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孩子怕打针,辣妈有高招!

【亲子沟通如何说专家微评】

带孩子打针是普遍让家长们头痛不已的事情,左哄右骗、威逼利诱,三十六计用了个遍,孩子依然是见招拆招。本文对比了三个有趣的场景,熊孩子一步步变成小天使,且看这位妈妈是怎么做到的。

作者:Daisy

场景一:强行采血,孩子声嘶力竭

儿子发烧,我带他去验血。采血窗口排队时,正撞见前面一岁左右的宝宝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儿子越看越恐慌,干脆扭头趴到了我的肩膀上,蜷缩成一团开始哼唧。待轮到他,儿子怎么也不肯把手伸出来,紧紧地攥着小拳头背在身后,我使劲拉了他手臂几次都没成功。护士着急了:“你快点啊,把他手掌按在这。”她指了指窗前的软垫。我只好狠下心来,扯开他的胳膊,强按着他的手掌心放到了护士面前。这一针下去不要紧,儿子从起先小声的抽泣秒转为嚎啕大哭,全身扭动奋力反抗,一声高过一声的哀嚎。一旁的姥姥姥爷也赶忙上前助阵,一顿拉扯搞得全家鸡飞狗跳。采过血,小家伙特别生气,哭得声嘶力竭,任凭我使出浑身解数,怎么哄也停不下来。

场景二:提前说明,孩子竟主动配合

三天后拖着依然高烧不退的儿子“二进宫”。我一手抱着儿子,一手拿着验血单,头痛不已。突然急中生智,为何不试一试《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中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消极情绪的办法。于是我走到楼梯的拐角处,停了下来,看着儿子的眼睛认真地说:“宝贝,你咳嗽严重了,烧也一直没退,妈妈只好又带你来医院了。这次还得去验血,一会护士阿姨会用小针头扎指头一下,有点疼,如果你想哭就哭出来吧,没关系的,妈妈会紧紧地搂着你,宝贝别害怕。”儿子也不知道是不是把我的话听了进去,含含糊糊地嗯了一声,又把头别回到我的肩头上。

到了采血窗口,小家伙开始小声哼哼,小脸憋得通红。我轻轻地抬着他的胳膊说:“宝宝,咱们坚持一下!”儿子竟颤颤巍巍地主动把右手伸了过去,我顺势按着他的手掌,护士小针一扎,儿子“哇”地一声哭了出来,紧接着护士开始按压指肚挤血出来。儿子一边哭一边嘴里还嘟囔着:“坚持一下就好了,坚持一下就好了!”采完血之后,儿子蜷在我怀里哭了一会,在我的轻声安慰中很快平静了下来。

回到家,看孩子情绪还是不高,我想起最近一直研究的劳伦斯·科恩博士《游戏力》中的各种方法,想就此一试,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孩子释放对医院、打针吃药的恐惧感和压力。于是我拿出一套医生玩具,把听诊器挂在儿子脖子上,说:“哎呦,我肚子疼,喔喔大夫快来给我看看病!” 同时佯装瘫在沙发上,皱起眉头做出痛苦的表情。

儿子饶有兴趣地跟了过来,像模像样地爬上了沙发,跪在我身旁,举起听诊器的听筒贴在了我的胸口上,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嗯,发烧了,去医院打针!”我装出很惊恐的样子,赶忙摆手:“不不不,我不打针,太疼了!”儿子不容分说,拿着注射器朝我肚子上便是一针。我开始“狂彪演技”,放声大哭,抵抗叫嚷:“太疼了,实在太疼了,呜呜,呜呜,我不要打针!”。儿子站在一旁咯咯直笑,脸上乐开了花。一直到他“拔出”针头,我才终于“安静”下来。接着,儿子瞄准了我的胳膊又是一针,然后赶紧凑在我耳边小声说:“妈妈你再哭一遍。”……

没想到,这个角色扮演的游戏一举成为我家的保留“曲目”,儿子现在有事没事都要和我或者他爸爸玩几遍。

场景三:做好准备,一声不哭完成采血

儿子两岁四个月体检,雷打不动的血检项目。从诊室出来,儿子的表情一直很淡定,我告诉了他要去采血,他也没有什么反应。我不免心里有些打鼓,这难道是暴风雨前的寂静?到了窗口坐定,儿子先自己把手伸了过去,然后扭头靠在了我胳膊上,针头刺进他的小指头,他皱紧了眉头,表情有点凝重,另一只小手紧紧握着我的衣角,身体微微颤抖。“好了!”护士说着同时递出了就诊卡。小家伙蓦地仰起头看着我,眼睛闪烁着光芒:“妈妈,喔喔没哭!”那一刻,我心都被融化掉了,脸上同时谱写着惊愕和喜悦的表情。

如此鲜明的对比!我曾经熟谙的育儿理论,就在此刻变得鲜活起来。

当我学着用“如何说”的语言来和他成为朋友,建立信任和伙伴关系,让他知道我对他的感受和情绪是可以无条件地接纳,产生了安全感和界限感时,他不会刻意压制自己情绪而转去寻找其他不良的宣泄途径。

当我允许孩子生气、发怒、哭泣、悲伤,给予他时间让他和他的情绪呆一会,陪伴他,等着他从中间走出来时,他慢慢地学会了给情绪建立一个通道,允许情绪汹涌地袭来,却可以安静地离开。

生活中,我也经常告诫自己,给予孩子独立面对问题的机会,甚至比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更加重要。我不断通过他喜欢的游戏方式潜移默化、渲染渗透,让他释放紧张和压力,让他熟悉程序和规则,由此来引导他的行为,告诉他面对问题怎样解决更合适。我相信有一天,我的孩子可以自己鼓足勇气去面对生活的喜怒哀乐、风风雨雨,不论顺境还是逆境,他都能有一颗强大的内心去温柔地对待他的人生。

Daisy,家有可爱男宝一枚,是一个在育儿道路上努力学习和汲取的妈妈,亲力亲为实践亲子沟通,希望未来能尽一己之力影响身边更多的爸爸妈妈。

本头条号拥有30余位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背景的专家学者,将与活动号(微信公众号:亲子沟通如何说)一起,致力于推动有品质的亲子沟通。欢迎关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既相遇,则相爱
教您有效进行亲子沟通的好方法
每一段融洽的亲子关系背后,都有一对这样的父母
家庭中的冷静角可有效调节孩子的情绪
“不听话”的孩子,都有“不会相处”的父母!
教育|不要把孩子培养成父母的仇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