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冠心病的预防保健

 

血液黏度高是“危险因素”

人的血液循环流动宛若奔波不息的河流,又象涓涓的小溪,一旦血液过于黏稠,流速则必减慢,大量脂质沉积于血管内壁,是发生血栓或栓塞的隐患。当血中含有很多的“不速之客”,如衰老死亡后脱落的血管内皮细胞碎屑,囤积于血管内壁与崩解脱落的类脂质及癌细胞等,这时,血中的纤维蛋白与血小板会因积极性太高,在异物周围粘附聚集,形成血栓或癌栓,干扰血液的正常流速,使血液黏度有增无减,血细胞在血浆中游弋时“步履艰难”,结果造成恶性循环。

据资料表明,众多的中老年性疾病如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闭塞性动脉硬化、高脂血症、糖尿病、肿瘤、肺原性心脏病、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慢性肝肾疾病等也是血液高黏稠的“危险因素”,不难想象,血栓的形成犹如在血管内埋下定时炸弹,当它增大或突然脱落流入一根口径较小的动脉,就会阻塞血管,造成心、脑、肾、四肢动脉等栓塞,使依赖该血管供血的组织缺血与坏死,高血压的发作性眩晕则与脑血管痉摩收缩、血液高度黏稠使流速变慢,造成“脑部瞬间缺血”有关。


什么人易患冠心病?

一、冠心病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49岁以后进展较快,心肌梗塞与冠心病的猝死发病与年龄成正比。年轻的男性患者比年轻的女性患者多,但绝经后的女性以及年过60的妇女,其危险就几乎与男性相等了,甚至大于男性。老年人心脏病发作的可能性较高。

二、吸烟者罹患这种疾病的可能性比不吸烟者至少大2倍。且与每日吸烟支数成正比。在35到45岁的年龄层中,吸烟者死于冠状动脉病的人数,是不吸烟者死于冠状动脉病人数的5倍以上。香烟可损坏动脉,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并使心脏缺氧。

饮食:常进较高热量的饮食、较多的动物脂肪、胆固醇者易患此病。同时食量多的人也易患此病。

三、如果患有高血压或糖尿病,将增加患冠状动脉病的危险。男性糖尿病患者罹患冠状动脉病的几率,是其他男性的2倍。女性糖尿病患者罹患冠状动脉病的几率,则是其他妇女的5倍。

有高血压表示心脏需加倍工作。心脏病发作的机会也越高。血压升高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病患者患本病者是血压正常者的4倍。

四、冠心病具有家族遗传性,若家族中有人患上冠心病,就更容易有心脏病发作。

五、体重超重,患冠心病的可能性就比体重正常的人要大。体重超重多过20%的人心脏病发作的可能性比体重健康的人高三倍。

六、如果是从事经常坐着不动的工作,罹患冠状动脉病的可能性就比从事包括体力劳动在内的工作者要大。缺少运动心脏不强壮者得心脏病发作的机会比健康者高出两倍。

七、如果是女性,已年过35岁,并且在服用避孕药,就较采用其他方式避孕的妇女容易罹患冠心病。

八、高血脂:由于遗传因素,或脂肪摄人过多,或脂质代谢紊乱而致血脂异常。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与此病有关,而高密度脂蛋白的降低易患此病。血胆固醇量每100毫升最好低过200毫克5.2mmol/L)。含量越高,危险性就越高。

九、持久的精神压力是公认的致病因素之一。脑力劳动者大于体力劳动者,经常有紧迫感的工作较易患病。

以上因素中,血压过高、体重超标、胆固醇过高是导致冠心病的最大危险因素。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过程

通常所说的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有退行性、增生性、非炎症性病变,使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弹性丧失、管腔变窄而言。医学上一般将动脉硬化分为三型:即①小动脉硬化,多见于高血压病引起的小型动脉弥漫性、增生性病变;②动脉中层钙化,常见于老年人四肢的中动脉,因为血管壁中层变质、钙化,不太引起症状,故意义不大;③动脉粥样硬化,多发生于人体内的大。中型动脉(如主动脉、冠状动脉,以及脑、肾、四肢等动脉),是引起冠心病的最大祸根。所谓动脉粥样硬化,顾名思义,就是说在大中动脉内膜下有胆固醇、甘油三酯及磷脂等脂类物质沉着,使血管内膜表面可见大小不等、稍稍隆起的淡黄色斑纹或小块。此种病变可逐渐向血管壁深层扩张、沉积,使血管壁的平滑肌和弹力纤维损坏,并发生营养障碍,而引起病灶处坏死、变性、出血、破溃并形成内容如米粥样的脂质,故称之为动脉粥样硬化,也可以发生钙化、脱落、血栓等。


血管是怎样“变硬"的?

