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俞游记丨甘肃之旅(七)

(本文写于2020年7月22日)

鸠摩罗什寺

  除了去参拜白塔寺,向萨迦表达我的敬意,在武威我最想去的地方是鸠摩罗什寺。鸠摩罗什是为佛经翻译做出巨大贡献的人。到今天,我们诵读的《金刚经》等多部佛经,都是鸠摩罗什主持翻译的。通过翻译佛经,他为汉语注入了多达二千多个汉语的新词语,这些词语很多都成为我们现在日常用语的一部分。这对汉语的丰富,是革命性的影响。当我们今天说如下词汇,“爱河、解脱、差别、平等、大彻大悟、心无挂碍、海阔天空…”时,大家可能都没有想到,这都是鸠摩罗什的翻译。

  鸠摩罗什(公元344年-413年)出生于西域龟兹国,父亲鸠摩炎是印度人,曾做过天竺宰相,后辞官一心修行佛法,远行到龟兹国求法。母亲是龟兹国王的妹妹。龟兹国王欣赏鸠摩炎,希望他与妹妹湿婆结婚。刚开始鸠摩炎不愿意,但见到国王妹妹后,觉得不仅人美丽,其对佛法的领悟甚至更加深刻,于是娶了湿婆,生下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天资超凡,据说半岁即会说话,三岁便能认字,五岁开始博览群书。在鸠摩罗什七岁的时候,他妈妈一心要出家,最后以绝食相争,得到了丈夫同意。七岁的鸠摩罗什跟随母亲一起出家,从此他每天背诵偈颂,学习小乘经典,后来又研学精通了大乘教义。很快他就声名远扬到了当时中国的前秦。

  前秦皇帝苻坚听说了鸠摩罗什的大名后,一心想把他抢过来。公元382年,他派大将军吕光攻伐焉耆和龟兹,对他说:“朕闻西国有鸠摩罗什,深解法相,善闲阴阳,为后学之宗,朕甚思之。贤哲者国之大宝,若克龟兹,即驰驿送什。” 后来吕光攻下龟兹,将鸠摩罗什送至武威。

  曾有高人预言,如果鸠摩罗什不破戒,就能够成为佛陀第二。吕光是个武夫,一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威,二是他可能真心认为,像鸠摩罗什这么聪慧的人应该留下后代,于是他将鸠摩罗什灌醉,使得鸠摩罗什被迫破戒。

  公元385年,苻坚在淝水之战后被害。吕光干脆占据凉州,建后凉,自立为主。为了安顿鸠摩罗什,吕光为他修了一座寺院,这就是今天的鸠摩罗什寺。鸠摩罗什在凉州一住就是17年,期间他迅速精通了汉语,并且把凉州方言也学得滚瓜烂熟。他不仅弘扬佛法,而且开始了佛教典籍的翻译工作。

  公元401年,后秦皇帝姚兴派军队讨伐后凉,取得胜利后,恭迎鸠摩罗什去长安。鸠摩罗什内心是否愿意去不知道,事实是不去也得去。姚兴真心崇佛,也对鸠摩罗什的学问五体投地。他为鸠摩罗什在长安圭峰山下的逍遥园中,种了千亩竹林,建了草堂寺,“茅茨筑屋,草苫屋顶”,让鸠摩罗什率领弟子在这里译经。据说,帮助鸠摩罗什译经的僧人有八百余人,来求学的僧人多达三千之众。

  鸠摩罗什于公元413年圆寂于西安草堂寺。圆寂前他说,如果他翻译的佛经没有错误的话,那么他死后焚烧将舌不成灰。果然,焚烧后身形俱灭,唯舌不灰。弟子们将他的舌舍利运往凉州鸠摩罗什寺供奉,并在供奉舌舍利处造了寺塔一座,这就是今天依然耸立在武威的罗什寺塔。

