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元代名臣程钜夫

程钜夫(1249-1318),名文海,字钜夫,号雪楼,南城人。因避武宗讳,故以字行。钜夫叔父程飞卿在宋末任建昌通判,后以城降元。钜夫人为质子,作为人质进京,授宣武将军,管军千户。


有一天,元世祖忽必烈召见他,让他书写笔札以观其才能,他立即写了二十多幅笔札呈上,忽必烈很惊奇,问他现在担任何职,他禀告说是一千户。忽必烈对近臣说:“朕观此人相貌,已应贵显。听其言论,的确聪明有见识,可安排为翰林。”不久,丞相火礼霍传旨召他至翰林院,因见他年轻,就任命他为应奉翰林文字。忽必烈嘱咐他:“从此国家政事得失,及朝臣邪正,都应该为朕言之。”他顿首谢恩说:“臣本疏远之臣,蒙陛下知遇之恩,敢不竭力以报答陛下。”自此他耿直敢言,深得忽必烈信任。未久升为翰林修撰,再任集贤直学士,兼秘书少监。
 
程钜夫是元朝开国以来最先得到重用的南人之一,这与其机遇、才能、忠诚、通晓典章制度,且又熟悉江南情况、能与宋遗民沟通感情是分不开的。当时元朝廷将人分为五等,一为蒙人,二为鲜卑人,三为色目人,四为汉人(中原一带汉人),五为南人,即江南一带的汉族人,本来南方汉人文化程度较高,但因原在南宋境内,元朝政府就有意去压制、歧视。为改变这种局面,至元十九年,程钜夫奏陈五事:一、取会江南仕籍;二、通南北之选;三、立考功历;四、置贪赃籍;五、供给江南官吏俸禄。这五件事是为了争取江南人与北方人有同等选拔提升的机会,享有同等待遇的权益,并制定章程,不管南人还是北方人,都应同样因功而获奖赏,因贪赃枉法而受惩罚。朝廷基本上采纳了他的建议。至元二十年,他被任为翰林集贤学士同领会馆事。
 
至元二十三年(1286),他当面向忽必烈提出:“首先应兴建国学,请求派遣使者到江南去,搜访遗逸。御史台、按察司都应参酌使用南北之人。”忽必烈欣然同意了。次年,立尚书省,忽必烈下诏以他为参政政事,他一再推辞。忽必烈计划任命他为御史中丞,台臣说:“程钜夫是个南人,况且年轻,不可重用。”忽必烈大怒说:“你没有用过南人,怎么知道南人不可用。自今省部台院都必须参插用南人。”于是钜夫仍以集贤直学士职,加拜侍御史台事,不久,期廷派他奉诏往江南一带微访贤能。
 
起初,书写诏令都是用蒙古文字,自决定派人到江南搜访遗逸以后,忽必烈特地命令可以用汉字书写诏令。临行时对程钜夫说:“早就听说赵孟获、叶李二人有名望,请务必招此二人来。”钜夫到江南以后,除招致赵、叶两人进京外,又举荐了赵孟颛、余恁、万一鄂、张伯淳、胡梦魁等二十余人,均一一安排了台宪及文学之职。钜夫回到朝廷后,将他在民间所看到的治政利病上奏给皇上,希望朝政有所改进,这在客观上,有利于阶级矛盾的缓和。由于推荐南人出仕的措施与他礼贤好士、兴儒重文的态度与行动,大大缓和了蒙汉之间的民族矛盾,也使蒙人逐渐接受了汉人的高度文化。后来元朝廷能够恢复科举、编修图书等文教事业,莫不与矩夫意见有关。

   
至元二十六年(1289),宰相桑哥专权,法令苛急,四方骚动。程钜夫时任江南行台御史,他毅然入朝上疏,请求弹劾桑哥。他面见皇上,直言禀说:“臣听说天子之职,最重大的事就是选择宰相。宰相之职,最重要的事就是进贤任能,如果不以进贤为急务,只是用心事在增殖财货上,这就不是为上为德、为下为民之意。从前汉文帝向相国周勃问及刑狱与钱谷事,周勃回答不出来。推说,刑狱事应问廷尉,钱谷事应问治粟内史。汉文帝不悦,因为宰相要上理阴阳,下顺万物之宜,对外镇抚四夷,对内亲附百姓。这是宰相的职责。如今权奸用事,所任命的官员,大多是贪财邀利之人,江南一带,盗贼不断,就是因此之故。臣认为应罢除贪利之官,推行恤民之事,这对国家是大有好处的。”桑哥闻知大怒,将他羁留京师,不放回江南,并六次奏请杀他,但忽必烈均未准许。
 
