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口陷阱VS老龄化危机

1

鼓励生育与人口陷阱

近期,广东一位超生的民警夫妻被双双开除的新闻成为热门话题,由此引发了是继续实施计划生育还是鼓励生育的争论。
一些专家对此发表评论,认为中国即将遭遇老龄化危机,中国人口将在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14.5亿,203020-35岁主力育龄妇女规模将比2017年减少31%,预计2030年出生人口将降至1100多万、较2017年出生人口1723万减少1/3;预计到2050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约30%,届时每3.3个中国人中将有165岁以上的老人,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所以这些专家建议中国不仅仅要放开生二胎,而且应该废止计划生育政策,鼓励生育。

这些专家说得是否有道理呢?其实世界上从来没有十全十美的政策,任何政策都是有利有弊,看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甚至有时候政策都是相对、比较而言的,只能两害择其轻。

人类社会早期的人口政策是鼓励生育,多多益善。如战国时期的越国就规定:“女子十七岁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西汉惠帝六年(公元前189)诏令:“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汉代人口税中有一种算赋,是15岁至56岁的男女成年人交纳的,每人一算,120钱,但是商人和奴婢要交二算,女子不嫁人,要负担常人5倍的人口税,比地位低下的商人和奴婢还要高2.5倍,这是把不嫁的女子当作罪犯看待了。
西晋的晋武帝更直接,他在泰始九年(公元273)下令:“女年十七,父母不嫁者,使长吏配之。”所以现在大城市里的剩女碰到三姑六婆催婚跟古代比起来是小儿科,搁古代十七岁不嫁人,官方就要拉郎配了,原来发老婆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

北方游牧民族流行“收继婚、妻后母”的风俗,而且他们对于少女婚前性行为不加制止,反而引以为荣,认为交往的男朋友越多越好。如源自南匈奴的山胡,南北朝时期的《周书》记载:少女“将嫁之夕,方与淫者叙离,夫氏闻之,以多为贵。”《隋书·党项传》记载党项族人“凡育女稍长,靡由媒约,暗有期会,家之不问”。还有高句丽等民族,均有“男女多相奔诱”之俗。南方少数民族也有节日自由约会、走婚、收留私生子的习俗,目的都是为了加速人口繁衍。
 


毕竟人口和土地是经济生产的两大要素,早期地广人稀,增加人口就能够增加产出,再说,人口也是资源,有了人口就能够服劳役、服兵役,对外发动战争也得以人口为基础。古代社会是金字塔式的等级制度,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臣本意就是战俘、奴隶之意,那个奴隶主都希望自己的奴隶越多越好,多多益善。

只是土地是有边界的,人口的增长是无极限的。随着人口的增长,小农经济土地上能够容纳的人口早晚会到达一个极限。当土地无法容纳新增人口,大量过剩人口就会成为流民,如同火种一般毁灭整个社会。奴隶主们就会发现”大地像陶轮一般翻转过来了”,温顺的奴隶们不再是俯首帖耳的工具,而是毁灭一切的人祸,人口并非是越多越好。

1793年(乾隆58年)学者洪亮吉在《治平篇》中就提出了人口增长过快带来危机的问题,认为人口在太平时期,三十年前增加了五倍,六十年内增加了十倍,人口增加这么多,而土地却未变,人地矛盾突出,必然会带来社会动荡。

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在1798年的名著《人口论》提出,人口按几何级数增长而生活资源只能按算术级数增长,所以不可避免地要导致饥馑、战争和疾病;他呼吁各国政府采取果断措施,实施计划生育来遏制人口出生率。马尔萨斯的这一人口理论在经济学上被称之为“马尔萨斯人口陷阱”,屡屡被古代历史所证实,如古代中国的一治一乱,人口到达顶峰后跌入马尔萨斯人口陷阱,导致社会失去秩序,人口断崖式下降。现在网络上一些鼓吹“大物理”、“两脚羊”、“大洪水”之类的末世理论,不过是在生搬硬套工业革命之前的人口陷阱导致的大灾难历史罢了。
 
