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舞台——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时期




   1972年,我随父亲到峨眉的时候,好像身高和名山电影场的舞台差不多高,每逢这里活动时,我会跑到舞台前趴着看,但也看不出个名堂。印象里,只有跳动的人们重重踩在舞台上,从木地板缝里冒出来的一股股尘土。

   那时,名山电影场舞台的活动真多,节日必有演出。



     还好,父亲1.81米的身高,坐在他的肩膀上,总能看到那年月峨眉交大上演的一幕幕精彩大戏。

    直到某一年的某一天某一晚,名山电影场有电影,我依然牵着爸爸的衣服角去看电影,他一路走,一路不耐烦的把我牵他衣角的手甩开,我又去抓,他又甩掉......最后他火冒三丈打了我,并扭头吼着说:回家,电影不看了。


    我哭的像个泪人一样,看着一路上别人拿着马扎板凳兴高采烈往电影场走,而我们却是往回走,那种失落如同跌入了深深峡谷......


    那天夜晚,整个反修山的人们都去看电影去了,很静、很静......也许只剩下了我的哭声。




    我猜想那个晚上,可能是我第一次人生的独立思考:我长大啦?



    从那以后,我好像再也没有过和父母过多亲密的“幼稚”举动了......  

  直到父亲去世的那天,那天晚上他老是打嗝,我把手搓热了放在他的心口,他就不打嗝了......

    老妈还和他开玩笑说:你不会死吧?

    他笑着说:不会的。


 想想他经常骑着那辆峨眉时代的凤凰28自行车飞快的身影......

 我以为他要活一百岁呢......

 


     从那天不让看电影起,我就知道自己要像大哥哥们一样,要学会爬树,爬篮球架......因为个子太矮,只有学会了爬高的技能,才能看到那一幕幕大戏。

  

  过了很多年,你发现爹其实也没有多高大......

  过了很多年,你发现自己向上爬的能力也不强......

  过了很多年,你发现高高的“篮球架”和树上,坐满了真正的大哥大,甚至还在踹......

  过了很多年,你会发现你其实就是一个仰望的命......

  过了很多年,你会发现你自己也在演戏,还有人在给你点赞......



   

       前几天,看了唐山安哥发的几张老照片,又让我想起不少往事。


       看到了原木工房的康大爷,还记得大人们都叫他大老康。我们小孩也在背后这么叫他,因为他对我们可凶了。

       ......我们这群小孩也就是趁木工房下班了,从席鹏子边上找缝钻进去,拿些小铁钉、小板条出来,自己钉几只木枪玩嘛。


  还记得反修山那堆积如山的原木,76年毛主席去世那天,原木都还堆着,很多人坐在上面听“告全国人名书”抹着眼泪......

  最后那堆的像山一样的原木,都化为了教学楼家属区的门窗桌椅.....那不就是贡献嘛。


     那时候的人,真的太负责任了,对交大爱的深沉,工作任劳任怨,甚至都没空去管自己的子女。工人们忙着建校,干不完的活,子女们都是放鸭子的,这部分子弟学习都不是很好,有的甚至学的很坏,也是有原因的。

 因为天下父母的爱是一样的,哪有人愿意自己的孩子学坏呢?



想看看老地方,点击如下链接:

西南交大的峨眉记忆

峨眉交大的情感记忆

峨眉交大记忆





    我们住在后勤反修山,就把那里当成了我们的游乐场,钻席棚子仓库,把里面成卷的草甸子搭成地道。在里面钻着、追逐着,跳跃着,一身汗,一身土,还沾一身的干草......现在都还能想起那一鼻子的干草味儿。


     然后,就跑到后勤大澡堂里大池里戏水......

     跑到车队里去爬汽车,在报废的汽车上当司机.....

 跑到蜂窝煤厂看轰鸣的机器做蜂窝煤,总会弄得一身黑脸黑手.......

     跑到池塘边打水漂、去小河里摸螃蟹、爬树上掏鸟窝......

   


   

        有一次爬一辆吉普车后面,没想到车里有司机,车就开动了,吓得我赶紧跳车,整个一个大头朝下,摔得一脸是血,赶紧被大人们送到医务室去缝了三针。




      那时反修山上住着个大名人:郭振宇,一帮人住在反修山最上面的一排房子。大人们是不让我们上去玩的,只是听说郭振宇曾经比交大校长官还大。他下山也会逗我们玩会儿......