  我们在上午9点多到达鸠摩罗什寺。寺庙方丈理方出来接待我们。理方身形飘逸,大概40岁左右。他给了我一张名片,上写佛学博士。他一路陪我参观鸠摩罗什寺。我们先到了罗什塔。这个塔是重建的,原塔和大白塔一样,也是在1927年的地震中被毁掉的。毁掉后一直没有重修,整个寺院也逐渐破败了。解放后破四旧,又经历了文革,被一番清除,最后除了一座塔基,已经没有了任何鸠摩罗什寺庙的踪迹。

  今天你从鸠摩罗什寺的大门进来,会发现美丽的罗什塔就耸立在眼前,九层瘦型宝塔,塔尖直指蓝天,在阳光的背衬下形成美丽的剪影。罗什塔前方是罗什法师纪念堂,左手边就是雄伟高大的大雄宝殿,还有一些其他建筑。这些塔和建筑,都是在1998年的时候复建的。此前,这里就是一片荒地,有些地方已经被百姓占据。现在的鸠摩罗什寺,占地60多亩,据说最初有200多亩。鸠摩罗什寺重建的原因,可能是随着中国国际文化交流的繁荣,有人意识到了鸠摩罗什对于中国佛教文化的贡献,说动了相关部门,重修了寺庙。

  一般庙宇大雄宝殿应该在佛寺的中轴线上,但这里却在旁边。我问理方方丈,为什么这里的大雄宝殿会放在旁边。理方说,现在对称型的佛寺,可能是从唐代才出现的,后来就形成了规制。但鸠摩罗什寺最早建于北凉,那个时候寺庙还没有一定的规制,所以建筑格局可以不一样。

  我在罗什塔前朝拜了一下,移步到罗什法师纪念堂参观。里面正面是鸠摩罗什的塑像,有一些鸠摩罗什平生的事迹文字和图片,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出了纪念堂,我们又信步绕大雄宝殿走了一圈,因为是新建的,没有历史价值,所以就没有进入到里面参观。离开的时候,理方方丈送了我一本他自己写作的《我心中的鸠摩罗什》,还有一本影印的宋朝张即之书写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我也送了他一本我刚出版的《我生命中的那些日子》。他读我红尘的生活,我读他超脱的灵魂。

武威文庙

  离开鸠摩罗什寺,我们又到了不远处的文庙。文庙也是武威著名的古建筑,全国著名的三大文庙之一。百度对于武威文庙的解释是这样的:“武威文庙位于武威市凉州区崇文街。由儒学院、孔庙、文昌宫三部分组成。始建于明正统二至四年(1437年-1439年),后经明成化、清顺治、康熙、乾隆、道光、及民国年间的重修扩建,逐步变成一组布局完善的建筑群,迄今已有五百余年,被誉为陇右学宫之冠。”

  我们到达文庙的时候,孙老先生在那里等候。他是武威文史权威,也是全国少数几个能够认识并研究西夏文的专家之一。我们从文庙的偏门,正对着文昌宫的那道门进去。导游告诉我,文庙是没有正门的,因为武威没有出过状元。正门的位置打了一道围墙,如果出了状元,围墙就会被推倒建成大门。可惜武威一直没有出状元,所以围墙还在那里。

  文昌宫的正殿叫桂籍殿,里面有文昌帝的塑像。文昌帝是道教中掌管功名利禄的神,把文昌宫建在孔庙里面,是典型的儒道相容和信仰功利化的标志。中国从来没有过极端宗教,也很少出现互相排斥。不管是什么神,只要对自己有好处,中国人就会敬拜,甚至可以把不同的神放在一起拜。武威文庙又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文昌宫最值得看的是桂籍殿前廊上挂的无数匾牌,上面都是各朝代留下来的书法题词。其中“书城不夜”一匾,成了武威文化之城的象征。这些匾额能够被原封不动保存下来,原因是文革前文庙就被用作办公场地,由于冬天透风太厉害,所以相关人员就为大殿做了一层吊顶,糊上了报纸白纸等。结果文革的时候其他文物都被破坏掉了,吊顶里面的这些匾额没有被看见,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

