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孔子,原来你是这样的君子!

2017年9月28日

孔子诞辰日

谨以此文纪念孔子诞辰2568周年

孔子

(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

圣师孔子,生于无道之世,力倡雅颂之声。承尧舜禹汤文武之余绪,集礼乐射御书数之大成,设帐授徒,创立儒宗,开百代之圣教,化万民于春风。

享有“万世师表”“至圣先师”等美誉的孔子被人们一致认为开创了君子的典范,先贤倡导,后世景仰。

然而,你知道吗?“君子”一词并非孔子的专利,而《论语》中共出现107次“君子”,则是孔子对周代贵族所崇尚的君子人格的重新诠释,并率先垂范,以具体的道德品质充实了“君子”的内涵。

1
《论语》里的“君子”

何为君子?在孔子眼里,“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也”(《论语·雍也》),文雅朴实者,君子也!提倡“和为贵”的孔子道出了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君子之间合作共事,求同存异,不盲目苟同,时时刻刻“度于礼”“约于礼”;小人之间只求融洽,缺乏“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君子成人之美,而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更强调人际和谐融通,与人为善。在孔子心目中,君子之美即是孝、悌、忠、信,对待长辈、晚辈、君主、臣子有着不同的态度,稳立于天地之间。

那么,如何做好一名君子呢?

孔子在《论语》中给出了答案:“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于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在他看来,除了以礼为约束外,还要努力学习知识。这不,他的学生颜回就做到了这两点,为孔子所褒扬:“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颜回安贫乐道,“其心三月不违仁”(《论语·雍也》),不抱怨,不懊丧,坦然面对环境,自得其乐,可谓“贤德”呼!

孔子一再强调,君子要处处遵循“三戒”“三畏”“九思”,修炼德行,才能小到克制自己的欲望,大到天下相安无事。这种“克制”,说到底,其实就是“仁”,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克己复礼为仁”嘛!

如此一来,以“仁”为标准,君子与小人更加泾渭分明:“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与小人价值取向各异,君子重义,小人趋利。这里的“义”就是“仁”,颇具君子风度!

2
君子与贵族精神

孔子之“义”具有的君子风度其实就是贵族精神,君子与贵族之间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这还得从贵族的渊薮说起。

在原始部落时期,贵族区别于凡人,“贵”在依靠能力与人品去挑起部落重担,承受常人难以承受之苦痛。他们往往以武士的身份出现,颇受尊重,并世代承袭,垄断知识的传承。

❖ 春秋车战

然而,自春秋以降,战乱不断,知识逐渐“飞入寻常百姓家”,贵族们在“世卿世禄”的安逸中习闲成懒,把持着祖宗流传下来的种种特权,却失去了传统意义上保家卫国的能力,不再受人尊重。社会阶层对流开始加剧,底层人物虽然没有先天高贵的血统,但是却凭借后天积累的知识技能,趁着“礼崩乐坏”的乱世,尝试着迈向社会中层甚至更高层。

在齐闻韶

孔子至彼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论语·述而》

孔子恰好就生于这个时代,他从贵族退化的表象中看到了贵族精神的内核——社会道德感与责任心,并建构“仁义礼智信”的道德标准。在这里,血缘关系显得苍白无力,更多的则是个人后天的知识学习与德行修炼。他重新诠释了君子的涵义,释放出更多的个人潜能,人性也得到解放。故而,《礼记》中描绘的大同社会“选贤举能,讲信修睦”成为治国安邦的基石。

与此同时,我们应当看到,孔子诞生的鲁国,作为周武王姬发赐予周公旦的封国,依然保留着完整的周礼,以及那些传授礼法,以司仪为业的儒者。孔子掌管鲁国典籍,深谙礼学。他在此基础上,推出了2.0升级版的“儒”,将这种原本体现社会秩序的仪式内化为一种个人道德修养的思想,倡导“君子儒”(《论语·雍也》)。

“君子儒”里氤氲着孔子力倡的贵族精神,它不同于凡夫俗子般谋求私利,而是个体在超越自我中获得精神自由与人格独立。在贵族眼里,唯独光明磊落,才对得起自己身上高贵的血统。

君子用兵,不鼓不成列,不擒二毛,何必行诡计?

