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圆滑变通就是情商高?错! 真正的高情商,只需一种能力

情商高就是善于察言观色、圆滑变通吗?

如果是,那么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就是高情商了。

但是,王熙凤的结果,是众叛亲离、下场凄惨!在她大权在握的时候,就有很多人恨透了她,只不过敢怒不敢言而已。

还曾见过一个所谓的高情商的人,他在单位里能够左右逢源,人人都觉得他会说话。

可是,他后来因为久久不能升职,得了抑郁症!

情商高还得抑郁症?这不是一种讽刺?

所以说,所谓情商高并不是察言观色、圆滑变通那么简单。

至于善于说漂亮话、会来事,最多是在浅层次上把握了别人的一点希望被尊重的需求。

很多年来、很多人都对“情商”有非常大的误解。

概括起来,情商高的人,其实就是两句话:控制自己的情绪,洞察他人的刚需。

01

以同仁堂的发展历史为背景所拍摄的《大宅门》,剧中的二奶奶文白氏是典型的高情商者。

白老爷子说想为儿子的马车被砸马被杀这事出气的时候,二奶奶文白氏却很好地控制了自己情绪,还劝道:“退一步海阔天空。”白老爷子没听,引起他们全都沉浸在怒火中不可自拔。

等白老爷子出了气,却引来詹王爷更多的的麻烦时,白老爷子后悔说:“当初听了二奶奶的就好了。”

二奶奶说:“这事情也不能忍,该出气就得出气。”

而在此时,很多一般人会说:“当初,我不是告诉过你要退让吗?你当初怎么不听呢?”

但如果这样说,既于事实无补,还会引起家人更多的诸如后悔、愤怒、自责、烦恼等各种不良情绪。

第一幕情景,二奶奶很好地控制了自己的不良情绪,还力劝他人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第二幕情景中,二奶奶洞察了白老爷子的刚需:在给大家招来大麻烦时,白老爷子既后悔,又担心大家责怪他当初的冲动行为。

但是,错误已不可挽回,当事人也知道自己错了,再去责怪他有什么用呢?所以,那样说,很好地抚慰了白老爷子的不良情绪。

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无论遭遇何种情况,都能平和愉悦,远离烦躁、发怒、焦虑、抑郁等各种不良情绪。少了不良情绪的干扰,自然能做出更好的决策,获得更好的结果。

能够洞察他人的刚需,与他人相处,说话做事才能恰到好处,让他人感到舒服,甚至感动感激,别人自然愿意投桃报李,助你一臂之力。

楚汉争霸时,韩信刚下齐地之后,派人对刘邦说,希望刘邦封他为代理齐王。

当时刘邦还被项羽追着打,韩信不赶来救援,反而要挟他封王,刘邦当即怒不可遏。

刘邦当即就暴跳如雷:“我被项羽困在广武哪里都去不了,日日夜夜地盼着你来救我,你不来救我也就罢了,竟然还想当齐王!”

正当此时,张良悄悄在桌子上面踩了他一脚,刘邦马上醒悟过来。

此时,发怒没什么用,反而可能坏事。

因为,不封韩信为齐王,韩信很可能倒向项羽那边,让项羽封他为齐王。

迅速平息怒气之后,刘邦说:大丈夫,要当王就当真王,做什么假王呢?回去告诉韩相国,我刻好印后,马上就给他送过去!”

控制了自己的情绪、满足了韩信的需求,韩信也就乐滋滋地来救援刘邦。

所以说,真正的高情商,是能够控制自己的各种不良情绪,迅速从不良情绪中跳出来,从而做出更好地决策。

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洞察别人的刚需,只需要一种能力:元认知。

“元认知”是心理学名词,太过学术化,简单地用大白话说就是:自己现在的这种情绪,是因为自己如何思维才导致的?别人的现在的需求,是因为别人如何思维才导致的?

有这样的思考习惯,就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洞察他人的刚需”,能就能越过越顺。

02

我们如何提升“元认知”能力,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洞察他人的刚需”?