柔软而富有弹性的动脉,为人体源源不断地输送着生命的养料。当动脉壁增厚、变硬并形成斑块,斑块坏死、自溶,软化成一团稠粥一样的东西--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时,血液供应就要“告急”了。这种要命的病变,最常发生在心脏血供的“命脉”--冠状动脉,简称冠脉。

那么,冠状动脉是怎样变硬的呢?分期又是怎样呢?

1、冠心病始于青少年期 这样说绝不是危言耸听。当你还是一个活蹦乱跳的孩子时,心血管就开始向“硬化”迈出了第一步,如果不加防范,到中年则病变已发展成熟。

2、脂质条纹期 一个人从3岁左右开始,心血管内膜表面便逐渐出现扁平或轻微突出的富含脂质的淡黄色病变--脂质条纹。随着年龄增长,脂质条纹也增多,这属于生理变化,不会造成血管狭窄,也不一定会发展为动脉粥样硬化。

3、纤维斑块期 有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家族史、肥胖、吸烟的人,脂质条纹部位容易明显增厚,形成向血管腔突出的灰黄色或质地坚硬的灰白色斑块(即粥样硬化斑块),引起管腔不同程度的狭窄,若狭窄足够严重,则可导致心肌明显缺血,产生胸闷、胸痛等症状。

4、复合病变期 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上述冠心病易患因素得不到改变,病变将发展至晚期:斑块中央组织的坏死物质增多,并伴钙化和出血;斑块表面出现破裂和溃疡,可继发血栓形成;血栓的机化增加粥样硬化斑块的厚度,使管腔进一步狭窄,加重心肌缺血,甚至完全堵塞,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或猝死。

冠状动脉为什么会发生硬化,原因很复杂。简单地说,有一条规律,似乎血液压力高的地方较容易发生硬化。比如肺动脉虽然也叫动脉,但实际上它承受压力仅为主动脉的十几分之一,所以通常极少硬化,若因某种原因使肺动脉压力增高了,硬化即可在此发生。主动脉根部的压力是全身血管中压力最高的地方,冠状动脉血直接来自于此处,“上游”压力也高。而冠状动脉的“下游”是在心室壁内,心肌收缩时室壁的张力很大,绷得很紧,简直把血管都挤扁了。这时,冠状动脉中近端(即位于室壁以外的一段)承受的压力和主动脉一样大,而这些血管又比主动脉细得多,管腔也薄得多。只有当心脏舒张期,心肌放松了,冠状动脉内的血才能趁此机会向前流动。这是冠状动脉循环的一个特点,也是它容易发生硬化的原因之一。

当然,还有一些引起冠状动脉硬化的因素,这些也就是医生们常说的引起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其中主要的有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吸烟等。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有:

1、年龄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尸检证实此过程可开始于儿童期,随着年龄增长,病变的严重性逐渐增加。临床上,男性多在40岁后出现症状,女性的发病时间通常比男性晚10年左右。

2、性别 50岁以前,男性冠心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男女发病率之比为2~5:1;女性于绝经后逐年增加,60岁后和男性基本相等。

3、遗传 冠心病的遗传因素是充分证明了的。如果家庭一级亲属(父母或兄弟姐妹)中有人患冠心病,那么他(她)患冠心病的危险性就增加,亲属患病的年纪越轻,他(她)患冠心病的危险性就越大。危险性增加的程度可以不同,有的高达无家族遗传者的5倍。

4、血脂异常 血脂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及游离脂肪酸等,和一定的球蛋白结合后则成为水溶性的脂蛋白,包括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目前认为,血清胆固醇升高[>5.23毫摩尔/升(200毫克/分升)]、低密度脂蛋白升高[>3.15毫摩尔/升(121毫克/分升)]及高密度脂蛋白降低[<0.9毫摩尔/升(35毫克/分升)]都可使冠心病的危险性增加,其中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的比率>4.5时,冠心病危险明显增加,上述比率越大,危险越大。研究发现,血清胆固醇均值每增加5毫克/分升,冠心病病人发病率则增加5/10万。