——宋襄公

春秋时期的沙场,就像体育竞技,尤为讲究礼仪规矩,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君子间的格斗。以贵族为主体,“结日定地,各居一面,鸣鼓而战,不相诈。”(《春秋公羊传·桓公十年》)晋楚两棠之役,获胜的楚军帮助败逃的晋军把陷入泥坑的战车推出来。催杼杀害齐庄公,几位太史不顾被催杼砍头的风险,秉笔直书,用生命彰显独立之意志!

可以说,这一时期的贵族,冲破了三代鬼神崇拜的束缚,拥有四处游说和用脚投票的自由,不问出处,凭借智慧,为王侯将相出谋划策,并坚持自己的价值观为评判标准,不屈从权威,哪怕“官之则不肯,禄之则不受”(《吕氏春秋·下贤》),也要求得人格独立。他们活得顶天立地,活得潇洒自在,充满生命的张力!

3
开草根庠序,授君子之道

孔子,一介落魄贵族,面对贵族精神的瓦解,在平民化社会里,创办私学,倡导“有教无类”,以十条干腊肉为见面礼,招纳“弟子三千,七十二贤”,教学生学习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学习怎样做一个贵族,重建君子群体,重塑君子风范,成为人们心中的君子。

学琴师襄

问礼老聃

退修诗书

删述六经

跪受赤虹

(左右滑动图片)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孔子认为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十分重视后天的努力,注重开启民智,“诲人不倦”,让更多的平民百姓都获得教育——这个曾经贵族才有的专利。他首创了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学思结合、温故知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反三等诸多教育方法,不急于求成,按照“学、思、习、行”四步循序渐进,将知识应用于实践。

为了把贵族精神传承下去,他编写《诗》《书》《礼》《乐》《易》《春秋》,列为“六经”,教导莘莘学子,培养他理想的君子,力图改善春秋以来“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论语·季氏》)的混乱局面。

孔子“六经”

孔子对君子的培养,不仅仅注重个人的发展,还强调个人的社会性,提出“己欲利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从而完善人格品质,促进群体和谐。在“文、行、忠、信”这“四教”中,“德教”重于“文教”,他经常告诫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孔子的影响下,弟子们践行君子德行,“孔门十哲”更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他们身上散发出那个时代应有但却稀缺的君子风范,在任何时候都不失尊严。

孔子

子路曾茜冉由公西华侍坐

颜回之德可是出了名的,他家贫不忧,敏而好学,“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对师者孔子更是百般敬重,亲过生父:“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子罕》)这也难怪他在四十一岁早逝时,孔子恸哭“天丧我矣!”

子路出身寒门,百里负米养亲的佳话广为传唱,成为“二十四孝”之一。他拜孔子为师,轻生死,重大义,成为孔子的贴身保镖,追随孔子周游列国,数救孔子于危难之中。后来,在卫国兵变中,诸人弃主而逃,唯独子路义无反顾,在生死关头,从容不迫,还不忘系好被对手砍断的帽缨,正冠后被人剁成肉酱。看似傻帽,实则彰显出君子的勇猛之志。且看他临时遗言:“君子死,冠不免。三军可以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何等慷慨,何等霸气!孔子闻讯痛惜,为之不食肉糜。

朱子有言:“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孔子以自己的言传身教感化着万千学子,以君子之名,行君子之风,被尊奉为“圣人”,名扬四海,受到后人的顶礼膜拜。他就是这样一位君子,一生颠沛流离,骨子里喷涌着贵族精神,执其念,行其道,教化众生,泽被后世。每年今日,炎黄子孙都会相约孔子故里曲阜,在典仪官的主持下,举行盛大的释奠礼,共同追思至圣先师这位不凡的君子!

彩蛋
释奠礼

山东曲阜祭孔大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万世师表:孔子
孔子-君子论
《经典赏析》孔子论君子之道——仁
君子
从《论语》中走出的成语,全在这里,你数都数不过来!
孔子名人名言100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