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1 ASN会议:11月5日热点

百特肾科医学频道将在11月5~8日每天19点更新会议内容

收藏此页面模板或二维码,关注每日推文

收藏二维码

持续关注

11月5日  热点主题:

中分子毒素清除对临床预后的影响

Uremic Toxin Removal with Dialysis: Effects of Middle Molecule Clearance on Clinical Outcomes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全世界最常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风险高,而无法完全从传统的心血管危险因素角度来解释这一现象。尿毒症毒素的蓄积是导致透析患者慢性炎症高发生率的部分原因。传统的血液透析技术以清除小分子毒素为主,对大的中分子尿毒症毒素的清除能力较差。后者与炎症的发展、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增加有关。

本次分论坛讨论了中分子毒素在肾衰竭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中的影响,并综述了用于增强中分子清除的新型透析技术及其潜在的获益。

前言:透析清除的历史以及中分子毒素的重要性

Introduction: History of Dialytic Clearance and the Importance of Middle Molecules

讲者:Anders Berg 教授,来自美国西达- 赛奈医学中心Cedars-Sinai Medical Center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由Belding Scribner等学者提出了著名的“中分子”毒素以及square meter-hour假说。到了2017年,欧洲尿毒症毒素工作组(The European Working Group on Uremic Toxins. EUTox)确定了90多种尿毒症毒素并根据他们的分子量大小、与蛋白结合情况分成了水溶性小分子毒素(分子量<500Da)、中分子毒素(分子量>500Da)以及蛋白结合型毒素

Anders Berg提到,随着人们对透析期望的增加,临床上目前也非常重视针对中分子毒素的清除,但是不要忽略了小分子毒素的危害。既往人们提到尿素(Urea),总会联想到透析充分性,认为尿素仅仅是作为衡量透析对小分子毒素清除的标记物。近期研究发现: 尿素可以通过氨基甲酰化对氨基酸和蛋白质进行化学修饰,形成氨甲酰白蛋白(C-Alb),而C-Alb与血透患者1年死亡率呈现出很强的相关性。CKD患者的肾活检组织中也可见到氨甲酰蛋白的沉积,且其程度与小管病变以及血肌酐升高程度相关,提示C-Alb与CKD的进展相关。

Anders Berg还介绍到目前研究发现可以通过增加透析剂量以及氨基酸肠外疗法(CarRAAT)来提高C-Alb的清除。至于未来C-Alb能否成为CKD治疗以及透析疗效评估的标记物,还需要更多的研究。

中分子毒素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预后间的关系

Outcomes Associated with Middle Molecules in Chronic Dialysis

讲者:Jolanta Malyszko 教授,来自波兰华沙医学中心

Jolanta Malyszko教授是多学科领域的专家,研究领域涵盖肾脏病、临床移植、高血压以及糖尿病。她介绍到目前研究发现尿毒症毒素蓄积可在多方面影响患者预后,包括肾脏本身、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血液系统、消化道以及神经系统等。她提到鉴于目前的研究认知,临床上应该注重针对分子量介于500Da-60,000Da中分子毒素的清除。随后,Jolanta Malyszko教授带着大家一起温习了不同透析模式对患者预后影响的相关研究,包括HEMO研究、MPO研究、欧洲DOPPS研究以及近期热门的延展性血液透析相关研究。

最后Jolanta Malyszko总结到:1、尽管透析技术有了长足的进展,但针对中分子毒素的清除仍不尽人意;2、目前有关中截留量透析器(用于延展性血液透析)的临床研究证据主要集中在改善贫血、降低细胞因子浓度、改善生活质量和尿毒症瘙痒等方面,硬终点事件的证据缺乏需要今后进一步的研究予以完善。

维持性血透清除中分子毒素:当前治疗模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探讨

Middle Molecule Removal with Chronic Dialysis: Safety and Efficacy of Current Approaches

讲者:Daniel Weiner教授,来自美国塔夫茨医疗中心

Daniel Weiner教授先介绍了目前维持性血透常见的透析模式,低通量HD、高通量HD、血液透析滤过HDF和血液滤过HF,分析比较了他们各自的特点,尤其是在毒素清除谱方面的差异。透析膜技术的发展推动了透析治疗的进步。

Daniel Weiner教授提到,相比于低通量膜和高通量膜,中截留量(Medium Cutoff, MCO)膜具有更高的通透性和选择性1、良好的筛选曲线基于较均一的孔径大小及合适的分布孔径;2、分子截留量(MW cut-off)和分子起始保留量(MW retention onset)更接近;3、增加了对更大分子毒素的对流清除能力。与高截留量(High Cutoff, HCO)膜不同的是,MCO膜在保证对大的中分子毒素清除的同时,还能使白蛋白的丢失量在临床可接受的范围内,这也是目前临床上采用MCO膜进行延展性血液透析(HDx)的原因之一

Daniel Weiner教授特别指出根据肾病领域的国际标准化预后倡议(Nephrology–Hemodialysis,SONG-HD),临床上不仅要重视提高透析患者的生存率,还需要重视透析生活质量的改善,这恰恰也是患者自身最关注的内容。因此,今后无论是在临床研究设计中,还是临床透析模式选择的实践都需要将患者发病率、生存率以及生活质量改善纳入考量。

百特肾科医学频道将在11月5~8日每天19点更新会议内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那么多人会出现透析并发症?这其实是可以尽量避免的
血液净化入门知识,模式选择专家共识2019
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有什么区别,如何选择?
血液透析和血液滤过分不清楚?一文读懂
单次血液透析充分性评价指标与标准
不同透析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预后有何影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