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柏拉图“哲学王”思想探微

一、“哲学王”思想的路径分析

“哲学王”思想是关于国家城邦的政治构想, 旨在“天下失序”的大背景下建构一个至善伦理国家。柏拉图从“人性”角度出发以其哲学“理念论”为“哲学王”作形而上依据,并通过政制的优劣比较进行形而下论证。

( ) 对智者学派颠覆城邦统一信仰的驳斥是 “哲学王”思想的精神前提

古希腊民族一直具有一种宇宙自然情结,并将在对物理世界的观察中所形成的独特的反思精神和辩论习惯运用到人类自身问题的思考之中。在哲学开始以前,古希腊人就对宇宙有了理论,这种理论是与命运、必然的观念联系在一起的。“有一种非人世的,超奥林匹克的法则在惩罚着放肆, 并且不断在恢复着侵犯着所想要破坏的那种永恒 秩序”。这种对宇宙永恒秩序的信仰被古希腊人延展至对人世规律的信仰之中,古希腊人将自身融入于城邦之中,强调城邦与个体的统一,城邦是放大的个体,个体是缩小的城邦。

这种观念一直延续到伯罗奔尼撒战争时期。伯罗奔尼撒战争以雅典的失败而告终,它使得所有以往确定在人们意识之中的信仰出现了重大变化。这个时期出现了一批被归入智者学派的古希腊哲人,他们开始了对城邦统一信仰的颠覆: 人是万物的尺度,人类的习惯会因空间位置的不同而不同,那么法律就应该被视为是相对的和不确定的。

这种对城邦信仰进行颠覆的行为在柏拉图看来是极其危险的,尽管在智者学派之前的古希腊哲学中,所有的思想都围绕宇宙和物理世界而展开,直到智者学派才首次通过逻各斯将哲学从天上拉 回了人间,赋予了“在万物中的主体性资格 ,承认“语 言 ”是“存在的家 ”。但与此同时,智者学派又将这种主体性资格推向极端,使得万物既是肯定又是否定的,陷入了“相对主义”之中。

古希腊民族一直传承着对宇宙自然秩序和人世规律的信仰,在古希腊人的观念中,有一种凌驾于现实秩序之上的万古不变自然秩序,而相对主义的出现就使得公民对自然秩序的信仰被剥离,所有以往确定的观念都被栓束在可变性之中,从而脱离了城邦信仰永恒性和合理性的权威预设。柏拉图所定位的城邦本质上是教育性和伦理性的,强调城邦的永恒统一观念,这种永恒统一观念包含着城邦的政治结构和政治信仰的统一,作为个体存在的公民应该自觉地参与到政治体中实现个体价值。对于智者学派公然否认城邦统一信仰的做法,柏拉图不仅仅认为是对城邦信仰的颠覆,容易使得民众因一己之私利而判断个体存在的意义,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古希腊民族所独有的、依靠非 凡哲学洞察力来观察宇宙物理世界及人类自身问 题的本质性探讨的习惯。柏拉图认为智者派的特 征是修辞的和雄辩的,而不是逻辑的和论证的。因此柏拉图通过哲学的素养寻找隐藏在具体事物中的永恒“理念”来驳斥智者派的思想,以此找寻回被智者派打破的城邦统一信仰。

() 柏拉图的“理念论”是“哲学王”思想的哲学依据

智者学派的颠覆行为在作为城邦精神助产士的苏格拉底看来是一种滥用语言逻各斯,忽略逻各斯背后不断反思与超越的努斯精神的结果。在古希腊自然哲学中,逻各斯与努斯是相互交织于一起的,逻各斯与努斯均有理性之义,逻各斯与语言 相联,本意是表达、表述 ,它是在对万物始基 进行追问的过程中体现的一种客观规范与法则; 而努斯则是指心灵的理性,它具有一种能动的意志性,是万物的终极动力,同时努斯又具有目的性, 能够将世界整体安排有序,支配一切。

