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析英国议会制度的发展历程及影响

摘要:英国是首创议会制的国家,其议会制度被称为“议会之母”,因此,了解英国议会制度的产生形成过程,分析英国议会制度的变革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英国议会制度作为民主制度的产物,不仅对英国意义非凡,也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认可、采用和借鉴,在世界民主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英国议会制度;发展历程;影响

一、英国议会制度的产生形成过程

(一)英国议会制度的开端

自11世纪以后,英国国王的权力不断加强。13世纪,约翰王统治时期经常增加额外的捐税,对外战争接连失败,还干涉封建法庭的权力,使国王与贵族的关系日趋紧张,并与教皇发生了冲突,被教皇革除了教籍。分离倾向日益明显的强大贵族势力乘机联合教士、骑士和城市市民开始了反对国王的斗争。1215年,约翰王被迫接受了他们所拟的《大宪章》。大宪章保证贵族和骑士的领地继承权,由贵族和骑士组成王国的“大会议”,只有得到这个会议的同意,国王才能向封建主征收额外的税金。这就意味着在英国长期以来至高无上的专制王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约束。

《大宪章》虽然是封建的法律文献,但具有进步意义,它的整个精神是限制王权,置王权于封建法律的约束下。因此它被称之为“英国自由的奠基石”,是英国第一部“宪法”。到了17世纪,资产阶级为了适应反封建的要求,对它赋予了新的解释,成为资产阶级法治的主要依据。

但约翰王并未实行这个宪章,并且准备对贵族进行新的战争。1258年,亨利因为干预意大利战争,不顾农业歉收和饥荒,要求贵族缴纳三分之一的收入作为军费,激起了贵族的不满。贵族武装冲入王宫,亨利无奈,被迫于当年6月在牛津召开了贵族大会,制定了《牛津条例》,把国家权力交给贵族操纵的十五人会议,国王非经同意,不得做任何决定。

《牛津条例》是继《大宪章》之后又一重要的政治和法律文献,首次提出政府主要大臣要对委员会而非国王负责以及定期召开议会的原则,公开宣布王权处

于法之下,议会是全国最高立法机构。

(二)议会制度逐渐成熟

爱德华一世统治时,逐渐意识到要稳定封建统治,国王、贵族、骑士和城市富裕市民,必须形成某种形式的政治联合。这意味着封建国家的统治者在议会的形式下,形成剥削阶层的联合。 1297年,议会获得了批准赋税的权力,到了14世纪,又获得了颁布法律(法令和条例)的权利。国会又是各种政治事物尤其是国王大臣所犯渎职罪的最高裁判所。由于各个等级的利害不同,议会从1343年起分成两院:上议院叫“贵族院”,由教俗贵族组成。下议院叫“众议院”,由代表各郡的骑士和市民组成。骑士和市民之所以同在一院,是因为他们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已渐趋一致了。

议会的形成,使国王的封建谘议机关逐渐成为国家的代议机关。城市代表的参加和下议院的形成,对后来英国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正在兴起的市民阶层与下层贵族逐渐联合,他们利用议会批准赋税和通过法案的权力,对王权起了限制作用。

(三) “光荣革命”奠定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1689年的《权利法案》,逐步树立君主立宪制和议会高于王权的政治原则。17世纪的英国民主制度的发展是曲折复杂的,主要是:议会同以国王为首的封建势力之间、议会内部革命力量和反革命保守力量之间、议会与两院之间的斗争。斗争也包括妥协和融合,“光荣革命”中并没有消灭王权,只是换了一个国王。王权仍然存在,只是放回“国王在议会”的传统中。但是,国王与议会换了位置,政治制度发生了变化,封建专制君主演变为资产阶级议会制,议会中的选举制度和立法程序都保留了下来。自此,以议会制为核心的英国民主制度初步建成。

