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适可而止“论人非”
url:http://mzrb.meizhou.cn/html/2016-05/15/content_106382.htm,id:0

□陈赞发

一直以来,“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这句出自清《格言联壁》的话,被许多人视作至理名言,当作为人处世的座右铭,挂在嘴边,记在心上。然而,当笔者近日又在一篇文章里看到作者引用的这句话时,却总觉得有那么点儿不对劲,觉得应该辩证地分析这句话才对。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这句话之所以会为许多人所津津乐道、视若至宝,无非在于其提倡的“严以律己与宽以待人”的人生信条。说实在的,对其中的“静坐常思己过”,与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一样,笔者始终是深表赞同且尽量这样做的。然而,对于“闲谈莫论人非”,笔者却觉得不能苟同。

纵观世界上的人和事,从相对意义上来说,确实存在着对与错、是与非、善与恶、高尚与卑鄙、光明与阴暗、纯洁与龌龊之分。按“是非”来分,前者都属“是”,为人所追崇、称颂,后者则为“非”,为人所唾弃、抨击,此乃人的善良本性之使然,顺理成章、天经地义,永远也不会改变。那么,既然如此,处在人和事的种种“是非”漩涡中时,我们就不应该一味地“和稀泥”,做老好人,如鹅卵石一般无棱无角,周身圆滑。对于他人的“非”(谁都有),纵然出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认为没有必要当面去说(或叫提醒)人家,但在“背后”还是有必要适当地与他“交流”一下的。当然,这“论人非”的“交流”宗旨必须明确,态度必须端正,不能戴着有色眼镜看问题,不能以成见得结论,不要带个人情绪,要客观、公正、就事论事。

“论人非”,只要能做到适可而止,起码有如下的好处:一是可以拿他人的“非”当镜子来照照自己,找找自己身上是否也有类似的“非”,并作为“前车之鉴”警醒自己,避免再犯他人之“非”;二是可以以“论人非”明“是非”,明确自己眼中的“非”是否真的“非”。譬如,对自己认为是“非”而别人不认为是“非”,或反过来,别人认为是“非”而自己不认为是“非”的人和事,通过交流、探讨乃至争辩(有时可能会争得脸红脖子粗),或许彼此就能多多少少地取得一致的观点,从而增加自己与他人明辨是非的能力。

我们乡下有句老话,叫做“人前讲人,人后被人讲”。其实,无论在哪个群体,应该说这都是很普遍的现象。既然是普遍现象,就有其存在的意义。是非自有公论,公道自在人心。灯不挑不亮,话不说不明。世上之人事,是就是是,非就是非,是也好,非也罢,该说的还是要说,该听的同样要听,没有必要藏着、掖着,太过遮遮掩掩!

当然,无论说“是”还是论“非”,都不能过。物极必反,说是论非亦然。

来源: 梅州日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聪明人:对外四不谈,避是非免灾祸
交朋友,带团队,不会识人怎么办?记住这句话,练出火眼金睛,从此不再被人欺!
古为今用2310句……古文金句爆表(七十七)
不说是非
聪明人,都懂得不问、不争、不说
弘一法师曾言: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