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秋赏月,不读读这几首诗怎么行



赏月,历来是中秋的一大习俗。

凉爽的秋夜里,皎洁的月光下,亲人或三五友人环绕的小院里,或桂花树下,或葡萄架旁,或一丛月季花畔,置小桌一张,摆月饼果子若干,沐着月光,酌酒品茶,相谈几句,颇有几分俗世中的风雅意味,真是理想的境界。

有月有花,有酒有茶,倘若没有诗,终究还是差了一丝韵味。

再来一首诗词应景,必是极好的。


1

追溯一下,最早将明月与思乡联系起来的,该是《诗经·陈风·月出》: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

舒忧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

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有人把它翻译为现代歌谣:

月儿出来亮晶晶啊,照着美人儿多么俊啊,

安闲的步儿苗条的影啊,我的心儿不安宁啊!

月儿出来白皓皓啊,照着美人儿多么俏啊,

安闲的步儿灵活的腰啊,我的心儿突突地跳啊!

月儿高挂像灯盏啊,美人儿身上银光满啊,

腰身柔软脚步儿闲啊,我的心上浪涛翻啊!

明月高悬,千里同照,美人如花,我心难平。看见了月亮就想起了你。

想起了你却不能见到你,只好忧愁地望着月亮。

从此,月亮,就与思乡怀人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成为后世望月怀人的滥觞。


2

《古诗十九首》中的《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这是以思妇口气展开的自述:多么皎洁的明月啊,照着我的床铺,也触动了我的愁肠;睡也睡不着,彷徨又彷徨,忧愁无人诉,泪落湿衣裳;远行的人哪,在外作客虽然欢乐,也别忘了家中的人啊;不如早早回来吧,回来看看我!

比起《诗经·月出》,这首诗带着东汉乐府诗的苦涩悲酸,相思的煎熬化为愁苦的眼泪,打湿了衣衫。

我怀疑现代的那句歌词就是受到了这首诗的启发——“你知不知道思念一个人的滋味,就像喝了一杯冰冷的水,然后用很长很长的时间,一颗一颗流成热泪”……


3

最为人熟知的,该是李白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明白如话,三岁小儿亦能张口诵来。但它的影响力功不可没:一千多年来,即使民间不识几个字的农人,也知道望月与思乡之间的关联了。


4

中秋望月,思乡意浓。

最应中秋这个节气的,该是唐人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前两句写中秋月夜之景,隐隐有冷寂之气;后两句抒情,点明题旨。

原来那冷寂,是因为秋思的缘故。

中秋月圆,王诗人大概正出门在外,山高水远,思乡之情难以抑制,只好寄托于月下的白地,带着露水的桂花。

那桂花丝丝缕缕的幽香,难道是缭绕不绝的乡愁?

“不知秋思落谁家”?答案很明了,落入那些不能团圆的人家。

那些正享受着团聚欢乐的人,大概正沉浸在欢乐和幸福里,无暇去留意庭院的树上还栖着几只乌鸦,也不会一直到半夜还不睡,直看着冰凉的露水渐渐沾湿了桂花。

细微的景致,一丝丝,都是离人心中难以言说的缕缕哀愁。


5

当然,还不少了为人称道的张九龄《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划重点:

“海上生明月”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意境雄浑;“天涯共此时”,前承谢庄《月赋》中的“隔千里兮共明月”,后启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海上”、“天涯”,似乎将个人的情绪放大为人类一种普遍的哀愁:今夜,不知道有多少人望明月,希望与心中的人儿共此时。

无论我走得多么远,也走不出对你的思念。


6

不能没有苏学士的词《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久遭贬谪的东坡居士,在理想与现实、出世与入世的矛盾中纠结。

月亮啊,为什么你偏偏在我与亲人分别的时候那么圆?

好在苏学士还能以佛道之心开解自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人生多艰难,不完美才是常态,不如意才是人生,我全盘接受,我不再怨尤。

只希望彼此都能活得健康长久,虽远隔千里,能共享这一片月光,我已经满足了。

都说此词最见东坡的旷达乐观,可我为什么读出那么多的悲凉——一个人,究竟要经历多少哀伤和绝望,才能对人生只抱着如此卑微的心愿?


7

再来一首杜甫的《八月十五夜月》(其一):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这是老杜在安史之乱中避乱夔州时所作。前两联写景抒怀,用中秋团圆的明月反衬自己蓬草般飘泊异乡的凄惶;后两联极力状写中秋月色之明亮。

这首诗在老杜的诗中算是别是一格。

老杜是惯走现实主义路线的,老老实实叙事,凄凄苦苦抒情;可是一看到这首诗,我怀疑他那晚喝多了,灵魂脱离了日常的躯壳,构思飞扬跳跶。他不仅思念着亲人,也一定思念着文学上的知己、精神上的偶像——狂放不羁的浪漫主义的领袖李白,并不知不觉地承袭了李仙人的浪漫主义风格——你看看这些绮丽的想象:

这相思太磨人,吴刚在月宫也无心砍树,心烦意乱胡乱砍几刀,竟然把刀砍断了!

月光“疑霜雪”;简直能看见栖息于树上的小鸟的羽毛;仰望玉兔(指月亮),简直能数得清它身上的毫毛——“数秋毫”极力写月光之亮。

谁说老杜的想象力不行?谁说老杜不浪漫?偶尔癫狂一下。还是很令人惊艳的。


对比一下老杜同一时期的另一首中秋诗,《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看出来了么?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传诵千古,传递着多少与弟分散、寄书不达、战乱不休、无处问死生的凄苦无奈!


读到这些诗词,怎么感觉古人的中秋满是凄苦的味道。大概还是团聚的人沉醉在幸福里,离散的人只有吐吐槽、流流泪、写写诗了。

你想起了哪首诗?欢迎补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十五夜望月》 PPT课件
关于中秋节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全诗赏析
同样写中秋,为什么王建的诗比苏轼的词好?
诗话中秋:月明人尽望,秋思落谁家?
举杯邀明月,天涯共此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