2
人口陷阱VS老龄化危机

人类社会进入工业革命以后,马尔萨斯陷阱似乎失效了。技术的进步使得世界粮食总产量增长迅速,运输工具和交通的便捷使得食物能够便捷地运输到世界各地,因而能够养活更多的人口,一国能够容纳人口的上限大为提高;工业化和城市化也使得大量的“过剩”人口在城市和工厂中就业,不再成为流民,冲击社会秩序。
被誉为工业革命以来最伟大的发明——避孕工具的发明,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走出家庭就业,导致了城市地区人口生育率的持续下降,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开始出现人口老龄化危机。

国内一些专家和学者也开始抨击计划生育政策,鼓吹应该实施鼓励生育政策。论据之一是把中国的人口密度同欧洲部分国家的人口密度相比较,如英国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274人,德国237人(2018年数据),都远远超过中国每平方公里148人,所以中国人口密度尚大有增长的空间。

这种比较其实是片面的,机械的比较。中国国土面积广袤,西部有大量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人口大都居住在“胡焕庸线”(瑷珲腾冲一线)东侧,这个区域占据全国面积的43.8%,但是却汇聚了全国人口94%以上。考虑这个因素,中国的东部的人口密度已经超过了英国和法国的人口密度。如果要把中国的总人口密度作比较,对比的应该是欧洲总人口密度,欧洲的面积跟中国大致相当,宜居面积更大,但是人口密度只有70/平方公里,不到中国人口密度的一半。


人口密度高的地区,像印度454人/平方公里,巴勒斯坦758/平方公里均为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中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都是地广人稀,以美国为例,美国面积与中国相当,但人口仅3亿出头,不到中国四分之一。所以不能从人口密度来判断一国的经济的发展情况。人口是枚双刃剑,如果大量的人口能够充分就业,人口就是财富,否则大量过剩的人口就是灾难。

看上去科技革命和城市化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和工作机会,城市化和社会价值观的转变带来了人口出生率的下降,人们不需要担心人口马尔萨斯陷阱,而是应该担忧老龄化危机了。

然而,马尔萨斯人口陷阱事实上并未远离,随着科技革命浪潮的放缓,又逐渐迫近了。
人口呈现指数级数增长,生产生活资源按照算术增长这条规律一直有效,工业革命200余年来以来科学技术呈现暴涨性增长导致可以容纳的人口上限大幅度提高只是特例——要是人类的科技进步按照工业革命以来的增长速度持续下去,要不了一千年(在宇宙历史上只是短短一瞬间),人类就能星辰大海征服整个宇宙了,这显然是不现实的,至少在宇宙中有许多宜居的星球,而我们从未见过外星人,可以推断科技革命大爆炸不可能长期持续,必然存在停滞期。而现在科技革命的停滞期已经到来了,楼主之前的文章 科技大爆炸抑或科技平台期? 论述过这一点。

至于城市化导致人口出生率的下降也只是发生在少数在工业革命之前就人口过密的发达国家,如老欧洲和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地广人稀的发达国家人口依然在增长;从全球范围来看,人口依然在迅猛增长之中。截至2016年,全世界人口总数为72亿6291万,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2025年世界人口将突破80亿,2050年世界人口将突破94亿,亚洲再增13亿人。非洲的人口也将增加一倍,达到21亿。

人口增长主要是在亚洲、非洲、南美洲等贫穷地区,“越穷越生、越生越穷”依然是恶循环和魔咒。
目前,全世界10个生育率最高的国家均位于撒哈拉以南,平均每名妇女生育6个子女,大大高于欧洲的1.6、美国的1.8。美国人口依然增长,其人口在40年后将达到3.98亿,将比现在多出23%。亚洲人口将增长近9亿,在中东和阿拉伯地区,正是人口的疯狂增长,掉入了马尔萨斯人口陷阱,数以亿计的年轻人没有工作,所以爆发了阿拉伯之春和残酷的战乱,中东乱局因素很多,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是人口过剩。就像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末期,过剩的人口必然带来战乱。

