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AT】产业引领的科技城一体化设计实践(by 查金荣)

导语

2017年6月,《建筑技艺》杂志社在苏州举办了“产业集群与技术集成——现代科技城产业园一体化设计”论坛(点击了解详情),众多建筑师、规划师和产业园区负责人探讨和分享了在新时代语境下的产业园区的策划研究与一体化设计实践。可以预见,未来的产业建筑、产业园区将更具灵活性、创新性和可持续性。


基于上述论坛的研讨内容,《建筑技艺》2017年10期策划了“当代语境下的产业园区设计”专题(点击了解本期精彩内容)。以下为对启迪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查金荣高级副总裁的采访。


查金荣

启迪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启迪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总建筑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江苏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师,苏州市人大代表,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代表作品:苏州金鸡湖国际会议中心、苏州太湖文化论坛国际会议中心、常熟世联书院等。



产业引领的科技城一体化设计实践

撰文:查金荣、张筠之,启迪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科技城从最初的“工业园”模式,发展到“产业园”模式,直至发展为产城融合示范区,实现了从曾经的招商引资转变为如今的产业生态链的转型升级。在科技城的规划设计中,产业引领与一体化的运营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经历多年发展,启迪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为启迪设计集团)在科技城规划设计与运营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 科技城发展背景 △ 


1
科技城发展背景
     

科技城的发展离不开产业的支撑。产业作为高新技术的主要使用者和推动者,具有高技术含量、高管理水平、高知识聚集的显著特征。科技城的建立一般依托大学、企业科研机构等,大致关注以下方面:1)专注于以新兴科技驱动的产业,如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产业;2)专注并聚集咨询、金融等专业服务企业;3)专注于数字媒体、教育等产业,以政府产业升级为驱动。


科技城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在成本驱动阶段表现为初级“工业园”模式,在投资驱动阶段表现为“产业园”模式,前两个阶段通过招商引资来运作;2014年之后的创新驱动阶段则是通过产业生态链来运作,这一阶段的“科技城”模式是通过双创孵化器建立创新驱动中心,形成产城融合示范区(图1)


图1 科技城发展的三个阶段


2
科技城的社会形态
   

科技城的建设离不开政策扶持、金融支撑、物理载体、互联网应用、产业植入以及有序的运营,这些共同构成了科技城的社会形态。设计环节影响的是科技城的规划布局形态(即物理形态),而全过程一体化不仅影响科技城的外在形态,更重要的是影响科技城的运营模式和未来发展状况,包括金融形态、政策形态、运营形态、产业形态、互联网形态、物理形态等,并已经上升至社会形态的层面(图2)


图2 科技城的社会形态


3
科技城的业态组成
   

科技城的业态组成较为复杂,核心启动区需要引入科技实业、科技金融,融入数字产城、展示中心和招商中心等功能,引入环保、大健康、新材料、航空/航天等自营产业,增加学校与教育培训机构,招商入驻企业,最后完善配套设施(配备人才公寓、酒店、会议等),搭建健康的科技城运营环境(图3)。


图3 科技城的业态组


4
科技城的理论支撑体系
   

启迪设计集团在科技城的一体化设计中,融入了多重立体三螺旋模式、四聚模式及三区联动的理论支撑体系,这三大体系是启迪控股数字集团(以下称为启迪控股)在多年的科技服务实践中提炼出来的。以创新为基点,以产业为抓手,提炼出“园区+产业+金融”、“技术+资本+产业”、“政府+企业+大学”三个三螺旋多重交织的立体模型。多重立体三螺旋模式将原来一个维度的三螺旋模型上升至多个维度,成为立体三螺旋体系,能够从创新要素、创新载体、创新主体三个层面产生互动,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重要驱动。运用“聚集、聚合、聚焦、聚变”四聚模式与“园区、社区、校区”三区联动理念,优化区域创新空间体系,强化多元功能融合,致力于打造产学研互动紧密、宜居宜业的科技新城,推动城市创新能级和价值提升(图4)


图4 核心理论支撑体系


5
战略策划与运营模式
   

在策划和招商运营方面,依托“科技园区(巢)+科技产业(凤)+科技金融(食)”的三螺旋模式,实现了“带凤带食、筑巢引龙”的战略策划与运营模式。在各地建设科技园、科技城即是在“筑巢”,“凤”是指启迪控股在大健康、清洁环保、新能源、物联网、数字科技等领域拥有众多的科技实业企业资源,“食”是指启迪控股旗下的天使、VC、PE、并购、母基金等全产业链布局的多支基金等金融工具,有了“凤”、“食”、“巢”,未来便会吸引来“龙”——有潜力并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优质企业。显然,“带凤带食、筑巢引龙”与“筑巢引凤”相比,有了本质的提升(图5)


图5 战略策划与运营模式


△ 科技城一体化实践 △ 

下面以两个实例对上述理论和指导思想做详细解析:以江苏硅谷核心区项目为例,介绍如何打造以数字产城为引领,依托大学、企业科研等建立的产城融合示范区;以中传科技文化园为例,解析如何打造依托文化创意、数字媒体等产业构建的科技文化体验基地。


1
江苏硅谷核心区项目
   


江苏硅谷核心区项目也称智慧数字城项目,位于江苏省句容市,是启迪控股与句容市政府联合打造的环南京东部创新资源集聚地和新兴产业承接带,以数字产城为引领、集群式创新为特色,以大学城、科技研发、科技创新为支撑的智慧数字产城示范项目,启迪控股参与投资、设计、建造和运营的全过程(图6)