常言道:入局者迷、旁观者清。

旁观者因为置身事外,往往对双方的情绪来源、需求特点看的更清楚。

我们不放看一看一些和事佬,是如何抚慰大家的情绪的。

在一些香港黑帮片中,经常有这样的情景:两个帮派因利益冲突势同水火,在一起谈判。

谈着谈着,双方都怒不可遏,拔出枪来相互指着对方,大战一触即发。

这时,往往会有一位双方事先邀请的第三方和事佬,站出来说:大家发财!大家发财!

听到这句话,双方往往就会冷静下来,重新坐下来好好商量。

和事佬的话之所以这么有效果,因为他能在旁边看清楚双方产生愤怒情绪的根源,是为了利益;他也能看清楚,双方最大的需求,所谓刚需,是为了发财。

所以,在现场紧张得如同炸药桶之时,这一句提醒,往往能让双方意识到了自己情绪上的冲动,并意识到双方来谈判的最大需求,不过是为了发财。

然后,双方往往各退一步,达成结果。

只要你处于不良情绪中,不放迅速想象一下:如果有一位旁观者,看到自己正处于这种不良情绪中,是否能想清楚,自己的不良情绪的根源在哪里?

当你和别人相处时,很容易“以自我为中心”。此时,你也不放想象一下,如果有第三者在场,会如何看待你们两人的互动?会如何看待对方的需求?

视角控制自己情绪、洞察他人需求,所需要的“元能力”,其实就是能够迅速从当前的情绪和思维中抽离出来,将自己切换为“旁观者视角”的能力。

有了“旁观者视角”,就很容易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并控制双方的情绪。

有一天,美国前首富洛克菲勒正在办公室里忙着看文件,突然有人夺门而入,站到他的办公桌前,愤怒地拍着桌子,骂道:“洛克菲勒,你是个骗子,是个混蛋,我恨不得杀了你!”狂拍一通之后,那个人用手指着洛克菲勒的鼻子,又狂骂了数分钟。

普通人,无缘无故被骂,很容易出现应激反应,恼羞成怒地骂回去,然后双方的冲突往往不可避免地升级。

而洛克菲勒,就用“旁观者视角”来看待这种情景。

洛克菲勒明白,这个人的需求,就是激怒他,让洛克菲勒跟他大吵一通,可是洛克菲勒和善地望着他,好像旁观者一样。骂人者越暴躁,他就越和善!骂人者自讨没趣,于是就敲了洛克菲勒桌子几下,然后离去了。

洛克菲勒继续干自己该干的事,然后接着就去参加了一个重要的商业谈判,并且取得了成功,情绪丝毫没受到影响。

“情商之父”丹尼尔·戈尔曼,将“情商”分为五类:自我意识(了解自己的情绪),管理情绪(掌控和管理自己的情绪),自我激励(自我驱动和鞭策),识别他人情绪(同理心和换位思考),处理人际关系(让人与自己相处感到舒服、轻松、快乐和热情)。

其实,前三类,都可以归为“了解并控制自己的情绪”,后两类,都可以归为“洞察并满足他人的刚需”。

最后,我们以一个高情商的故事来结尾:

在杯子底下,上海滩大亨杜月笙明知道国学大师章太炎缺钱,但当杜月笙去拜访章太炎时,一句话都没提钱的事。等聊完把杜月笙送走,章太炎却发现在杯子下面,有一张杜月笙放的一张支票,上面的金额非常大。由此,章太炎非常感动,主动给杜月笙修家谱撰写祠祀,,还帮他改名。

国学大师章太炎一生放荡不羁、骂人无数,却对杜月笙毕恭毕敬。因为,杜月笙洞察并满足了国学大师章太炎的最大刚需:文人特有的自尊心和体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情商》第一讲
小故事悟人生(138)
作为部门领导,是应该强势管理,还是要以情动人?
先处人事,再处世事!
韩信墓短联概括生死情
“天道忌满,人道忌全”:丢掉身上这三种“满气”,留住好福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