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可避免的亲子战争,战?还是降?

文|CC爸妈  

前天晚上CC把手给烫了,折腾了半宿,昨天早上听见闹钟响,赶紧迷迷糊糊爬起来推送文章,按习惯素材库第一页左上角第一篇就是最新的,鬼知道怎么前一晚停留的页面是第20页,所以误选了一篇旧文,点了发送猛一机灵醒盹了,赶紧删了想重发又想起来一天只能推送一次,可见缺觉直接可以导致缺心眼,昨天那篇想看的我放文末推荐了,原来看过的可以直接看新的啦。

————————正文————————

自从养了孩子,每天都像是生活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屁大点的事儿都能演变成一场战争:

  • 也许是因为早起要不要穿衣服;

  • 也许是因为吃饭要不要坐餐椅;

  • 也许是因为要不要再看一集动画片;

  • 也许是下雨天出门要不要穿雨衣;

  • 也许是要不要离开游乐场回家。

相信每个类似的情景,在每个有娃的家庭,都是家!常!便!饭!

在随地随地都不可避免的亲子战争中,亲爱的爸爸妈妈们,你是主战?还是主降? 


先来看看,这两者的区别:

当冲突发生的时候,所有的父母首先想到的都是讲道理、说服教育,试图让孩子妥协,接受自己的建议。

如果劝说不成功,主战的父母就会通过行使父母的权威来迫使孩子服从。

什么是父母的权威呢?

对所有孩子来说,在生命的初期,父母都是神一般的存在。

不仅因为父母更加高大强壮,而且更加博学,对于孩子来说,父母似乎无所不知不所不能。

这种神一般的仰视感就赋予了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和权力。

而且,更现实地是,从物质层面来讲,父母可以提供给孩子所需要的特定事物。

孩子在父母房檐儿下讨生活,能够满足自身一切需求的资源,都握在父母手里,父母自然也就有了权威。

所以,权威包括惩罚,也包括奖励。

主战的父母,最后可能会通过威胁(惩罚)达到目的。比如,再不穿衣服就不让你出去玩了;再不收拾玩具我会给你扔出去。

也可能会通过引诱(奖励)达到目的。比如,你不看电视了妈妈就给你一个糖吃;你好好吃完饭妈妈就给你看动画片。

对于父母来说,利用权威来控制一个幼小的孩子,通过小心的操纵奖励和惩罚,是可以达到鼓励孩子做出某种特定的行为,或消除她的某些特定行为的结果的。


但是弊端也很明显。

主战派——父母不体谅别人,不尊重孩子的需求。

长久下去,要么孩子会对父母产生怨恨,即便被迫同意也是满脸愤怒、说一些有敌意的话,甚至踢打父母。

因为整个事件他没有任何发言权,他接受这个结果是因为害怕父母的惩罚或责备。

要么孩子学会偷奸耍滑,因为结果不是出自本心,很难有执行下去的动力。

孩子没有发展自律精神的机会,他只是为了在父母那换取更多的利益而妥协,他依然是站在父母的对立面。

所以,父母可能需要每天都追在孩子屁股后头重复他吃饭、关电视、收拾玩具。

而习惯了权威压制的孩子,会缺乏自控力,他们总是需要寻求权威的控制,即便脱离的父母,也需要寻求其他权威人物。

主战派的父母,赢得了战争,但是付出的代价是孩子的敌意。亲子关系会渐行渐远,怨恨会取代爱与亲情。


而且父母的权威存在严重的局限性。

要始终保证奖励必须有足够的吸引力;而惩罚必须有足够的震慑力。

但别忘了,孩子越来越大,他对你的依赖越来越小,惩罚的效力也会越来越低,总有一天,你手上的权利会用光,到时候,还拿什么“管”?青春期的叛逆孩子,就是最好的例子。

家长每利用一次权威去逼迫孩子做一件事,就剥夺了孩子一次学习自律、为自己负责的机会。


说完主战派,再来说说主降派。

主降派的父母,通常会通过牺牲自己需要,做出让步满足孩子。

在一个“孩子总是胜利,父母总是失败”的主降派家庭里,是什么画风呢?

  • 当试了几次孩子依然拒绝餐椅的时候,父母会说,算了,算了,那我抱着你吃吧。

  • 当孩子要求继续在游乐场玩而拒绝回家,父母劝说无果之后,可能会说,那你就玩吧!真烦人,每次都这样,我真后悔带你出来。(但是还是会让孩子玩到他自己认为满意为止)

  • 当电视时间应该结束,孩子耍赖还要看的时候,可能会说,看吧看吧,我真是管不了你了。

孩子通过哭闹,控制了父母。

他赢了,父母输了,但是父母显然对最后的解决方案不满意。


主降派的父母通常都不赞成用自己的权威去压制孩子的愿望,一定意义来讲,他们更民主,给孩子更多的自由,家庭冲突也显得更少,家庭更和睦。

但是也有弊端。

主降派——孩子不体谅别人,不尊重父母的需求。

有什么后果呢?