二、英国议会制在不断变革中逐渐完善

英国议会制在被他国引进改造利用的同时,自身也经历了数次改革。特别是英国工业革命之后的1832年、1867年和1884年的三次议会改革尤为引人注目。一套体系完整的责任内阁制就在这一次次“查漏补缺”中逐步形成,具有悠久历史的英国议会制度虽不乏繁文缛节,但手续之完备,程序之规整,迄今还是他国议会所无与伦比的。

(一)1832年议会变革

1832年议会改革是19世纪英国议会选举制度改革的第一步,它是英国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进行的争取同土地贵族重新分配政治统治权及扩大选举权的改良运动。

在1832年的改革中,通过《1832年改革法案》,是关于扩大下议院选民基础的法案。该议案改变了下议院由保守派独占的状态,加入了中产阶级的势力,是英国议会史的一次重大改革。其主要内容有:一是重新分配议席,下议院议席分配将郡议员人数由188席增加至253席,市代表由465席减至399席,取消“衰败选区”(人口减少、经济落后地区),减少一些选区的议席,人口增加的选区议席增多,新兴工业城市取得较多议席。二是更改选举资格,降低选民的财产和身份要求,扩大选民范围,大大增加选民人数,工业资产阶级和富农得到选举权,以和平的方式削弱了贵族保守势力,工业资产阶级得以更多的分享政权,大约有16%的成年男子得到选举权。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资产阶级的要求,迫使土地贵族、金融寡头让出部分权力。

1832年的议会改革巩固了议会君主制。在议员分配名额上,增加城市代表名额,增强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议会真正成为现代意义上的代议机关,政府向议会负责的责任内阁制得以确立,内阁首相不再是国王的代表。本次议会改革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土地贵族的优势地位,但是责任内阁的崛起,文官制度在英国建立,两党制度迅速形成,司法制度等一系列的具有当代民主形式的相关制度得到迅速发展。

(二)1867年议会改革

1867年议会改革是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反对贵族寡头统治,争取扩大资产阶级民主的政治改良。1832年议会改革虽然为工业资产阶级开辟了执掌政权的道路,但英国选举制度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不民主现象仍然很突出。人民群众多数仍然没有选举权,“衰败选区”仅仅缩小了数目,仍然存在部分工业资产阶级也被排斥在选举权之外。1867年7月15日,议会下院通过第二次议会改革法案。法案规定:重新调整选区,取消四十六个“衰败选区”的议会席位,分配给新兴城市,空出的52个议席分给曼彻斯特、伯明翰等大城市分别增加1个议席,伦敦增加4个议席,另有9个中等城市各获得1个议席;25个议席分给兰开夏、约

克等郡;1个给予伦敦大学;2个给予苏格兰大学;其余5个给予苏格兰各郡。进一步降低了选举资格限制,扩大了选民范围。在城市中凡缴纳贫困救济金的房主和年缴纳十镑以上房租和居住期不少于一年的房客享有选举权;乡村居民凡每年有五镑以上收入的土地所有者和年付十二镑地租的佃户均享有选举权。这次改革,使选举人数由135万增加到250万。英国在议会君主制民主化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1867年改革的意义体现在以下个方面:一是工业资产阶级从此具有主宰地位,进一步消除了英国议会制度中的积弊和腐败之风,彻底打破了以前贵族在议会中一统天下的局面。基本上实现了资产阶级民主;二是由于选民扩大,政党要站住脚,必须成为群众习惯的党,极大地推动了政党政治的发展,使争取选民成为政党活动发核心;三是保守党已转变为代表资产阶级的党;四是工人暂时被笼络,但从长远看来,也给工人政党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三)1884年议会改革

1884年议会改革是英国资产阶级为巩固议会民主而进行的政治运动。从1868年起,自由党和保守党轮流执政。1880年,自由党在国会选举中击败保守党而获胜,组成第二届格拉斯顿内阁。1884年12月,自由党为了在农村争夺选票,缓和农村居民要求政治权利的斗争,进行了第三次国会选举改革,议会通过两个新的改革法案,一个是《人民代表制法》,另一个是1885年1月通过的《重新分配议席法》。以上两个法案的通过,习惯上称为“1884 年改革”。这次议会改革虽然使选举权扩大了,但仍然受到财产资格的限制。