5、高血压 根据国家最新公布的标准,将收缩压≥21.3千帕(160毫米汞柱),舒张压≥12.6千帕(95毫米汞柱)的高血压标准,改为收缩压≥18.6干帕(140毫米汞柱),舒张压≥12.0千帕(90毫米汞柱)。对于高血压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这一提法,无论从流行病学、临床、病理学还是实验室观察都已得到广泛和一致的证据。据1998年1月1日《中国医学论坛报》载,收缩压均值每相差0.27千帕(2毫米汞柱),冠心病发病率相差6/10万。

6、糖尿病 空腹血糖多次>7.2毫摩尔/升(130毫克/分升),或饭后2小时血糖≥11.1毫摩尔/升(200毫克/分升)可诊断为糖尿病。已确认,糖尿病是冠心病和心血管病死亡的危险因素,尤其是成年中Ⅱ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与冠心病发病率密切相关。一项回顾性分析提示,糖尿病病人冠心病发病率较正常人高2倍。

7、肥胖病 肥胖病与冠心病的关系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国内外资料都提示,肥胖病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国际上常使用体重/(身高的平方),即体重指数作为衡量肥胖的标准,一般认为体重指数<30为正常,体重指数均值每增加1,冠心病患病率就增加14/10万。另外,“啤酒肚”也与冠心病有关,男性腹围/腰围比值>1.0,女性>0.9,冠心病患病率明显增加。

8、吸烟 国内外的流行病学研究认为,吸烟是冠心病、心肌梗死和猝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对于同时具有其他冠心病危险因素的人更是如此。一篇关于《90年代我国心血管病发病及其危险因素的特点》的研究文章中指出,吸烟可使冠心病发病危险增加2.2倍,使心血管病死亡危险增加21%。

9、不运动及运动减少 近10年来,美国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中等或剧烈活动可减少冠心病的危险,不活动的人冠心病危险性增加2倍,其危害性与收缩压增高(2.5)及血清胆固醇增高(2.4)近似。

10、A型性格 1950年,美国的弗里德曼和罗森曼发现在冠心病病人中有一种特征性的行为模式,他们称之为“A型性格”或“急性子”,其特征为好争辩、竞争性强、固执、好冲动、大声讲话、动作急速、无耐心、对周围环境警觉、具有攻击性、持续时间紧迫感等,并提出“A型性格”的人易患冠心病这一假说,经过多年来的不断研究和反复论证,直到1978年美国心脏和血液研究所才宣布确认A型性格是引起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1991年,我国对A性格与冠心病关系有关报道显示:A型性格者和那些与其性格相反的人相比,男性患冠心病的危险性前者比后者高6.33倍,女性高5.05倍。


冠心病可防可治

目前国际上无论是保护健康人不患冠心病的一级预防,还是保护已患冠心病者不发展为不稳定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脏猝死、死亡的二级预防,都取得了许多成功经验。与十几年前相比,冠心病预防有了更多的良策。除治疗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肥胖病、适量运动、戒烟等措施外,还有了运用阿司匹林(A)、β受体阻滞剂(B)和降低胆固醇(C)的冠心病二级预防“ABC”原则。

减少冠心病的危害,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不仅要在公共场合禁烟,学校、医院门前也要禁摆烟摊。各种传媒都要向群众宣传如何减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倡导展开有氧运动,科学地锻炼身体。临床医生必须认识到二级预防是心血管疾病防治的一道十分重要的防线,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规范治疗每一例病人,并认真做好教育指导病人的工作。

正确的药物治疗、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和冠状动脉搭桥术是冠心病现代治疗的三个主要思路;作为这三个治疗手段的重要补充,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为部分难治性心绞痛病人提供了有效的症状缓解措施。


如何判别胃疼与心痛?

