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拈花湾:不靠门票,年入6亿,真正的国内独创

“拈花湾小镇”很美的一个名字,很多人都不陌生,从灵山景区迭代出来第四代文旅产业。

自2015年11月开园到2016年,全年营收破6亿,入园人数位居同行业类景区第一,酒店及客栈平均入住率占同类度假小镇榜首,著名媒体财经人吴晓波的年会在此举办,成为了影视剧热门取景地,在众多特色小镇项目中脱颖而出,被称为标杆中的标杆。

实际上所有文旅类项目都脱离不了“吃、住、行,游、购、娱”这六大场景模式,为什么拈花湾能实现口碑盈利双丰收?

这必定有它的独到之处。没错,它在宗教 、文化和旅游之间走了一条三方(政策、投资、宗教)都支持的商业模式。

01

立意新颖,符合新中产口味

拈花湾主打文化旅游,圈内有句俗语是“做文化旅游,必须要找到它的魂”,否则跟风造镇,竹篮打水一场空。灵山也擅于文化挖掘,本身就是自文化起家的。从一期的88米灵山大佛、二期的九龙灌浴、三期的梵宫,都是围绕佛教文化开发文旅景区,且获得了佛教界的认可。

在这种前提下,灵山从佛教文化中找到一个字—“禅”,把禅演变成简单、快乐、健康的重游方式。以“禅意生活方式+心灵度假”来满足从以往单一的观光表面到精神慰藉。这也正符合周边快节奏城市的潜意识需求,由快进入慢,给心灵找到一个释放之处,使来过的客人人流连忘返,没来的客人心之向往。

这种能够真正满足新中产短期休闲度假的真需求,会产生一个循环效应,因此客流便逐年上涨,很快能在市场上立得住。

02

匠心打造,营造禅意世界

去过拈花湾的能感受它处处显露着匠人情怀,每个场景的搭建与氛围营造,让你感觉到自己置身在一个禅意世界。

有人说,这里景观就像是“从自然里长出来的”,一个小小的茅草屋顶、一丛嫩绿的苔藓、一堵灰色的土墙、一排精致的篱笆,都是经过数十种备选方案精心选择,反复试验,以匠人精神来打造禅意景观。

仅一个小茅草屋顶,就整合了十八家专业机构和企业的资源与力量,前前后后“折腾”了十三个月的时间。一片苔藓经过六个月时间的精心培育,这种精益求精的追求,弥为珍贵。让人感受到一种文化的厚重与历史的沉淀,身心在这种氛围里,会不由地慢下来。

拈花湾规划总建设用地约80公顷,总投资48.74 亿元。在去年的一次论坛上,拈花湾总设计师吴国平断言称,“外人学不去拈花湾”,可见其打造用心之深了。

03

内容为先,重运营揽流量

有了美轮美奂的静态景致后,还要让整个景区“动”起来,把游客的时间最大限度的留住、盘活,让行程丰满起来,于是表演与活动覆盖了各个年龄层。无论是硬件体验、活动体验、表演体验、符号体验还是服务体验,都很不错。

比如拈花湾每晚7:30开始的“禅行”活动,采用行进式的独特观演方式,以拈花湾的山水禅境和唐风宋韵的景观建筑为载体,融合观赏、互动、体验、巡游、参与等于一体,游客既是鉴赏者,又是体验者,还是参与者。她将拈花湾既有的禅意生活方式和回归传统的生活追求,融合在整个活动之中。

比如针对暑期,举办亲子活动,萌宝趣味闯关、魔力泡泡秀,彩塑泥玩,带娃学做茶艺师等

04

摆脱门票模式,提升产业价值

传统景区依靠门票存活的模式占90%以上,盈利模式十分单一,内容没有吸引力,表现为火了两年之后就逐渐萧条。观光型旅游的那拨主力是8090后的父辈,如今旅游市场的主力为8090后,凡是没有进行迭代升级的旅游地处境都犹显尴尬。

而以文旅商板块顶级资源引入,提升土地价值、物业价值旅游消费和住宅销售同步进行的“文化+地产+旅游”综合盈利模式,则摆脱了传统门票收入,实现沉浸式休闲旅游新格局。

总结:现今如拈花湾式的重资产模式“特色小镇”在全国各地开启了一股建设热潮,如何以文化和运营提升项目价值越来越考验操盘手的创新力,同时也印证了国内新消费群体的需求在跳跃式升级,那么下一个市场你看好了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拈花湾小镇成功的10大核心要素(深度解读)
传统宗教旅游逐显疲惫 宗教文化景区未来在哪?
文旅景区如何运营才能提升用户体验感
​十大创新网红文商旅项目是如何精准定位,成为流量引流爆品的
从禅修小镇看见中国宗教文化景区的未来
特色小镇年度全攻略 模式+案例解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