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批儒家”“说儒家”到“儒家说”

儒家网走过十度春秋,作为诸多一直从中获益的一员,很愿意表达自己的祝福。纵观当代中国思想知识界之状况,可以说儒家网算是一枝独秀。

一个自发的民间学术平台,没有体制依托,没有稳定经费来源,完全靠儒门同道的文化热情和奉献精神,坚守十年,而且越办越好,殊非易事。

其实这本身也体现了儒学之于当代中国知识界的意义:也只有儒学能给与我们如此的热情和期待,也只有儒学可能成为重新整合文化认同和思想共识的起点。

改革开放四十年,儒家网成立十年。回顾四十年前的中国,儒家网这种文化现象根本没有存在的土壤。而观之四十年前的中国儒学研究,更是感慨莫名。

那个时候,对儒学的是非常弱势的。而今天,经历历史剧烈转折之后,人心思归,越来越多的人才逐渐明白,到底哪儿才是自己的精神家园。

建国之后到80年前之前,儒学基本是处于被批判的地位。80年代到90年代末,儒学研究都采取相对客观地研究态度,尚没有从儒家的立场来思考哲理以及现实问题的。

而显明地儒家立场,明确的身份认同,是本世纪初以来,越来越多知识分子的自觉选择和勇敢当担。

从“批儒家”,“说儒家”,到“儒家说”,这是一个迷失之后的文化回归,代表了当代中国的文化自觉。

儒家网当然最为集中地代表了当代“儒家说”的观念取向。

从被批判、被客观陈述,到作为价值原则、思想主体来回应挑战,思考问题,代表了儒学的重生。

60年美国学者列文森说儒学已经成了博物馆里的陈列品,失去了现实生活中的功能;80年代末余英时也说儒学成了无体可附的“幽魂”,只是少数学院中知识分子学术研究的资料。

这些说法都真实地描述了当时儒学的存在境遇:生命力的丧失。而“儒家说”则是儒学重获生命的一个起点。

然而,需要明白的是,也仅仅是起点而已。儒学真得重生,恐怕还需要经历更多阵痛和更漫长的征途。

自隋唐以来,传统文化三教并立。儒释道三教,在百姓生活中,到底谁影响更大,这是存在普遍争议的。

但是一点无可争议,那就是儒学一直都是知识分子的文化身份和价值认同。

传统社会,无论思想文化领域发生多大的争辩,但是儒学作为普遍的价值认同是基本不受动摇的。

然而,民国以来废止读经,儒学教育被抛出教育体制;之后半个多世纪,反传统浪潮甚嚣尘上,逐渐激进。

百年以来成长起来的知识群体,不再具有基本的文化认同和思想共识,甚至不再具有基本的文化对话平台了。

熟读西方某个流派而踏入学术圈,更兼学术体制之束缚,很多学者的文化立场和价值认同是极其模糊的。

思想文化界的分裂,甚至说不可交流性,是当代中国知识界面临最大的问题。

儒家网作为一个儒家立场的交流平台,一直具有开放包容的精神,这对于重建中国当代的文化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推动中国知识界的文化自觉。

传统儒学从来不仅仅是学院中的学问,不仅仅具有知识理论的层面。儒学的根本精神在于教化。有义理关切,亦必然不能丧失教化的实践根基。

儒家网长期以来关注儒学在民间社会的传播,以现代形式继承诸多儒家传统,试图探索儒学融入现代社会的文化形式,逐渐成为一个民间儒学文化交流平台,搭建儒学从学院走进民间的桥梁,这必将促进当代民间儒学的健康发展,进一步激活儒学关注现实,面向生活的生命力。

为儒家网祝福,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祝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贺照田:徐复观的晚年定论及其思想意义
在中国发展新的普世之学 | 姚中秋
国学就是孔子儒学传统
《从陆象山到刘葺山》|从传统到现代,孔门圣贤续三编
国学六问:国学起源和内容及其它
关于儒家思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