  文庙的正大殿正在修缮,没有办法进去参观。我们只能参观状元桥、棂星门和文庙的第一道门。门上的楹联还挺有内涵:“读书乐为善最乐他乐非乐,创业难守成更难知难不难!” 挺适合送给现在的读书人和创业者的。棂星门全部是榫卯结构,几根柱子出头伸向天空,取状元出头之意。这种期待也真够强烈的,但愿望一直没有达到。石拱的状元桥已经被无数的人爬过,但爬过桥的人,没有一个中过状元。院子里有孔子的雕像,为一台湾人所捐赠,中规中矩,没有什么艺术特色。文庙左边的儒学院也不开放,好像已经废弃了。这是古代当地学子读书学习的地方,相当于当地的官学。

  参观完文庙,我们顺路到了对面的武威西夏历史文物陈列馆。宋朝时期,其实一直是三国并列。北部辽国,西边就是西夏。西夏自从李元昊1038年建国,历时近200年,都城兴庆府,就是今天的银川,统治范围遍及河西走廊。武威是当时西夏的陪都,所以不管是出土的文物,还是洞窟的塑像和壁画,都有大量和西夏相关的文物存在。

  在陈列馆里,最尊贵的文物就是西夏碑。西夏碑,又叫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是迄今保存最完整、内容最丰富、而且是西夏文和汉文对照字数最多的碑刻。这一碑刻,对于我们认识和研究西夏文,起到了很大作用。现在认识西夏文的专家已经不多了,他们最初的入门教材就是这块石碑。这一碑刻,原来树立在武威的大云寺,现在大云寺也已经灰飞烟灭了。元灭西夏后,当时的有识之士把碑亭砌封了起来,久而久之人们就忘了里面还有块碑,结果就被保存了下来。

  这一碑石的发现过程是这样的,清嘉庆九年(1804年,相当于碑亭被封之后600年),当时著名的金石学家张澍先生,同友人到大云寺游览,在寺内发现了一座被砖封闭几百年的古亭。人们都说这个古亭不能打开,否则会给凉州带来大灾难。张澍不相信这话,三番五次来到寺中,说服了僧人,打开了碑亭,发现了这件稀世珍宝——西夏碑。上面的西夏文是一种被人们遗忘了的文字,无法辨认。张澍见碑阳文末尾有“天祐民安五年”的落款,“天祐民安”是西夏年号,他因此判定这是西夏碑文。1961年,西夏碑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孙老先生一路陪着我,解答我有关西夏的一些问题,也给我讲解碑文的内容。在陈列馆前告别的时候,老先生送了我一幅用西夏文写的毛笔字,我问老先生为什么西夏文要写的笔画那么多,那么复杂。老先生说,主要是为了区别于汉字,其实是一种汉字的变体。汉字繁体字的时候,笔划也是很复杂的,但西夏文更加复杂。我向孙老先生的一路讲解表示感谢,并和他一起合影留念。

雷台汉墓

  下一站我们要去的地方是雷台汉墓。

  雷台汉墓的名气,来自于出土的著名铜奔马,也叫“马踏飞燕”。这一铜奔马的侧面形象,已经变成了中国旅游的标志,大家都比较熟悉了。雷台汉墓的地址,原来在武威城外,现在已经变成了城市的一部分。之所以叫雷台,是因为前凉(公元301年-375年)国王张茂筑了一个高台,用来祭祀雷神。后来在这个像土城一样的高台上,明朝时期又建了一个雷祖观,这个道观到今天还在。我们去参观雷台汉墓的时候,道观在维修没有开门,我们就在台阶上照了几张照片。雷台汉墓,就是在这个道观下面的高台里面被发现的。

