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红楼梦》写大观园看曹雪芹的园林艺术思想

从《红楼梦》写大观园看曹雪芹的园林艺术思想

建大观园后贾府总体平面图

大观园修建前宁荣二府图


唐宋以后我国古典园林建筑逐渐从皇家苑囿发展到私家别墅,到明清已臻极盛。在不断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园林艺术理论也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从李诫的《营造法式》到计成的《园冶》,再到李渔的《闲情偶寄》,对我国的古典园林建筑艺术作了深入的探索。

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曹雪芹也是一位对我国古典园林艺术很有研究的人。他的《废艺斋集稿》关于园林艺术的理论和技法虽已大半散佚,但从《红楼梦》描写大观园的文字中,仍可窥见这位多才多艺的文学家的园林艺术思想是何等的精深。


红楼梦大观园平面图


一、曹雪芹关于园林建筑的鉴赏观点

1.对园林建筑的鉴定,不仅看工程质量,更重要的是看艺术质量。因为园林建筑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精神上的需要,怡情悦性,陶冶情操。古人认为山水园林的魅力能使“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吴均《与宋元思书》)

《红楼梦》第十七回写大观园工程告竣之后,贾赦瞧了还要请贾政瞧,贾政又和众清客一起去瞧,主要是对大观园建筑艺术方面的鉴定。而后又“请贾母到园中,色色斟酌,点缀妥当,再无些微不合之处”。最后元妃的临幸算是鉴定的结论。

2.鉴赏必须借助古典文学艺术理论去理解园林建筑的艺术。

《红楼梦》写贾政瞧园之前便有点犯难,自认对文学艺术生疏,欲待贾雨村来鉴定。在写大观园题对时,宝玉的才思,清客们的捧场,贾政的评判都是从文学艺术的角度来议论的。

3.鉴赏园林艺术既要从微观上了解它的景观构成和建筑的工艺水平,又要从宏观上把握它的格局气象。

《红楼梦》写贾政等进大观园重点鉴赏了几处正景,不但欣赏了内外景观的布置,还评赏了室内的陈设艺术和雕刻的精湛工艺。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贾政进园之前,叫“把园门关上,我们先瞧外面”,看到“不落富丽俗套,自是欢喜”,这就十分内行。有些园林建筑往往对园门及园外环境的设计重视不够,没认识到它是园林的脸面、窗口,通过它可以看出整个园林的气象。这也为一般游客所忽略。

4.鉴赏园林艺术要正确认识“天然”与“人力”的矛盾统一问题。

曹雪芹通过宝玉之口发表了一通反传统礼教的议论。他批评稻香村是“人力造作”,没有“自然之理,自然之趣”。他说:“远无邻村,近不负郭,背山无脉,临水无源,高无隐寺之塔,下无通市之桥,峭然孤出,似非大观。”并认为,“非其地而强为其地,非其山而强为其山,即百般精巧,终不相宜。”

中国以农立国,田园风光随处可见。但封建统治者为了标榜重农亲农思想,故意在宫苑中点缀田园景致作为观稼、躬耕的幌子。而贾政在大观园中也造此一景,实属“强为”,与整体景观颇不协调,故曹雪芹借宝玉之口痛斥。他认为其他景观“虽种竹引泉,亦不伤穿凿”。

园林艺术本来是自然美与人工美的有机统一,但必须符合自然规律之理趣,一切虚假的说教,矫情的造作是不足取的。


怡红院室内空间格局

怡红院室内镜壁示意图

怡红院群芳开夜宴餐具陈设

怡红院鸟瞰


二、曹雪芹关于园林建筑的文学观点

中国园林艺术的发展与中国文学有密切的深远的关系,园林造型的美只有通过文学的活动才能充分地显示出来。

1.园林中的匾额、对联等文学形式应该当作园林建筑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设计时就要全面地考虑进去,留下恰当的题写位置。

《红楼梦》写贾政瞧园时,“走进山口,抬头忽见山上有镜面白石一块,正是迎面留题处。”

写稻香村“篱门外路旁有一石,亦为留题之所。众人笑道:‘更妙,更妙!此处若悬匾待题,则田舍家风一洗尽矣。立此一碣,又觉许多生色,非范石湖田家之咏不足以尽其妙。”’

写正殿“只见正面现出一座玉石牌坊,上面龙蟠螭护,玲珑凿就。贾政道:‘此处书以何文?”’

