主张去观照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和现实。他对具体的个人怀有极深的感情。而柏拉图十分迷恋普遍性,以至于他为了创造一个理想国而不惜牺牲个人。

  历史和我们开了一个玩笑,它让攻击老师的学生继承了老师身上的许多品质。我们自己身上就有不少我们始终谴责的品性。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进行无情的批判,是因为他身上带有太多的柏拉图因素。他也是个迷恋抽象和普遍性的人,常常为了貌似雄辩的理论而不顾简单的事实。

  在亚里士多德所作的最富独创性的贡献——三段论学说中,也留下了迷恋抽象和普遍性的迹象。三段论由三个命题组成。其中的第三个命题(结论)是前两个命题(大前提和小前提)的正确性得到确认后得出的。例如,人是有理性的动物,苏格拉底是个人,所以,他是个有理性的动物。问题在于三段论中的大前提把需要证明的东西当成确凿无疑的了。因为如果苏格拉底不是有理性的人(毋庸置疑,他是一个人),那么人是有理性的动物的说法就不是普遍真理了。当然,亚里士多德会说,只要个体具有某个类别的大部分特性(“苏格拉底是人”),那么就可以说该个体也具有这一类别的其他特性(“理性”)。很显然,与其说三段论是发现真理的手段,不如说是说明问题的手段。

  这与《工具论》中的其他许多内容一样,都有各自的价值。“亚里士多德发现和总结了各种理论上前后一致的规律和论辩技巧。他的这一功绩对促进人类思想进步的贡献之大,是其他任何一位哲学家都无法比拟的。”

四、科学的结构

1.亚里士多德之前的古希腊科学

  勒南说过:“苏格拉底给人类带来了哲学,而亚里士多德给人类带来了科学。”哲学在苏格拉底之前就有了,科学在亚里士多德之前也已经存在,但自他们之后,哲学和科学才有了长足的进步。在亚里士多德之前,科学只能算一个胚胎,科学是在他的理论成熟的同时降生的。

  比古希腊更早的各文明都曾有过科学,但是从那些模糊的楔形文字和象形文字所反映的思想来看,我们只能说这些科学是与神学和迷信混杂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古希腊时代以前都是用某种超自然力来解释所有不能理解的自然现象:神无所不在,无所不能。最早抨击这种思想的,显然是奥尼亚地区的希腊人,他们首先对复杂的天体现象和各种神秘事物作出了自然的解释。在物理上,他们探索偶然事件的原因;在哲学上,他们寻找世界总的自然理论。“哲学之父”泰勒斯主要研究天文,他曾使米利都城的居民大吃一惊,因为被当成神灵的太阳和群星在他看来只不过是一团团火球。泰勒斯的学生阿那克西曼德是希腊第一位绘出天文图和地图的人。他认为宇宙起初是一团混沌,经过一次次的两极分化,就产生了万物。无数天体在不断地变化、解体,天文史就是一切天体周而复始的重复自身的过程。由于地球内部各种力量处于平衡状态,所以它能保持平静,于是万物就得以滋生:所有的行星最初都是流体,由于太阳的烘烤蒸发才变为现在的模样;生命最早是在海洋中形成的,由于海水下降,不得不呆在陆地上,这些搁浅的物种有的逐渐发展出了呼吸能力,从而成为陆地上所有生物的祖先。最初的人类一定和现代人不同,因为假如最初的人类出生时也像现在的婴儿一样毫无自理能力,需要很久才长成人,那么人类就不可能延续至今。另一位米利都人阿那克西米尼认为,远古时期的宇宙是一团极为稀薄的物质,后来逐渐凝聚成风、云、水、土、石头。现在物质的三种状态——气态、液态和固态,正是这一过程不同阶段的反映。热和冷就是稀释和凝聚的结果。地震是液态的土壤凝结为固体这一过程引起的。生命和灵魂本是一回事。伯里克利的老师阿那克萨哥拉似乎正确地解释了日食和月食的成因;他还发现了植物和鱼类的呼吸机理;他认为人具有使用工具的智慧,在前肢摆脱了行走任务之后,经过漫长的岁月,他们的知识发展成了后来的科学。