心脏与胃虽为两种主司截然不同功能的器官,且分别位于胸、腹腔内,但是两者却仅被膈肌相隔,同时受着自主神经系统的支配,有病变时又常以疼痛为主要表现,所以如不细致区分,很容易混淆不清。

胃病的发生常见于中年之前,病程多冗长。疼痛多因进食不当(如冷、硬、带有刺激性食物)或因气候骤变诱发。疼痛发生的部位在上腹部,有烧灼闷胀感,平素多有反酸、嗳气等现象。发作时一般不影响正常活动,犯病常缠绵数日以至数周,采用解痉止酸药如复方胃舒平、盖胃平或注射阿托品等,常可以缓解疼痛。

心脏病所引起的疼痛(这里主要指冠心病)常因劳累或情绪紧张、激动、过于兴奋等诱发。疼痛出现的部位在胸骨的后方(请注意不在心尖跳动的部位),性质犹如刀割、压榨或沉闷感,且可窜到左上肢内侧或颈、背部,持续数分钟(如持续半小时疼痛不缓解,可能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了),胸痛发生后,与胃疼相比不同,常常迫使病人停止活动,经休息或用药,如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等即可使疼痛中止(心肌梗死引起的疼痛常不能止痛)。

因此,突然出现了胸或上腹疼痛或“久治不愈”的“胃病”,甚至仅有胸闷、气短感时,都不应轻易断定为胃痛,应想到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即便平时有胃痛史的人(或经医生诊断已明确有胃部疾患的人),遇有疼痛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也应当考虑到心绞痛、心肌梗死,需立即到医院做心电图检查,千万不能麻痹大意!


如何识别心绞痛?

能够引起胸痛的原因很多,其中,冠心病引起的心绞痛,最容易出现危险。在医院里,经常要遇到一些因为胸痛来就诊的病人,有的病人小题大做,而有的病人,虽然发生了严重的心绞痛随时可能出现危险,自己却往往未加警惕,以致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现在介绍一些有关心绞痛引起胸痛的常识。心绞痛有以下几个特点。

1、胸痛突然发生

心绞痛发作时的胸痛,病人常常很少或根本就没有先兆,在两次发作的间期,病人的感觉可以完全正常。因此,突然发作的胸痛,是心绞痛十分重要的危险信号。

有一部分病人常常把胸痛与胃痛相混淆。一般说来,胃痛常伴有吐酸水和上腹部的烧灼感,而且胃痛的疼痛是以隐痛为主,服一些解痉止痛的药物有效。胃痛的发作与进食不当有密切的关系,而与活动、情绪波动和精神紧张没有明显联系。

2、胸痛部位在前胸

心绞痛的时候,病人的胸痛部位在前胸部,即以左侧腋前线、胸骨上缘至上腹部为界的区域内。最多发生的部位是在胸骨的上部和中部。病人常常难以精确地表达出疼痛的部位。

典型的心绞痛,疼痛常放射至一侧或两侧上肢的内侧面,少数病人的胸痛,还会放射到下颌或口腔,但绝大多数不向腹中部放射。一般来说,腋中线处(腋窝部位)和局限于心尖区的疼痛,往往不是心绞痛的特征性表现。

3、绞痛难以准确描述

心绞痛发作的时候,病人常叙述胸痛有压迫性、紧缩性、阻塞性或窒息性的感觉,而不是真正的疼痛。但是,病人不敢继续活动,这是心绞痛的共同特点。有的病人描述胸痛是剧烈的,这只能说明疼痛的性质较为严重而已。胸痛出现的同时,还可能伴有嗳气(即打嗝)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不要以为是“胃痛”引起的。

4、与情绪有关

劳动、兴奋、发怒、激动、受寒、惊恐等,都可能诱发心绞痛,特别是饭后、气候寒冷或在刮风天气,仍在外面步行、骑车,更容易使胸痛发作。这也是心绞痛的重要特征之一。病人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就首先要考虑心绞痛发作。

5.胸痛发作时间持续短暂

心绞痛发作,常常为3~5分钟,时间很短。绞痛持续时间在半小时以上者,较为少见。但是,如果胸痛发作时间很短,为瞬间性的,而且像针刺状或“闪电样”的疼痛,多数不是心绞痛,而可能是肋间神经痛,或因心脏早搏引起的胸部不适。