2.园林中的匾对等景题文字能够画龙点睛地把园林建筑的艺术意境向游赏者揭示出来,起到自为宣传的作用。因此,要求景题文字要优美高雅,能使山水花柳生色。

《红楼梦》借贾政的口说:“这匾对倒是一件难事……不亲观其景,亦难悬拟……若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任是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并认为对花鸟山水题咏平平的人,于怡情悦性文章生疏的人,“便拟出来,也不免迂腐,反使花柳园亭因而减色,转没意思”。

3.园林建筑的艺术构思应该和文字中的典型意境结合起来,使园林这个立体的画画中有诗,景中含情。

《红楼梦》第十七回写大观园景观的艺术构思时,用了“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意境,用了“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的意境,用了“柴门临水稻花香”,“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意境,还用了“瑶草一何碧,春人武陵溪”以及屈原《离骚》的美人、香草等文学意境。

潇湘馆室内空间格局

潇湘馆室内陈设

潇湘馆中的暖阁



三、曹雪芹关于园林建筑的布局观点

我国古代园林多是自然式的,园中的布置多迁就环境,很少改造地形或堆石造山。宋元以后逐渐增多了人为的改造因素,从《红楼梦》中可以看出曹雪芹对大观园的描写已是有意识地设计了。

1.园林建筑布局应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有中心头脑(主题),有躯干骨骼,有四肢手足。每一部分景观都是构成整个园林格局的活体组织,不能随意虚设,必须精心巧妙地布置好这有限的空间。

大观园的主题是“省亲别墅”,大观楼则是全园的中心,其他各景点则围绕中心展开,形成一个典雅清丽“不落富贵俗套”的统一格局。园中的山有主峰,有余脉,水有主源,有分流,而道路桥港则交错沟通其间。

2.园林建筑布局应该主次分明,疏密相间地给游人造成一种有节奏的波澜起伏的感觉。

大观园有主体建筑大观楼;有重点建筑潇湘馆、稻香村、衡芜院、怡红院等;有次要建筑秋爽斋、蓼风轩、藕香榭、紫菱洲、栊翠庵等;有一般建筑荇叶渚、芦雪庭、暖香坞、榆荫堂、嘉荫堂、凹晶馆、凸碧堂、柳叶渚、绛云轩等;有小品建筑蜂腰桥、滴翠亭、翠烟桥、沁芳亭、沁芳桥、沁芳闸等。其间还有“或清堂或茅舍,或堆石为垣,或编花为门,或山下得幽尼佛寺,或林中藏女道丹房,或长廊曲洞,或方厦圆亭……”另外又有荼蘼架、木香棚、牡丹亭、芍药圃、蔷薇院,芭蕉坞等点缀其间。使游人在平淡、闲散和新奇、兴奋交替变幻的感觉中度过美好的时刻。

3.园林建筑布局在整体观的指导下,应该使每一景观各具特色,让游赏者玩味无穷,光景常新。,

大观园的沁芳亭池沼石径,茂木杂花,具有幽静的特色;潇湘馆翠竹千竿,梨花清泉,具有幽雅的特色;稻香村泥墙茅屋,青篱杏花,具有幽淡的特色;蓼汀花溆落花流水,桃花夹岸,具有幽奇的特色;衡芜院清凉瓦舍,草卉藤萝,具有幽清的特色;怡红院碧桃花障,海棠绿蕉,具有幽丽的特色等。



四、曹雪芹关于园林建筑的组景观点

我国古典园林建筑多属私有,既要按照实用的原则满足主人起居、宴乐等生活方面的需要,又要按照美学原则满足读写、吟咏、游憩、欣赏等精神方面的需要,甚而还要表现主人的性格情志(今天则表现民族的、地域的、历史的特色)。因而在组景上必须多功能、多层次、多色调、多风格地从视觉、听觉、嗅觉、感觉引起观赏者的美感,从而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1.从总体到局部的景观组织上,都要注意一景胜一景,由平淡到奥奇,在“引”字上下功夫。给游赏者造成一种神秘感、诱惑感,从而达到引人人胜的目的。

《红楼梦》写大观园先由“不落富贵俗套”的独特的外景引入内景,进园后即迎面翠嶂一挡,然后“微露羊肠小径”,再进山口,人石洞,由明到暗步步引入。所以宝玉说:“曲径通幽”,“不过是探景的一进步”。这算是序景。然后又由暗转明引入沁芳亭,经过涵泳旷怡一番之后才引入正景潇湘馆、稻香村。然后又通过“蓼汀花溆”的野趣,穿水洞,攀山径引入另一正景蘅芜院。然后才通过玉石牌坊引向主景大观楼,使游兴达到高潮。

