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会意字的世界(四):鸟儿带来的精彩纷呈

      鸟类从古自今便跟人类和谐互动,共同生息,从神话传说到诗歌谚语,都能看到鸟类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鸟儿的世界精彩纷呈,反应在文学作品中,便有了精卫填海,杜鹃啼血,凤凰涅槃;鹧鸪声住,杜鹃声切,燕语呢喃,雁阵惊寒,鸳鸯于飞,毕之罗之,乌鸦反哺,鹤鸣九皋,黄鹂鸣于翠柳……诗词歌赋中几乎无鸟不成诗,成就了丰富多彩的文学意象,为后人留下很多读来令人齿颊留香的瑰宝。

    在语言文字中,更是求客观求严谨,人们对鸟类的观察细致而冷静,在《说文解字》中,有个特别典型的例子可以反应出人们对鸟类的观察有多么仔细,就是丸部的“丸咼(合成的字)”字,许慎解释为“鸷鸟食巳,吐其皮毛如丸。”意思是猛禽吃过一些小动物之后,消化不了的皮毛呈丸状吐出,清朝的学者段玉裁后来用自己的亲眼所见证明了许慎的解释,说:“昔宰巫山县。亲見鸱鸟所吐皮毛如丸。”就是当年我在巫山县做官的时候,亲眼见过猫头鹰吐出来的丸状的皮毛。这个观测结果,经过现代动物学家的印证,称所吐物为“食丸”。

      在文字学和词汇学上有这样一种基本判断,就是关于某个领域的认识越深刻,越细致,那么这个领域的字越多,词越密。跟鸟儿相关的常用部首主要有隹、羽、鸟等,几个部首下共有汉字160多个,可见那时的人们对鸟类的观察和认识还是比较充分的。

       在这些字当中,也有好多非常有趣的会意字,理解这些字,对于写字、用字都非常有帮助,现列举如下,逐一说解:鸣、雀、双(雙)、只(隻)、集、奋(奮)、夺(奪)、雁、霍、瞿、隽。这些字当中,“鸣”是鸟、口会意鸣叫声,造字之初的意义是要描摹鸟儿的鸣叫声,后来伴随着鸣叫的主体的变化,词义引申为凡是出声的都是“鸣”,比如汽车鸣笛、孤掌难鸣、百家争鸣、鸣谢、鸣冤等。其余字形,都跟“隹”有关系。

     “隹”,《说文解字》认为是短尾鸟的总名,而“鸟”是长尾鸟的总名,这个区别,是许慎当年就小篆而言的。说“鸟”是长尾鸟的总名,从“鸟”的字如“鸡、鸭、鹅”等,其实都是短尾鸟;同样,说“隹”是短尾鸟的总名,从“隹”的字如“雉、隼、翟”等尾羽都很长。二者在构字上基本没有明确的区分,“鸡、雕、鹊”等字,其异体或繁体分别是“雞、鵰、䧿”,就可见一斑。在古文字中,“鸟”和“隹”其实就是同一个字的象形意味更强的字和标准化、简易化的字的区别而已,无所谓“长尾”“短尾”。

     “(双)雙”和“只(隻)”:“雙”是手执两只鸟;“隻”是手执一只鸟,其实都跟狩猎有关,所以“获”字本来写作“獲”,字形里面包含了“隻”。后来就演化为计数的词语,“只(隻)”是一个,只身一人、片纸只字、形单影只,都是表示孤单,唯一的意思,即便是读作“zhi3”的时候,也表示只有,仅仅,唯一的意思和限定在小范围的,只顾、只管、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等。而“双(雙)”一定是两个才成双,双管齐下,盖世无双,双瞳剪水,智勇双全;作为量词,一双鞋(袜),一双眼睛、一双筷子;是一个与“单”相对的词,双号——单号、双数——单数。“(双)雙”和“只(隻)”的字形在现代汉字平面上已经看不出任何联系,但是追溯其本源,获得如此丰富的字形信息之后,会发现在字义上面,二者的对比关系非常明显,在字的使用上就可以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集”是个非常有趣的字,异体字写作“雧”,这个字形象地说明了“集”是众鸟云集从四面八方飞来的样子。“黄鸟于飞,集与灌木”,描述的就是这个场景。讲的是鸟儿从四面八方聚拢过来,引申为原来分散的事物横向地平面地集中,聚集的结果是收拢在一起。所以,这些词语:集合、汇集、集思广益、搜集、集注、集体、诗歌集……都是把物品、观点、文章等收拢在一起的意思。而跟“集”读音相近的“积(積)”,字从,就是堆积谷物或者柴草的意思。《史记·汲郑列传》中,汲黯讽刺汉武帝用人:“陛下用群臣若积薪耳,后来者居上。”这里有个著名的成语——后来者居上,前半句就是用堆积柴草做比喻的。堆积柴草的特点就是层层叠压在一起,侧重于纵向的、立体的堆积,积累的结果的增高加厚,以此来讽谏汉武帝的人事制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就是堆积的含义。词义由这种空间的堆积逐渐抽象,表达长时间积攒起来的思想、情感、习惯等,如积年、积弊、积重难返等。通过形体的追溯,可以区别“集”与“积”,前者是平面的聚拢,后者是立体的累积。