    我们呆的地方其实就是农村,小伙伴们还好意思老喊人家农民是“农二皮”,当年,我们也就脚上比他们多双些鞋。

      其它一样,家里啥也没有啊。就连孩子们玩的玻璃球都是宝贝,有一次楼上一个大哥哥凑过来和我们玩一会“进坑”,结果一个玻璃球被他在坑里弹成两半了,把我心疼的哭啊。



    那时候,那一带到处还都是茅草房呢。周围老乡失火的事时有发生,交大人端着脸盆救火,不用招呼,呼啦啦都去了。端着脸盆传送水的场面,印象特深。

  


   七十年代都如此艰苦,真的很难想象,六几年来建校时是个怎样的艰苦场景。



     一定是“天当房、地当床,野菜野果当干粮”,何等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很多人都特爱表达自己多热爱交大,当你看到当年的那些交大建设者......算什么呢。



    现在人绝难想象创业者的艰辛程度,人拉肩扛,人海战术,众志成城。

    小时候,觉得父亲经常受伤,手、脚伤口总是不断的样子,家里都备着红药水、纱布、橡皮膏之类,我们从小也都会用。

 大人们那时候最怕的就是腰扭了,要么骨折了打夹板,会痛苦很久。那时偷懒不去上班,是件很耻辱的事。

  


     勤俭节约更是那时候的普遍美德,衣服裤子破了补,鞋坏了修,连袜子破了都要补,一片纸都舍不得扔。报纸更是重要生活物资,那时候也没有卫生纸一样,公共厕所里尽是用报纸擦屁股。

    我还真见过黄湾当地的小孩野外大便完了,就是用树叶,树枝擦擦了事,要么下河里洗洗.....


 那时候,电影里还有:“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台词,特羡慕别人打仗还能想着面包,心想:我们不打仗都见不到面包呢?

 后来的后来,服务楼还真有面包了。电影说的没错,一切都会有的,连不该有的都有了。
    那时候,服务楼对面有剃头的,可是毕竟要花几毛钱,大家还是自己互助解决的多。



     那年月,大喇叭里总是那么几首革命歌曲响个不停,走到黄湾都还听得到。  

 大字报也经常热火朝天的,一阵一阵的,知道又运动来了。



    看不懂大人们在干什么,人多感觉很热闹啊,钻来钻去的好玩。

    浆糊都是用面粉调的,感觉一层未干,又一层又贴上去了......写来写去,遮来遮去,感觉大人们好辛苦。



    那时候,觉得工农兵大学生特牛,因为大人们都这么说......小伙伴理解的就是打架特厉害呗,惹不起。



    闲来无事,家长们会邀约着爬峨眉山,大人们觉得挺散心的,孩子们并不觉得有多神奇,山路也非常不好走,山路烂的厉害,有的地方一个台阶都有半米高了。



    因为山上那时候尽是破庙,爬山还得带干粮。

    水是不用带的,峨眉山上到处是矿泉水,随便喝。

 爬趟金顶回来,腿肚子能疼一周。



  

    因为山上其实也不好玩,所以学校边上的报国寺、伏虎寺才是大家的最爱,交大人千百次的去,又不收门票随便转转,或者下河趟趟水......享受穷游的快乐。大家看着报国寺开始售票了,五分,一毛持续了很久。



     未来的人们,估计会怀疑文革的存在,还好如今幸好有朝鲜的存在,大家总还能看到些过去的影子。因为全民的革命激情和无限崇拜,真是无法想象。



     每个人嘴里都能背很多的毛主席语录、毛主席诗词。说真话时,必须是向毛主席保证才最真,不敢向毛主席保证的话没人信。

 好小的年纪就要背“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

 上学了,背老三篇,还要背鲁迅。好希望他们写短点啊!可每个人都不敢说。

 


 那时候加入组织都是要层层筛选,不像现在呼啦啦的一窝蜂去了。
    我当过少先队的号手,吹得腮帮子疼过。

 有小伙伴说我做宣传是童子功,因为他们从小经常看着我的时候,是在那画板报,伴着黑板报长大的,从东风吹战鼓擂,一直到部队:一家不圆万家圆,再到成都满交大挂着的横幅......