写怡红院的局部组景也是如此,门前有碧桃、竹篱、花障、绿柳、粉垣等四五个色调的层次互相掩映,进院后又是红棠绿蕉,进屋后又是门户秘奥,雕刻奇巧,恍若迷宫。

2.要组成一个独具特色的景观,必须使房屋建筑、山石堆砌、花木栽培、禽鱼养殖、家具式样、古玩陈设、帘幕装饰以及文学方面的匾对字面等都统一到一个意境格调中来。

如写稻香村建筑的泥墙茅屋,布置的井槔菜畦,栽培的杏花桑柘槿榆,养殖的鸡鸭鹅,陈设的木榻农具,糊的纸窗,连留题处也是篱外路旁的石碣,这就构成了一个典型的田舍风光景观。

3.组景不但要从空间上组成多层次多变化的景观,还要从时间上组成连接不断的景观,使一年四季二十四节序中都有可以赏心悦目的景色。这主要从花木栽培上来表现。

从大观园中的景名来看,暖香坞、翠烟桥、红香圃、怡红院、柳叶渚、沁芳亭、花淑萝港等处是春季景观;榆荫堂、荇叶渚、藕香榭、滴翠亭、稻香村、蘅芜院等处是夏季景观;蓼风轩、嘉荫堂、凹晶馆、凸碧堂、紫菱洲、潇湘馆等处是秋季景观;大观楼、芦雪庭、栊翠庵等处算是冬季景观了。

4.组景不但要注意景观内部层次之间的衔接掩映,还要注意与周围景观的联系和影响,使其相互陪衬、映带。这就是所谓的借景和对景。

大观园紧接荣宁东西两府,两府建筑便是它的借景。写沁芳亭“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便是对景。

5.组景要贯彻“含蓄”这个美学原则,不能让游人一眼观尽或一看便晓。必须利用遮挡、屏蔽、隔障、曲折、断阻等艺术手法,使景物在视觉中产生美的联想。如觉“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或“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或“隔林彷佛闻机杼,知有人家住翠微”。

《红楼梦》写贾政进人大观园时“只见一带翠嶂挡在前面”,认为“非此一山,一进来园中所有之景悉入目中,更有何趣!”“非胸中大有丘壑,焉能想到这里。”写潇湘馆“一带粉垣,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写蘅芜院“迎面突出插天的大玲珑山石来,四面群绕各式石块,竟把里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写稻香村“忽见青山斜阻,转过山怀中,隐隐露出一带黄泥墙”。写出来时“转过花障,只见青溪前阻”,一会儿“忽见大山阻路……由山脚下一转,便是平坦大路”等。众人都道:“有趣有趣,搜神夺巧,至于此极!”

6.园林组景要多样化,不但要园中有园,景中有景,景景不同,就是同一建筑也需力求变化多姿,避忌简单雷同或规则化。

如大观园中的桥有蜂腰、折带、玉带等,墙有黄泥、青砖、粉垣等,篱有竹篱、青篱、花篱等,栏有石栏、木栏、玉栏、竹栏等。尽量从样式上、材料上,图案花纹上,色彩装饰上、位置上和栽植上去追求变化的多样。

7.园林组景要注意辩证关系。《红楼梦》第七十六回写中秋赏月湘黛联句时,借湘云之口说:“当日盖这园子就有学问,这山之高处就叫凸碧,山之低洼近水处就叫凹晶……这两处一上一下、一明一暗、一高一矮、一山一水,竟是特因玩月而设。”

又如第十七回写怡红院的“蕉棠两植,其意暗蓄红绿二字”.是从强烈的色彩对比中求得妙趣;写蘅芜院的插天玲珑石四面群绕石块,是孤与群的协调;写潇湘馆的翠竹梨花和绕阶泉水,是动与静的协调等。其他主与次,分与合,精心布置与随意点缀,秾丽与淡雅,藏与露,阻断与勾连等,既矛盾又统一的组景关系比比皆是,值得今天借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楼梦》大观园图样分析与中国园林建筑特色(图)
《红楼梦》中大观园的造园理念
徐建平:《红楼梦贾府建筑布局研究》
《红楼梦》刘姥姥进的贾府大观园具体在哪里?
曹雪芹文字里的大观园建筑,蕴含着道教的文化内涵
红楼梦大观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