反观中国,由于70年代末执行了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少生了近四亿人口,所以社会秩序稳定。改革开放加入国际分工让数亿农民工有工作,计划生育导致青少年过剩人口减少,这是中国三十多年经济奇迹和社会稳定的根本原因。尽管一刀切的城市一胎化急刹车导致了未来人口老龄化等后遗症,所以近期放开了二胎生育。但是总体说来,计划生育政策是利益远远大于弊端的。当初实施城市体制内一胎化也有不得已的原因。因为当年城市居民和体制内人员是政府供养人口,政府负责安排进工厂和体制内工作。这是难以承受之重,不然也不会有知青上山下乡运动了。当年的城镇青年可以“顶职”进工厂,直到90年代末,体制内干部职工安排自家子弟进自家单位是约定俗成的潜规则。所以,如果不在城市和体制内实施一胎化,那么现在的体制内人员(包括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垄断国企在编人员)可能就远远不是目前的数字了,多个几千万也未可知,这将会造成财政崩溃。目前对于体制内部门实施“逢进必考”后,所以放开二胎生育影响不大。
 
欧洲地区,从非洲、中东地区逃难过来的难民如同过江之鲫,最近炒的沸沸扬扬的英国越南难民出事其实是常态,过上一段时间就发生一次。世界上最大的移民国家美国,政策也开始从鼓励接收移民变成限制接受移民了。最初美国地广人稀,那时候人口增长就是财富,是欢迎和鼓励移民的,只要抵达美国国土,就能成为美国公民,在美国国土上出生的,也拥有美国国籍。而今川普上台后在美墨边境建墙,不让墨西哥、中美洲难民入境,驱逐非法移民,考虑修改之前的鼓励移民法律,都是美国移民政策出现重大转变的表现。
至于日本,哪怕是目前世界上老龄化最为严重的国家,也依然执行严格的限制移民政策。移民日本是发达国家中最困难的,日本宁愿对外大幅度援助也不接收难民,所以日本不像老欧洲,没有移民和难民带来的种种问题。
如果人口是财富,为何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不欢迎移民、收紧移民政策呢?
凡此种种,都说明目前人类社会面临的主要威胁依然是马尔萨斯人口陷阱,老龄化危机是次要的。
 
3
老龄化危机OR庞氏骗局?

在一些发达国家出现了老龄化危机,其实主要是财政危机,老年人退休金发放危机。在福利国家出现之前,是不存在老龄化危机的。中国封建王朝,如宋朝、明朝,大部分中低层官员退休后是没有退休金或者薪水微薄,哪怕是朝廷高官致仕(退休)也只能拿半俸。至于普通人就没有退休金一说,靠养儿防老或者靠田产、财富积蓄防老。

工业革命以来,英国和德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率先建立了养老金制度,在一二战之后,退休金制度普遍建立,福利国家成为常态。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出现,一些国家开始出现退休金支付困难,不得不延迟退休年龄,但是细究之下,退休金支付困难不应该由人口老龄化来背锅。
退休金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人年轻时的积蓄,用来养老。丰年积谷,饥年防饥。出现退休金支付问题,是因为政府寅吃卯粮,没有尽到政府的责任,充实退休基金,甚至空账运转挪作他用所致。
如果上述的问题不解决,只想靠鼓励生育、增加人口来解决,不过是一个大型的庞氏骗局而已。用新增加的人口缴费来解决养老金困难,而这些年轻人总会老去,越来越多的新增人口就业将会是大问题,庞氏骗局总会有破灭的一天。所以,鼓励人口生育,解决不了退休金困境,也解决不了人口老龄化危机。

