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孩子被欺负,你会第一时间替孩子解围吗?

文/zizi

本文由:小广成长记(SmallSmall_Orange)

授权育儿团发布


  有孩子的地方就有争端,这话不假,这次越南的短途之旅,我们有一天带广广在室内游乐场玩耍躲避炎热的天气,短短的时间里各种欺负的剧情都发生了。


  孩子被欺负,你会第一时间替孩子解围吗?

  还是你会先观察再行动,有碰撞才介入?

  还是你会主动让孩子接受挑战?


  这一次广广被欺负的时候是广爸带着广广在玩耍,爸爸选择了让广广接受挑战,眼看着对方孩子欺负广广,他没有立刻介入,而是让广广在冲突里多待一段时间。


  先来看看被欺负的片段。




  广爸说短短的几分钟里这不是第一次摩擦,在这段录像之前,那位年龄稍大一些的孩子就已经好几次把广广手中的泡沫模型给打掉,其实广广没有示弱,当捡起来被打掉之后,广广立刻就说:“不可以打”,然后把东西捡起来之后在大孩子面前自己主动把东西扔掉,意思是——我自己的东西只能自己扔,你不可以打掉。

  好样的!


  第二次冲突也就是上面视频里的片段,第一次和第二次被打,广广用吼叫的方式反抗但没有主动还手,第三次攻击的时候广广是主动逃走的,因为成功躲避了大球广广还高兴地大笑,他以为小朋友在跟他玩,可是到了第四次再次被打之后,广广明显感受到对方不友善的攻击,立刻就发怒了,高兴的情绪瞬间全无,孩子处在情绪中,这个时候广爸介入了,对那个大一点的孩子说——“不可以欺负宝宝”,那孩子看了广爸一眼就走了。


  广爸之所以让广广在冲突中多待一会的原因很简单——他想看看孩子被欺负之后的反应是怎么样的,也就是孩子自我保护和解决冲突的能力。


  虽然看视频的时候,我有点心疼广广被欺负,可是我还挺支持广爸的做法的,因为如果过早干预,我们就不能看到广广处理这一类问题的反应了,也就错过了重要的观察机会。


  大家看了我估计会有很多疑问——


  万一孩子被打伤了怎么办?

  孩子被欺负造成心理阴影以后不跟别的小朋友玩了怎么办?

  那个打人的孩子难道就不需要跟他多教育一下吗?

  还有找到孩子的父母说一下,让他们管教一下孩子?

  除了眼睁睁看着孩子被打,我们要教孩子打回去啊!

  小心脏受不了孩子被别家孩子欺负,但如何锻炼孩子勇气呢?


  这些问题不着急,我们今天就来好好说说。


为什么要让孩子在

冲突里多待一会儿?

  很多家长不愿意看到孩子被欺负,面对冲突的时候第一反应是立刻介入,最大的顾虑是怕孩子受伤,因为在游乐场各种个样的孩子都有,我也见过一些特别熊的孩子,自私自利而且攻击性很强,如何把握度的问题咱们稍后说。


  那孩子被欺负除了一箩筐的坏处和担惊受怕,真的就没有好处了吗?


  最近在社群里共读的《游戏力I》里有这么一段话,当时看到就觉得特别有启发,给大家分享一下——


  特维克·史密斯(Jeffrey Trawick - Smith)这样论述:“只有卷入争端,孩子才能学习如何解决争端;只有先被大家排斥,孩子才能学会如何加入集体游戏;只有当玩伴中有意见不同者,甚至有恃强凌弱者,孩子才能拓展人际交往的策略;只有在游戏中遭到拒绝,孩子才能学会如何让自己更有说服力,成人如果过早干预,这些学习的机会就丧失了。”


  没有哪一位父母可以永远保护自己的孩子,我们既不能够把所有的困难都挡在门外,也不能够随时待命,孩子最后一定会独立于我们走自己的路,谁能够从小跟孩子打造坚实的遁甲,谁的孩子就能披荆斩棘享受更多的精彩。


  孩子的社交能力在社群里面其实经常被提问和讨论,比如去邻居家玩耍孩子跟别的小朋友抢玩具,去游乐场玩耍被别的小朋友打,甚至是兄弟姐妹之间的打闹都让父母特别紧张,我们一开始也会紧张,可是当开始尝试让孩子自己处理之后,我们在孩子身上看到了原来看不到的东西:


  孩子手里拿着心爱的玩具别人来抢抓得死死的,不让

  面对弱小的孩子,有时候也会一把抢走别人的玩具

  遇到稍大或者凶一点的孩子一开始气场还在,自己还努力抗衡一下,但抢不过的时候就会迅速败下阵来哭着跑向爸爸妈妈

  有时候能够很好地使用语言“不可以”、“不可以打人”,“NO!!”