6、胸痛发作的一致性

虽然心绞痛发作的疼痛症状,病人与病人之间可能稍有不同。但是,具体到每一个人来说,疼痛总是发生在同一个位置,而且持续的时间相同,疼痛的性质也相同。所不同的,主要在于容易诱发的程度、受累区域大小,以及不适的严重程度。这些相异的原因,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而对医生诊断心绞痛却无明显意义。

7、硝酸甘油有效

胸痛发作时,或发作前,以及运动前,在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对心绞痛病人来说,有明显的治疗效果或预防效果。这一点在诊断心绞痛的时候,非常重要。不是心绞痛引起的胸痛,含服硝酸甘油以后往往起不到缓解疼痛的作用。

总之,心绞痛是冠心病危险的信号之一,特别是频繁发作或程度严重的病人。对于医生和病人,都不能掉以轻心。一旦出现了心绞痛,就说明病情较为严重。另外,心绞痛还会导致心肌梗死的发生。所以,有冠心病的人,要熟悉心绞痛的特点,并且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正确的防治措施。


心绞痛的自我诊断

为什么心绞痛容易误诊?其主要原因:一是心绞痛发作的时间短暂,而发作之后又迅速恢复正常,像“没事儿”一样,所以很容易使病人掉以轻心。二是即使是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也去医院做心电图检查,但由于大部分(尤其是初发作较轻的病人)心绞痛病人平时心电图均在正常范围内,只有在心绞痛发作时或刚刚发作后进行心电图检查,才能显示出特有的特征性改变,而这个机会是轻易碰不到的。因此,完全靠医生和医疗器械来诊断心绞痛,有一定困难。

要进行自我诊断,通常要认识和掌握心绞痛的几个与众不同的特点:

1、疾病的部位 心绞痛疼痛的主要部位是在胸骨上、中段之后,疼痛的范围约有拳头或一拳以上大小,有时可稍偏左侧或较为广泛而涉及心前区的大部分。

2、疼痛常向左上肢放射 这是心绞痛的一个重要特征。疼痛多数是从左肩沿左臂前面内侧经过前臂到达小指与无名指,有时也放射到颈部、咽部及下颌部和牙齿。

3、疼痛的性质 心绞痛并非是剧烈的绞痛,而是多表现为带有一种压迫或紧缩的感觉,一种持续性的闷痛,而不是针刺样或跳动性的。常伴有窒息的感觉,有时会有濒死的恐惧感,迫使病人立即停止当时的动作,不愿动弹甚至不敢说话。

4、发作的诱因 心绞痛常在一定条件下诱发。其中最常见的是体力劳动,其次是情绪激动、寒冷、饱食等。应该注意的是,发作是在劳动或激烈活动的当时,而不是停止劳动或活动之后,并且常在停止劳动或活动后很快消失,情绪激动包括烦恼、焦急、气愤、发怒或过度兴奋,都可以单独成为发作的诱因。饱餐、寒冷均能增加心脏负担和增加心肌的耗氧,常是心绞痛发作的诱因。少数心绞痛易在夜间发作,疼痛较剧烈,且时间较长,称为“夜间心绞痛”。

5、发作持续时间和缓解因素 一般的心绞痛发作时间多在5分钟以内,很少超过10分钟,经休息或祛除诱因后迅

速停止。发作时,舌下含用硝酸甘油,常能使疼痛在2~8分钟内消失。

凡基本符合以上五项或完全符合其中四项的,均可初步确定为心绞痛。这时应去医院进一步检查血脂,或做心电图负荷试验,再结合病人的年龄(如中年以上)和家族史、血压等情况,作出最后确诊。

但如果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基本排除心绞痛:

1、疼痛持续几小时甚至一两天的心前区隐痛,或为仅一两秒钟的刺痛。

2、疼痛只局限于一范围很小的地方,病人常用一个手指可指出疼痛部位。

3、疼痛不是在劳动或活动当时,或在情绪激动、饮餐及受寒当时发作,而是多在休息时发作或劳累结束数分钟之后发作,而且舌下含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夜间心绞痛"者除外。

原文地址:http://xtvg.blog.163.com/blog/static/83091315201326637856/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医治疗冠心病的方法*
冬至当心冠心病
中老年心脑血管病的防治
正确认识冠心病、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心肌缺血和心绞痛
什么是 冠心病 冠心病怎么预防与治疗!
冠心病 【常识大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