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旗渠要是现在修得多少年?
在20世纪70年代,周恩来总理曾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红旗渠被誉为“中国水长城”,在国际上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红旗渠为什么称为奇迹呢?因为它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历经10年,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工程,被人称之为"人工天河",“生命渠”,“幸福渠”。
红旗渠位于河南安阳林州市,现在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旗渠",意思就是高举红旗前进。那个艰苦的年代用近10年才全面竣工,这是为什么呢?
一、修渠为造福人民
红旗渠,是一个人工修建的灌渠,位于河南省林州市,林州处于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界处,历史上严重干旱缺水。
据史料记载,从明朝正统元年(即1436年)到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共514年,林县发生自然灾害100多次,大旱绝收30多次。有时连年大旱,河干井涸,颗粒不收,人民群众生活十分困苦。1957年起,先后建成英雄渠、淇河渠和南谷洞水库弓上水库等水利工程。但由于水源有限,仍不能解决大面积灌溉问题。1959年,林县又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干旱,群众吃水都已经十分困难。要解决干旱和吃水问题,必须寻找新的可靠的水源,修渠引入。林县县委把寻水的目光移向了林县境外水源丰富的浊漳河。
二、太行山岩立丰碑
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历时近十年。该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红旗渠总干渠全长70.6公里(山西石城镇-河南任村镇),干渠支渠分布全市乡镇。据计算,如把这些土石垒筑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纵贯祖国南北,绕行北京,把广州与哈尔滨连接起来。
1. 总干渠。渠首位于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侯壁断下。总干渠长70.6公里,渠底宽8米,渠墙高4.3米,纵坡为1/8000,设计最大流量23立方米每秒,全部开凿在峰峦迭嶂的太行山腰的沟壁,工程十分艰险。
2. 分干渠。红旗渠灌区共有干渠、分干渠10条,总长304.1公里;支渠51条,总长524.1公里;斗渠290条,总长697.3公里;农渠4281条,总长2488公里;沿渠兴建小型一、二类水库48座,塘堰346座,共有兴利库容2381万立方米,各种建筑物12408座,其中凿通隧洞211个,总长 53.7公里,架渡槽151个,总长12.5公里,还建了水电站和提水站。已成为"引、蓄、提、灌、排、电、景"成龙配套的大型体系。
三、红旗渠精神万代传
红旗渠的建成,彻底改善了林县人民靠天等雨的恶劣生存环境,解决了56.7万人和37万头家畜吃水问题,54万亩耕地得到灌溉,粮食亩产由红旗渠未修建初期的100公斤增加到1991年的476.3公斤。被林州人民称为"生命渠"、"幸福渠"。红旗渠是毛泽东时代林州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开拓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精神创造的一大奇迹,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结束了林州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
红旗渠是党和人民刻在太行山岩上的一座丰碑,红旗渠精神是林州人民的传家宝。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林州人民不断赋予红旗渠精神新的内涵,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谱写了气壮山河的"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创业三部曲,实现了林州由山区贫困县向现代化新兴城市、生态旅游城市的跨越。
林县人民在建设这项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工程中,锻造了气壮山河的"红旗渠精神"。红旗渠已不是单纯的一项水利工程,它已成为民族精神的一个象征。
红旗渠修建孕育了伟大的红旗渠精神,它成为民族精神的一座丰碑,中华文化的一个符号。
四、现在修渠多少年
红旗渠地处山区,尤其总干渠建在太行山腰的崖壁上,工作环境极其艰险。又不方便大机器运作,会影响修建进程。当年修建红旗渠时投入12504万元,”历时十年,总出动人力10万人次,但是设备简陋,全是人力操作,费工费时。现在设备好了,开山、打隧洞、运料等可以使用机器和电力,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今年我村修建了一座单拱石桥,不足5米口径,尚且用时5个月,投资20万元。红旗渠工程大,建筑多,肯定用时长,我估计需要5年方可建成。现在人民币的价值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工资待遇要求也不比当年,估计总投资大概50亿元吧。
6409 赞 踩 1159评论 分享
举报
华西里2  中国企业家联合会客座教授10-04 12:12 关注
红旗渠要是现在修要多少年?我以为,现在修虽然快,但失去的是几十年的农业大丰收了吧。因此,毛主席时代,虽然经济困难,但是,毛主席高瞻远瞩,下决心修建红旗渠等水利工程,为的是农业才能丰收,才能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之急。为此,以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人民群众,发扬战天斗地的精神,吃苦耐劳,日夜拼命的用自己双手,终于在不长的时期,胜利完成了这个全中国最伟大农业生产急需的水利工程。红旗渠等水利工程不仅解决了毛主席时代,农业大发展,而且,为后来的四十年农业生产打下了牢固的基础。然而,毛主席时代修建红旗渠更重大的意义,还在于充分体现了,人定胜天,穷则思变的伟大真理,体现了劳动人民艰苦奋斗,吃苦耐劳,忘我劳动的精神力量。如果在当今社会的民众,有那个年代的精神力量吗?