以俄罗斯为例,近几年出现退休金危机,政府不得不大幅度延迟退休,引发了俄罗斯民众抗议。确实,俄罗斯的人口出生率低,但这并非是出现退休金危机的主因。
俄罗斯接收了前苏联的遗产,也接收了前苏联庞大的退休员工。当初前苏联为了争霸,80%的产能放在重工业和军事工业上。最后因为财政破产而不得不转型,这些生产飞机、大炮、坦克的工厂绝大部分都破产倒闭了,成为一堆废铁。所以前苏联的退休人员绝大部分没有退休积蓄,他们创造的财富不过是无用功,修建的工程是废铁。而俄罗斯从社会稳定的角度出发,依然要为他们发放退休金,所以事实上俄罗斯的退休金是空账的,是用现在年轻人缴纳的费用来弥补之前的亏空,是寅吃卯粮的庞氏骗局。

但是上天给了俄罗斯机会来弥补养老金亏空。俄罗斯地大物博,石油资源丰富。进入新世纪以来油价暴涨,天上掉馅饼,给了俄罗斯巨额的财富。如果俄罗斯把这笔资金用来弥补养老金亏空绰绰有余。但是普京有了钱就嘚瑟,想重现沙皇俄国的荣光,四处征战,今天打格鲁吉亚、乌克兰,明天出兵干涉叙利亚,大炮一响,黄金万两。现代战争打的就是钱,大量的资源和资金虚耗在战争上,经济上与西方各国交恶受到制裁,油价一下跌,退休金和整个社会的经济自然就支撑不住。

像法国,也因为退休金支付危机引进大量的移民。但法国的问题主要还是福利国家和国民深受白左思潮影响的问题。法国规定每年除双休日之外,还有11个法定假日,以及45周的带薪假日,一年有一半左右的时间不工作。这样的福利措施,没有相应的生产率提高,哪怕是最为富裕的国家也扛不住啊。
而且由于白左思潮,法国引进的移民也是来享受福利的不喜干活的。最近一则新闻:法国移民局否决了一位打三份工的护士移民申请,理由是她太勤奋了,违反法律。这位护士每周平均工作59小时、每月平均工作271小时,而法国法律规定,每周最多工作48小时。
如果老欧洲社会这些文化思潮不改变,引进移民,鼓励人口增长对经济起不到促进作用,只会造成严重的失业现象,引发社会动荡。
 
人口老龄化,是在工业化之前就出现人口过密的国家的一种自然现象,一种必须经历的进程。像日本,陷入人口老龄化后,经济增长放缓,一些专家和学者认为日本经济“失去了二十年”,其实日本经济依然强大,国民福利待遇相当不错,人口不再增长,经济自然增长,没有什么不好的。
经济增长很快,人口增长耗去大半,很多都是水泥、钢筋等白象工程,大多数国民对于经济增长无感,这样的经济增长,不要也罢。

日本也没有像欧洲国家一样放宽移民限制,国内没有出现欧洲难民、移民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与掉入人口陷阱、战乱频仍的中东、阿拉伯地区相比无异于天壤之别。

可见人口老龄化并不是种种社会问题的根源,根源在于文化、制度等方面的问题导致经济出现问题,归因于人口问题不过是替罪羊和背锅侠而已。  
没有什么人口红利,因为每个年轻人都会老去,人口红利归根结底不过是未来的负债;也没有什么老龄化危机,如果每个人足额缴纳了退休金,政府不空账、不用通胀来解决债务问题的话。人口的波动不过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进程罢了,就四季变换一样自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景观笔记154】关于饥饿的纪念——爱尔兰大饥荒公园
若干年后,地球上人口能否达到1000亿?那时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
路透:美婴儿潮一代退休将向股市投下阴影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效果和前景
未来养老压力大德国想收“年龄税”
人口少子化是最大战略危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