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谦斋医学讲稿》

六、胃(附:小肠、大肠)

1.水谷之海:为食欲减退,作胀。

2.宜和降:为泛恶,呕吐,呃逆,暖气,中脘痛。

3.为阳土:为嘈杂,口渴引饮,消谷善饥,口臭。

4.胃经循行部位:常见者,为牙龈肿痛。

5.与脾为表里:脾弱为消化不良。

附:小肠(与胃同为传化之腑)

1.主化物:为消化不良,腹胀,绕脐痛,肠鸣,失气。

2.为火府:①受寒为寒疝腹痛;②蕴热为便秘、口糜。

3.与心为表里;有热为胸闷心烦。

附:大肠(与胃同为传化之腑)

1.主传导:为便秘、泄泻。

2.司魄门:指肛门,为痔疮、便血。

3.与肺为表里:便秘而胸膈满闷。

(按)胃与大小肠均传导化物而不藏,故治法主要和胃、疏肠。但胃为阳土,热证较多,热又易伤津液,同时大肠不固则大便泄泻,故清胃、生津和固肠亦为重要治法。

1.和胃:药如藿香、豆蔻、枳壳、半夏、陈皮、佛手。

2.清胃:如石膏、知母、滑石、黄芩、芦根、竹茹。(挟湿为湿热,与化湿药如厚朴、半夏等同用,称为清化)

3.生津:如石斛、天花粉、麦冬、玉竹。

4疏肠:即通大便,包括润肠如麻仁、瓜蒌仁、柏子仁、郁李仁;泻下如大黄、玄明粉、番泻叶;寒秘、虚秘用苁蓉、硫黄、巴豆,称为温下法;泻水用商陆、甘遂、芫花、大戟。

6.固肠:即止泻法,寒泻如煨姜、益智仁、肉果;热泻如黄连、白头翁、秦皮;久泻不止用禹余粮、赤石脂、诃子、石榴皮,称为固涩法。

其他胃和大小肠的证状,可适当地在这基础上加入主治药物,如:

1.呕吐:黄连、半夏、枳实、竹茹、吴萸、生姜。(用时须配台)

2.呃逆:丁香、柿蒂、刀豆子。

3.伤食:六神曲、山查、莱菔子、焦稻芽、谷芽、麦芽。

4.里急后重:木香、槟榔、赤白芍。

5.便血:槐花、地榆、侧柏叶、赤豆。

上面介绍了脏腑发病及用药法则的一个轮廓。为了便于临床上参考,没有按照原来的脏腑表里来谈,同时重点说明它的相应病变,没有将证状完全罗列和加以解释。这正如我开场所说,仅仅是提要而已。

试引过去文献,《千金方》便是以脏腑分类,论列病证方药;后来《沈氏尊生书》里的《杂病源流犀烛》,也是先分脏腑。用药方面,钱乙曾根据脏腑虚实立出补泻方剂,后来张洁古也发展成为《脏腑标本虚实用药式》。这些,足以说明研究脏腑发病及用药法则的重要性,但是并不简单。我所谈的偏重脏腑的性质、功能及其联系,关于病因方面谈得很不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五脏六腑
特定穴位及其运用
三皮老师讲六腑之小肠(上)
​《黄帝内经365》--105.脏腑表里相合
脏腑相合理论研究概述
十二正经与奇经八脉(看完从此对经络没有了疑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