因为现在没有第二条红旗渠,没法试验现在修这样的工程需要多少年。
不过有一个类似的工程——西安到郑州高铁项目,可以比较一下他们的工程量。
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历时近十年。该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总投资1.25亿元,红旗渠总干渠全长70.6公里
加上分渠、支渠、斗渠,凿通隧洞211个,总长 53.7公里,架渡槽151个,总长12.5公里,
新建郑州至西安铁路客运专线全长484.518公里(其中正线郑西高铁长456.639公里),桥梁和隧道长度占全长的59.7%,总投资不到350亿,施工时间不到五年。
总长度没法比就不比了,隧道加桥梁是66.2:273,隧道尺寸更没法比,红旗渠最大流量23立方米每秒,如果不考虑人员和施工车辆通行,有十几平方截面就够了,而高铁隧道要通过两辆火车,怎么滴也得三四十平方以上,加上维修空间,据资料介绍,有的隧道截面积六十五平方,就是说,隧道截面积应该1:3以上。因此可以这么说,加上高铁道路长了几百公里,郑西高铁的工作量是红旗渠的十倍以上没问题,考虑两个工程的施工时间,现在的施工效率是过去的二十倍是一点问题没有。
由此得出结论,用现在修郑西高铁的效率,半年可以修成红旗渠。
5262 赞 踩 469评论 分享
举报
黄蜂二师兄 常州恒尔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市场推广员 生活领域创作者06-25 10:32 关注
红旗渠被称为“人工天河”,现在美丽的景色已经成为当地景点,它是由地方带头发扬“愚公移山”精神,通过克服各种困难完成的,它的工程总量和造价在现在来说并不难,也不算什么天价工程,应该和在长江上建个单层桥的造价和难度不相上下。
说它难是在当时条件下,技术工人极度匮乏,仪器设备十分简陋的情况下完成的,它的另一个难度是在十几里路长的河段上下落差只有一米多,稍微中间高一点水就会出现倒流,它的服从大局、统一听从指挥、不怕苦、讲奉献的精神也被称为“红旗渠精神”。
它的地点在河南林县,当时当地娶媳妇彩礼竟然是三挑水,也就是一缸水,可见喝水多么困难和紧张,难就难在没有出山的路,还没有水井可以挖。一年不洗一回脸不可怕,可是三天喝不上水可是要人命的!
那时候最危险就是埋炸药,如果是不响
的哑炮还要人去看看情况,结果刚走到炸药响了!现在我国的开山凿岩机技术已经很领先了!当时是从1960年开挖,1969年完成通水,现在保守估计可以省一半时间。
红旗渠主干渠71公里,各种分支相加有1500公里,当时造价6800万元,国家给了一部分,剩下都是地方的钱,历时十年总出动人力10万人次,解决30多万人的饮用和灌溉问题,当时物价和人工便宜,所以现在没法精确对比(现在大概预算50亿元)。
4447 赞 踩 568评论 分享
举报
用户278126576978707-31 12:21 关注
假如现在修建红旗渠,仅靠一个县的能力,可以说,根本不可能,首先是精神,现在的人有吗?当年大家饿着肚子,为的是改变家乡缺水局面,人们只讲奉献,不计报酬,现在的人能做到这些吗?不给钱?给的少了都不会干,这就是差别,不是人不好,而是时代变了,那种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国家,为集体的观念变了,所以,你现在仅靠一个县的力量,修红旗渠?可以说,想都不要想。
2664 赞 踩 34评论 分享
举报
王松林 历史领域创作者10-31 22:04 关注
红旗渠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红旗渠动工于1960年,勤劳勇敢的三十万林州人民,苦战十个春秋,仅仅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这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
1960年,毛主席多次指示必须大兴水利,给后来林县人民开凿红旗渠奠定了基础。周总理生前对红旗渠的建设倾注了很多心血。他曾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
