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范秉衡代表:建设“数字乡村”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科学制定规划,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依靠改革创新壮大乡村发展新动能。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集团湖北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范秉衡认为,信息通信业是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作用的产业,推进“三农”信息化发展、加快数字乡村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

范秉衡代表认为,这有利于迅速提升农业生产经营效率。国内外不少试点实践证明,信息化手段在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率方面有立竿见影的成效。例如:中国移动在新疆利用物联网技术开展农业智能滴灌试点,每亩可节水40%以上,作物平均增产25%以上,降低人工费用70%以上,增加农民收入400元/亩。利用物联网技术对水产品养殖环境进行监控,即可提升产量10%-30%。在农产品加工、销售等方面,信息化的作用和价值已经在全国大量“淘宝村”中得以体现。

同时,有利于迅速提升农村社会治理水平。建设数字化治理体系和提升数字化治理能力是政府在信息时代面临的重大挑战。数字社会的发展拓展了政府治理的边界,泛在的信息网络能够助力各级政府减少管理层级,全面、及时、有效掌握社会运行情况,实现“精准施政”,提升社会治理及服务效率。随着农村地区网络带宽的发展,在乡村推进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已经具备了可行性。中国移动湖北公司在孝感、恩施等地试点推行“智慧党建”“村务云”等信息云平台,帮助基层组织提升治理效率,实践效果良好。

此外,还有利于迅速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城乡居民生活品质差异的关键在于优势资源的不均衡配置。信息技术天然具有平等、普惠等特点,随着4G和有线宽带网络在农村地区的普及,教育、医疗等方面优势资源可通过信息网络快速共享至农村,大幅改善农民生活品质。中国移动湖北公司依托“国家教育云”平台,将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同步共享至偏远农村,受惠人口已达数十万人;在恩施宣恩县试点运行智慧民生服务平台,提供远程视频办证等政务服务,基本实现了“农民办事不出村”。

范秉衡代表认为,我国农村信息化设施建设起步较晚、基础较差,信息化发展总体水平仍然偏低。城乡数字鸿沟差距巨大,而且在某些方面呈逐渐扩大趋势,已经成为制约乡村发展的重要瓶颈。

为此,范秉衡代表建议,国家应进一步细化数字乡村战略措施,统筹推进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加快提升农村信息化硬件建设和软件应用水平,用信息化手段突破和解决一批乡村建设发展难点,支撑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

一方面,统筹规划乡村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提升农村地区信息化硬件设施能力。建议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农业部将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列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并尽快出台具体指导意见,结合农村地区地形特征和生产生活特点,统筹考虑覆盖方式、网络容量等诸多要素,加快物联网等新型网络建设,在扩大广域覆盖的同时确保精准覆盖,避免资源浪费。指导各级政府把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列入本地乡村振兴地方规划,加大对通信设施的保护力度,使乡村居民用上与城市同等质量的通信网络。建议国家农业部进一步加大物联网等新技术在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力度,在湖北、山东等农业大省组织开展“三农”物联网应用试点,打造一批“物联网示范村”,积累经验后全面复制推广。

另一方面,运用信息技术进一步完善乡村数字化治理体系,提升农村地区信息化软件应用综合水平。建议国家发改委、农业部、工信部积极支持和推进乡村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选择湖北、山东等农业大省开展试点创新,探索开发、运行乡村治理信息化平台,进一步推进村民自治和村务公开;推动大数据技术支持基层治理,降低治理成本,提升施政效率。建议国家农业部、工信部、教育部、卫生部等进一步加快推进乡村智慧信息化应用,着力改善教育、医疗等农村生活中的痛点、难点问题。通过“智慧教育”快速提升乡村教育水平,提升当地人口素质,使乡村居民真正成为乡村发展的主体和中坚力量;通过“智慧医疗”等手段快速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条件,使乡村中也能实现与城市相对均等的公共服务水平。

(见习编辑:于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构筑数字乡村“一张图”,探索乡村智治新模式
数字乡村信息化建设和治理方案
概括性了解数字乡村与乡村振兴
农村正成为青年创业的热土
刘九如: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
焦点|​数字乡村建设:底层逻辑、实践误区与优化路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