图6 江苏硅谷核心区鸟瞰


江苏硅谷核心区项目是加快建设数字中国、落实句容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规划设计在充分延续区域山水肌理的基础上,打造出内生性的空间生态网络,构建了“山水融城”、“绿带连城”的空间意向。项目结合国家战略,协同清华控股、启迪控股的产研资源,打造了“一源、一核、两辅”的科创平台,构建起以一个“管廊”、三个“中心”、一个“展厅”为依托的智慧数字产业链,力求建设“扬子江城市群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典范”(图7,8)


图7 江苏硅谷核心区战略布局


图8 江苏硅谷核心区产业布局


在设计中融入了“数字产城”的理念,以“平台化、数字化、移动化”为发展方向,打造“产业数字化、城市智慧化、园区数字化”三位一体的数字产城。南、北向依托南京仙林大学城与江宁大学城,布局各类特色化的产业园区,推动科研成果的技术转化。沿句宁东西走廊分布有麒麟科技园新园、句容经济开发区等多个园区,在东部生态环境优美区域分布有多个康体养生小镇(图9,10)


图9,10 江苏硅谷核心区效果图


明确项目的产业定位为“科创平台和数字经济新高地”,建设集合科研总部、科技服务、基金资本等要素的创新服务平台,培育高端智能、吸引高知人群、打造高产沃土的智慧型产业集群,培育延伸数字经济产业链,支撑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发展。以云计算大数据中心为核心,重点打造智能制造、数字文创、智慧医疗、智慧农业等板块。以五大板块为载体,融入科技城的各种业态,以合理化的规划和建筑布局为科技城提供有序运营的物理载体。


2
中传科技文化园
   


中传科技文化园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项目依托紧邻京津高速、城市五环主路的区位优势,毗邻萧太后河的文化优势及地处1 500亩绿地公园内的景观优势,力求建设成北京市标志性的生态商务园区,打造一个现代生态化的科技文化体验基地(图11,12)。项目的运作模式为由北京兴华绿源牧业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启迪设计负责设计、建设及运营,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和中国数字文化集团于建成后入驻园区。


图11 中传科技文化园鸟瞰效果图


图12 中传科技文化园总平面图


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和中国数字文化集团拥有多个国家级重点项目,并希望通过社会文化、艺术资源的整合将其成功落地,同时促进落地文化产业园区形成良好的文化产业生态,吸引更多文化创意科技产业企业,以此不断提升园区创新能力和区域文化产业竞争力。


项目依托中国文化传媒集团资源主要发展以下几种产业功能(图13)

(1)中传艺术会展中心——国家级艺术会展中心,落户园区的主要功能包括:1)中传《艺术市场》美术馆、全国艺术院校毕业汇展中心、中传艺术衍生品体验馆;2)中传艺术剧场、中传经典影院;3)文化部和财政部立项的“视觉中国·洲际行”、“丝路之旅·国际文博会艺术展”、国际舞蹈总会“WDC国际舞锦标赛决赛”。

(2)中传艺术全媒体中心——国家级艺术媒体中心,落户园区的主要功能包括:1)文化部主管、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主办的国家级核心期刊《艺术市场》、《艺术教育》、《文化月刊》的采编中心、运营中心、数字中心;2)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影视后期制作中心、数字文化制作中心、动漫制作中心;3)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与首都国际机场LED、航班及高铁合作的“中传艺术”高端交通媒体运营中心。

(3)中传艺术行业标准中心——规范引领艺术消费市场,落户园区的主要功能包括:1)中国青少年艺术教育培训行业标准中心、测评中心、青少年艺术教育培训标准教材/教具研发制作中心;2)中国艺术品市场标准中心——艺术品征信平台;3)文化部文化艺术人才中心中传艺术教育培训基地。

(4)中传国家项目众包平台——全国艺术院校文创合作,落户园区的主要功能包括:1)文化部、财政部的创意中国-全国艺术院校众包平台;2)教科文组织合作的世界遗产/世界记忆-数字制作众包平台。项目为多文化场馆的复合社区,以文化引导园区以及周边产业的定位尤为重要。合理的产业生态规划布局可有力地保障未来的运营效率,“实体+基金+注册平台”的模式可为科技城的运营提供金融方面的保障,有助于促进科技城的长期稳定发展。


图13 中传科技文化园业态布局


△ 结语 △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城作为承接产业转移和升级转型的载体,逐渐被各级政府所重视,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科技城的规划绝不仅仅是简单的建筑组合,良好的规划有利于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更是落实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提升园区发展水平的客观要求。


文章从科技城的发展背景出发,分析科技城的社会形态构成、业态组成,融入三大理论支撑体系,提升科技城的战略策划与运营模式,最后以两个设计实践为例,阐述在实际项目中该如何进行规划设计与布局。科技城的规划发展目标应是打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城,以大健康、新能源、环保、新材料等产业为引领,以基金、银行、保险、信托等资本为支撑,以科学的运营为保障,最终实现政府、企业、设计单位、投资者多方共赢。


本文全文已刊登于《建筑技艺》2017年10月刊

点击下方图片了解本期详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数字音乐谷正式开园 之江文化产业带又添数字人文新地标
清华科技园走出科技融入城市的新路
宜宾启迪科技园助力长江首城走出“产教融合”新路径
戏曲和VR会有怎样一场恋爱?2018-02-03
农业部领导调研VR 农业示范园区 鼓励推进农业数字4.0
邵林:解析我国科技园区的四大模式与盈利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