在1884年改革中,统治阶级在面对社会经济结构和阶级斗争剧烈变化时,能适时而变,主动调适社会中不相适应的环节。由被动改革转变为主动改革,社会政治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为全面实现普选和以后的议会改革扫清了障碍。

除了三次大的变革外,实际上英国议会制度还发生过多次调整和变动,如亨利七世将请愿制改为议案制;1529年,成立议案委员会;1554年,呼声和计数并行;1581年议案三读制建立起来; 詹姆士一世,斯图亚特王朝时期,三次解散国会,甚至下令逮捕议会议员;1628年,查理一世《权力请愿书》,确立保护私有财产原则,再次强调国会在征税上的最高权力;20世纪末,上院改革法案通过等等。这一切都促使着英国的议会制度走向进一步的成熟和完善。

三、从英国议会制度的演变过程看英国政治制度发展的特点

(一)英国的政治发展体现出连续性和渐进性的特征

英国在两种政体变迁的过程中,并没有经过激烈的暴力革命,没有大规模的流血冲突。而是伴随本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近乎同步的渐进改革。在原有框架的基础上,逐步地进行权力的调整。由于每次都迈出适当的步伐,英国的政治发展很少出现倒退的现象,呈现出稳定的连续性。

(二)英国政治发展中较少出现农民问题

英国早期的圈地运动是一项决定性的扫荡,它摧毁了体现在传统村庄中的整个英国农村社会的结构。英国圈地运动带来了两个结果,一是造成农业的商品化,土地贵族在这个过程中较好的适应了社会的变化,这就削弱了新旧势力大规模冲突的可能性,有利于国家较为平稳的发展;二是带来了小农的消灭。它意味着现代化能在英国顺利进行,而不受巨大的反动保守势力的阻碍。

(三)英国政治制度的灵活性

英国没有一部完整的成文宪法,而是在实践的过程中,通过很多惯例和历史文件,逐步确立其本国的宪法体系。另外,其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弹性,可以通过自身调整以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英国保留了许多以前的机构,例如国王的保留。但是,这些机构早已失去往日的地位,造成名义与事实的脱离,有其名而无其实的现象大量存在

四、英国议会制在世界民主史中的影响

英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着“法律至上”的观念,进入中世纪以来,英国议会和议会制逐渐形成,历经了700多年的历史,演变成为现代社会资本主义代议民主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中世纪英国议会制度模式一脉相承,与同时代的西欧诸国相比极具特色,有利于英国国家机构权力行使的制约和平衡。

英国议会的起源及其制度变迁为民主社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英国议会制度是现代民主发展的标志,英国的议会制度扩大了民众政治参与,特别是选举权的普遍实行,逐渐形成了西方民主机制中的参与机制、竞争机制、制衡机制和法制机制。议会民主制在欧洲大陆的传播主要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战胜的民主国家英国和法国向战败国输出了自己的民主政治体系,例如德国威玛共和国和奥

地利就是在此时采用了议会民主制。议会制度成为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的的一个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蒙夺,黄月芬. 英国议会制度的发展及其影响[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0(10)

[2] 陈敏昭. 英国议会制度及其改革[J]. 吉林人大. 2009(07)

[3] 葛会伟. 简述英国议会的起源及其制度变迁[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8(01)

[4] 王运红. 议会之母——英国议会的起源[J].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4(02)

[5] 章剑青. 英国议会的历史演变[J]. 浙江人大. 2003(1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英国议会制度及其改革
《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与发展(人教版)》备课资料
转帖:英国议会制度的起源
英国议会制政体理论与制度模式的相关分析
读英国史19:从西敏寺到苏格兰场【已修改】
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导学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