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楚文化背景下的水坑青铜器
[/url]
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文化的主体,由南北相异的二元文化构成。北方以晋(齐、韩、赵、魏)为代表,尊崇儒家文化,以龙为图腾,风格雄浑、谨严、务实;南方则由主流哲学为道家思想的楚独领风骚,以凤为灵物,风格空灵、清奇、浪漫。产生这种文化上的差异有政治背景、地理地位、人文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
楚从周初立国至公元前223年秦灭楚止,时达八百多年。
楚人初立国,“辟在荆山,筚路蓝缕”,处蛮荒草莽之地辛勤开发,一步步发展成为雄踞南方的泱泱大国。然“周之宗盟,异姓为后”,楚作为周王室的异姓国,一开始就受到周王的歧视。这种建立在宗法亲疏基础上的臣属关系,与楚人狂傲不拘的性格、崇尚自由独立的精神产生了深刻的矛盾,从而导致了楚与周王室一直不断地征服与反征服的战争。从熊渠公然宣布“时我蛮夷也,不以中国之号谥”,到楚成王逐鹿中原,直至一鸣惊人的楚庄王问鼎中原。时至今日,荆楚仍有“不服周”(意为不臣服)的俚语。
春秋中期以前的楚铜器和中原地区铜器同属于周文化系统。随着楚实力不断增强,楚系青铜器逐渐从形制上突破周的传统制式:周鼎多庄端、凝重,楚俗以细腰为美,酷爱龙凤。施于鼎即为楚独有的束腰平底、凤嘴龙身攀附其壁的鼎升鼎,纹饰华丽的禁、尊盘、浴缶等与离骚中“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兮其弥章”交相辉映。楚更创制了周式器类中未见的新器——盏(后演化为敦)。随着疆域不断拓展,敦影响并流传至中原以及周围受楚文化影响的地区。
盛世收藏网[url]www.sssc.cn[/url]
以下两件青铜器为春秋中期楚系荆州地域水坑青铜器。
一、 鼎
从形制、纹饰上看尚有北方文化的遗存,但口沿下加一道凸箍用以承盖,目前资料显示最早出现在楚铜鼎上。同时期的北方铜器素面者居多,而楚系青铜器大多纹饰精美繁缛。
器形:深腹圜底,底有烟炙。附耳,三兽头蹄足微外侈。沿下加一道凸箍,用以承盖。盖隆起,短折唇。六根∩形外侈铜杆支撑圆环形捉手。盖身各有两环钮。此器形虽然不具有楚文化的典型特征,但具有文化交融时期的春秋中期形制特征。
纹饰:蟠虺纹饰盛行于春秋中期,在近似正方形的细花纹单元内二条小虺龙尾部钮结,头部在两个对角处,另两对角处各分布一条小虺龙。此鼎盖五组、腹两组共七组蟠虺纹,以弦纹分隔。鼎身颈带和腹带花纹等宽,改变了殷周以来颈带窄于腹带的章法,尚未发展到战国时期腹带窄于颈带的格局。鼎盖顶中心有一组涡纹。圆环形捉手内一圈绳索弦纹。六个支柱八字纹。
圆雕兽头蹄足刚劲有力,精美绝伦。
铸造:鼎体独铸、耳足分铸为春秋中期新发展起来的一种铸造方法。此鼎铸造方法为浑铸与分铸相结合。
鼎盖壁范四块,底范一块。鼎身壁范四块,圆形底范一块。器壁范线虽经打磨仍肉眼易见。底部圆形范线,上有三铸疣。耳、足、钮先铸,嵌埋在鼎身壁范内,再浑铸而成。鼎耳嵌埋时刮去耳与鼎身结合处的部分范料留出空腔,浑铸时铜液牢牢包裹住部分鼎耳。嵌埋足与鼎身利用榫卯结构,两者在浑铸后连结更牢固。鼎身内部与足接触部位锈色稍异,为铜液在流经导热性能极高的嵌埋铜足时突然冷却结晶结构不同产生的锈色差异。
在鼎身内部、盖底能观察到分布均匀的垫片。
春秋时期,各大贵族对铜礼器的需求增大,铜作为重要的战略物资,薄壁器物能提高铜的利用率。随着铸造工艺不断进步,已能铸造出壁厚最薄处不足一毫米的器物。薄壁器物对合范的精准度要求很高,将垫片粘在内芯上规定器物的厚度,能防止合范时范体错位出现的铸件厚薄不均、浇不全等缺陷。
此器可以用肉眼观察到垫片,一是合金成分的不同导致器物锈色有异,垫片合金成分与主体稍有不同,其熔化温度比浇铸器物的铜液温度高,过温铜液不至于熔化垫片;二是由于古代范体材料保温性能良好,铜液流经垫片虽不至于瞬间凝固,但会因忽然冷却形成铸造冷隔。偶尔还能看到有些器物垫片周边有铜液挤入,为粘连垫片的范料有空隙导致。
打磨:古代范铸材料有着良好的光洁度,打磨多只为去除器物表面氧化层和范痕。显微条件下能清楚的看到手工打磨的痕迹。打磨线条顺势而出,较现代工具的磨痕长而且舒缓流畅,仿佛能感受到古代匠工长期长事此工种所特有的娴熟。
锈色:青铜器锈色与墓葬埋藏环境有关。在不同的埋藏条件下,青铜器生成的锈色大不一样。青铜器生锈究其根本是器物与外部环境发生物质交换的一种极缓慢的电化学反应。我国北方气候干旱,土壤多碱性;南方气候潮湿,土壤偏酸性。土壤酸碱度的强弱、墓葬封存情况、地下水位高低等等,都会对青铜器的外观锈色产生很大的影响。
荆州地处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夏季雨量充沛的江汉平原腹地,地势平缓,地下水位较高。楚人有墓葬深埋、外封木炭膏泥的风俗。墓葬完好情况下,水位高时地下水经木炭膏泥的过滤后浸入墓室。青铜器的化学稳定性较好,长期在纯静的地下水中浸泡,大部分只是单质铜析出再二次附着上器身,生成一层极薄的黑红色氧化铜(如曾候乙墓),部分直接泛出青铜的金黄色(如荆州出土越王勾践剑)。
此鼎应为墓葬密封性欠佳,青膏泥顺水浸入墓室。地下水位时高时低,器物处在半干半湿或时干时湿状态,与酸性土壤发生反应,锈为暗灰色。
鼎底及足有烟炙。鼎作为熟牲升牲的工具,底有烟炙当为实用礼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古代青铜器鉴别aa
专家教你看铜器 2006青铜器赝品市场分析报告(贾文忠)
青铜器造假新动向!
怎样鉴别真假古铜器?
贾文忠:青铜器的鉴赏与收藏(图)
从铸造技术来鉴别青铜器真伪,三分钟学会看真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