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邪不压正》看不懂?解读为:邪不?!压正!!会让你恍然大悟

为何《邪不压正》写得有些延迟,大聪和关巧红一样,想做一个测试,一是做给自己看,同时也是为了写好这篇极为个人观点的文章。


从上映首日开始,《邪不压正》的排片率高居第一,但这一天和影片中的背景局势一样,压不住,在当日晚上就被《我不是药神》给赶超了。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看来暑期第一大票仓现在差不多可以定下来了,就是《我不是药神》。


很多人说姜文慌了,大聪觉得姜文不会慌,慌的是电影人对国产片市场的判断,这从中也包括《阿修罗》,这部预计保底30亿的大电影,首映日只有2300万,一开始就注定的败局。


第一时间看完《邪不压正》之后,大聪就发了一个朋友圈,配的文字是:


“包饺子喂猪?还是包的饺子太讲究?”


很多人留言,什么意思?


包饺子喂猪,庸俗点解释,就是把一部质量上乘,作者认为能直指观众内心的好作品,让大众去欣赏,但可惜大众吃惯了爆米花。


后一句的解释是,既然作者认为这是饺子而不是法餐,那么一定是大众能接受的,但饺子做得太仪式感,也会让大众认为这个饺子过于讲究,失去了饺子原有给人的味道。


就如影片说的,特意包的饺子,为的就是蘸这个醋。


醋重要,还是饺子重要,或许是一个观影情绪的问题。


姜文在《一步之遥》就曾经说过,再也不干包饺子喂猪的事了。


这一次《邪不压正》的作者表达其实收敛了很多,但这次依然还是有很多观众不买账,毕竟影片的导演风格痕迹还是十分浓重。


不过,电影终归是一种导演表达的产品,这个产品因为涉及的资本巨大,人员众多,所以电影发展到今天,会渐渐分割成系统化表达和作者表达,如果按照这个层面去分析,姜文的电影几乎都是作者表达。


同理得证,你喜欢这种姜文的作者表达,那么你会很爱姜文的电影,过去,现在,未来,姜文电影一如既往。


在首映礼上,有人采访宁浩对《邪不压正》的感受,宁浩说很带感,很姜文,很电影感。


什么叫很姜文?


大聪的理解是,真正很姜文的电影,是不去计较电影的叙事严谨性,而是更注重电影本身给人的感觉,让梦照进现实,让感觉带动观影情绪。


所以姜文才为什么这么爱《太阳照常升起》,爱的甚至把背景音乐搬到了《让子弹飞》,这印证了他之前说的。


“《太阳照常升起》看不懂?看不懂TMD再看一遍,直到看懂为止。”


所以姜文喜欢把情绪和感觉在他的电影中放大,去让观众去感觉电影,而不是去看电影。


很多人对《邪不压正》打低分的原因,是想从看一个行云流水的好故事出发,结果看到了一部感觉至上的《邪不压正》。


Anyway,大聪整个观影过程是非常欢乐的,故事主线其实已经交代得非常清晰了。


但姜文讲故事的方式,不是落地到以人物的悲伤离合,来让观众进入人物,而是反类型反结构的让观众去感受电影气氛的本身。


还是看不懂?!


那说几个导演的名字吧,去看库斯图里卡,阿巴斯,费里尼,英格玛博格曼的电影。


这些大师的电影,几乎都有着极强的作者表达,而这些作者表达的欲望,没有贯穿于故事和人物,而是通透到整部电影的气氛上。


就拿库斯图里卡来说,很多人认为姜文和库斯图里卡的表达风格,有些许相似之处,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太阳照常升起》,味道就很对库斯图里卡。


大聪的毕业论文中,有一篇幅就是仔细研究《阳光灿烂的日子》,起初这部电影的时长将近4小时,里面加入了很多马小军的梦境,甚至还有梦中梦。


但这些匪夷所思的场景和戏份,都被片商和姜文经过几个月的商谈后舍弃了,所以如今市面上大家看到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基本都是2个多小时的版本。


据说,为了让大家更看懂《阳光灿烂的日子》,所以才加入了姜文的画外音做很多解释。


所以,姜文从《阳光灿烂的日子》开始,影片就已经有了很多的个人表达,但这种个人表达,或许因为姜文当时刚出道,受到各方压力后不得不舍弃掉了,所以呈现给大家正是情怀满地,故事性很强,通俗电影结构的《阳光灿烂的日子》。


这也能解释如今的姜文,并不是玩脱了停不下来,而是姜文一直都是如此,只是现在大家看到的,是可以真正想表达原来自己的姜文。


说了这么多,大聪就是想给传达给大家,有时候可以把看电影的角度,看成是一个金字塔,观影有一个高度和广度的范围。


越在金字塔上端的电影,他就越具有作者表达,越实验性,那么这种电影就会让观众理解的广度越小。


反之,越商业传统结构的电影,传播范围就越大越让人容易接受,但作者表达就会被弱化。


当然,金字塔的比喻并不是衡量电影好坏的标准。电影好坏的定义不适用于金字塔,金字塔只是在表达电影和观众之间的高度和广度,对电影好坏本身不做评论。


那么,《邪不压正》是不是一部好电影,这是一个to be , or not to be 的问题。


前面讨论的是电影本身的维度,那么电影的好坏的评价,就是一个极为主观的问题。


大聪整部电影看下来,觉得应该这么念《邪不压正》的标题:


邪不?!