智者学派 赋予了人作为主体性资格的精神存在,将“语言” 作为唯一支撑人精神存在的物质,但同时却放大了语言的作用。逻各斯是一种客观规范,而人又具有了主体性的资格,因此,逻各斯能够被具有主体性的人所认识和把握。同时逻各斯又是一种客观普遍规范,只要人遵循逻各斯则无论是从语言的哪个角度进行辩论都能够自圆其说,而这却容易陷入怀疑主义和相对主义的混乱之中,不利于我们发现和解决问题。苏格拉底意识到万物的偶然的无序的状态必须有另一个非物质性的东西在规范着,逻各斯是普遍客观的规范,所有物质性的存在都必然受到逻各斯的规范,只有独立于物质之外的努斯才能够规范逻各斯、丈量万物、支配一切。努斯具有能动的意志性,能够有序地支配和把握逻各斯,将万物的表象剔除出去,揭示出事物的本质,使逻各斯按照有序的法则运动。因此,苏格拉底通过努斯和逻各斯的作用为万事万物予以定义,从而将所有的感性表象排除以真正解决由 智者学派打破的秩序问题。

实际上苏格拉底关于一般事物上升到定义的工作并没有完成,尽管他重建了被智者学派打破的统一秩序,但依旧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逻各斯体系。柏拉图沿着苏格拉底为其提供的思想路径建构起了一个统一的理念世界,将万事万物纳于整个体系之中,这样不仅仅解决了古希腊自然哲学中一直不断追寻的本原问题,而且还关怀了苏格拉底未完成的对智者学派的驳斥工作。

柏拉图认为逻各斯本身是一种客观规范,从一般事物上升到定义的过程需要借助于逻各斯的力量,万事万物被定义的过程实际上是区分表象与本质的过程,定义是对事物最本质的概括。这个“定义”在柏拉图看来就是“理念”,而在定义过程中被剔除的那些一般事物即是现象,“理念 ”借助的是努斯和逻各斯的力量,它是理性所认识到的具有普遍 性、统一性的永恒不变的观念,不因感性的多样而发生变化。柏拉图不仅将“理念”扩大至万事万物之中,认为万事万物均有自身的理念作为其存在的依据,同时他还进一步区分表象与本质,彻底地使二者分离。他将 “ 理念 ”客观化,把它看作是独立于一般事物的实在本体,一般事物是分有并模仿了自身“理念”而存在。

这样 ,柏拉图就 成功地将苏格拉底未竟的事业完成了。同时,在柏拉图看来,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理念,各种理念又因努斯的能动参与而构成了一个由低级趋向于高级的具有等级秩序的体系。这个体系中最终极的就是努斯,它是万物的第一推动力,是安排一切秩序的神,是其它理念由低级趋向高级最后达致的目的。这样,柏拉图的逻各斯体系便建立起来了: 万事万物分有并模仿着它们的理念而存在,而各种理念又由低级趋向于高级最后达致于终极神而形成一个秩序井然的理念世界。

当柏拉图的理念论与其政治理想相结合,便产生了“最理想城邦”的模型,他从他的听众感到熟悉的因素中构造了一个关于国家的神话,这个神话是关于腓尼基人根据金属来划分人的事: 老天铸造人的时候在有些人身上加入了金子,这些人因而是最可宝贵的,是统治者; 在有些人身上加入了白银,他们应该成为辅助者; 而绝大多数人都 只加入铜和铁,他们也是城邦中最大多数的技工 和农民。当城邦里的这三种人各司其职时城邦被 认定为是正义的,但支撑他们的理由并非是那个 神话,而是根植于金银铜这三种人的灵魂。当柏 拉图将城邦的阶级结构与灵魂结构作出一个相似 性设定后,他的一套由灵魂衍生出来的城邦正义 也就取得了逻辑上的合理性,进而实现了哲学王 的理论构建。他首先确定实现至善城邦的必备条 件 ——— 智慧、勇敢和节制 。

