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情感故事(7)——妈妈的一件憾事

 

我觉得妈妈最大的遗憾,就是自己是一名家庭妇女。没有工作、没有单位,年岁大了自然就没有退休金。她的这件憾事,因为后来新认识了一位老乡而加重了。

由于各种原因,我们家搬过好多次家。每搬一次家,对我们年轻人倒无所谓,可是像妈妈这样上了年纪的人,因为恋旧的缘故,平时见不着以前那些朝夕相处的老邻居,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那一年,我们又搬了一次家,跟邻居都是陌生的。虽然邻里之间可以一回生、两回熟,但在短时间内很难达到老邻居那层关系。不过很巧,一次买菜的机会,妈妈遇见了多年不见的老邻居刘阿姨。她是妈妈以前最早的邻居之一,而且还是老乡,她是几年前搬到这一片儿住的。由于刘阿姨比妈妈年轻不少岁,所以她称呼妈妈为大姐。

后来经刘阿姨介绍,妈妈又认识了家属院里的另一位老乡——容阿姨。此后,她们这三个老乡便经常在一起走动。也正是因为结识了容阿姨,又勾起了妈妈的那件憾事。

记得妈妈跟我讲了一件容阿姨的事情。

有一次,妈妈跟老容(妈妈对容阿姨的称呼)聊天儿,问她:“你是不是退休了?”

“俺不是退休,是离休!”老容颇为自豪地纠正了一下。

道理很简单,虽然老容比妈妈小几岁,但是她很年轻时就在老家——抗日根据地——的妇救会工作,后来又加入了部队,解放后转业到地方。按照她那老八路的资格,自然够得上离休的条件。

听着妈妈学说的口气,我知道她又犯心思了。于是,我有意逗她:“你以前在老家时,也在妇救会呆过,要不是后来离开了组织,现在没准儿也是离休干部。”

确实,妈妈走过一段儿弯路。战争年代,她在老家时因家庭原因离开了组织。虽然解放后她进了城,后来也曾经上过班,在一所技工学校的校办工厂当工人。但是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国家三年困难时期,上级组织号召企事业单位的职工下放,并且要求机关领导干部做好自己家属的工作,带头下放。爸爸积极地听组织的话,就去妈妈的厂里替她辞了工。这件事让妈妈不高兴了好多年,到了,妈妈还是个家属。

不过,当年此种情况不仅仅出在妈妈一个人身上,其他的不少年龄相近的妇女也有类似的经历。

我们家以前的一位老邻居王叔叔的妻子就跟妈妈一样,当年被老实的、当领导的丈夫说服下了放,还回老家住了好几年。

我的一个老同学,他父亲是一位军队的师级干部,他母亲抗日时期当过妇救会主任。后来由于他父亲经常调动工作,他母亲便跟着丈夫走了好几个地方,她也脱离了组织,成了一名家属。

话又说回来了,上班是为了挣工资生活。而妈妈尽管没有工作、没有工资,但是家里的生活多数时间过得还是很从容的。

由于爸爸是抗日战争初期参加革命的老干部,解放后工资定级较高,他每月的工资除了留下一小部分做零花钱以外,大部分都交给妈妈过日子。那时,虽然我还年幼,但是也能明显感到妈妈在经济上是不发愁的,因为爸爸每月给妈妈的钱用在家庭生活上是绰绰有余的。爸爸在世时,一直是这样。

后来,我们家也出现了比较拮据的情况,不过时间较短——两年多。那是在父亲去世以后,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断了,当时姐姐尚在工厂当学徒工,工资很低,而我正在农村插队当知青,给家里帮不上忙。那些日子,由于感到日子过得有些紧巴,妈妈不得已就去居委会办的小卖店当了临时工。

后来,我参加了工作,由于是在一个具有野外工作性质的单位,所以工资比工厂的工人高不少,还没有学徒期,刚上班就是一级工。

当我将第一个月的工资连整带零地全交给妈妈时,明显感觉到她舒了一口气。从此,家里的生活宽松了许多,在经济上,妈妈又可以无忧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沐沐说-20210613
四岁儿子口中突出惊天秘密,年轻妈妈该怎么办???
爱心帮扶 | 妈妈,我要照顾你一辈子!
虎年
【母亲节专刊】齐永宁 | 亲爱的爸爸妈妈,请别怪儿
(8)世界上最大的“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