  我还和当时保护雷台汉墓文物的党寿山老人见了面。老人已经80多岁了,高大健壮,语言清晰。有人告诉我,凡是姓党的人,大都是西夏党项族的后人。党项族被蒙古人击败后,几乎被斩尽杀绝,剩下的人散落到了各地,再也没有成为聚集在一起的一个民族。但他们不少保留了党姓,而且特征明显,都比较人高马大。党寿山老先生曾经当过武威西夏博物馆馆长,对于武威的文化历史非常了解。当初就是在他的保护下,这些出土于雷台汉墓的铜马车队和铜奔马才没有遭到毁损。

  老人告诉我,当初村里根据上级的指示,在雷台下面挖防空洞,挖着挖着就挖到了汉墓里面,而且直接就挖到了有铜奔马的那个侧室。整个汉墓有两个主室两个侧室,由于该墓在墓主人下葬后不久就已经被盗过,所以里面的金玉器皿物件都已经没有。可能盗贼觉得铜奔马等不值钱,所以才没有拿走。后来村里人就把这些铜制的车马用麻袋装起来,运到了村上的仓库里。大家一起开会说怎么处理,一批人说熔化了买铜,另一批人说上缴了换钱,因为没有达成一致,就暂时放在库房里。

  党寿山当时在搞文物工作,知道了这件事情,就到村上要求看一看,村民一致否认有这么回事。党寿山找到了当时的公社领导人,说明了情况。公社领导人同意一起下去看看。村民一看公社领导来了,不得不拿出来。党寿山一看,当时就觉得价值非凡,于是层层上报。终于把这批伟大的文物保存了下来。现在这批文物的真品,都放在了甘肃省博物馆内。我前天在博物馆内看到了,前面的记述也提到了。

  我和党寿山老人,坐在汉墓入口处的条凳上,一起谈论汉墓发现的过程。时光荏苒,当年还是青年的党寿山,现在已经是耄耋老人,但依然精神矍铄。恍惚间觉得这好像是上天给了他一种历史使命。在那个时代,以平凡人的身份,用平凡的努力,保存了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奇迹。

  现在的墓室,已经经过了挖掘修整。我觉得很奇怪的是,当初张茂修筑雷神庙,居然没有挖掘出下面的汉墓,直接就把雷神庙修建在了汉墓的顶部,这实际上起到了千百年来保护汉墓的作用。要不是有当时挖防空洞这一说,也许铜奔马到今天还安卧在地下。

  我们从墓道进入,都是非常精巧的砖砌结构,拱形通道。进入墓前室,两边有侧室,其中之一就是铜马车队发现的地方。现在在雷台汉墓前面布局的车马阵,放在露天,都是放大的复制品。另外一个侧室放的应该是珠宝,早就被盗窃一空。墓前室有一个穹顶边缘的盗洞,据说墓室在汉朝就被盗了,因为盗洞很准确,很巧妙,切中要害。最后的墓室考古没有发现什么,据说就剩下主人的腿骨和一些女人的首饰。据说是合葬墓,但不知道什么原因没有完整的尸骨。这个墓是谁的,还没有定论。

  据考证,雷台汉墓约建于东汉晚期,据马俑胸前铭文记载,此系“守张掖长张君”之墓,生卒年月大概在公元186-219年之间。其实主人是谁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出土的铜马车队和铜奔马,确实代表了当时的大汉气象。即使到了东汉晚期,这一气象依然熠熠生辉。

  历史总是在沉浮,百姓总是为了生计奔忙。这个过程中,总有一些人能够突破时代局限,为人类创造伟大的遗产,比如铜奔马的设计和铸造者。他们没有留下姓名,却留下了万古不朽的辉煌;比如党寿山老人,用某种穿越时代的眼光,甚至可能就是一种好奇,把可能熔化成一堆烂铜的铜车马,保存下来,变成了中国精神的一种象征。那种铜奔马体现出的稳健和飘逸,不正是我们在追求的某种极致精神境界吗?