至元三十年(1293),程钜夫出任闽海道肃政廉访使,他兴办学校,注重教化,一时僚吏畏其严明的法纪,百姓爱戴这位慈善的长官。大德四年(1300),调任江南湖北肃政廉访使。到任后,首先就整治了行省平章事家中一个祸害百姓的家奴,引起了震动,一时上下法纪肃然,其时,他注意选拔人才。如龙兴富城(今丰城市)揭侯斯,刻苦好学,这时正在漫游湘汉,程钜夫听说有这样一位好学的年轻人,立即召见他,诵其诗文,大加赞赏,经他推荐,揭侯斯出任国史编修官,累官至侍讲学士。后来揭在文史上很在成就。
 
大德八年(1304),他被调回朝中,召拜翰林学士,商议中书省事。十年,因天旱时又突起风暴,星象有变。钜夫应诏奏陈弭灾除害之策,他提出敬天、尊祖、清心、持体、更化五条。成宗认为很正确,加以采纳。其时云南省臣提出:世祖忽必烈曾亲征云南,民众愿意在点苍山刻石以纪功德。皇上便下诏令钜夫撰文。十一年,拜山南江北道肃政廉访使,未久留为翰林学士。成宗崩,他奉命修《成宗实录》,于至大元年(1308)完成。又拜浙东海右道肃政廉访使,留为翰林学士承旨,皇庆元年(1312),修成《武宗实录》。
 
皇庆二年,他应诏上奏陈桑林六事,触忤宰相意。次日,仁宗派近臣去安慰他说:“中书省集议,惟卿所言最恰当,以后望畅所欲言,不须顾忌。”于是诏钜夫与平章政事(宰相)李孟一同议政。参知政事许师敬欲推广贡举法,钜夫建议“经学当主程颐、朱熹传注”,“文章宜革唐宋宿弊。”于是,仁宗命令钜夫起草诏令推行其主张。三个月以后,钜夫因病乞归故里,未获准许。诏令由太医给药物治疗,安排他儿子程大本为郊祀署令,以便就近侍养。并时时派近臣去看望他,安慰他说:“卿乃是世祖旧臣,惟忠惟贞,其勉加餐粥,只是要稍留京师,以宽朕心。”钜夫还是坚持要归故里,皇上只好特授他为光禄大夫赐上尊,在齐化门外设宴欢送,命廷臣以下均参加饮饯。派驿骑送他南还,并敕令各行省及地方官员时加慰问。钜夫回到了家乡,五年以后,这位历仕四朝、忠心耿直的名臣病故了,享年七十。泰定二年(1325),赠大司徒柱国,追封楚国公,谥文宪。
 
程钜夫宏才博学,工诗能文。他曾先后主修《成宗实录》、《武宗实录》,所作《顺宗谥册》诸篇被宋濂采入《元史》,苏夭爵编撰的《文录》也选录了他的十多篇文章,大多是诏诰、碑版、纪功、铭德之类的作品。所作诗文多收入其《雪楼集》,共三十卷。《四库总目提要》说他的“文章舂容大雅,有北宋馆阁余风。”。“其诗亦磊落俊伟,具有气格。”因病在家乡五年,他写了不少诗文颂扬家乡风物。其中《游麻姑山》中写道:“步人千峰紫翠间,清都境界异尘寰。龙鳞老木冰霜操,鸟爪仙人玉雪颜。台榭古碑荒藓合,旌幢微影白云间。丹成鸡犬飞腾久,空想丹炉炼火还。”格调高而不泛,情韵永而不匮。可见他有诗才,惜为政事所累而名不彰。 

京山市档案馆

为京山建档致力打造京山文史资料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程钜夫传阅读答案
韩维传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系列之官署文化(下)
神品|传世孤本:似苏轼面目婉转生动,他成全了赵孟頫,也害了赵孟頫
窦仪是宋初窦家最芳香的一枝丹桂?
古代秘书进谏二三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