很显然,孩子不会主战派的家庭一样,变的很叛逆、敌对、依赖性强等等,因为他们根本不需要去发展出对付父母权威的方法。

但是,他们会利用自己的权利威胁父母。

他们会学会怎样用发脾气控制父母,怎么让父母感到内疚,怎么对父母说出气人的、抗议的话。

孩子最后常常野性难驯、无法管教、冲动任性,变的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却又苛求他人,也就传中说,被惯坏了的孩子。


而主降派的父母,通过都会过的比较煎熬,因为常常会觉得孩子无法忍受,也容易有一种受害者的心态,觉得对孩子妥协太多。

甚至时常会对孩子产生怨恨(小宝宝的妈妈也许认为这么说严重了点,但是据我所知,待到孩子6、7岁或者青春期,这样的父母非常常见),他们会觉得养育孩子是个沉重的负担,更喜欢他们待在幼儿园或学校里。

更多的父母,则会在“战”与“降”之间循环摇摆。

父母会让孩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取胜,直到孩子的行为嚣张到让人招架不住,这时候父母就会突然采取强硬措施。然后父母会开始内疚,再回到妥协,然后一直循环。


除了“战”与“降”,我们还有没有其他方法?

其实,完全可以化干戈为玉帛。

只要不把“冲突”看做一场非输即赢的战争。

因为只要是战争,赢了战役,必会输了感情,不管获胜方是谁。

我们可以找出一种共同解决问题的方法,满足父母和孩子双方的愿望,让谁也不受委屈,达到双赢。

听上去很难,几乎不可能,但其实,很简单。

只有一句话,父母和孩子,一起坐下来,商量解决的办法。

不是东风压倒西风,不是有你没我,不是我是大人你是孩子,我有发言权而你没有。

而是我尊重你要满足自己需求的权利,但是我也尊重我满足自己需求的权我们试着来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让彼此的需求都能满足。

拿CC举例子吧。

大概2岁左右的的时候,CC每晚都要求我讲很多个故事。

但是10本之后,我就已经口干舌燥困得死去活来了,她依然不依不饶。

一度,“睡前故事”成了我非常抗拒却又不得不执行的环节。

后来,我决定解决一下这个问题。

当时CC2岁,很多东西都没办法表达,我就代替她说。

CC真的很想听故事,想听很多很多故事,是么?

可是妈妈讲一会儿之后就很渴很困,不太开心了,我也想休息。妈妈以后每天睡前只讲5本好么?

CC不同意,表示太少。

可是那怎么办呢?如果讲的再多,我就很渴很累。

CC提议,我可以中途喝水。

哈?也是个不错的主意。

可是,困得问题没有办法解决啊,不如这样,每天睡前给CC讲5本,然后妈妈睡觉充电,每天早上醒来,额外加讲5本?

最后,我们两个都同意了这个方案,亲子阅读又变成了我们的美好时刻,晚间的阅读不再有压力,清晨依然有期待。

现在CC快3岁,很多书都能自己读,我又给自己在亲子阅读时段争取来了一杯茶的时间。

就是读10本书(随着年龄增长5本也增加到10本)的中间我可以出去喝杯茶放放风,喝茶的时段CC要自己阅读。


同样的例子很多。

下雨天出门不想穿雨衣。

是么?可是妈妈希望你穿,因为我不想你被雨淋湿感冒。

你喜欢雨淋在你身上感觉?

可是妈妈肯定是不希望你不穿雨衣出门的,你生病了会不舒服,妈妈照顾你也会很累。

你想把头单独露出来?

那样感冒的风险也很大,不过,把你的两只胳膊露出来怎么样呢?你一样也可以感受到雨。或者你打伞?可以把胳膊伸出去接雨水?

最终CC选的是把雨衣穿上,把两只胳膊袖子挽到胳膊肘以上。


CC 的小例子不是重点,重点是,我们是在真心的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

也许一个很简单的转变,就能化解矛盾,彼此的需求都能得到照顾。

少了强制执行,就少了敌意,少了敌意,就多了爱。

主动解决问题更能让父母发现孩子的需要,也会让孩子学会尊重父母,发展孩子解决问题的思考能力。

这样的亲子关系才是融洽和健康的,谁也不委屈,彼此都享受其中。

孩子不用被父母强迫去做事或被惩罚,不管出现什么问题,他都知道,总会有解决的方法。

父母也不必委曲求全,总是让孩子牵着鼻子走。

C妈说

父母和孩子之间出现争执不可怕,只要你是抱着解决问题的心态在解决问题,而不是发泄情绪,没有什么事情是通过沟通解决不了的。

至于更为具体的操作方法,例如,怎么发现孩子的需要?怎么表达自己的需求孩子更容易接受?怎么让孩子张口?小月龄不会说的宝宝怎么沟通?如果妈妈们需要,C妈改天会单写一篇。

今天这篇实在越写越刹不住车,俨然要变成老太太裹脚布的节奏了。

本文观点参考:《儿童心理学》《Parent effectiveness training》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的叛逆,就来源于和父母的“权力之争”,不要在家庭中争输赢
良好亲子关系与父母权威如何共存
这4句话是导致亲子关系僵硬的“元凶”,就算再生气也不能说!
朋友(877)亲子沟通一亲子沟通的四种类型好不好?!
【父母忌语】1、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强调父母的经验和权威,挫败孩子的自信;2、要是没有你该有多好——造成孩子惴惴不安的情绪;3、不准失败——增加孩子心理压力;4、是爸爸好,还是妈妈好?——造成亲子对
每个出色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会“示弱”的家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