压正!!


既然姜文在用自己的荷尔蒙情绪发泄给观众,那么我们就从这个角度去分析这部《邪不?!压正!!》。



首先看邪不?!


很多人抱着精雕细琢的北平风貌,严谨的故事线,幽默讽刺的对白去看影片,估计除了最后一个,大家会对前面两个元素大失所望了。


甚至影片对当时历史的刻画和还原,都是以一种近乎闹剧的手法呈现的。


比如最后决战中,朱潜龙和李天然的对峙,不断123放下枪,日本人不断站起来搅局,这一段就十分黑色幽默。


影片还有好多处这样黑色幽默的桥段,就不多举例了,这些姜文导筒下时癫时狂的人物设定,联结上两部《让子弹飞》和《一步之遥》,甚至是《让鬼子来了》。


这些电影其实都给观众呈现姜文对历史的戏谑。


在姜文的北平三部曲中,姜文的历史观就认为历史其实就是一出闹剧,闹剧滋生了人类的悲剧,悲剧凝结成了历史。


姜文用这种反讽,来影射对悲剧历史的愤怒。


所以我们看到片中的七七事变,看到的战争前夕的北平,看到大环境下打着各自算盘的人物,所有的一切杂糅在一起,就变成了一出闹剧。


闹剧的表达方式,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邪不压正》的“邪不!?”。



我们再来看看“压正!!”


正的意思其实很丰富,从“邪不?!压正!!”角度分析,正,是被压制住的,姜文的这个正,是对观众传达一种对历史,对人物,对电影的自我表达方式。


姜文想把通俗观影的叙事正逻辑给压住,让观众和作者做一次感觉上的对接,所以影片是反结构的,反类型的,反套路的,甚至是反戏剧逻辑的。


但还是那句话,有时候会事与愿违。


目前看来,影片“压正”是大家最不买单的地方,很多人看到了热血,看到了沸腾,看到了不明觉厉,但观众内心的正逻辑依然压不住。


这或许也是《邪不压正》最大的问题,姜文在尝试保有观众群的故事基础上,想加入更多的自我表达,让影片做到雅俗共赏。


《邪不压正》的雅俗共赏,是以影片屋檐作为分割线,分成屋檐以上(雅),屋檐以下(俗)。


屋檐以上是姜文的梦(太阳照常升起),屋檐以下是传统故事(侠隐,让子弹飞),或者说,屋檐以上需要用上半身思考(脑袋),屋檐以下则直接用下半身带动(荷尔蒙,情绪)。


姜文这一种雅俗共赏的尝试,好与不好,见仁见智,你可以说杂乱无章,难以平衡;也可以说姜文这种表达方式独特,已做得足够好。


对电影评价没有好坏之分,只是每个人看电影的角度不同。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在屋檐上的镜头,画面视角的关巧红和李天然,过半镜头都是仰拍视角,而屋檐下的角色,则基本属于正常平视角。


仰拍意味着崇拜和幻想,平视意味着现实。这些镜头语言的表达,就已经隐藏了姜文的野心。


所以关巧红对着李天然的脑门开枪那一段,是在屋檐上,表达了一种虚幻和不真实,甚至可以过度解读为,关巧红其实就是李天然的内心,她是李天然在说服自己复仇的路上,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原始动力。


所以最后在李天然复仇成功之后,关巧红离开得像夕阳的晚风一般,让人错觉的认为,关巧红从来没有在现实中出现过。


看到这里,大家估计要抨击大聪了,难道大聪你比姜文还要理解这部电影吗,难道姜文真的是想这么表达的吗?


这正是电影魅力最大的地方,每个人都有权对电影做出自己的解读,特别是这种三分表达七分遮掩的电影。


这同时也是姜文话题度最高的原因,姜文把三者观影角度的范围扩大了,这三者分别为:你眼中的姜文,姜文眼中的自己,还有真实的姜文。


综上所述,全篇讨论下来,大聪都是在说大聪眼中的姜文,和你们眼中的姜文,姜文眼中的自己,以及真实的姜文没有任何关系。


所以,这就是TMD的叫什么TMD《邪不压正》。


《邪不压正》的好在哪,好在电影需要多元化,姜文一个都不能多,一个也不能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邪不压正》首日破亿!或成姜文电影票房最高作
看了姜文的《邪不压正》:谁是饺子谁是猪,取决谁端着醋
2018年院线华语片十佳排行出炉,和你心里想的一样吗
福利:《邪不压正》之外
《一步之遥》是荒诞时代的畸形儿
三十年前的国产影片有多敢拍,让你难以想象的大尺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