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徐悲鸿 因何对画马情有独钟
徐悲鸿 因何对画马情有独钟


      1895年生于江苏宜兴的徐悲鸿,是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尤以画马享名于世。他的代表作有油画《田横五百士》、中国画《九方皋》《愚公移山》等巨幅作品。
      速写稿不下千幅
      从1930年起,徐悲鸿开始以水墨画画马。其现存最早的画作于1931年完成。这幅马纵68厘米,横110厘米,画中的马没有配马鞍,没有缰绳,在原野上狂奔,给人感觉神骏气昂,奋发感人。
      1940年,徐悲鸿应邀至印度国际大学讲学并举行画展。在印度大诗人泰戈尔的邀请下,他游历了喜马拉雅山之大吉岭。在那里,他看到了罕见的高头、长腿、宽胸、皮毛闪光的骏马,他曾骑着这些骏马远游,并由此了解了马的特点。此间他对着骏马做了大量的写生。据说徐悲鸿自己认为,画马真正的成就,始自此次印度之行。
      徐悲鸿曾总结说:“我爱画动物,皆对实物用过极长时间的功。即以马论,速写稿不下千幅,并学过马的解剖,熟悉马的骨架、肌肉、组织。然后详审其动态及神情,乃能有得。”他还认为,毛笔太软,画不出鬃尾的质感和劲力,所以他常用硬笔扫出鬃尾,使之纤毫毕露,而呈现出动力的美感。
      万马犹酣的心灵呼唤
      徐悲鸿一生画过数以千计的马的速写稿。马最能反映徐悲鸿的个性,也最能表达他的思想感情。徐悲鸿不像古人那样热衷画鞍马,而是喜欢画野马,为的是表现野马的豪放不羁,借以抒发自己的情怀。所以,1940年他在游历克什米尔时,见到当地的骏马格外兴奋,也就在这一年,他创作了精品之作《群马》。
      画中没有马的奔腾之姿,那几匹背向的马仿佛听到了什么,正竖耳警觉地凝视着远方,表面是那样平静,但却蕴含着内在的动力。他以粗重有力的线条表现出马匹坚硬的骨骼和挺劲的马腿,以生动的墨色表现出风中拂动的马鬃和马尾,更强化了那静中之动的魅力。
      徐悲鸿曾在1940年的一幅群马图上题款:“昔有狂人为诗云,一得从千虑,狂愚辄自夸,以为真不恶,古人莫之加。悲鸿时客喜马拉雅山之大吉岭”。由此,在徐悲鸿的笔下,一匹匹骏马扬蹄飞奔在广袤的土地上,有的腾空起飞,有的蹄下生烟。有的回首顾盼,有的一往直前,无不给人破纸而出的感觉。
       这幅奔马图折射出徐悲鸿对自由的向往。
      以画马来激励国人
      在“九一八”“一二八”事变后,徐悲鸿不断在画马之中寄托忧国忧民的情思。他曾在画马题诗中有“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秋风万里频回首,认识当年旧战场”等词句,以激励国人不畏强暴,大胆抗击日寇的侵略。
      抗日战争爆发后,徐悲鸿曾带着自己的作品四次下南洋,先后在香港、新加坡、加尔各答、吉隆坡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并将售画所得,全部捐献祖国,救济难民。抗战时期,徐悲鸿曾住在重庆沙坪坝,那里有许多国立学府随政府迁来,却没有一家像样的书店。有个名叫陈汝言的江苏人想办一个“正风出版社”,找到徐悲鸿求助。徐悲鸿提出,只要找一些知名教授担任编委,他就画马筹钱。陈汝言组织好编委再来见徐悲鸿,他立即拿出两千元交给陈汝言,并说:“这是我卖的两匹‘马’的价钱。”徐悲鸿赠“马”办书店的事迹被传为佳话。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徐悲鸿赠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的一幅奔马图上题诗:“山河百战归民主,铲尽崎岖大道平”。又题画马诗云:“百载沉疴终自起,首之瞻处即光明”。他借马抒情,寄托了爱憎。
      1953年9月26日,徐悲鸿因脑溢血病逝,享年58岁。
(北 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引用】徐悲鸿画马
徐悲鸿为什么对画马情有独钟?
秉承家传 又闻徐悲鸿的马蹄声碎 ———读墨然先生的万马图
徐悲鸿 《奔马图》
惊艳!绝美国画,大开眼界!
【黑龙江】刘博凡《徐悲鸿画马》指导教师:关雪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