  赫拉克利特舍弃了财产,在以弗斯的神庙门廊里过起了清贫的生活,心无旁顾地研究起学问来,他使科学从单纯的天文学走向了更为现实的问题。他认为万物永远在运动着,即使是表面上看来静止不动的物质也在进行着看不见的运动,宇宙历史处于循环运动之中,每一次循环都始于火而终于火。赫拉克利特说:“一切事物都产生于斗争之中,也因斗争而消亡。……战争是万物之父,它使有的东西成为神,有的成为人,有的沦为奴隶,有的成为平民。”凡是没有斗争的地方,必定会出现衰败。在这变化和斗争的过程中,只有规律是永恒的。“规律对一切事物都一视同仁,它既不是神的创造也不是人努力的结果。然而,它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始终如一。”

  恩培多克勒使进化的观点发展到了新的高度。最初的器官不是今天这样的,而是经过无数次选择的结果。大自然拿生物做了许多实验,以各种方式将器官组合在一起。生物的器官组合只有适应了环境,才能生存下去,反之就会灭绝。

  在色雷斯阿大季拉城的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师生那里,我们看到了亚里士多德之前科学的最后形态——结合了唯物论和宿命论的原子学说。留基伯说:“万物因必然性而动。”德谟克利特说:“其实世界上只有原子和虚空。”由于物体把原子投射到了人的感觉器官,人才会有知觉。自古以来,宇宙中有无数的天体,它们时刻都在相互撞击,并走向消亡,因为大小和形状相似的原子具有凝聚力,所以在混沌之中又不断有无数的新天体和新世界产生。宇宙不需要谁来设计,它自身就是一台机器。

  上述浅显的理论反映了亚里士多德之前古希腊科学发展的状况。考虑到科学先驱们使用的观察工具和实验仪器有多么简陋,也就可以理解这一时期科学的粗浅了。由于奴隶制的严重束缚,古希腊的工业停步不前,使这些极富生命力的科学萌芽得不到充分发展。雅典的政治生活日趋复杂,智者派、苏格拉底、柏拉图纷纷放弃了对物理学、生物学的研究,转而研究伦理学。

  亚里士多德的伟大还体现在他过人的勇气和犀利的目光上。他将古希腊思想中的物理与伦理两个方面进行了综合。他越过自己的老师,重新抓住了前苏格拉底的发展脉络。他继承了前辈的工作,而且更关注细节。他喜欢以多种角度观察事物,最后,他积累下来的研究成果经过整理,形成了一个庞大、严谨的科学体系。

2.自然主义的亚里士多德

  如果我们按年代顺序先谈他的《物理学》,那么我们可能会大失所望。因为这只是一篇玄而又玄的论文,用晦涩的语言分析了物质、运动、空间、时间、无限、原因和其他类似的“终极概念”。其中有一段批判了德谟克利特的“虚空”论。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亚里士多德少有的幽默,这说明他喜欢未经证实的假设,还说明他喜欢对哲学前辈评头品足。我们这位哲学家喜欢在自己的著作前列出全部已有的论述,然后对每个论述进行猛烈抨击。但是,多亏了亚里士多德这种毫不留情的口诛笔伐,我们才对苏格拉底以前的思想有了更多的了解。

  由于以上原因,亚里士多德在天文方面的研究并没有超出他的前辈们。他没有接受毕达哥拉斯的日心说,而把宇宙中心的殊荣给了地球。不过亚里士多德那篇气象学论文却深刻、新颖,放射出启发的火光,照亮了后来者的道路。他指出,我们这个世界是循环的:太阳蒸发海洋、河流、溪泉,最后使浩瀚的海洋变成了岩石,同时,蒸发的水汽凝聚成云,变成雨水落下,重新流入江河,汇入海洋。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着,尽管我们难以觉察。埃及是“尼罗河的杰作”,是几千个世纪以来泥沙沉积的产物。海水在这边大肆侵蚀陆地,陆地却在那边悄然向海洋延伸;古老的陆地、海洋消失了,新的陆地、海洋又已产生,世界在生灭之间不断改变着自己的容貌。有时,突然出现巨变,文明和生命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被摧毁。灭顶之灾频繁发生,常常把人类拖回到原始状态。人类文明犹如西西弗斯的神话,逐渐发展到了某一高峰,又退回到野蛮状态,重新开始艰难的攀登。毋庸置疑,今天流传的古老神话,其原型就是上一轮文明。

