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取消农民工称谓”是伪命题

继广东称将“加快研究并适时出台取消‘农民工’称谓的政策措施”后,河南省委书记也呼吁社会慎用“农民工”这一称谓,媒体在报道这一消息时,使用了这样的标题,“广东河南将先行取消农民工称谓”。(1月5日《楚天都市报》)

 

这是一条读来令人顿生错乱感的新闻,短短200多字的内容,充满了很多令人无所适从的信息,比如,什么叫“先行取消农民工称谓”?如果这个说法成立,中国正在建设公民社会,是不是也要某些省市的人“先行成为公民”?

 

再者,取消“农民工”称谓为何还需要研究?有关这个称谓带有歧视色彩的言论已经存在了十几年,早该退出历史舞台了,官方文件率先降低或取消“农民工”字眼,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无碍社会稳定,也无碍经济发展,自然也不必再行研究。

 

至于针对取消“农民工”称谓而要出台的政策措施,也属多此一举,很想知道这个政策措施会怎么写,官方文件和用人合同中不能出现“农民工”字眼?社会舆论中不允许出现“农民工”的叫法?在互联网上把“农民工”列为敏感词?万一有人用带有歧视色彩的“农民工”称谓来形容某人,要对其进行惩罚?……其实,针对这个称谓,无需出台任何一个政策,但在交还农民工以同等的国民待遇方面,倒是亟需出台更多的政策措施。

 

其实,在当下社会环境中,“取消农民工称谓”也是个伪命题,如果走“政策”的程序取消,那必然此前有正式文件的命名,恕我孤陋寡闻,印象中还不曾有过把进城务工人员命名为“农民工”的官方文件。有网站做了“你同意取消农民工称谓吗?”的网络调查,这个调查也属多余,因为你找不到不取消这个称谓的理由,无数农民身份的人进城务工,已经是工厂中、车间里、工地上的工人,同一个时间点上班下班,做着同样的工作,为何在称谓上还要有“工人”、“农民工”之分?

 

任何了解“农民工”来源以及这个称谓形成过程的人,都会读懂这三个字背后的辛酸与苦痛,作为二元户籍管理制度下的牺牲品,农民工以廉价劳动力为城市发展“输血”,却在子女教育、医疗保障、住房等诸多方面,享受不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所以,当务之急不是加快研究并适时出台取消“农民工”称谓的问题,而是加快研究并尽快出台给予“农民工”制度保障的问题,如果所有人都真正实现了身份平等、同工同酬,即便“农民工”的称谓不取消又如何?美国的“农场工人”称谓一直称呼到现在,他们也没要求改名。

 

现在大家的兴奋点集中在取消“农民工”称谓上,仿佛称谓一改相关待遇也会随之而来,这无疑是一厢情愿的想法。给农民工以同等国民待遇,牵扯到复杂的利益再分配,这将是一件十分艰难的事情,我们应将关注点集中于此,对于“治标不治本”的改称谓,不妨一笑置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2年国考面试热点(三十五):取消"农民工"称谓
UC头条:好消息! 有钱的农民可以进城落户了, 保留农村三权, 同等城市待遇
中小企业怎样留住骨干人才?
国家三部门将联合建立保护关心爱护医务人员长效机制
落实民办与公办教师同等待遇是现实之需
风剪云 || 沉睡的灵魂与草木最初的青葱,同等待遇(诗歌十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