只有依靠智慧来统治城邦才有可能最妥善地谋划整个城邦的事业; 只 有依靠信守不渝的勇气才能够无畏地守护城邦; 同时普遍存在于铜质平民灵魂中的欲望也只有依靠“节制”才能够约束它的肆意扩张。作为金质的统治者,“他”分有了永恒世界中“善”的“共相”, 能够洞见“真理”; 作为银质的辅助者,“他”分有了坚守不渝的勇气,能够无畏地护卫城邦; 当“节制”付诸于铜质的平民并伸展到整个城邦时,每个公民都不因“欲望”的肆意扩张而成为“自己的奴仆”。这样,一个城邦便因各司其职而成为至善的城邦。

( ) 政治模式的探讨是“哲学王”思想的理论选择

在《理 想 国 》中 ,柏 拉 图 不 遗 余 力 地 论 及 灵 魂 作用下的城邦和个人品质所形成的政体,以此来 论证他所认可的最好的政治模式。第一种政体是 王政或贵族政治,在柏拉图看来王政与贵族政治 是同一种政体,如果是由统治者中的一个卓越的 个人掌权便叫做王政,如果是由两个以上的统治 者掌权便叫做贵族政治,不论由多少人掌权实质 在于受训和培养,“我们刚才说的这两种形式是一 种政体。因为无论是两个以上的人掌权还是一个 人掌权只要他们是受过我们的教育和培养,他们是不会更改我国的那些值得一提的法令 的” 。

同时,柏拉图也强调了: 只有遵循他们所制定的教育和培养方法,才可能成为最理想 的国家。由此可以推断: 王政和贵族制并非不会变化,只有施加良好的教育与培养才可能成为理 想的政治模式。第二种政体是荣誉政体,这种政 体中的人喜好斗争,崇尚武力和荣誉,犹如野兽和 奴隶般的蛮勇。第三种政体是寡头政体,这种政 体是一种根据财产所有来配置权力的制度。因为 政治权力配置的不公平,使得真正具有知识的人 难于拥有权力,容易引起富人与穷人的矛盾,最后极其可能在阴谋地对付对方之下而进行战争。第四种政体是民主政体,对于民主政体柏拉图极其反感,他所尊崇的苏格拉底正是在民主制下被判死刑的。民主制于城邦而言: 第一是过度的平等, 第二是过度的自由,第三是在过度的平等与自由之下无政府主义的盛行,这都是城邦无序和信仰缺失的最大根源。因此在柏拉图看来,民主制是一种极端奴役的制度。

我们要谈论的第五种政体———僭主制正是在这种极端奴役的民主制度之下逐渐发展起来的。在柏拉图看来这种制度同样是一种奴役的制度,“实际上我们这里有真相毕露的直言不讳的真正的僭主制度。人民发现自己像俗话所说的,跳出油锅又入火坑; 不受自由人的奴役了,反受奴隶的奴役了; 本想争取过分的极端自由的,却不意落入了最严酷最痛苦的奴役之中了”。

在上述五种政体中,荣誉政体因为“ 意 志 ”没 有 受 到 “ 理 性 ”的 合 理 约 束 而 无 法 成 为 “ 至 善 ”的 城 邦 ,寡 头 政 体 因 为 “ 欲 ”过 度 而 抑 制 “ 智 ”,而 民 主 政 体 因 其 “ 无 度 ”易 使 信 仰 反 复 多 变且无节制,最后的僭主制则因其统治者内在崇尚暴力和否定正义而被排除在柏拉图构建的理想体制之外,唯独只有第一种王政与贵族制为实现理想国这一政治预设提供可能。而其可能性的落实则依托于柏拉图为之精心培育的最理想的“哲学王”: “除非是哲学家们当上了王,或者是那些现今号称君主的人像真正的哲学家一样研究哲学,集权力和智慧于一身,让现在的那些只搞政治不研究哲学或者只研究哲学不搞政治的庸才统统靠边站,否则国家是永无宁日的,人类是永无宁日的。不那样,我们拟订的这套就永远不会实现,永远无法实现,永远见不到天日,只能停留在口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一种什么样的国家形态?
《理想国》读书笔记
古希腊历史和哲学百科——西方文明的源头
一脉相承的古希腊三贤
柏拉图 - 外国历史名人传·古代部分 上册 - 中国工具书网络出版总库
《大同境界》名著博览 柏拉图《理想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