  从雷台汉墓出来,我沉浸在历史和现实交替的弥漫中,不知不觉被带到了武威饮食三套车的现场。他们提到三套车,我就以为是俄国食品。毕竟我们这一代人,《三套车》是几乎每个人都能够唱的歌曲。但武威的三套车,实际上是由凉州饧面、卤肘子肉、冰糖红枣茯茶组成的。这是一套简单但又有文化记忆的食品。

  到了三套车餐饮市场,发现居然有几十家三套车饭店聚集在一起,各自吆喝,形成了一种中午的热闹和悠闲。市场门头上的楹联是“莫道凉州行面长,更兼伏茶卤肉香”,让一顿普通的餐食充满了韵味。我们找了其中一家,喝了红枣茶,吃了肘子肉,扒拉了饧面。我最喜欢这种简单的饭菜,吃完心满意足而去。

沙漠雕塑和摘星小镇

  今天下午,当地领导安排了我到民勤去参观,并且希望我帮助现场卖货,我欣然领命。柳鹏书记说让我先去看看民勤沙漠中的雕塑小镇和摘星小镇。这是为了丰富民勤县的旅游资源特意搞的项目。

  民勤县我早就听说,曾经是国家级贫困县,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包围,沙漠气候特征明显。之所以叫民勤,是因为这里“俗朴风醇,人民勤劳”。民勤就像插到沙漠中的一道藩篱,把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分开了。其实民勤不算缺水,因为祁连山三大河流之一的石羊河,最终流到了民勤。有水,在沙漠中也能种植物,于是民勤蜜瓜名闻天下。

  我们去的沙漠雕塑公园和摘星小镇,都在民勤县城东边25公里左右的腾格里沙漠里。这纯粹是两个人工开发出来的景点。我去之前,没有办法想象沙漠雕塑是怎样的,我以为就是用沙漠堆砌起来的雕塑。到了以后才知道,是在沙漠中矗立起来的雕塑,在天广地阔、浩瀚沙海的背景下,一座座雕塑从沙漠中拔地而起,有点壮观,也有点诡异,但却形成了一种震撼和惊喜。这些雕塑有中国人做的,也有外国人做的,怎么会来到这里的,我确实没有弄清楚。但看完之后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沙漠雕塑公园下方不远处,就是摘星小镇。这个摘星小镇在沙丘周围的一个小盆地之中,是政府鼓励一个民营企业家来做的主题休闲场所,集住宿、观察星象、休闲和活动于一体。从沙丘顶部看下去,小镇由一顶顶白色的长方形和圆形帐篷房间组成,中间木栈道相连,像一座座小型天文台一样,别具特色。

  我们走下去,发现帐篷里的设施很完善,空调也很好。我们又参观了天象观察台,里面已经安装了不少天文望远镜。由于沙漠空气澄明,确实是晚上观察天象的好地方。老板告诉我已经投资了一亿多人民币,还没有开张。整个区域只能最多一个晚上住50人。

  我和老板说,这样的投资商业模式还没有明确,是不是可以借鉴美国的火人节模式。一件事情的可持续发展,如果没有真正的商业模式,仅凭理想,是不可持续的。从我的角度来说,未来也许新东方可以和他一起联合搞天文游学营,通过来沙漠中观测星象和学习沙漠相关的知识,让学生们开阔眼界,多多受益。

瑞安堡

  离开了摘星小镇,我们驱车到了瑞安堡。

  瑞安堡是什么呢?是解放前当地一位保安队长建造的个人庄园。俗称“王团堡子”。我们到达以后一看,简直就是一座小型古城。据介绍,瑞安堡建于1938年,是民国时期民勤县保安团长王庆云所建,占地5085平方米。瑞安堡把居住和防御结合在了一起,是私家豪宅,更是防御堡寨。