  有时候急了只会大叫“啊!”、“啊!”

  明明有不少选择,偏偏要跟别的小朋友抢同一个玩具

  一直哭啊,哭到旁边孩子的父母主动让出玩具

  偶尔能做到友好分享

  性情愉快的时候非常容易融入群体的互动

  尝试跟年龄跨度大的孩子互动交流


  孩子在社交环境下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面对不同的小朋友和情况反应会有所不同,我们需要有足够的观察才能全面了解孩子,如果只是拿一两件深刻的事情或者冲突来概括孩子,那就太片面了,另外孩子的社交技巧是可以通过后天学习的,父母可以发挥积极作用,但前提是我们要了解孩子需要什么技能和面对的问题到底是什么。


  孩子的性情和气质在冲突和矛盾中会体现出来,面对困难的做法以及情绪的表达是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当我们放手让孩子自己处理的时候我们其实看到了在不同情况下孩子的表现,让孩子在冲突里多待一会,下面是我们重点观察的地方——


  1. 观察孩子的社交能力


  面对不同年龄的孩子,相处的方式自然也会不一样,在社交环境下能够接触不一样的孩子对孩子来说是非常好的锻炼社交能力的机会,欺负人和别别人欺负是相对的而且可以在短时间内互换,两种角色的扮演对孩子来说都是成长会经历的。


  观察孩子在面对不同年龄、气质的孩子时的表现,可以进一步了解孩子的社交能力表现。


  2. 观察孩子的气质


  有些人说自己的孩子胆小怕事,有些人会说自己的孩子很勇敢,给孩子贴标签之前我们需要充分观察,一两件事情的发生不足以概括孩子的气质以及孩子面对矛盾时候采取的方式。当观察的次数比较多之后,我们才能比较客观地看到孩子在表达想法的表现以及孩子的气质。


  如果孩子经过自己的努力失败了,孩子不是胆小而是缺乏磨练,如果孩子不懂得反抗,孩子年龄小(2岁之前)的话其实自我意识还没有建立而不是不会保护自己,如果孩子2岁半了还没有反应,孩子可能需要更多的引导和锻炼。


  3. 观察孩子的情商


  在冲突中其实孩子能够感受到和使用特别多的情绪,情绪的学习和运用最佳的方式一定是来源于生活本身。


  孩子被别人打了可能会感到害怕愤怒或者委屈

  孩子把别的小朋友打哭了,我们可以引导孩子观察别人的情绪

  孩子很好地融入群体时会感到高兴、愉快和满足

  孩子被排挤的时候会觉得委屈闷闷不乐

  孩子通过大哭表达自己的不满,用笑声表达高兴


  孩子跟同龄人交往过程中能够锻炼情商,因为情商里面就包括了认识自己的情绪、运用自己的情绪以及体察他人的情绪,在互动的过程中都能很好地经历这些。


  孩子跟别的孩子互动之后,我们事后跟孩子回顾和再次感受各种情绪也是很好地巩固和再次学习,效果特别好。


什么时候该放手和

什么时候该介入?


  放手让孩子在矛盾中多待一会并不是一刀切的问题,我们要找准合适的机会让孩子得到锻炼,什么时候放手呢?


  孩子2岁之前仍然需要父母的看护,所以这个时候密切关注孩子,尽量避免身体上的伤害是必要的,而2岁之后孩子的大运动以及语言都有了一定的发展,控制自己的身体以及理解别人表达自己都有一定的基础,所以这个时候可以开始放手让孩子跟同龄或者能力稍高一些的孩子互动。如果是手足之间的互动开放的时间可以更早,因为是彼此熟悉的对象。


  在放手之前我们可以观察一下互动的孩子以及游戏项目,如果发现特别具有攻击性的孩子那当然需要提高警觉,另外如果玩一些有危险的项目也需要我们特别关注,比如转盘和秋千,简单来说下面是咱们放手让孩子锻炼之前的两个重点评估项目:


  • 互动孩子的气质(攻击性强吗?)