     “奋(奮)字在早期文字中从隹、田、衣,会合表示鸟自衣下飞出翱翔于田野之意,后来字形发生演变,衣变为大,又经过简化之后,去掉“隹”,就完全失去了表义的符号,但是在语言中,奋翅高飞,奋飞等词语的存在还在提醒人们这个字的本义来自于对鸟儿奋飞的描摹。可以想象这个画面有多么艰难,在衣服低下覆盖着的鸟儿要冲破阻碍奋翅高飞,所以,需要奋力、奋勇、奋不顾身地勇气和力量,更需要振奋和勤奋。于是,跟“奋”相关的词语都是努力、振作、鼓劲的样子,比如,奋笔疾书,奋臂高呼。

     “夺(奪)”在早期文字中从隹、衣、又(寸),通过这三个字描摹了一个把小鸟藏在衣服里的样子,来表达容易脱漏,丢失的意思。所以夺在早期的文献中就是“失漏、错过”的意思,“无夺民时”就是不要让百姓错过了种植的好时机。现在表示夺取的意义,是一个假借义,借的久了,就不还了,在现代汉语中,“夺”的常用意义都是假借义,比如巧取豪夺,强词夺理等。

    “雁”字,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里面的两个“亻”经常跟“彳”混淆,这个字从隹、亻、厂。因为雁是知时候鸟,守信,飞行时经常排成人字形,古人在婚礼时送大雁作为礼物,所以从人。“厂”在古代汉语中读作“han4”,是指山边岩石突出,下面形成洞穴,人、动物等可以居住或者做巢穴的地方。这个部的字,有些后来跟“广(房屋)”部的字合并了,有些不常用了,但存在于别的字形中,如“涯、崖”中“厓”;有些还在独立使用,如“厉(厲)”等。大雁住在岩崖高处,所以从“厂”。

      霍字描绘的场景如下图,就是下雨天群鸟疾飞发出的声音,是个拟声词,《木兰辞》里面“磨刀霍霍向猪羊”,“霍霍”就是一个拟声词,仿佛听出了磨刀带着风声似的。因为鸟飞迅疾,所以霍地、霍然都表示速度快。

     “瞿”,是“鹰隼之视”,必然警觉,引申为害怕、惊惧的样子,惧的繁体字懼,是个画面感极其强烈的字,瞪大眼睛的猫头鹰警惕地看着四方,凸显警觉的样子。

     “隽(雋)”,繁体字中,下部是“弓”,上部是“隹”,弯弓射隹,鸟肉肥美。宋代周密的笔记中曾经谈到驼峰的味道好,就说“驼峰之隽,列于八珍”。后来引申为意味深长,隽永,指言语、诗文等值的品味。“永”是长的意思,“隽永”就是言语、诗文等论述的如此甘美而意味深长。

       总之,鸟儿的精彩纷呈无论是在文学作品中还是在汉字的字形当中都有充分的呈现和展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精彩画面的同时,也启发我们学习汉字的时候,要历时地观照,从不同的维度看汉字,不仅可以丰富汉字知识,为汉字的正确使用打下基础,还可以了解汉字文化,为通向神秘丰富的远古文明架设一座桥梁。

                           本文发表于《小学教学》2018年第5期

编者说:会使用一些普通的字,说明你是个普通的读者,而有些比较不一般的字,如果能够精准使用,说明你的文化层次又比普通人高一些。比如,人人都用熟悉,你用熟稔,或者谙熟,文章就会显得文雅一些。人人都用意味深长,你用隽永,就更雅正。所以,不要抵触多认几个字。认识3500个常用字,不过是脱离了扫盲水平而已,能够熟练使用3500个常用字之外的汉字,高考的作文分数一定低不了,马上高考了,练一练吧,孩子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田蕴章书法讲座【028-鳥-书法协会存在的弊端(二)】
奇妙的汉字| 鸟(鳥)
“打鸟”的快乐😁
鸟儿飞成一个“人”字,真的更省力!
汉字故事:说鸟
“老鸨”和“老鸹”,怎么读?什么意思?大有学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