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数据再次引发争论:宇宙的膨胀速度究竟有多快?

将近一个世纪以来,我们一直都知道宇宙正在膨胀。

早在1929年的时候,埃德温·哈勃基于亨丽爱塔·勒维特和其他人的工作,发现星系正在远离我们。自那之后,我们想出了一系列方法来测量宇宙的膨胀率。这些方法得出的结果都有一点差异,因此我们至今仍然不知道宇宙究竟膨胀的有多快。

△ 图1:埃德温·哈勃。(? California Digital Library)

想要知道宇宙的膨胀速度,我们只要测量一个物理参数,即“哈勃常数”。哈勃常数越大,就代表宇宙的膨胀率越大。知道了哈勃常数的值,也就知道了宇宙年龄。如果你不断地往过去追溯,宇宙最终会达到一个炽热和致密的点,即大爆炸开始的时候。

△ 图2: 膨胀宇宙的历史:当我们往回追溯的时候,最终会发现宇宙有一个开端。(图片来源:NASA / CXC / M. Weiss.)

在宇宙之中,有一种特别的变星叫造父变星,它的光变周期与它的光度成正比,因此可用于测量星系的距离。哈勃通过测量造父变星的亮度得出星系的距离,并结合维斯托·斯里弗的星系红移资料,他得出了星系的距离和红移的粗略关系。他发现,距离越远的星系,红移越大,因此推测那些星系的退行速率越高。

哈勃最初的计算得出哈勃常数大约为500千米/(秒·百万秒差距),但这个值直接导致了宇宙学危机。如果哈勃测量的值是对的,那么宇宙的年龄只有20亿年,而地质证据显示地球的年龄大约为40多亿年。地球怎么可能比宇宙存在的时间还久?

△ 图3:通过三个步骤,天文学家以前所未有的精确度测量了哈勃常数。(图片来源:NASA, ESA, A. FEILD , and A. RIESS )

当然,在那个时候我们对距离的测量精确度远不如今天。现在,我们对哈勃常数的测量已经越来越精确,这个值被确定在70千米/(秒·百万秒差距)左右,因此宇宙的年龄为140亿年左右。

天文学家发展了不同的方法,利用不同的数据类型来计算哈勃常数,它们都得出类似的结果。这意味着我们确信宇宙正在膨胀,并且我们能够计算它的膨胀速度。但是,虽然这些不同的方法得出的值大致上都吻合,但并不是完全一致的。

过去我们认为,只要我们不断地改善测量并进一步减少误差,这个差异就会消失。但事实上却揭露了一个新的问题:不同的测量方法给出了不同的膨胀率。这就说明我们对宇宙膨胀的理解或许有误。

△ 图4:宇宙距离尺度(红色)测量的哈勃常数与CMB(绿色)和BAO(蓝色)测量的值存在着差异。(图片来源:“COSMOLOGICAL IMPLICATIONS OF BARYON ACOUSTIC OSCILLATION MEASUREMENTS”, AUBOURG, éRIC ET AL. PHYS.REV. D92 (2015) NO.12, 123516.)

在2016年,诺贝尔物理学得主 Adam Riess 领导的一个小组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对19个星系中的造父变星和Ia型超新星做出了精确地测量,他们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精度(不确定性降到了2.4%),得出哈勃常数为73.23 ± 1.74千米/(秒·百万秒差距)。

另一种方法是跟微波背景辐射(CMB)的起伏有关。CMB是大爆炸遗留下来的热辐射,虽然在整体上CMB的温度几乎是均匀的,但在小尺度上温度有着微小的起伏。当宇宙逐渐膨胀,这些起伏会被拉伸。在图5你所看到的起伏峰值决定了宇宙的膨胀率,也就可以得到哈勃常数。对 CMB 最精确的测量时来自普朗克卫星,测得的值为 66.93 ± 0.62 千米/(秒·百万秒差距)。另一方面史隆数字巡天(SDSS)和其它项目对大尺度星系团(重子声学振荡,BAO)的测量给出的值为 67.6 ± 0.7 千米/(秒·百万秒差距)。 CMB和BAO测量的哈勃常数相一致。

△ 图5:CMB在不同尺度下的温度起伏。(图片来源:NASA/WMAP)

不同的方法得出的结果不吻合说明现有的宇宙模型似乎有问题。我们现在的宇宙学模型称为LCDM模型,包括普通物质、暗物质和暗能量。尽管这些测量结果都是非常精确地,但它们都依赖于一些特定的假设。

而现在,天文学家利用一种新的方法来测量哈勃常数,其结果引起了热烈的讨论。

△ 图6:遥远的背景星系发出的光线在经过离我们较近的星系时,光线会被弯曲,这会导致我们看到多个影像。(图片来源: ALMA (ESO/NRAO/NAOJ), L. CAL?ADA (ESO), Y. HEZAVEH ET AL.)

这个测量哈勃常数的新途径是通过叫引力透镜的效应。科学家观测了五个遥远的类星体。在每个类星体和地球之间是一个大质量的星系。当光线经过大质量星系时,星系就像透镜一样,经过的光线会被弯曲。因此,我们不会只看到一个遥远类星体的图像,而是多个图像(见图6、7)。

△ 图7:引力透镜效应。(图片来源:ESA/Hubble, NASA)


由于这些大质量星系的质量不是均匀分布的,因此光线经过它们时弯曲的程度也不同。所以,遥远类星体的光线到达地球的时间也会因为经过不同的路径而不同。也就是说有一些类星体的影像会更快的到达我们的视线,有一些则较慢。我们已经在遥远的超新星上看到这样效应,这使我们能够看到一个超新星在几十年时间里的多次“即时回放”。

与此同时,类星体的亮度也会发生变化,在不同的时间点上,其影像会发生不同的闪烁,这种闪烁的间隔与光线行进的距离有关。由于光线传播的时间依赖于宇宙膨胀的速度,科学家通过测量闪烁的间隔就可以计算哈勃常数。

这里的关键在于这种方法不受模型的其它参数所影响,比如普通物质和暗物质的总量。这是一种更直接的测量,因此不依赖于模型的假设。最终给出的哈勃常数为71.9 ± 2.7 千米/(秒·百万秒差距)。

这一结果与天文学家利用造父变星和Ia型超新星测得的值一致,但与CMB的结果有较大的差异。由于这个最新数值较少依赖于模型,这就使我们对现在宇宙学模型产生疑问。为什么 CMB 和 BAO 的测量数值要比其它的低?我们还不知道答案,虽然这一最新结果令人惊喜,但也没有解决哈勃常数的谜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果争论持续下去,将割裂现代宇宙学的天空
哈勃望远镜证实宇宙还在加速膨胀,科学家:还有谜团无法解释
宇宙冲突:宇宙膨胀的分散数据使科学家极化,如何理解宇宙的全面危机
宇宙究竟膨胀得有多快?新的测量方法来了!
双中子星合并,将破解宇宙学最大的矛盾?
研究发现宇宙的膨胀速度比模型预测的要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