  • 互动项目的危险性


  矛盾发生了到底什么时候该介入?时机很重要。


  • 孩子自己尝试处理矛盾的时候不要着急介入

  • 孩子表达情绪之前不要着急介入

  • 孩子发生安全问题立刻介入

  • 孩子被困在情绪中及时介入


  有时候我们会太着急保护孩子,不经意之间剥夺了孩子锻炼的机会,所以一般情况下孩子在尝试处理摩擦的时候我们不会打断,孩子在没有情绪之前以及没有向我们求助之前我们会把锻炼的机会留给孩子。



事后复述和孩子复盘、

建立联结以及加强自我保护


  广广被打之后晚上回到家我和广爸特意跟广广一起反复看了视频,复述的时候能够再一次跟孩子一起体会事情和情绪,修补各种隐藏的伤害,跟孩子复盘也是第二次学习的机会。


  谁知道广广看着自己被别人欺负的视频高兴地不得了,不停重复看,睡前看了不下20、30遍,我们的担心和顾虑在孩子看来真的不是那么一回事,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会太过于担心了,所以放下玻璃心让孩子在矛盾里多待一会,其实没那么糟糕!


  要抓住完整的成长机会,可以试着跟孩子复述哦:


  1. 描述经过、重温情绪


  我们可以让孩子自己复述,年龄小的孩子我们可以用简单的问答引导孩子把看到的视频经过自己诉说出来,记得别忘记重温孩子当时经历的情绪,帮助孩子定义和认识当时的情绪,以及让孩子再次观察别的孩子的情绪都是很好的情商教育。


  2. 角色扮演,安全教育


  “广广,爸爸现在是那个打人的小哥哥,我用球打你一下,你痛痛了要怎么做啊?”


  我们放手让孩子处理矛盾之后,除了跟孩子一起回顾,还有特别重要的事情就是跟孩子一起演练如何保护自己。


  角色扮演游戏在这时候赶紧玩起来,孩子扮演被欺负的一方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面对不愿意分享的玩具以及被对方打了之后要勇敢说“不”、“不可以”,以及合理的躲避,如果一直被打,打回去的身体对抗我觉得也是可以接受的,身体的对抗和接触也是一种学习和锻炼


  孩子扮演欺负人的一方,我们可以扮演被欺负的孩子,表现出夸张的情绪,引导孩子体察我们的情绪,唤醒同理心


  其实打人的问题我的观点是——我们不能控制对方孩子的行为和家庭教养,我们只能尽力教养好自己的孩子以及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和保护自己,帮助孩子打造保护自己的坚强盔甲。



熊孩子就真的全部都坏吗?


  那位不停欺负广广的孩子其实我并不觉得他本身有多坏,但我知道广广是个很善良的孩子,不会主动伤害别人,因为我们给了孩子足够的爱和安全感,《游戏力》里面把这种状态定义为孩子的杯子是被蓄满的,孩子感到安全和自由。


  那位主动攻击别人的孩子到底动机是什么没有人能够说清楚,但基本上跟孩子本身的性情以及家庭教养有关系,孩子的行为背后一般可以反映孩子的需求和诉求,对于力量的表现在《游戏力》里有这样的解释——


  力量似乎是男孩的强项,但是在另一方面,他们同样会有无力感。他们的无力感以两种类型表现出来:一种很直接,胆怯和害怕、被动和无助的男孩;另一种则比较令人困惑:在家中或者教室里不计后果地破坏、捣乱的鲁莽男孩——他们一点儿都不像无力的孩子。


  有时候主动欺负别人的熊孩子,可能背后是个缺爱的孩子,杯子被倒空了,孩子可能跟父母失去联结了,所以家庭教养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是不可以或缺的一个环节。


  让孩子接受挑战,在矛盾和困难里面多待一会,考验的不仅仅是孩子,这个过程考验的还有父母的心态度量还有随机应变的处理能力,关键点是——只有足够了解自己的孩子,对孩子有信心,我们才能勇敢地放开让孩子去探索。


  让孩子自己尝试处理矛盾和冲突,处理得当之后,后果也没有很糟糕是不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面对孩子间的“冲突",家长应该怎样做
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
娃之间的“社交冲突”成常态,别插手做“裁判”,这样引导才双赢
家长重视3点,能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娃将来更有出息
0至6岁儿童社交问题多,孩子们之间发生矛盾,家长们应正确引导
这8类妈妈养出的孩子,将来必成大器!做到4条你就很优秀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