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极端天气频发考验中国抗灾能力

长效防控才能标本兼治

有着两千余年历史的湖南紫鹊界梯田,没有山塘、水库等任何明渠储水系统,全靠天然自流灌溉,且四季长流不止,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然而,这次强降雨突袭下,景区却遭受严重破坏,梯田垮塌、冲毁近1000亩,受灾5000亩。类似这样的名胜古迹,科学规划保护和长效防控机制更是马虎不得。

细心的小区居民发现,此次广州多个停车场严重被淹,这些地方都没有设置横截式排水管,也没有配置备用的抽水泵,停车场设计有明显缺陷。对比广州市新建的排水系统在暴雨面前显得脆弱,巴黎市下水道经受数百年考验沿用至今的经验更显得弥足珍贵。一些网友发帖呼吁,政府决策必须要注重城市建设的中长期规划和科学布局。

而市政工程过多,建筑垃圾非法排放,让本就脆弱的城市排水系统雪上加霜。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城市街道水浸严重的地方,恰好就是工程建设集中的部位,垃圾也胡乱堆砌。广东省人大代表、广东国鼎律师事务所主任朱列玉表示,现在很多自然灾害容易演变成人为事故,判断的标准就是要看建设有没有达到相应的标准,有没有到位的应急行为,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提高这种意识,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

“国家对城市主干道要求的排水能力标准是一年一遇,但这个标准是很久以前定的,与如今的防灾减灾形势和城市发展规模已不相适应。”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张朝升说,近年来,南方地区强降水天气增多,城市排水系统设计标准应该提高。

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史培军认为,当前全社会风险意识比较淡薄,要提高这一意识才能积极地变被动为主动。另外,遭遇大灾大难之后,自上而下的应急举措应多一些,要抓住防灾减灾中的薄弱一环,从基层设防能力做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智慧调研督导防汛工作时要求 高质量推进水毁工程修复 高标准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暴雨倾城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块“伤疤”
钱易:大城市排水系统为什么不能按照五十年一遇的标准建造?
暴雨袭击北京致故宫被淹 北京狂吼
8年前79人遇难的悲剧,能否不再重演?
特大暴雨,工程技术人员可以做些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