  但这么坚固的建筑并没有给他带来好运。解放后,王庆云被作为土豪枪毙了。我问老百姓他活着的时候为人怎样?据说并不算是个恶霸人物。在那个风卷残云的时代,疾风骤雨浪淘沙,要满足人民打土豪分田地的愿望,也就没有办法事事面面俱到了。

  很奇怪的是这所城堡豪宅当时没有被捣毁,居然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经历了几十年风雨的摧残,现在成了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这是王庆云当时造这所宅子再也想不到的事情。据说他的后代还在香港等地,但没有人回来认领这所宅子。人世沧桑,不可预料。王庆云本来造这所城堡,是为了保护自己和家人。他没有想到的是,在时代的巨浪前,再高的城墙也保护不了自己和家人,因为那是一种摧古拉朽的力量。因为这个宅子,他不仅把命丢了,还让后代无家可归。

  也许,今天这所宅子的唯一价值,就是提醒人们,在历史的变迁中,任何想要在物质上永恒的想法,都是荒谬的,也是短命的。我们在瑞安堡只匆匆忙忙考察了15分钟,但却给我带来了冲击性的感受。当我知道了瑞安堡的故事,再回头看门楼上瑞安两个大字的时候,瞬间明白人类心目中的希冀和寄托,常常会被残酷的现实碾得粉碎。在时代面前,任何个体都是渺小的蝼蚁,生生死死不值一提。

民勤卖瓜

  离开瑞安堡,我们驱车前往民勤红旗谷生态旅游村,帮助瓜农直播卖瓜。民勤蜜瓜,因为生长在沙漠地带,日照充足,光照时间长,所以水分多,味道甜。为了宣传民勤蜜瓜,他们希望我通过抖音直播帮助扩大影响力。这种请求我自然不好推卸,而且帮农民销售农产品,也是我给自己确定的人生任务之一。我把他们的卖瓜淘宝店,链接到了我的抖音商品橱窗里。为了防止出现冷场,我还提前给新东方高管们发了一个通知,希望他们能够踊跃上来买瓜。

  下午4点半,我正式开通直播开始卖瓜。网友说我是老俞卖瓜、自卖自夸。我说瓜不是我的,大家支持一下农民朋友。直播于五点半结束,最后统计大概卖出去了六千箱蜜瓜,算是突破了民勤历史上一天卖瓜数量的记录。(五天后,我自己订的几箱蜜瓜,也被运送到了北京的办公室。)

  一边卖瓜一边吃,我吃得肚子都胀了。但卖完瓜,心里也很有成就感,毕竟帮助瓜农做宣传,这件事情还是很有意义的。做完卖瓜直播,当地领导为了感谢我,又带我去旁边旅游村的农家乐吃了一顿晚饭。农家乐的院子收拾得干净整洁,饭菜味道也不错。

和王登渤对谈凉州文化

  吃完晚饭,从民勤赶回武威城里。应柳鹏书记的邀请,我晚上在武威天马剧院,和甘肃省文联主席王登渤,一起进行一场关于凉州文化的对谈。王登渤是纪录片《河西走廊》的执笔之一,对于河西走廊和凉州文化的了解十分透彻。和他对谈,我只能以学生身份请教。有几百人现场听讲,在线听众据说达到了20万以上。

  凭着我有限的知识,我和王登渤围绕五凉文化、佛教文化、汉唐文化、西夏文化、凉州词等主题展开讨论,听众们的反应还算热烈。对我自己来说,也是借助王登渤先生,进行一次历史脉络和思考的梳理。对谈结束,已经晚上10点,我约王登渤一起宵夜小酌一下,结果喝到了12点,尽欢而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不可以说:武威没有特产!!!
武威,一座富有历史文化的城市
曾经的五朝古都旧称凉州,藏着中国石窟的鼻祖,如今看起来冷清
甘肃行——武威记
甘肃—武威文庙、鸠摩罗什寺
甘肃河西走廊最东城市,曾为五朝古都,如今因为“马踏飞燕”闻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