3.生物学的基础

  亚里士多德流连于自己庞大的动物园,渐渐发现各种生命形式可以连接成一个有序的链环,其中每一环与相邻的环差别都不大。从低级刭高级,生物体在生理结构、生活方式、繁殖方式、感觉与感情等方面,每一环只比前一环稍有进步而已。在最低级的生物那里,我们连它们是死是活都难以判别了。“从无机世界到生命世界,大自然的过渡是如此精细,以至于我们看不清二者的分界线。”也许在无机世界里还有某种生命存在着。另外,许多物种我们无法确认是植物还是动物。有些低等生物彼此过于相似,要将它们归入适当的种类几乎是不可能的。生命形式的演化是无止境的,但是在各种繁复的结构中,有些特征还是明显的。随着生命体的复杂化,各项功能越来越强,智力也得到了发展,器官功能日趋专业化,生理机能趋向于集中控制。渐渐地,生命发展出自身的神经系统,大脑发育更加成熟,于是成了周围环境的主宰者。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亚里士多德注意到了生物发展的阶段性和生物之间的相似性,却没有形成自己的物种进化理论。恩培多克勒认为一切器官和生物体都是适应环境的结果。阿那克萨哥拉认为人类智慧是手从行走中解放出来用于劳动的结果。但亚里士多德既没有接受前者的理论,也不赞同后者的观点。相反。他认为人之所以用手劳动,是因为人首先拥有了智慧。显然,他犯了一个独立的生物学家所能犯的全部错误。比如,他认为在生殖活动中,雄性的作用只是刺激和促进。他没有认识到,与其说精子的主要功能是使卵细胞受精,不如说是给胚胎提供父亲的遗传基因,从而使后代成为融合了父母血缘的混合体。由于他那个时代还没有进行过人体解剖,所以他在生理学上的错误尤其多。他分不清动脉和静脉,他认为大脑的功能是使血液冷却。如果说他认为男性头颅上的缝隙比女性多还情有可原,那么他认为男性身体的一侧只有八根肋骨就无法让人同情了。最离奇的是,他说女性牙齿比男性少,而他和女性的关系显然是亲密的。

  但是,亚里士多德在生物学上的成就又是其他的任何一位希腊人都无法比拟的。他发现鸟类与爬行动物在躯体结构上很相似;猴子的结构介于人与四足动物之间;他曾大胆地宣称,人类应该划入胎生四足动物(即“哺乳动物”)一类;他说婴儿和动物在智力上没有多大差别;他还有一个极具启发性的观点,认为食物决定了生活方式:“有的动物群居,有的动物独处——它们的生活方式最适于它们获取食物。”亚里士多德预示了后来冯·贝尔提出的著名法则:在进化过程中,生物体的共同特征(如眼睛、耳朵等)的出现先于物种的特征(如牙齿的“样式”),也先于个体特征(如眼睛的颜色)。他还预见到了两千年后斯宾塞的概括:个体的进化和物种的起源正好反向发展,也就是说,物种或个体的进化程度越高,其特殊化程度就越高,后代的数量也就越少。他注意到并解释了某种类型的返祖现象——某种大的变异(如天才)倾向于在一代代繁殖中逐渐减弱,直到在后代中完全消失。他的一些动物学观点一度为后来的生物学家所排斥,但却为现代研究所证实,比如存在筑巢的鱼类、鲨鱼有胎盘等。

  亚里士多德还创立了胚胎学。他认为只有注意观察物种生长的全过程,才会有真知灼见。古希腊最伟大的医生希波克拉底是注重实验的榜样:他打破不同孵化阶段的鸡蛋进行观察,还将由此得来的研究成果写进了论文《论婴儿的发育过程》。亚里士多德仿效这种方法做了很多实验,他对小鸡的生长过程作了一番生动的描述,直到今天,仍令许多胚胎学家敬佩。无疑,亚里士多德在遗传学方面也做过一些新颖的实验,他曾引用实例说有个男子的右侧睾丸被结扎后所生的孩子中有男也有女,据此推翻了当时的一种理论:孩子的性别取决于哪侧的睾丸提供精子。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一些至今也没能解决的遗传学问题,伊利斯一位女子与黑人结婚后,生下的孩子全是白人,但到了第三代却又出现了黑人。于是他提出问题,第二代身上的黑色因素藏到哪里去了呢?这个重要的问题离戈里格尔·孟德尔的划时代实验只有一步之遥。知道问什么,答案就已经出来了一半。的确,亚里士多德生物学著作中的缺点比比皆是,但这些著作仍然是科学史上最宏伟的丰碑。考虑到在亚里士多德之前没有系统的生物学知识,我们认为仅凭生物学上的功劳,就足以使一个人名垂青史了,但这只是亚里士多德伟大成就的开端而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起源
西方哲学3000年,说穿了就三件事?
23种古希腊哲学原著
古希腊哲学家的思想对欧洲思想史的塑造:理性思辨的奠基与传承
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的五个经典故事——一篇值得认真看完的......
古希腊“三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