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重磅!2021年两大重量级科学大奖统计出炉

中国人能不能有自己的诺贝尔奖?

这个问题已被追问了数十年,我们渴望诺奖太久了,尤其是在每年10月份诺贝尔奖揭晓的时节,我们的“诺奖”情丝总会被再次牵动。

今天,尽管这一局面还未改变,但随着国家创新氛围的活跃以及科研实力的提升,国人的心态也逐渐发生扭转。“要构建中国标准的评奖体系”、“中国本土也可以产出世界级的创新成果”等声音不绝于耳。

今年9月,中国两大备受瞩目的民间科学奖——“未来科学大奖”、“科学探索奖”先后举行授奖仪式,来自全球多个国家的百位科学家齐聚一堂,讨论涉及生命科学、信息电子等多个领域的前沿话题。有评论称,在科研领域,中国即将迎来一个有话语权的时代。

未来科学大奖

2016年正式成立的“未来科学大奖”,是中国大陆第一个由科学家、企业家群体共同发起的民间科学奖项,旨在从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和数学与计算机科学3个领域评选出具有原创性、长期重要性、产生巨大国际影响且主要在大中华地区完成的科研工作,奖励金额为单项奖金100万美元。首届未来科学大奖,在生命科学和物质科学奖领域评选出2位获奖者,2017年,增评了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至今已评选出6届,下表是历届获奖者名单及获奖单位统计。

从6届获奖名单来看,获奖者主要来自于高校,占比达79.17%;其中,有3位获奖者来自清华大学;均有2位获奖者的有山东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香港大学

从地区来看,目前,完成者主要来自中国大陆地区,其次是中国香港地区,有3位获奖者;中国台湾地区,则有2位获奖者。

从获奖名单可见,在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领域,共有5位获奖者,其中就有2位来自山东大学,从侧面表明山东大学在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相关的基础和应用研究领域的实力。在2020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山东大学的数学以全国前2%的学科实力排名第4。而在24位获奖者中,唯一的一位女性得主,2019年的数学与计算机科学领域获奖者,王小云院士也来自山东大学。

“未来科学大奖”被称为“中国的诺奖”,而它在设置上也是对标诺奖。在管理机构上,诺奖由诺贝尔基金会管理,由指定机构及委员会进行评奖,无论是瑞典和挪威政府,还是设奖机构,都无权干涉评选工作;“未来科学大奖”也有专门的管理委员会负责组织和监督,由科学委员会负责评奖,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保持评奖的独立性。在评审委员会的选择上,两大奖项均由各领域最知名的科学家组成,尽可能地追求同行评议和同行认可。

科学探索奖

无独有偶,2018年,腾讯基金会宣布发起设立“科学探索奖”,与“未来科学大奖”不同,“科学探索奖”旨在奖励基础科学和前沿核心技术方面9大领域的50位45周岁以下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每位获奖人将在5年内获得总计300万元人民币的奖金,是目前国内金额最高的青年科技人才资助计划之一。

从设立至今,“科学探索奖”已评选出150位青年科学家,具体获奖名单及获奖单位统计如下表所示。

从3年的获奖名单来看,获奖者来自高校的有116位,在获奖的机构中占比最大,达77.33%,再次彰显高校作为我国科研力量的主力军地位

其中,清华大学(24位)、北京大学(23位)以绝对的优势占据高校获奖数前两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有9位科学家获此殊荣;“双非”高校中,新兴研究型大学的南方科技大学,共有3位获奖者,山西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均有1位获奖者。

最为出彩的是,“科学探索奖”特别关注女青年科学家的发展,2019年有4位女性获奖者,2020年增至5位,2021年增至8位,创下3年之最。

激励和支持青年学者的“科学探索奖”的设立,进一步反映了中国的民间奖项体系正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民间科学奖

与国际最具知名度和认可度的诺贝尔奖、菲尔兹奖、图灵奖等民间奖项相比,以“未来科学大奖”和“科学探索奖”为代表的我国民间力量科学奖,其实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的全国性科技奖还几乎都是政府级奖励。1999年,科技部启动受理社会科技奖励申请工作,我国的民间力量设立科学奖才大批兴起,如“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陈嘉庚科学奖”等等,它们与国家科技奖励一起共同构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科技奖励群。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20世纪初成立的“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旨在奖励取得杰出成就和重大创新的中国科技工作者。因“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规范运作、严格评审、重视奖后效应,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在国内民间科学奖励中具有非常高的知名度与影响力。截止到2021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共评选产生27届科学与技术奖得主1414名,对我国科技创新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017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方案》,明确提出“鼓励学术团体、行业协会、企业、基金会及个人等各种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鼓励民间资金支持科技奖励活动”,将鼓励社会力量设立的科学技术奖健康发展作为三大重点任务之一。

图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同年7月,科技部印发《关于进一步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提高了全国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的意愿。经过政府多年以来的规范引导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我国的民间科学奖励进入了一个如火如荼的时代。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网站统计,仅2018年一年,就新增了26项社会科技奖,比2017年增长了62.5%。截止到2019年2月,我国登记备案的民间力量设奖已达297项(具体名单见文末回复下载处)。

从奖项设立主体来看,主要可分为全国一级学会、全国性行业协会设奖、共青团中央、个人设奖、企业设奖等,多元设奖主体结构对激励不同层次和方面的创新提供了良好的舞台。

在297项民间科学奖中,学术性组织是我国民间奖励的主要设奖主体,代表我国某一学科和行业最高水平的国性一级学会和行业协会,两者共设奖190项,占总数的63.97%。学会和行业协会所设的奖项面向本学科或本技术领域,由同行专家评审,对获奖人员所取得的成果给予了最高的同行承认,大大促进了学科发展和行业科技进步。

从奖项的设立项目来看,集中于各行各业,而随着经济、社会、科技的发展,结合本国国情和全球发展趋势,新的奖项不断诞生,如2015年设立的“绿色矿山科学技术奖”、2019年新设的“绿色共享与循环利用贡献奖”等,与近年来我国坚定不移推进绿色发展的理念息息相关,这也印证着中国科技创新与时代进步的紧密结合,以及人才创新生态环境的不断优化。

星星之火

以“未来科学大奖”和“科学探索奖”为代表的我国民间科学奖,是我国科研创新的燎原之火。科学研究不只有来自国家或各级财政的专项经费、企业的研发资金做基础,更有民间的科学类奖励做“增量”,民间资本的支持,已成为我国科技发展的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一环。

而中国的民间科学奖的崛起,离不开科学意识日益提升的各方社会力量的支持,更离不开孕育科学创新成果的中华文化土壤的滋养,当国家重视、政府支持、企业介入、民间参与等形成一股强有力的合力,中国的科学研究终将驶入多层次的快车道。在可预见的未来,我们无需抱恨中国少有获得诺贝尔奖,因为中国标准的评奖体系将逐渐形成!

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已经走过6届的“未来科学大奖”、3届的“科学探索奖”,正一步步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科学家,让中国科学和中国科学家站在世界科技舞台的中央。

回复下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未来科学大奖
厉害了我的科学家!'中国诺奖'重磅揭晓,亮点在这
2019年中国“诺贝尔奖”获得者,都毕业于哪些高校?
2020年未来科学大奖揭晓,获奖者中,清华教授最多,山东大学校友最多
未来科学大奖获奖者称“太突然”,你还有可能被哪些大奖砸中?
这3人获得中国诺奖:每人奖励100万美元,遗憾的是名单少了一个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