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儒家的“中和”哲学

  儒家的中和哲学

 

  中和是儒家的一个极重要的思想,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中庸》第一章解释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揭示了的内在本质及其关系。中和是儒家中庸思想的核心部分,朱熹《中庸章句》注释: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此中之言之平常,却难以真正落实。但它是中国人的人生大道。

 

  孔子甚至把中庸作为一种君子人格。《中庸》第二章: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有中庸这种善德的人格,处世为人处处得乎中道,恰如其分,可见它是一种不偏不倚的高贵的君子人格。因此中庸之道仍是修身之道,是处世做人的态度与方法。只有保持中庸精神,中言中行,允执其中,不走极端,避免不及的片面和偏激,才能把握住,才能达成社会的和谐。

 

  《论语》中所说的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及其毋意、毋必、毋固、毋我,都指的是对这种中庸之度的把握。可见,从喜怒哀乐之未发,到发而皆中节,此中的情与理,代表着一种人格倾向。

 

  在儒家哲学中有相当丰富的内涵,它不但蕴含了儒家的道德理想,也体现了儒家的艺术情调、美学境界。从文字发生及演化角度看,在殷代的甲骨文中,就有了这个字,据郭沫若考证,之本义为乐器,系一种古乐器的形象,后引申为和声之义,和古字的演化相似。这无疑使字之义由标示具体之物变成一种具有精神意义的审美认识。中和作为美学观念,它也是阴阳五行思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孔子及其后儒,把中和思想推及到社会各个领域。儒家提出的礼序人伦,乐移风俗,也就是音和心和政和的逻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长垣县首届君子文化高层论坛听讲笔记
儒家的“中和”哲学与茶道精神
“中” 论——一个字所体现的中国哲学思想精髓
内省与慎独
论“时”—看儒家处世之灵活性
中庸章句 | “四书”中的君子形象是怎样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