红旗渠的建成,彻底改善了林州人民靠天等雨的恶劣生存环境,解决了56.7万人和37万头家畜吃水问题,54万亩耕地得到灌溉,粮食亩产由100公斤增加到1991年的476.3公斤。被林州人民称为“生命渠”、“幸福渠”。被世人称之为“人工天河”,在国际上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红旗渠精神在我们今天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是要继续学习和发扬的。红旗渠精神以独立自主为立足点,以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为核心,以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为导向,既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勤劳坚韧的优良传统,又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的理想信念和不懈追求。今天的红旗渠,已不是单纯的一项水利工程,它已成为民族精神的一个象征。
现代的科技发达了,可能一二年就可以修好。但不能与红旗渠精神相提并论。机械化是一种科技力量,红旗渠是一种精神力量,这种力量的作用是巨大无比。
展开全部 2127 赞 踩 307评论 分享
举报
闲云野鹤7228607706-22 12:17 关注
中厡医生,你提的这个问题就好比当初我国改革开放一些人提岀的姓资还是姓社,毫无意义因为存在决定意思,你别忘了当年的时代背景,当时的国情,当年林县两个班子为什么要做出这么决定,是一拍脑门,脑子一热,决不可能这简单吧,是被大自然逼的走投无路哇才做岀了人定胜天的伟大壮举,那是一种什么力量在战天斗地,那是一种什么精神在人定胜天,这就是一群勇于担当,不忘初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和不向困难低斗战天斗地的中国人。
1956 赞 踩 23评论 分享
举报
手机用户5555209774806-21 20:06 关注
科学地讲,依现在的物质条件和科技水平,再造一条红旗渠肯定比原来快好几倍。但所需要的资金恐怕是现在林县财政承担不起的。就让我们粗略地算一下吧。红旗渠地跨山西、河南两省,要动工各种审批肯定少不了,然后是规划、勘察、设计。先期投入的资金也不是个小数目。大头还在后面,招标,征地补偿,拆迁移民,然后才是施工、监理。这将是一笔庞大的开支。我个人觉得这笔开支是现在林县财政承担不起的。然而当年林县人民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举全县之力在国家的扶持下,以国家利益集体利益至上,个人利益无条件服从国家利益利集体利益,克服种种困难,忍饥挨饿,流血流汗,不计较个人得失,甚至不惜牺牲生命,付岀了巨大的努力,建成了这条举世闻名的红旗渠,产生了巨大的社会财富。可以说,利在当代,功在千秋。我们当代人应当学习红旗渠人以大局为重,不怕困难,不怕牺牲,敢于战天斗地的拼搏精神,为国家富强贡献力量。
1104 赞 踩 22评论 分享
举报
老胡6285710-12 23:13 关注
人家问的现在修要多长时间,你们也能讥讥歪歪说了这么多废话。我经过对比,得出结论,半年到十个月。我老家陕南山区,当年修一座水库,包括东北都抽调的有人来支援建,包括湖南湖北,河南安徽,浙江福建,江苏上海,四川重庆:可以说是五湖四海,也干了七,八年才修好。而到十几年前修十天高速,当年修过水库的老人们一看这么大的工程,一座桥就十几里长,他们就想这要多少人,多少车,这要花多少钱,立既动员在外打工的子女回家买车买机械,种粮食种菜,养猪养鸡养鱼,搞地热闹烘烘的,结果,铁建十三局发了十几个专列的施工机械,汽车等,前面线打起走,后面左一台在一台挖机把界沟一直挖起走,后面批士机,拉士机一群一群的,再后面几十吨的汽车蚂蚁一样从河滩运来石头沙子一路倒,再批土机一平,并且是很多个工段同时施工,三四天,路压得溜光,然后汽车,人,机械啥的忽然就消失了,偶而就是压路机在路上来回压,再过个把月,每天晚上施工,因为天气热,每天早上看见水泥路一天比一天长,三四过几后又没人了,但是路己经修好了。修桥就更简单了,几百个桥身同时施工,两三天就浇好了,用尼龙布包好,过两三个,路面也硬化了,预先生产好的桥梁一车一节,一车一节地运到桥两头,一天一夜,大桥通车,当然是施工车输。然后安装一些护栏,红绿灯,广告牌,绿化这些。总共半年,搞定。然后当地很多买车的这些人,新车一次没用,减价卖了又出去打工,种的莴笋买一毛钱一斤,到下午三四点卖不掉的扔得街上到处都是,没人捡。这工程可比当年修水库大多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旗渠的故事
红旗渠游记(原创)
摄影实录:红旗渠,改天换地整河山时代的工匠精神!
红旗渠到底有多么伟大?读读这些数字你就明白了!
人工天河·红旗渠
敢叫日月换新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