 白衬衫、蓝裤子,全国少年儿童都一个模子。六一儿童节,一般都是红脸蛋,红口红,小嘴撅着生怕蹭掉的少年们。




   一切都是以革命的名义进行着。

 上中小学也很便宜,一学期也就两三块钱。也没啥作业,书包轻的可以往天上扔,这应该算新中国最愉快的一代儿童了吧。



    计划经济下,人们是没有后顾之忧的,因为每个人都在计划之中。

 好多人都知道,中学毕业了要下乡,而且是每家要去一个。



    那年月,条件极其艰苦,但是人们很少皱着眉头焦虑的。

 人们更多地是团结友爱,互相帮助蔚然成风,好人好事层出不穷。


 现在想想,人的幸福指数高低真的和钱没太大关系,人们渴望的并不是富有,而是平等尊重。

 其实,不平等,其实多的,少的,都没什么安全感了,就像一碗水端不平一样,让人永远觉得很悬。



    也有人讲,幸福感指数最高的是八十年代,国家拨乱反正,恢复高考。

 那时候的大学生叫天之骄子,中国的未来寄托在他们身上。

 如今,那时的娇子们都该退休了,今天的中国样子,应该说就是这一代人亲手创造的。



    还记得峨眉这个火车小站,迎来送往了多少的“娇子”啊。



   虽然条件艰苦,但是社会地位崇高啊。

 当年宣传的是,每培养一个大学生,国家要付出一万元吧。



  那时候,衬衣上挂个大学校徽,比现在背个LV牛多了,也一定被家乡人民称作龙凤。

  


   我还真没问过当年的大学生,当年那种美妙的感觉,一定像登上了一个人生大舞台,闪耀着光彩。



  很多人肯定是生平第一次见到教授,不像现在哈,教授也多如牛毛了......网民于是乎又开始喊:高手在民间了。



   有人问我,你还记得第一届游泳运动会在哪里举行的吗?

 是的,没有游泳池,就是在水库里进行的。



    也有人说,怎么峨眉时期,怎么老是讲体育明星啊?

 其实,那个时期不能否认交大体育人给山沟里带来的精神振奋。

 当然,最重要的是他们有照片啊,那年月,有照片就是王道。



 体育盛会可以让交大人像大拜年一样,走的更近,很亲切。

 也能让交大人群情激昂。

 老照片中人们是那么善良、温和、儒雅......



  还记得峨眉照相馆的橱窗里,大样照经常是交大人。因为他们心目里,交大人文静、漂亮、洋气.....好多交大人进城,都会在照相馆橱窗瞄一眼,看看大美女们。(本片当年摄于峨眉照相馆)



    交大的文艺人才也是很多的,琴棋书画吹拉弹唱,都有很多的高手,高高手。



    大家都看过《卧虎藏龙》大片吧,奥斯卡获奖音乐音乐主题曲,二胡就是交大子弟马晓晖演奏的,蜚声国际。


  从峨眉演奏到世界各地。



    峨眉的舞台上,他们给我带来了多少的欢歌笑语。



    他们的才艺绝不输给中山梁运动场上的体育明星们,文、体活动交相辉映,璀璨交大。



    峨眉时期,永远就像有说不完的故事一样......很多很多。



   毕竟峨眉时期,有那么长的时间......



 毕竟峨眉时期,留下了那么多的青春时光.......


毕竟峨眉时期,有那么多的艰苦奋斗的身影......



毕竟峨眉时期,有那么多的积极进取.....



 对于经历过那段时光的人来说,峨眉时期永远都心里最沉甸甸的记忆。





  我看到很多奉献了青春又奉献了终身的交大人,特别是那些勤勤恳恳埋头苦干在基层的工人,他们一生也没能留下片字只言给这个学校,但我从不怀疑他们对这所大学的贡献,在我看来这就是伟大精神。在交大的舞台上也许永远没有露脸的机会,那又如何?仍不失做人的英雄气概,我看到了他们对西南交大一生的大义。



  很多人说我的文章写得不够严谨,其实,我本来也没想着要写得严谨,写给大家权当图一乐。不都说人生如戏吗,这个舞台上你很投入的演,极其认真的不能自拔......或者很清楚人生不过是一场戏,乐呵呵戏说历史......再或者留下书卷成山载入史册,或者一生一言不发......只要大家都还在俗人的地步,谁也高不到哪里去多少的,最终殊途同归。



     描摹的再好,走上舞台也是需要精神的。

  精气神缺一不可。

  交大曾经有那么多优秀的明星,

  交大还曾经有那么多跑龙套的好演员,甲、乙、丙、丁......



  小时候就听老太太听着戏老唠叨:演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



  

  图片与文字未必关联,勿做联想。

  另:交大峨眉纪录片剧组,希望广大师生提供峨眉时期拍摄素材、线索,欢迎提供,让那段故事更真实生动。愿代为转达真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交大峨眉时期高清壁纸(十)全十美 值得收藏
西南交大之缘让我们恋上了峨眉
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时期》第一集
西南交大的峨眉记忆
交大,峨眉 !
《西南交大双甲子赋》为校庆120周年而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